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和膜流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国亭 韩玉麒 汪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0-570,共1页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和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开始2周,每次0.5 g,3次/d;安慰剂组80例,口服安慰剂,疗程为24周。结果:用阿卡波糖治疗2周后,空腹和餐...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和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阿卡波糖治疗,开始2周,每次0.5 g,3次/d;安慰剂组80例,口服安慰剂,疗程为24周。结果:用阿卡波糖治疗2周后,空腹和餐后2 h的血糖开始下降,第4周后明显下降。HbA1c第4周开始下降,第24周后明显下降。与安慰剂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膜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性肥胖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观察
2
作者 王舟 童钟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0-571,共2页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变化以及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40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单纯性肥胖31例,体质量指数≥25 kg/m2,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空腹血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血糖、胰岛素... 目的: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变化以及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40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单纯性肥胖31例,体质量指数≥25 kg/m2,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空腹血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测定血糖、胰岛素及腹围、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三角肌下皮下脂肪厚度,对患者采用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减肥治疗,于治疗后3~6个月复查。结果:(1)在单纯性肥胖组中,体质量指数、腹围、腹壁皮下脂肪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体质量指数 治疗 饮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研究
3
作者 严毓勤 徐济民 +1 位作者 朱菊红 吴万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0年第6期430-432,507-508,共5页
我们测定了30例冠心病患者和29名对照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发现冠心病组胰岛素受体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11.3±25.1对198.6±24.9 受体/RBC,而受体亲和力的代偿性升高,使胰岛素结合率维持正常,圆满地解释了冠心病患者的耐糖降低、... 我们测定了30例冠心病患者和29名对照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发现冠心病组胰岛素受体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11.3±25.1对198.6±24.9 受体/RBC,而受体亲和力的代偿性升高,使胰岛素结合率维持正常,圆满地解释了冠心病患者的耐糖降低、胰岛素反应增高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性激素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关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华军 潘其兴 +1 位作者 陈克忠 张萍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25-327,共3页
本文对20例男性心肌梗塞患者及与之配对的20例正常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检测,并根据Scatchard曲线计算受体的高、低亲和力位点数(Q1、Q2)及亲和力常数(K1、K2),同时测定了血浆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并采用... 本文对20例男性心肌梗塞患者及与之配对的20例正常人红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检测,并根据Scatchard曲线计算受体的高、低亲和力位点数(Q1、Q2)及亲和力常数(K1、K2),同时测定了血浆性激素及胰岛素水平;并采用离体竞争结合的方法,研究性激素对胰岛素结合离体红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心肌梗塞组K1、Q2、K2低于正常对照组;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血浆睾酮与K1呈负相关,与Q2呈正相关,胰岛素与Q2呈负相关;竞争结合实验发现睾酮能减低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而雌二醇未见影响。这提示,心肌梗塞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胰岛素受体数目减低及亲和力改变有关,睾酮可降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睾酮 红细胞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血液实验创新:用系统模式研究红细胞多种调节功能的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峰 查占山 钱宝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5-707,共3页
系统血液生物学有关理论认为血液系统是由分系统和子系统组成。各分系统和子系统生物功能有不同分功,但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调控关系。红细胞血红蛋白参与氧和CO2呼吸功能调控,红细胞膜有多种受体,如补体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参与补体活... 系统血液生物学有关理论认为血液系统是由分系统和子系统组成。各分系统和子系统生物功能有不同分功,但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调控关系。红细胞血红蛋白参与氧和CO2呼吸功能调控,红细胞膜有多种受体,如补体受体、趋化因子受体参与补体活化,细胞因子浓度调控,红细胞胰岛素受体参与胰岛素和血糖浓度调控。当异抗原(如艾滋病毒)进入血液后,首先激活补体系统,艾滋病毒颗粒黏附上补体C3b,被红细胞CD35分子作用后,降解为C3 d和C3 dg ,将这种艾滋病毒交给B淋巴细胞CR2分子处理,最终通过有关机制递交给CD4阳性淋巴细胞而发病。有关研究还发现红细胞可释放NK细胞增强因子,调控NK细胞活性。红细胞血红蛋白参与抗淋巴细胞代谢中氧化作用,使 CD4/CD8比值上调。红细胞数量巨大,膜受体种类众多,红细胞参与血液免疫反应和内分泌及生化反应等系统血液生物学功能调控机制复杂。淋巴细胞可分泌抗体和各种白细胞因子参与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反应,淋巴细胞膜有多种受体如激素受体参与内分泌功能调控等。血小板可释放多种凝血因子调控凝血过程,血小板模有补体受体参与补体活化调节,血小板模有CD55、CD59分子参与T淋巴细胞活性调节。所有血细胞都参与抗感染和抗肿瘤免疫反应,血液系统对外来致病原的反应是一种系统血液免疫反应。这需要用系统血液生物学的理论和系统模式实验方法学去研究,才会有新发现和理论创新。这方面研究工作有很大进展,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 实验方法学 活性调节 子系统 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抗肿瘤免疫反应 细胞 CD4阳性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