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CBP为主体的高色纯度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少鹏 居秀琴 +2 位作者 王利顺 刘素玲 庞学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材料的一系列红色电致磷光器件(PLED),其结构为ITO/CuPC(1nm)/Ir(piq)2(acac):CBP(25nm)/BCP(10nm)/Alq3(35nm)/LiF(1nm)/Al(100nm),对4种不同的掺杂剂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材料的一系列红色电致磷光器件(PLED),其结构为ITO/CuPC(1nm)/Ir(piq)2(acac):CBP(25nm)/BCP(10nm)/Alq3(35nm)/LiF(1nm)/Al(100nm),对4种不同的掺杂剂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得出了Ir(piq)2(acac)的最佳掺杂比为8%,此时器件的色坐标都非常接近标准红色,且色纯度超过了98%以上;在16V时,色坐标为(x=0.67,y=0.32),色纯度为99.74%,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 CBP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三氟甲基取代的2-苯并[b]噻吩基吡啶配体的红色电致磷光材料及器件(英文)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茂梁 李文连 +3 位作者 李明涛 王歌扬 周瑞 杜渭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3-436,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磷光器件(OLEDs)中应用。在经典红色磷光材料btp2Ir(acac)的配体2-苯并噻吩吡啶的吡啶环的5位引入吸电子基团CF3,将辅助配体换为2-吡啶甲酸,成功研制出了双(2 -(2′-苯并[b]噻吩基)吡啶)吡啶... 研究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材料及其在有机电致磷光器件(OLEDs)中应用。在经典红色磷光材料btp2Ir(acac)的配体2-苯并噻吩吡啶的吡啶环的5位引入吸电子基团CF3,将辅助配体换为2-吡啶甲酸,成功研制出了双(2 -(2′-苯并[b]噻吩基)吡啶)吡啶甲酸合铱配合物[(btfmp)2Ir(pic)]。这种结构可以改变了原配合物的电子云分布,三氟甲基的引入将导致原分子的LUMO能下降,减小了HOMO与LUMO的能隙,引起发光峰位的红移,但2-吡啶甲酸又可引起发光蓝移,最终得到了最大峰位为637 nm的饱和红光新的铱(Ⅲ)配合物,为通过简单配体修饰设计和制备新的有机磷光材料提供了一种简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Ⅲ)配合物 红色致磷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学森 崔荣朕 +2 位作者 李云辉 高莹 崔成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2-1008,共7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高亮度、高效率等优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固态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绿、蓝、红三基色器件中,绿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性能普遍优于红光器件,基本满足了产业化的需要;目前红...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驱动电压低、高亮度、高效率等优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固态照明和平板显示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在绿、蓝、红三基色器件中,绿光器件和蓝光器件的性能普遍优于红光器件,基本满足了产业化的需要;目前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因为红光材料的能隙较窄,致使主客体材料之间能级匹配困难,导致红光器件普遍效率低、色纯度差,但是,红光材料是获得白光器件必不可少的材料。因此,如何获得高性能红光材料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红色铱配合物磷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对提升效率和色纯度的方法进行重点阐述;并结合现有工作,对红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与器件的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红色磷光材料 高发光效率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桂英 姜文龙 +5 位作者 王静 汪津 王立忠 韩强 王红梅 赵晓红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它不仅可以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也是未来照明技术的有效光源。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可以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理论上可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而在近几年倍受关注。文章介绍...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它不仅可以作为液晶显示的背光源,也是未来照明技术的有效光源。有机磷光电致发光可以同时利用单重态和三重态的激子,理论上可使器件的内量子效率达到100%,而在近几年倍受关注。文章介绍了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进展,按多发射层、多重掺杂单发射层、单重掺杂单发射层以及基于激发二聚体和激基复合物发射4种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磷光材料 掺杂 敏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主体材料在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青华 李明智 张婉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共9页
综述了近几年用于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聚合物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咔唑类主体材料、聚芴类主体材料、聚苯乙烯类主体材料和聚间苯基类主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设计与修饰以及磷光器件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磷光聚合... 综述了近几年用于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聚合物主体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聚咔唑类主体材料、聚芴类主体材料、聚苯乙烯类主体材料和聚间苯基类主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设计与修饰以及磷光器件性能的研究进展。同时,还展望了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今后磷光聚合物主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 聚合物 主体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DCJT的合成
6
作者 刘波 柴生勇 +3 位作者 李金山 别国军 刘琼妮 薛云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7-228,231,共3页
以2,6-二甲基吡喃酮和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为原料,经过醛化、丙二腈化及对接三步反应,合成出红色发光材料DCJT,纯度达到99.1%,三步的总收率达到35%以上,并用1H NMR,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关键词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DCJT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吡嗪铱类配合物有机电致磷光材料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春林 张玉祥 +1 位作者 刘骞峰 高仁孝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研究了料比、反应时间、溶剂类型与用量等反应条件对3种以吡嗪环为配体的铱电致磷光材料(MDPP)2Ir(acac),(DBQ)2Ir(acac)和(MDQ)2Ir(acac)合成各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羰基化合物与乙二胺(或1,2-丙二胺)以1∶1.2的料比进行反应... 研究了料比、反应时间、溶剂类型与用量等反应条件对3种以吡嗪环为配体的铱电致磷光材料(MDPP)2Ir(acac),(DBQ)2Ir(acac)和(MDQ)2Ir(acac)合成各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羰基化合物与乙二胺(或1,2-丙二胺)以1∶1.2的料比进行反应时收率最高,分别为80%,78%和75%;配体合成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1.5+2.0),6.0,6.0 h;用乙二醇单甲醚替代乙二醇单乙醚对氯桥化合物和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几乎没有影响,金属铱和配体以及氯桥化合物与乙酰丙酮摩尔比以1∶2.2时收率最高,分别为75%,70%,73%和72%,7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嗪铱配合物 磷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主体材料的高效红色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军 张玉祥 +3 位作者 赵卫华 张宏科 何海晓 田密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研究了基于新型骨架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CzFA)双极性主体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将红色磷光染料iridium(Ⅲ)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 研究了基于新型骨架7-(9H-carbazol-9-yl)-N,N-diphenyl-9,9'-spirobi[fluoren]-2-amine(CzFA)双极性主体材料的红色电致磷光器件的光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将红色磷光染料iridium(Ⅲ)bis[2-methyldibenzo-(f,h)quinoxaline](acetylacetonate)(Ir(MDQ)2(acac))掺杂到CzFA主体材料中,以其制备的电致发光器件具有优良的特性,最大电流效率为27.8 cd/A,最大功率效率为21.8 lm/W,最大功率效率几乎是先前报道的主体材料为CBP器件(13.7 lm/W)的1.6倍。这种咔唑-螺二芴-二胺基团所组成的双极性主体材料对于提升磷光器件的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主体材料 红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用的绿色磷光发光材料的开发
9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高分子材料 绿色磷光 发光材料 铱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蓝色有机电致磷光配合物二(2-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2′-吡啶基)咪唑]合铱的合成及光谱学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瑞 宋新潮 +4 位作者 田杰 王歌扬 王子俊 徐茂梁 胡琳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9-284,共6页
合成了三个以含氟苯基吡啶及吡啶基咪唑为配体的蓝色磷光电致发光铱配合物(P)2Ir(pym),其中主配体(P)分别为2-(2′,4′-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3′,4′-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3′,5′-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辅助配体pymH为2-(2′... 合成了三个以含氟苯基吡啶及吡啶基咪唑为配体的蓝色磷光电致发光铱配合物(P)2Ir(pym),其中主配体(P)分别为2-(2′,4′-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3′,4′-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2-(3′,5′-二氟苯基)-4-甲基吡啶;辅助配体pymH为2-(2′-吡啶基)咪唑。通过元素分析、核磁、质谱、红外进行结构表征;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进行其光谱学性能表征。以pymH取代辅助配体picH(2-吡啶甲酸)的方法,得到含吡啶基咪唑的铱配合物,在室温下二氯甲烷溶液中获得强的蓝光发射,其最大发光波长分别是461,480,490nm,其中(46fpmpy)Ir(pym)较经典蓝光磷光材料FIrpic蓝移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铱配合物 蓝色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磷光材料FIrpic的发光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健 张福俊 +1 位作者 徐征 王永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9-956,共8页
研究了掺杂浓度及热退火对磷光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发光性能的影响.不同掺杂浓度的薄膜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s)的发光颜色都随FIrpic浓度的增大由蓝色逐渐变化到黄绿色.纯FIrpic薄膜的吸收光谱和光... 研究了掺杂浓度及热退火对磷光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发光性能的影响.不同掺杂浓度的薄膜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s)的发光颜色都随FIrpic浓度的增大由蓝色逐渐变化到黄绿色.纯FIrpic薄膜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在440-480nm范围内有明显的光谱重叠,476nm处的发光强度随FIrpic掺杂浓度增大而降低主要是由自吸收效应引起的.测量了不同激发密度下的光致发光光谱和不同掺杂浓度下的电致发光(EL)光谱,发现530nm处的发光强度随激发强度或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证实了530nm处的发光是来源于FIrpic分子间的激基缔合物发光.通过比较热退火前后薄膜微观形貌及电致发光器件光谱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热退火促进FIrpic分子聚集,增强了FIrpic分子间的辐射跃迁发光.通过调控FIrpic掺杂浓度和优化器件结构,并对器件进行热退火处理得到一系列发光颜色从蓝色逐渐变化到黄绿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磷光材料 自吸收 激基缔合物发光 热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减少自猝灭效果的铱配合物掺杂型红色聚合物磷光器件(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茂梁 安忠维 +5 位作者 王歌扬 周瑞 肖奇 李明涛 李文连 洪自若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1-1185,共5页
将双(2-(2'-苯并[b]噻吩基)-5-三氟甲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配合物[(btfmp)2Ir(acac)]及电子传输材料PBD掺杂到基质材料PVK中,利用旋涂的方法制备聚合物磷光器件。铱配合物的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8%、10%、15%及18%,当掺杂质量分数为15... 将双(2-(2'-苯并[b]噻吩基)-5-三氟甲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配合物[(btfmp)2Ir(acac)]及电子传输材料PBD掺杂到基质材料PVK中,利用旋涂的方法制备聚合物磷光器件。铱配合物的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8%、10%、15%及18%,当掺杂质量分数为15%时获得了最大外量子效率4.5%,而同样结构的经典的红光材料(btp)2Ir(acac)的掺杂质量分数为4%时最大外量子效率为3.3%。可以看出,含三氟甲基的新铱配合物制备的聚合物器件具有明显的减少浓度猝灭效果,这可能由于三氟甲基基团改变了分子堆积状态,减少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该聚合物器件最大发射峰位648 nm,色坐标为(0.71,0.29),没有PVK的蓝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磷光器件 红色致磷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放射性长余辉红色磷光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威 杜海燕 +2 位作者 高斌 吴爱萍 孙家跃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5-8,共4页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根据发光基质的不同对目前非放射性长余辉红色磷光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介绍 .比较了各类型长余辉红色磷光粉的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不同基质的红色磷光粉在发光亮度、余辉时间、稳定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 .
关键词 长余辉 红色磷光 发光基质 发光特性 发光亮度 余辉时间 非放射性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磷光铜(I)配合物及其高效绿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治国 李文连 +3 位作者 李天乐 王庆伟 徐占林 车广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59-1960,1964,共3页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Cu(Ⅰ)配合物[Cu(DPEphos)(PyPPN)]BF4(CuL1L2),其中二DPEp-hos和PyPPN分别表示(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和吡啶并[1′,2′∶2,3]吡嗪[5,6-f]1,10-菲罗啉,并制备了结构为ITO(20Ω)/2-TNATA(20nm)/NPB(40nm)/CBP∶8%CuL1L2... 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Cu(Ⅰ)配合物[Cu(DPEphos)(PyPPN)]BF4(CuL1L2),其中二DPEp-hos和PyPPN分别表示(2-二苯基膦基)苯基醚和吡啶并[1′,2′∶2,3]吡嗪[5,6-f]1,10-菲罗啉,并制备了结构为ITO(20Ω)/2-TNATA(20nm)/NPB(40nm)/CBP∶8%CuL1L2(30nm)/BCP(20nm)/Alq3(20nm)/LiF(1nm)/Al(100nm)的掺杂式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掺杂式器件在530nm处有较强的金属配合物三重态的绿光电致磷光(ELECTROPHOS-PHORESCENCE,EPL)发射,最大亮度为2388cd/m2,在电流为0.1mA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达到11.4cd/A,据我们所知,该OLED器件的EL性能是目前报道Cu(Ⅰ)磷光配合物的EPL器件中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Ⅰ)配合物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绿色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电子传输特性的Be金属配合物作为磷光主体材料的电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翊夫 叶玲 叶开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4-1717,共4页
采用具有优良电子传输特性的铍金属配合物二[2-(2-酚基)吡啶]合铍(Ⅱ)(Bempp)作为磷光客体材料二(2-苯基吡啶)(N,N'-二异丙基苯甲脒)合铱(Ⅲ)(PPP)的主体材料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与经典的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4,4'-二(N-咔唑)联... 采用具有优良电子传输特性的铍金属配合物二[2-(2-酚基)吡啶]合铍(Ⅱ)(Bempp)作为磷光客体材料二(2-苯基吡啶)(N,N'-二异丙基苯甲脒)合铱(Ⅲ)(PPP)的主体材料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与经典的空穴传输型主体材料4,4'-二(N-咔唑)联苯(CBP)相比,Bempp更有利于空穴、电子的注入及传输的平衡,与PPP间存在更高效的能量转移.该器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包括最大效率和流明效率(63.1 cd/A和54.0lm/W),均明显高于采用CBP作为主体材料的磷光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光有机电致发光 铍配合物 电子传输型主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界面结构对磷光材料器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高志翔 苗艳勤 +2 位作者 郝玉英 王华 许并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2-345,371,共5页
以有机电致磷光器件ITO/NPB/CBP+Ir(ppy)3/Li F/Al为研究对象,在该器件中,CBP(4,4'-N,N'-二咔唑联苯)为主体材料,Ir(ppy)3(三(2-苯基吡啶)铱)为磷光掺杂剂,NPB为空穴传输层。然后在参考器件的NPB/CBP+Ir(ppy)3界面处构建了凹凸... 以有机电致磷光器件ITO/NPB/CBP+Ir(ppy)3/Li F/Al为研究对象,在该器件中,CBP(4,4'-N,N'-二咔唑联苯)为主体材料,Ir(ppy)3(三(2-苯基吡啶)铱)为磷光掺杂剂,NPB为空穴传输层。然后在参考器件的NPB/CBP+Ir(ppy)3界面处构建了凹凸结构,制备了一系列凹凸发光层的磷光器件。通过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电流效率-电压曲线考察了不同凹凸发光层磷光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并分析了这些器件的界面电荷俘获以及注入电荷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当凸起个数为3个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为22 cd/A,与传统结构器件相比提高了26%。电流效率的提高主要归结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凹凸结构拓宽了载流子复合界面的面积,从而减弱了三线态激子-三线态激子的淬灭;另一方面,凹凸结构有利于减弱器件的光波导效应,增强器件内部的光耦合输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界面 磷光材料 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荣朕 唐艳茹 +3 位作者 马玉芹 杨秀云 耿丽华 李云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5-872,共18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在全彩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与现有的红色和绿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相比,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却始终匮乏。相对而言,蓝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因在全彩平板显示和固态照明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与现有的红色和绿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相比,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器件却始终匮乏。相对而言,蓝光材料具有较宽的能隙,因而很难获得低电压、高效率和良好稳定性的深蓝光器件。通常,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以通过混合三基色或者两种颜色的方法获得。但是无论哪种方法,蓝光材料均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可以通过能量传递将蓝光转化为红光和绿光。因此,研发出具有优越综合性能的蓝光材料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推广及应用十分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蓝色荧光材料、蓝色磷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蓝光材料在蓝色和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并结合现有工作,对蓝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蓝光材料 荧光和磷光材料 高效率 良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小分子电致红色荧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景景 庞学海 +1 位作者 谢明贵 卢志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具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光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红绿蓝三基色电致荧光器件中,绿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寿命最高,而红光和蓝光器件的性能...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具有效率高、驱动电压低、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以及能实现大面积彩色显示等优点,是近年来发光显示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红绿蓝三基色电致荧光器件中,绿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寿命最高,而红光和蓝光器件的性能则较差,这直接影响了OLED的产业化进程。近年来,通过采用掺杂结构,使红色电致荧光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器件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可以达到10lm/W及106h,但是需要在较低的电流密度下获得,因此开发新型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电致红色荧光材料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红色荧光材料 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方法制备有机小分子红色磷光OLEDs器件研究
19
作者 郭鑫 张新稳 +3 位作者 王建云 雷振锋 赖文勇 黄维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单主体OLED器件,而这些主体材料仅仅传输空穴或者电子的特点,导致发光层中电荷传输的不平衡,严重限制了器件的性能。文中采用商业化的小分子磷光材料,成功制备了高效率基于空穴传输材料TCTA和双极性主体材料CBP共混... 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单主体OLED器件,而这些主体材料仅仅传输空穴或者电子的特点,导致发光层中电荷传输的不平衡,严重限制了器件的性能。文中采用商业化的小分子磷光材料,成功制备了高效率基于空穴传输材料TCTA和双极性主体材料CBP共混的双主体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采用溶液法掺杂红色磷光客体材料Ir(pq)2(acac)。通过器件优化,Ir(pq)2(acac)在混合主体中掺杂重量百分比为6%时,红色磷光OLED器件发光效率可达16.6 cd/A,这是采用CBP做主体制备的器件效率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红色磷光材料 混合主体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佛尔酮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王高蕾 和惠朋 +2 位作者 陈沛 杨阳 张学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9,共3页
异佛尔酮只有一个可以发生缩合反应的甲基,产物合成简单,容易提纯,具有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和稳定性。综述了异佛尔酮衍生物在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对部分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异佛尔酮衍生物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