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激光照射改善红细胞聚集能力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晓然 陆建 +4 位作者 王亚伟 兰秀凤 倪晓武 陶月玉 汪春晖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在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 (ILLLIT)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下降的临床实验结果基础上 ,采用酶分形动力学理论 ,研究了弱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激活血纤溶系统的分形机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 ,ILLLIT提高了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素的活性 。
关键词 激光序法 血管照射 红细胞聚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颈内动脉内皮损伤引起血管狭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崇顺 任映 +5 位作者 葛新 陈淑长 郭菁 赵凤志 戴欣 杨金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皮不同损伤强度在不同时间出现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相同规格气囊,分别充入1、2、3Pa的压力,反复重复3次,分别在造型1、2、3周时各处死一批家兔,观察造型家兔血管内皮的病理学改变及相关活性...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内皮不同损伤强度在不同时间出现狭窄的相关性。方法由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插入相同规格气囊,分别充入1、2、3Pa的压力,反复重复3次,分别在造型1、2、3周时各处死一批家兔,观察造型家兔血管内皮的病理学改变及相关活性因子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血管内膜损伤强度为2Pa,球囊直径为3.0mm,球囊长度为20mm,插入深度为30mm的条件下,在造型时间为3周时,造型家兔血管内皮可呈现典型狭窄性病理变化,血浆TXB2、GMP-140、ET-1、CGRP含量、全血粘度明显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聚集面积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变形面积、血浆6-keto-PGF1α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球囊压力为2Pa,造型时间为3周时可得到与临床极为相似的狭窄性动物模型,血管内膜、中膜明显增厚,相关活性因子变化显著,能满足药理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 动脉 家兔 红细胞聚集指数 损伤强度 活性因子 血管内皮 药理学研究 插入深度 病理变化 TXB2 ET-1 CGRP 变形指数 动物模型 造型 相关性 时间 病理学 球囊 压力 内膜 血浆 含量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陶秀良 张传芳 +1 位作者 燕群美 杨芙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脑血栓形成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诊断为高粘血症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治疗组62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脑血栓形成高粘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诊断为高粘血症的1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治疗组62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激光波长0.6328滋m、功率≥2mW、电源220V、50Hz。每次60min,每日1次,15天1疗程。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空腹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后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有下降(P<0.01),红细胞变形指数上升(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高粘滞状态,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助于调整人体血液循环,调节血管功能,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和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变学指标 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 原发性高血压病 脑血栓形成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 血液高粘滞状态 全血高切粘度 人体血液循环 高粘血症 治疗方法 激光波长 每日1次 空腹采血 血浆粘度 变形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产复康对产后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严作廷 谢家声 +5 位作者 李世宏 王东升 杨国林 余四九 朱新荣 陈道顺 《中国奶牛》 2009年第10期42-44,共3页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 为了评价产复康的活血化瘀作用,将58头产后奶牛分为气虚血瘀证组和临床健康组,并进一步将这两组奶牛分别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气虚血瘀证治疗组和临床健康组的奶牛,分别以0.5g/kg体重、0.4g/kg体重口服产复康,连续5d。结果表明与产前相比,奶牛产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而当奶牛产后出现气虚血瘀症状后,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更加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进一步降低;服用产复康后,气虚血瘀证奶牛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已接近非血瘀证奶牛水平,而血瘀证对照组奶牛的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奶牛。这一结果说明,产复康可以纠正气虚血瘀证奶牛血液流变指标的异常,促进奶牛产后恢复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聚集指数 全血液粘度 血浆粘度 气虚血瘀证 奶牛 产复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科属鱼血液流变学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程超 明庆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9-660,共2页
在25.4℃下熏采用NXE蛳1B型锥板粘度计由高到低测定了草鱼、鳗鲡和乌鳢在7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并通过粘度公式、卡松方程和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3种鱼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屈服应力和卡松粘度。结果发现:3种鱼的全血粘度基本上都是... 在25.4℃下熏采用NXE蛳1B型锥板粘度计由高到低测定了草鱼、鳗鲡和乌鳢在7个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值,并通过粘度公式、卡松方程和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出3种鱼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卡松屈服应力和卡松粘度。结果发现:3种鱼的全血粘度基本上都是随切变率的升高而减小;在6个切变率下,鳗鲡的全血粘度值最高,其次是乌鳢,而草鱼的全血粘度值最低。红细胞聚集指数:草鱼>鳗鲡>乌鳢;卡松屈服应力:鳗鲡>草鱼>乌鳢;卡松粘度:鳗鲡>乌鳢>草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粘度 切变率 红细胞聚集指数 卡松屈服应力 卡松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牛实验性瘤胃切开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铁桥 谭运华 +2 位作者 李秀山 刘琼霞 邓目华 《中国草食动物》 2004年第4期13-15,共3页
为了探讨黄牛瘤胃手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指导术后治疗用药。对 10头健康成年黄牛瘤胃手术前后 2周的血液流变学 ,即全血比粘度 (ηb)、血浆比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全血还原比粘度 (ηr)、血红蛋白含量 (HB)、红... 为了探讨黄牛瘤胃手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变化规律和指导术后治疗用药。对 10头健康成年黄牛瘤胃手术前后 2周的血液流变学 ,即全血比粘度 (ηb)、血浆比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全血还原比粘度 (ηr)、血红蛋白含量 (HB)、红细胞沉降速度 (ESR)、红细胞聚集指数 (AI)和纤维蛋白质含量 (FG)等 8项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 :10头黄牛在瘤胃手术后一周内其 ηb、ηP、ηr、ESR、HCT、AI和FG值比术前极明显高 (P <0 0 1或P <0 0 5 ) ,且HB值也有明显升高 (P <0 0 5 )。黄牛因外科手术中紧张不安 ,机体的应激以及术中和术后血液的丢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牛 实验性瘤胃切开术 血液流变学 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聚集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在儿科病人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静洁 马家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697-699,共3页
目的研究6%羟乙基淀粉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对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0例手术病人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I组,<3岁,n=9)和儿童组(C组,3~12岁,n=11),术前用6%羟乙基淀粉10 ml/kg行高容性血液稀释,输液前后分别抽... 目的研究6%羟乙基淀粉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对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0例手术病人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I组,<3岁,n=9)和儿童组(C组,3~12岁,n=11),术前用6%羟乙基淀粉10 ml/kg行高容性血液稀释,输液前后分别抽取颈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比较各组输液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输液后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但血浆粘度无显著改变;两组病人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在输液后均显著下降(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在输液前后无显著变化;与输液前比较,输液后红细胞电泳指数显著增加(P<0.05);两组病人血沉、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输液后无显著变化;C组病人输液后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两组间各项指标相同时点比较虽有一定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羟乙基淀粉用于1~12岁儿科病人进行术前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稳定血液动力学,但对凝血功能无影响,不增加出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儿科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 血液流变学 凝血功能 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 羟乙基淀粉 儿科病人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红细胞聚集指数 血液流变学 血小板功能 3~12岁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痹逐瘀止痛汤加刺络放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作用及对疼痛介质、FIB、Arbc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徐明兴 张丹红 李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腰痹逐瘀止痛汤加刺络放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腰痹... 目的探讨腰痹逐瘀止痛汤加刺络放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患者予以分组,对照组45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腰痹逐瘀止痛汤与刺络放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4周后疼痛介质、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变化。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6%(43/45),与对照组75.56%(34/45)对比,明显较高(P<0.05);治疗前,两组P物质(SP)、多巴胺(DA)、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同期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FIB及Arb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同期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较低(P<0.05);治疗前,两组ODI及JO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与同期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上述指标情况明显较好(P<0.05)。结论腰痹逐瘀止痛汤加刺络放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证)治疗中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降低疼痛介质含量,调节FIB及Arbc水平,改善腰椎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痹逐瘀止痛汤 刺络放血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介质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纤维蛋白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