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3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柞蚕蛹表达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糖基化修饰分析
1
作者 刘晓黎 刘宇博 +4 位作者 李学臣 陈秋实 范琦 张嘉宁 李文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 利用DNA重组技术在柞蚕蛹中表达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经过亲和层析纯化后,用SDS-PAGE分离纯化各组分,并通过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技术(ESI-MS/MS)检测其糖基化修饰.结果显示,在柞蚕蛹中表达的rhEPO比活性约为1190 U/μg,其糖基化修饰位点与人体表达的EPO一致,有3个N-糖基化位点和1个O-糖基化位点.凝集素杂交实验结合质谱结果表明,柞蚕蛹表达的rhEPO的糖链中缺乏唾液酸修饰,而缺少唾液酸修饰的EPO通过鼻腔给药后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蛋白在柞蚕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raea pernyi nucleopolyhedrorirus,ApNPV)宿主载体表达系统表达后的糖基化与生物活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红细胞生成素 柞蚕蛹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白草酮调控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
2
作者 王山 万金良 +3 位作者 赵中华 杨静 赵杰 郝延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80-1486,共7页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 目的 探讨三白草酮(Sch)调节Krüppel样因子5(KLF5)-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细胞A2(EphA2)通路对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 Huh-7细胞分为肝癌组、Sch低、中、高剂量组(Sch-L组、Sch-M组、Sch-H组)、Sch-H+KLF5激活剂的阴性对照(OE-NC)组、Sch-H+KLF5激活剂(OE-KLF5)组。5-溴-2-脱氧尿嘧啶(EdU)染色和CCK-8、划痕实验、Transwll分别检测Huh-7细胞增殖、迁移、侵袭;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中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迁移侵袭增强子(MIEN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KLF5、EphA2蛋白。将上述6组Huh-7细胞分别与处于激活状态的CD8+T细胞共同培养在96孔板中,并命名为肝癌共培养组、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Sch-H+OE-KLF5共培养组,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8^(+)T细胞杀伤率及上清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肝癌组相比,Sch-L组、Sch-M组、Sch-H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降低,迁移距离变短(P <0.05);与Sch-H组、Sch-H+OE-NC组相比,Sch-H+OE-KLF5组EdU阳性率、OD450值、细胞侵袭数及PCNA、MIEN1、MMP-2、PD-L1、KLF5、EphA2蛋白升高,迁移距离变长(P <0.05)。与肝癌共培养组相比,Sch-L共培养组、Sch-M共培养组、Sch-H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升高(P <0.05);与Sch-H共培养组、Sch-H+OE-NC共培养组相比,Sch-H+OE-KLF5共培养组CD8+T细胞对Huh-7细胞的杀伤率及上清液中IFN-γ、TNF-α、IL-4水平降低(P <0.05)。结论 Sch可能通过抑制KLF5-EphA2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酮 肝癌 免疫逃逸 Kruppel样因子5-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A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牦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卢增华 崔燕 +6 位作者 余四九 白雪峰 卢鸿琴 何俊峰 卢凯 翟国亮 祁正满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60-3471,共12页
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牦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中凋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别采集3头4岁龄的健康牦牛和黄牛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牦牛和黄牛肾脏中EPO的准确分布及其表达量。同时对牦牛R... 旨在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牦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中凋亡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分别采集3头4岁龄的健康牦牛和黄牛的肾脏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牦牛和黄牛肾脏中EPO的准确分布及其表达量。同时对牦牛RIFs进行原代培养鉴定,并对其进行不同药物处理来调控RIFs中EPO表达水平,检测EPO对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PCNA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免疫组化学检测结果显示,EPO在牦牛和黄牛肾脏中集合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管周间质成纤维样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O在牦牛肾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牛(P<0.001)。随后对生成EPO的RIFs进行原代培养并调控EPO的表达,结果表明:激活组显著升高RIFs中Bcl-2和PCNA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P<0.001)。EPO抑制组显著降低RIFs中Bcl-2、PCNA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P<0.001)。综上表明,EPO在牦牛和黄牛肾脏中集合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管周间质成纤维样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牦牛肾脏中的EPO高表达能够促进RIFs中Bcl-2和PCNA的表达,并降低Bax的表达,说明EPO可以在牦牛肾脏中起到抗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红细胞生成素(EPO)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RIFs)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氨甲环酸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及失血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庆宏 张润 +1 位作者 严旭东 孙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6-831,共6页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 目的: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fracture,IF)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及减少围术期失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因IF手术的患者174例,依据治疗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A组)62例;仅使用TXA组(B组)57例;TXA联合EPO组(C组)55例。收集3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量、术中总失血量、显/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住院时间及血栓等并发症情况。结果:3组入院时Hb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术前及术后2、5d的Hb量与A组及B组相比,明显改善;C组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静脉和局部联用TXA和EPO能有效减少IF患者围手术期失血及输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且不增加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贫血 氨甲环酸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所需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宋洁 李小萍 +2 位作者 张晓东 张建荣 李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26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常规治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剂量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326例M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常规治疗剂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以维持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在110~120 g/L、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在33%~35%为靶目标,对照组予以单纯rhEPO治疗,治疗组在予以rhEPO治疗基础上加予左卡尼汀治疗。8个月后,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每周rhEPO的用量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ERI),比较两组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用量及两组ERI的差异,同期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水平,观察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每周rhEPO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106±20)IU/kg vs(141±23)IU/kg],治疗组ERI低于对照组[(0.93±0.11)IU.L.kg-1.g-1vs(1.35±0.29)IU.L.kg-1.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5.21±3.20)mg/L vs(10.33±2.54)mg/L,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9.93±2.12)mg/L,P<0.05];对照组患者hs-CRP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卡尼汀可以减少MHD患者维持HB和HCT在靶目标水平所需rhEPO的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降低患者促红素抵抗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微炎症状态 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高原训练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冯连世 赵中应 +1 位作者 洪平 宗丕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8-360,共3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对大鼠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鼠18S-rRNA为内参照,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了60只SD雄性大鼠在模拟不同海拔游泳训练后EPO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原训练对大鼠红细胞生成的影响,本研究以大鼠18S-rRNA为内参照,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了60只SD雄性大鼠在模拟不同海拔游泳训练后EPO mRNA的变化。结果表明,所有高原对照组中EPO mRNA水平均高于平原对照组,其中高原3000米组和4000米组较平原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在高原训练组中,除了高原2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2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较大幅度增加外,其余各高原训练组EPO mRNA水平较该组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高原3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3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显著水平的下降P<0.05,而高原4000米训练后1周组及2周组较高原4000米对照组EPO mRNA水平有非显著水平的下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训练 红细胞生成素 (EPO) 表达 运动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尿毒症贫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俊 袁志忠 +3 位作者 叶朝阳 李玉斌 孙琳琳 梅长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243-1245,共3页
目的:观察每周1次大剂量皮下注射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采用国产rhEPO(益比奥,沈阳三生制药公司)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每周1次大剂量皮下注射国产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尿毒症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例,采用国产rhEPO(益比奥,沈阳三生制药公司)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对照组1O例,采用进口rhEPO(利血宝,日本麒麟公司)3 000 U皮下注射2~3次/周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益比奥每周1次治疗肾性贫血安全可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血宝相似,且价格/药效明显低于利血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肾性贫血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大剂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及治疗期间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李修晶 赵芳萍 +3 位作者 刘东海 石静云 谈笑 王陆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满足亚低温标准的中重度HIE患儿92例进行随机对...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联合亚低温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满足亚低温标准的中重度HIE患儿92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亚低温治疗72 h联合EPO静滴(隔天1次,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及与EPO同等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安全性、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比两组疗效、新生儿行为量表(NBNA)、智能发育(CDCC)评分、后遗症发生率等预后情况。结果(1)疗效及预后:实验组出生后7、14、28 d NBNA评分呈升高趋势,且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3月龄、6月龄、12月龄的MDI、PDI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后遗症发生率(8.70%)与对照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生化指标:EPO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b、RBC、HcT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安全性: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事件、放弃治疗事件、死亡事件发生,两组一般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O联合亚低温治疗HIE能进一步减轻患儿智力、神经损伤,提高预后,且不增加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不良事件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总皂甙对肾性贫血大鼠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狄灵 孙万森 +1 位作者 吴喜利 乔成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4,289,共3页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甙 (gypenoside ,GP)对肾性贫血大鼠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肾性贫血模型 ,治疗组加用GP。用胎鼠肝细胞法测定EPO。结果 治疗组肾功能明显改善 ,EPO含... 目的 研究绞股蓝总皂甙 (gypenoside ,GP)对肾性贫血大鼠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腺嘌呤灌胃建立大鼠肾性贫血模型 ,治疗组加用GP。用胎鼠肝细胞法测定EPO。结果 治疗组肾功能明显改善 ,EPO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GP具有改善肾功能 ,升高血浆EPO水平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甙 肾性贫血 大鼠 血浆促红细胞生成素 含量 慢性肾功能不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16
11
作者 付振虹 董蔚 +3 位作者 盖鲁粤 王凡 丁瑞 陈韵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研究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EPO组、心梗+G-CSF组和心梗+EPO+G-CSF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 目的研究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EPO组、心梗+G-CSF组和心梗+EPO+G-CSF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Ⅷ因子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存活、瘢痕形成、胶原沉积、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第7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增高(P<0.01);LVESD和LVESV降低(P<0.01)MI-EG最为明显(P<0.01)。第28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明显增高,LVESD、LVEDD、LVESV、LVEDV明显降低(P<0.01)MI-EG组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组(P<0.01)。第28 d时药物干预组的LVEDP降低,LVSP和+dP/dtmax增高,MI-EG组最明显(P<0.01)。MI后第1 d,MI组中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明显高于EPO组和G-CSF组,MI-EG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少(P<0.01)。MI后第28 d,药物治疗组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血管增生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和胶原沉积减少,MI-EG组最明显。结论 EPO联合G-CSF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胶原组织沉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达到阻止梗死后左室重塑、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凋亡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1Α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巴南地区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永芳 龚敏 +5 位作者 陈立 江伟 刘友学 陈洁 瞿平 李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56-1458,共3页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A(vitamin A,VA)营养状况,全血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水平,进一步探讨VA缺乏与贫血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在重庆市巴... 目的了解重庆市巴南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维生素A(vitamin A,VA)营养状况,全血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水平,进一步探讨VA缺乏与贫血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 ,在重庆市巴南区鱼洞镇7所规模>200名的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所中的所有3~6岁符合纳入标准的349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静脉血中血清VA浓度,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EPO浓度,氰化高铁法测量Hb浓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该地区学龄前儿童VA缺乏、边缘型VA缺乏及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72%、22.64%和22.64%;VA缺乏较VA正常儿童贫血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VA缺乏儿童的贫血发生率是VA正常儿童的2.32倍。Hb水平与EPO浓度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贫血儿童较正常Hb水平儿童,EPO有显著差异(P<0.05)。在贫血儿童中,低VA水平(vitaminA<1.05μmol/L)儿童Hb浓度与EPO水平呈较强负相关(r=-0.46,P<0.05);在总体学龄前儿童中,低VA水平较VA正常儿童Hb浓度与EPO水平有较强的负相关性(r=-0.23,r=-0.16,P<0.05),Lg(EPO)与Hb回归方程斜率低VA较VA正常儿童增加0.0002。结论机体VA的营养水平影响Hb浓度对EPO的反馈性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贫血 血红蛋白 红细胞生成素 学龄前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7
14
作者 林碧云 顾秋芳 +4 位作者 张鹏 程国强 邵肖梅 王来栓 周文浩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安全性,为开展多中心研究亚低温联合EPO治疗足月儿HIE的疗效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住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满足亚低温治疗标准并知情同意下的中、重度足月儿HIE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联合EPO(1 000 U·kg-1,静脉滴注,隔天1次,14 d);对照组给予亚低温治疗72 h和与EPO同等剂量、同样给药方法的生理盐水。监测患儿治疗期间的生命体征,治疗期间放弃治疗事件,记录亚低温治疗前、亚低温治疗结束时、EPO疗程结束后的血生化指标,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大静脉血栓、不可纠正的低血压、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低血压、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异常等一般不良事件。比较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44例足月儿HIE进入本文安全性观察,其中实验组25例,对照组19例。3例重度HIE足月儿(实验组2例,对照组1例)亚低温治疗期间主动放弃治疗。两组在EPO相关不良事件血生化指标Hb、RBC、Hct和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HIE并发症及其治疗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联合EPO治疗中、重度足月儿HIE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亚低温 红细胞生成素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5
作者 薛春娥 沈庆慧 +2 位作者 王艳 张敬宇 林凤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分别检测37例初诊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血清EPO的水平及铁蛋白的含量... 目的:了解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分别检测37例初诊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血清EPO的水平及铁蛋白的含量。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组、治疗1个月组及治疗2个月组血清EP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的sE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组,随着贫血情况的纠正血清EPO水平逐渐降低,而治疗3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s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铁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各组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组增高,而治疗后各组间血清铁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logEPO与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仅在治疗前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449,P=0.005),治疗后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铁蛋白含量与血红蛋白均无相关性;3重度贫血组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组,随着贫血的加重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结论:EPO参与了红系造血过程,能反映贫血程度,其对贫血的敏感性高于血清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评估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素 铁蛋白 诊断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预保护效应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文祥 杨永丽 +4 位作者 杨晓 夏章晖 韩敏 聂祥智 徐翠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通路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调控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预保护作用。方法正常培养的HK-2细胞,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LY294002干预组(PI3K/Akt阻断剂10μmol/L)、LiCl干预组(GSK-3β阻断剂20μmol/L)、rHuEPO干预组(20U/L)、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组、rHuEPO+LiCl双干预组。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AktSer47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GSK-3βSer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MTT法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Ⅴ/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HK-2细胞凋亡率上调[(15.2±1.4)%]、Akt活性水平下降、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水平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I/R组相比,LY294002干预使细胞凋亡率进一步上调[(18.2±2.1)%]、Akt活性水平下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LiCl干预使细胞凋亡率下调[(12.3±0.8)%]、Akt活性水平上调、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HuEPO干预与I/R组相比,细胞凋亡率下降[(11.1±1.6)%]、Akt活性水平升高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HuEPO干预组比较,rHuEPO+LY294002双干预组细胞凋亡率升高[(13.4±1.9)%]、Akt活性水平下降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上调;rHuEPO+LiCl双干预组细胞凋亡率下调[(7.5±1.3)%]、Akt活性水平上升而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Akt活性降低及GSK-3β活性升高,影响Caspase3依赖的外源性凋亡途径可能是其凋亡机制之一。rHuEPO可通过增强Akt活性,降低GSK-3β及Caspase3酶活性,减少细胞凋亡,对HK-2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谢静 王辉 +1 位作者 袁思奇 罗耀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073-4078,共6页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0例(A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B组)及白内障患者20例(C组)... 目的探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清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NVG患者20例(A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B组)及白内障患者20例(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及房水VEGF、EPO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组患者血清VEGF、EPO mRNA水平。结果 3组患者血清E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水平及房水VEGF、EPO水平低于A组(P<0.05);C组血清VEGF水平及房水VEGF、EPO水平低于B组(P<0.05)。NVG患者血清及房水中VEGF水平与EPO水平均无直线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74、-0.182,P>0.05)。B组、C组血清VEGF mRNA水平均低于A组(P<0.05);C组血清VEGF mRNA水平均低于B组(P<0.05);3组患者血清EPO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VG患者房水中VEGF、EPO水平均较高,而血清及房水中VEGF、EPO水平无直线相关关系,提示VEGF、EPO在NVG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是相互独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新生血管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 眼房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磷汀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8
作者 卢学春 朱宏丽 +3 位作者 姚善谦 范辉 庄晓萌 杨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40-442,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氨磷汀(amifostine,AMF)联合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高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的2例高龄MDS患者中1例为MDSRA患者(91岁),另1例为MDSRCMD患者(86岁)。治疗方案为rhEPO6000U皮下注射,1周3次;AMF0.4g静脉滴注,每周连续5天,休息2天,连用4周。结果表明:4周后2例患者均显示出很好的近期疗效,其中MDSRA患者输血时间间隔均较治疗前有的延长。1例MDSRA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在治疗开始后第1周即恢复正常,并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另1例MDSRCMD患者治疗后血像三系细胞量均明显上升,异常增高的网织红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结论:AMF联合rhEPO在治疗高龄MDS患者可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临床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磷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血液流变学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胜叶 黄晏 +3 位作者 张锦 牛欢 赵乾 李一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参数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24 h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组)22例;...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参数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24 h的动态变化及对血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组)4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组)5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稳定组)2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患者入院、PCI后24 h的EPO、血常规和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心梗组、不稳定组、稳定组患者治疗后FPO、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下降,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黏度低切明显升高(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EPO与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全血黏度低切、血小板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内源性EPO可能通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黏度低切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血黏度,且治疗前和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均处于高血黏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 血液流变学 血液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苏颖 李学旺 +3 位作者 余学清 王质刚 冯学亮 刘先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非盲非对照方法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初始给药剂量:血透和腹透患者每周 150 U/kg,非透析者每周 100 U/kg,每周分 2~ 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 目的 观察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非盲非对照方法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初始给药剂量:血透和腹透患者每周 150 U/kg,非透析者每周 100 U/kg,每周分 2~ 3次皮下或静脉注射。根据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的情况调整剂量,疗程为 12周。 结果 共 358例患者进入试验,中途退出 8例, 350例计入统计。完成 12周治疗者 182例,显效 57.1%( 104/182),有效 30.2%( 55/182),总有效率 87.3%,无效 12.7%( 23/182)。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 14.6%),偶有头痛、注射部位疼痛等。结论 基因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贫血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治疗 肾性贫血 多中心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