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牛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甘小伟
王洪梅
+3 位作者
陈宏权
李秋玲
高运东
仲跻峰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6期178-180,共3页
EPP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陷病。由亚铁螯合酶基因缺陷导致编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该酶活性不足时使动物体内血红素含量降低和卟啉及其前体过度增加。文章就牛、人EPP的主要症状、检测方法、亚铁螯合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
EPP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陷病。由亚铁螯合酶基因缺陷导致编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该酶活性不足时使动物体内血红素含量降低和卟啉及其前体过度增加。文章就牛、人EPP的主要症状、检测方法、亚铁螯合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亚铁螯合酶隐
性
遗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线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建美
吴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73-76,共4页
太阳光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连续光谱构成的,根据波长范围分为紫外线(100~400 nm),可见光(400~780 nm)和红外线(>780 nm)。紫外线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0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
太阳光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连续光谱构成的,根据波长范围分为紫外线(100~400 nm),可见光(400~780 nm)和红外线(>780 nm)。紫外线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0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而 UVA 又可进一步分为UVA1(340~400 nm)和 UVA2(320~340 nm)[1,2]。其中 UVC 对生命细胞的杀伤能力最强,但一般均被地面大气层中的氧及臭氧所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主要是 UVA(占到达地表 UV 总量的95%)和 UVB(占到达地表 UV 总量的5%),所以 UVA 和 UVB 是导致皮肤损伤的主要作用光谱。目前认为 UVA2的生物学作用与 UVB 类似。在紫外线和可见光光谱内,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因此,UVB 仅累及表皮,而 UVA 和可见光对真皮影响最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
性
皮肤病
皮肤损伤
光接触
性
皮炎
红细胞
生成
性
原
卟
啉
症
UVB
光敏
性
皮肤病
鉴别诊断
UVA
湿疹样改变
慢
性
光化
性
皮炎
慢
性
光线
性
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牛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甘小伟
王洪梅
陈宏权
李秋玲
高运东
仲跻峰
机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奶牛研究中心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出处
《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第6期178-180,共3页
基金
山东省良种产业化项目(2003-3009)
文摘
EPP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缺陷病。由亚铁螯合酶基因缺陷导致编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该酶活性不足时使动物体内血红素含量降低和卟啉及其前体过度增加。文章就牛、人EPP的主要症状、检测方法、亚铁螯合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牛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
亚铁螯合酶隐
性
遗传疾病
Keywords
bovine
erythropoietie protoporphyrin
ferroehelatase
recessive inheritance disease
分类号
S811.5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线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建美
吴艳
机构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5期73-76,共4页
文摘
太阳光是由电磁辐射产生的连续光谱构成的,根据波长范围分为紫外线(100~400 nm),可见光(400~780 nm)和红外线(>780 nm)。紫外线又可分为短波紫外线(UVC,100~290 nm)、中波紫外线(UVB,290~320 nm)和长波紫外线(UVA,320~400 nm)。而 UVA 又可进一步分为UVA1(340~400 nm)和 UVA2(320~340 nm)[1,2]。其中 UVC 对生命细胞的杀伤能力最强,但一般均被地面大气层中的氧及臭氧所吸收,因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主要是 UVA(占到达地表 UV 总量的95%)和 UVB(占到达地表 UV 总量的5%),所以 UVA 和 UVB 是导致皮肤损伤的主要作用光谱。目前认为 UVA2的生物学作用与 UVB 类似。在紫外线和可见光光谱内,波长越长,穿透力越强。因此,UVB 仅累及表皮,而 UVA 和可见光对真皮影响最大[3]。
关键词
光线
性
皮肤病
皮肤损伤
光接触
性
皮炎
红细胞
生成
性
原
卟
啉
症
UVB
光敏
性
皮肤病
鉴别诊断
UVA
湿疹样改变
慢
性
光化
性
皮炎
慢
性
光线
性
皮炎
分类号
R758.1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牛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的研究进展
甘小伟
王洪梅
陈宏权
李秋玲
高运东
仲跻峰
《家畜生态学报》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光线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郭建美
吴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