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作为辅助掺杂剂的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英文) 被引量:2
1
作者 蒋谦 张方辉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6-671,共6页
制备了采用9,10-di-(2-naphthyl)anthracene(ADN)作为主体,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作为红色发光中心,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TBPe)作为辅助掺杂剂的红光... 制备了采用9,10-di-(2-naphthyl)anthracene(ADN)作为主体,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作为红色发光中心,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TBPe)作为辅助掺杂剂的红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4,4′,4″-tris[2-naphth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2TNATA)用作空穴注入材料,4,4′-bis[N-(1-naphthyl)-N-phenylamino]biphenyl(NPB),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用于空穴和电子传输。实验结果表明,掺有DCJTB的ADN也可实现红色发光,掺入TBPe作为辅助掺杂,可以提高该红光器件的效率,但几乎不改变器件色坐标。此外,2%TBPe(质量分数)作为辅助掺杂的器件表现出最佳的流明效率和最大升温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TBPe DCJTB 效率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DTA配体修饰的纯红色CsPb(Br/I)_(3)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2
作者 瞿牡静 张淑兰 +4 位作者 段嘉欣 代恒龙 宣曈曈 解荣军 李会利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9-1409,共11页
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已表现出了超高色纯度、超宽色域、高发光效率等一系列卓越性能,尤其绿光和近红外光PeLEDs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和亮度迅速提升,但荧光峰位... 近年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PeLEDs)已表现出了超高色纯度、超宽色域、高发光效率等一系列卓越性能,尤其绿光和近红外光PeLEDs的外量子效率(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EQE)和亮度迅速提升,但荧光峰位于620~640 nm的纯红光PeLEDs器件的性能(效率、亮度、可靠性等)发展则相对缓慢。本文采用热注射和N-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HEDTA)配体后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制备了光学性能和稳定性均显著提升的纯红色混合卤素钙钛矿CsPb(Br/I)_(3)纳米晶。HEDTA多齿配体通过与纳米晶表面的Pb^(2+)和I-有效结合,钝化表面Pb^(2+)有关的缺陷,同时抑制了致使卤化物偏析的I-弗伦克尔缺陷的形成。基于配体交换处理后的CsPb(Br/I)_(3)纳米晶为发光层制备的PeLEDs,发射峰位于636 nm的纯红色范围,最大EQE和最大亮度分别为18.62%和1880 cd/m^(2)。表征器件工作稳定性的T50(器件亮度衰减至初始亮度一半所需的时间)由未修饰器件的11.4 min提升至74.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 CsPb(Br/I)_(3) 配体工程 缺陷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CBP为主体的高色纯度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少鹏 居秀琴 +2 位作者 王利顺 刘素玲 庞学霞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材料的一系列红色电致磷光器件(PLED),其结构为ITO/CuPC(1nm)/Ir(piq)2(acac):CBP(25nm)/BCP(10nm)/Alq3(35nm)/LiF(1nm)/Al(100nm),对4种不同的掺杂剂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 以铱配合物红色磷光体Ir(piq)2(acac)为掺杂剂,制备了基于CBP材料的一系列红色电致磷光器件(PLED),其结构为ITO/CuPC(1nm)/Ir(piq)2(acac):CBP(25nm)/BCP(10nm)/Alq3(35nm)/LiF(1nm)/Al(100nm),对4种不同的掺杂剂浓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得出了Ir(piq)2(acac)的最佳掺杂比为8%,此时器件的色坐标都非常接近标准红色,且色纯度超过了98%以上;在16V时,色坐标为(x=0.67,y=0.32),色纯度为99.74%,基本满足了全色显示对红色发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 CBP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AlQ的高效率红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璐 于军胜 +2 位作者 季兴桥 黎威志 王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2-784,共3页
以8-羟基喹林铝(AlQ)为主体材料,通过4(Dicyanomethylen)-2-methyl-6-(P-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红色发光材料的掺杂,制备了AlQ:Rubrene:DCM体系的高效率、高亮度的红色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N'-Di-[(1-naphth... 以8-羟基喹林铝(AlQ)为主体材料,通过4(Dicyanomethylen)-2-methyl-6-(P-dimethylaminostyryl)-4H-pyran(DCM)红色发光材料的掺杂,制备了AlQ:Rubrene:DCM体系的高效率、高亮度的红色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AlQ:Rubrene(3%):DCM(3%)/AlQ/Mg:Ag/Al,亮度为4330cd/m2,色坐标为(0.51,0.44),最大流明效率为6.77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Q 掺杂 流明效率 有机电致发光 红色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对单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复合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楚军 李宏建 +2 位作者 崔昊杨 何英旋 彭景翠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7-50,59,共5页
 以电流连续性方程为基础,用易测量的注入电流密度来确定载流子浓度的边界值,得出载流子浓度和电流密度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并讨论了电子密度和电子电流密度在器件中的分布,电场对它们的影响以及电场与势垒对复合效率的影响。该模型较...  以电流连续性方程为基础,用易测量的注入电流密度来确定载流子浓度的边界值,得出载流子浓度和电流密度的解析表达式。计算并讨论了电子密度和电子电流密度在器件中的分布,电场对它们的影响以及电场与势垒对复合效率的影响。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有关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电场 载流子浓度 致发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二甲苯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永茂 李汝恒 +3 位作者 何鋆 张学清 李茂琼 朱艳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3-669,共7页
使用自制的分子束源制备了聚对二甲苯(Parylene-N,PPXN)薄膜。通过对该分子束源的设计和不断优化,PPXN薄膜可以在室温、10-3 Pa的较低反应压强下以0.01nm/s^0.02nm/s的速率沉积聚合。用红外透射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PPXN薄膜的成分... 使用自制的分子束源制备了聚对二甲苯(Parylene-N,PPXN)薄膜。通过对该分子束源的设计和不断优化,PPXN薄膜可以在室温、10-3 Pa的较低反应压强下以0.01nm/s^0.02nm/s的速率沉积聚合。用红外透射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PPXN薄膜的成分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成分为PPXN,薄膜呈波浪状、无尖刺的表面形貌。准确控制的PPXN薄膜在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中用作缓冲层,对载流子的注入和传输进行调控,有效地改善了器件内部的载流子平衡。最优化结构的器件较未插入PPXN缓冲层的器件,电流效率提高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苯 分子束源 缓冲层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电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邵炎 刘宇宏 邱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2-663,666,共3页
红色发光材料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中较为稀缺的材料 ,也是电致发光全色显示不可缺少的材料。通过设计和合成得到了一种新型红色电致发光材料 ,( 2 ,2’ 二羟基偶氮苯 ) -( 8 羟基喹啉 )合铝 (Ⅲ ) (Al(azb q) ) ,该材料为一种铝的金属络... 红色发光材料一直是有机电致发光中较为稀缺的材料 ,也是电致发光全色显示不可缺少的材料。通过设计和合成得到了一种新型红色电致发光材料 ,( 2 ,2’ 二羟基偶氮苯 ) -( 8 羟基喹啉 )合铝 (Ⅲ ) (Al(azb q) ) ,该材料为一种铝的金属络合物 ,含有两种配体 :8 羟基喹啉和 2 ,2’ 二羟基偶氮苯。实验证明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成膜特性 ,同时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电子传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红光发射 发光材料 发光二极管 铝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湿度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功能材料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洋 司长峰 +3 位作者 彭翠云 潘赛虎 陈果 魏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9-1114,共6页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化进程加快,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但环境湿度对OLED功能材料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典型的空穴传输材料N,N′-bis-(1-naphthyl)-N,N′-b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为例,将... 随着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化进程加快,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但环境湿度对OLED功能材料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以典型的空穴传输材料N,N′-bis-(1-naphthyl)-N,N′-b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为例,将其分别置于环境湿度为5%,20%,35%和50%,环境温度均为25℃的条件下24h,以其为空穴传输层构建绿色荧光OLED器件;系统调查了NPB材料不同存储环境湿度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PB存储环境湿度不断增加(5%~50%),器件性能逐渐降低,其中最大电流效率由3.96cd/A降低到3.31cd/A。进一步地,单载流子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表明,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NPB空穴传输性能逐渐增强,这加剧了OLED器件中空穴和电子传输性能的不平衡,导致器件效率较低。此外,分析了NPB薄膜光致发光(PL)光谱随着材料存储湿度的增加逐渐红移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水分子的侵入,使得NPB分子的局域激发态转换为具有强烈电荷转移特征的激发态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NPB 空穴传输材料 环境湿度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红色材料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9
作者 张步新 马昌期 +3 位作者 蒋雪茵 张志林 张宝文 许少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61-562,565,共3页
对一种名为N ,N 双 [4 [2 (4 二氰甲烯基 6 甲基 ) 4H 吡喃 2 基 ]乙烯基 ]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 (BDCM )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 ,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 (给电子基 )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 (受电子基 )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 对一种名为N ,N 双 [4 [2 (4 二氰甲烯基 6 甲基 ) 4H 吡喃 2 基 ]乙烯基 ]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 (BDCM )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 ,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 (给电子基 )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 (受电子基 )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 ,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ITO CuPc DPPP BDCM Mg∶Ag的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在外加 19V直流电压时达到 5 82cd m2 的发光亮度。同时 ,此器件的发光色度具有不随所加电流密度变化而改变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材料 有机薄膜 红色发光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散热机理模拟研究
10
作者 林洋 张静 +2 位作者 蔡苗 魏斌 杨连乔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1-845,共5页
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工作过程中的生热与热传输机制。OLEDs器件产热由载流子复合产生,散热渠道主要由热辐射、对流两部分构成。基于传热学理论计算,发现发光亮度为1 000 cd/m2时,发光占输入功率的15%,热辐射占30%,热对流占5... 研究了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工作过程中的生热与热传输机制。OLEDs器件产热由载流子复合产生,散热渠道主要由热辐射、对流两部分构成。基于传热学理论计算,发现发光亮度为1 000 cd/m2时,发光占输入功率的15%,热辐射占30%,热对流占55%,器件温度上升了39.4℃,并且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良好的匹配。决定器件工作温度的因素有环境、材料、工作功率等。具有不同发光材料的OLEDs器件,其亮度衰减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热辐射 热对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DCJT的合成
11
作者 刘波 柴生勇 +3 位作者 李金山 别国军 刘琼妮 薛云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7-228,231,共3页
以2,6-二甲基吡喃酮和1,1,7,7-四甲基久洛尼定为原料,经过醛化、丙二腈化及对接三步反应,合成出红色发光材料DCJT,纯度达到99.1%,三步的总收率达到35%以上,并用1H NMR,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关键词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DCJT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极性小分子的单层非掺杂红色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云龙 段炼 +3 位作者 乔娟 张德强 王立铎 邱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1-534,共4页
以双极性小分子4,9-二(4-(2,2-二苯乙烯基)苯基)萘并[2,3-c][1,2,5]噻二唑(BDPNTD)为发光层,制备得到了单层非掺杂红色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在阳极ITO与有机层BDPNTD之间插入1nm厚的WO3或MoO3薄膜,获得了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起亮电压... 以双极性小分子4,9-二(4-(2,2-二苯乙烯基)苯基)萘并[2,3-c][1,2,5]噻二唑(BDPNTD)为发光层,制备得到了单层非掺杂红色荧光有机发光二极管.通过在阳极ITO与有机层BDPNTD之间插入1nm厚的WO3或MoO3薄膜,获得了单层有机发光二极管:起亮电压为2.4V,最大发光亮度为4950cd·m-2,发光波长为636nm,CIE坐标约为(0.65,0.35).这证明了作为修饰层的WO3或MoO3薄膜可以改进ITO/BDPNTD界面的空穴注入,进而在器件中实现空穴与电子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单层 非掺杂 红色荧光 双极性 ITO修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透明阴极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再生 林祖伦 陈吉欣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76-278,共3页
介绍了利用LaB6材料制作透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Transparen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TOLED)的透明阴极的特性;研究了80~250nm膜厚的透明阴极的光谱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其透过率在40%~70%之间,并对LaB6材料制作的透... 介绍了利用LaB6材料制作透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Transparent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TOLED)的透明阴极的特性;研究了80~250nm膜厚的透明阴极的光谱特性———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其透过率在40%~70%之间,并对LaB6材料制作的透明阴极与利用Mg∶Ag合金和ITO制作的透明阴极的性能进行了比较。LaB6作阴极的TOLED更利于实现高分辨率的彩色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透明阴极 六硼化镧 研制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亮度红色发光二极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康晓黎 李锡华 +2 位作者 王明华 陈德华 宋南辛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1-23,共3页
报导了高亮度红色发光二极管的主要研究技术及初步结果。已研制成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在正向电流为20mA时,发光强度为400mcd。研究中采用了具有独创性的双层石墨舟液相外延技术,并改进了电极制作技术,使发光管的正向压降显著... 报导了高亮度红色发光二极管的主要研究技术及初步结果。已研制成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在正向电流为20mA时,发光强度为400mcd。研究中采用了具有独创性的双层石墨舟液相外延技术,并改进了电极制作技术,使发光管的正向压降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亮度 红色发光 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2)TiF_(6)∶Mn^(4+)窄带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王晓 赵豫洁 李全安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5,143,共6页
在共沉淀和阳离子交换法的基础上,采用无氢氟酸液相法制备了K_2TiF_6∶Mn^(4+)窄带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氟化铵与硫酸(NH_(4)F+H_(2)SO_(4))用量以及Mn^(4+)掺杂量对样品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将K_2TiF_6∶Mn^(4+)与商用Y_3Al_5O_(12)... 在共沉淀和阳离子交换法的基础上,采用无氢氟酸液相法制备了K_2TiF_6∶Mn^(4+)窄带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氟化铵与硫酸(NH_(4)F+H_(2)SO_(4))用量以及Mn^(4+)掺杂量对样品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将K_2TiF_6∶Mn^(4+)与商用Y_3Al_5O_(12)∶Ce^(3+)荧光粉及氮化铟镓(InGaN)蓝光芯片组合封装出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器件。结果表明,制备的K_2TiF_6∶Mn^(4+)红色荧光粉在~360nm和~465nm附近对紫外光和蓝光具有强烈的吸收,在600~650nm范围呈现出尖锐的发射峰。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NH_(4)F+H_(2)SO_(4)用量的增加先增强后降低,当Mn^(4+)掺杂量为10%(摩尔分数,下同)时样品表现出浓度猝灭效应。在NH_(4)F和H_(2)SO_(4)用量均为60mmol,Mn^(4+)掺杂量为8%条件下,制备的荧光粉量子效率达到67%,用其封装的WLED器件显色指数为79.4,流明效率为80.62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4+)掺杂 氟化物 红色荧光粉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蓝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薇 姜丽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18-28,共11页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蓝光作为三基色之一,是OLED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蓝光材料禁带宽度大,所需激发能量过高,容易影响蓝光器件的效率与寿命,这限制了OLED的发...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中应用潜力巨大。蓝光作为三基色之一,是OLED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蓝光材料禁带宽度大,所需激发能量过高,容易影响蓝光器件的效率与寿命,这限制了OLED的发展和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纯蓝光材料是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长寿命商业化OLED的前提。本文综述了具有100%内量子效率的磷光蓝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最新发展。同时,针对使用二元共混发光层系统的溶液处理存在的结晶性、相分离、基体材料选择以及精确控制掺杂剂浓度等问题,探究了蒽类发光材料、聚集诱导延迟荧光以及“热激子”材料作为非掺杂发光层材料在OLED领域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了蓝光OLED研究的最新进展,为开发稳定、纯蓝的电致发光材料提供多种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蓝光发光材料 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 聚集诱导延迟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掺杂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伟明 朱文清 +3 位作者 张步新 蒋雪茵 张志林 许少鸿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8-80,共3页
In order to us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in display application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tain red emitting light. There are two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d emitting light: doping high fluorescent dyes i... In order to us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s) in display application ,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btain red emitting light. There are two methods for obtaining red emitting light: doping high fluorescent dyes in host or using metal complexes. Phosphorescent dyes has been used efficiently recently. In this letter, we demonstrate r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OLED) with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consisting of aluminum tris(8 hydroxyquinoline) (Alq 3) doped with the dye DCM and DCJTB, which the emission color depend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DCM and DCJTB. The typical cell structure is as follows: [ITO/ hole transport layer (60nm, TPD) /emitting layer(60nm, Alq 3 + red dopant) /LiF(0.5~2nm) /Al(150nm)]. For DCM doped devices, the maximum luminance of 148000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0.51, y =0.47) and 5730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0.58, y =0.42) are measured for DCM concentration of 0.2% and 2% in Alq 3, respectively; and for DCJTB doped devices, 17400 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 x =0.51, y =0.46) and 3846cd/m 2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 x =0. 63, y =0. 37) are obtained for DCJTB concentration of 0. 2 % and 2% in Alq 3,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发光 有机薄膜 发光二极管 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量子效率测量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晓明 华玉林 +2 位作者 罗经国 冯秀岚 李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5-598,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量子效率是衡量器件发光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考虑到提高OLED量子效率的基本前提是能精确测得器件的量子效率,本文工作采用美国Keithley公司的系列产品,设计与组建了一套精确测量OLED量子效率的测量系统...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量子效率是衡量器件发光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考虑到提高OLED量子效率的基本前提是能精确测得器件的量子效率,本文工作采用美国Keithley公司的系列产品,设计与组建了一套精确测量OLED量子效率的测量系统(主要由真空系统和测试系统组成)。应用本系统测量时,由测量软件通过数据采集卡来实时地对K 2400(稳压源)和K 485(微检流计)进行控制,得到流经器件的电流和器件输出的光电流,再经过换算得出注入器件的电子数和从器件输出的光子数,从而能够得到器件的量子效率值,最后由计算机动态地绘制出器件的性能曲线。此外,我们还利用本测量系统对以MEH PPV为基质的橙红色OLED进行了测量,该测试样品在0 0117A/cm2的电流密度下,测得量子效率为0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量子效率 测量系统 红色光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能隙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南柳 许伟 +1 位作者 王坚 彭俊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3-156,共4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可进行分子结构设计而改变其溶解性及光电性能等特点,以此为功能层、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更是具备轻薄、高效、自发光、低能耗以及低成本可实现柔性器件等潜在优势。因此,研究合成高性能的有机电...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可进行分子结构设计而改变其溶解性及光电性能等特点,以此为功能层、将电能转换为光能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更是具备轻薄、高效、自发光、低能耗以及低成本可实现柔性器件等潜在优势。因此,研究合成高性能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并应用于制备可实用化的显示器及照明产品成了业界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以能带理论为基础,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进行结构设计改进发光性能时对将合成的材料的能隙计算的理论模型与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可望为聚合物发光材料的合成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材料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 能隙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金属微腔中有机电致发光的三色发射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凤英 金长清 +3 位作者 刘云 初国强 刘星元 王立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4-146,共3页
以典型的有机发光材料Alq3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Glass/Ag/PVK/Alq3/Al的微腔器件。与普通的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较,研究了腔内模式密度的变化、峰值强度的增强、以及光谱的窄化和峰值波长随探测角度变化而变化等一系列的腔量子电动力学效... 以典型的有机发光材料Alq3为发光层制作了结构为Glass/Ag/PVK/Alq3/Al的微腔器件。与普通的电致发光器件相比较,研究了腔内模式密度的变化、峰值强度的增强、以及光谱的窄化和峰值波长随探测角度变化而变化等一系列的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得到了色度较为纯正的三色发光,与无腔器件相比峰值强度增强2~2 5倍,光谱半高宽降低,只有无腔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三色发射 超短金属微腔 发光二极管 光谱窄化 腔效应 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