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形态的步进演化:维持细胞稳态的关键在于膜骨架与磷脂双分子层的平衡
1
作者 叶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81-281,共1页
目的针对细胞不同行为,建立相应理论模型一直以来是细胞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方法以红细胞变形为例,建立细胞形态演化的步进理论模型,进而揭示红细胞形态转化的机理。结果和结论目前,描述细胞变形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框架,一个是连... 目的针对细胞不同行为,建立相应理论模型一直以来是细胞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方法以红细胞变形为例,建立细胞形态演化的步进理论模型,进而揭示红细胞形态转化的机理。结果和结论目前,描述细胞变形的模型主要包括两个框架,一个是连续型框架,另一个是离散型框架。本研究基于离散型框架,分别对细胞膜骨架和磷脂双分子层进行建模。将细胞膜骨架关联到细胞的局部变形,包括膜骨架拉伸变形、膜骨架弯曲变形,以及膜骨架局部面积变化;将磷脂双分子层关联到细胞的整体变形,包括双分子层表面积变化、双分子层所围体积变化,以及双分子层间面积差的变化。然后,再将膜骨架与双分子层关联,发展一个完整的细胞变形模型,再采用步进方式,实现细胞形态在不同环境下的演化,完成膜骨架与磷脂双分子层的平衡。最后,采用所建立的步进演化模型,数值重现红细胞的口形-圆盘形-棘形间的形态转换。本研究所介绍的模型为理解细胞的力学行提供新视角,为相关疾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数值模拟细胞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力学 细胞行为 红细胞变形 红细胞形态 双分子层 膜骨架 形态转换 形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及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5
2
作者 许春艳 胡扬 +3 位作者 田野 刘海平 张海霞 鲁政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补充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方法:受试者为8名健康成年男性,均进行两次实验。第1次为急性低氧运动加补充电解质饮料(运动前和运动中)实验,第2次为急性低氧运动不补充任何液体实...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补充电解质饮料的干预效果。方法:受试者为8名健康成年男性,均进行两次实验。第1次为急性低氧运动加补充电解质饮料(运动前和运动中)实验,第2次为急性低氧运动不补充任何液体实验,两次实验间隔1周。受试者以70%最大摄氧量(VO2max)强度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5.5%,环境温度为20℃,湿度为55%)下进行1小时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分别测定受试者运动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其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不补液情况下,受试者运动后的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增加(P<0.01)。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形变为一面凸、一面凹的草帽形。运动前和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受试者运动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运动前相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且运动后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运动前和运动中补充电解质饮料可缓解急性低氧运动对机体血液流变性产生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运动 电解质饮料 血液流变性 红细胞流变性 红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足三里穴对大负荷训练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形态的干预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红 朱梅菊 +1 位作者 许可 屈菊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强化训练的武术运动员为观察对象 ,检测实验前后全血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RCA)、红细胞刚性... 目的 :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强化训练的武术运动员为观察对象 ,检测实验前后全血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RCA)、红细胞刚性指数 (IR)、红细胞变形指数 (TK )、红细胞电泳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红细胞平均直径 (MCD)及观察红细胞形态等。结果 :1)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ηb(低切 )、ηr(低切、高切 )、RCA、IR、TK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升高 (P <0 .0 5 ,P<0 .0 1) ,Hct却降低 (P<0 .0 5 ,P<0 .0 1) ,红细胞畸形增多、MCD变小 ;2 )治疗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 RCA、IR(P<0 .0 5 )显著低于实验前、红细胞电泳指数升高 (P<0 .0 1) ,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红细胞形态正常 ,MCD增大。 3)实验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ηb(低、中、高切 )、ηr(低切、高切 )、Hct、RCA、IR、TK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有显著性变化 (P<0 .0 5 ,P<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形态 负荷训练 武术运动员 干预效应 运动性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梅菊 屈菊兰 李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 :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 :运动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 ,... 目的 :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运用扫描电镜及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螺旋藻及其复方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 :运动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 ,单味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高于复方组 ,复方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运动组小鼠红细胞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 ,而MD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单味组及复方组 ,复方组小鼠红细胞SOD活性显著高于单味组 ,而MDA含量显著低于单味组 ,复方组小鼠红细胞SOD活性、MDA含量与正常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螺旋藻及其复方能显著降低运动小鼠红细胞畸形率 ,其机理与药物纠正运动小鼠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复方 运动小鼠 红细胞形态 自由基代谢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中红细胞形态和电泳时间判定肾性与非肾性血尿的方法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春光 王少敏 +2 位作者 屈智慧 邹洪斌 闻玉晶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6-437,共2页
关键词 血尿 红细胞形态 红细胞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6周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艳 黄元汛 +1 位作者 陈筱春 文质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56,8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根据体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根据体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再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力竭游泳后24h处死小鼠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测定红细胞参数,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全血GSH-Px活性,RBC-C_(3b)RR和RBC-ICR。结果发现,6周耐力训练后,白藜芦醇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Hb、RBC和Hct都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红细胞MDA含量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但红细胞SOD和全血GSH-Px活性与耐力训练组相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RBC-C_(3b)RR和RBC-ICR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保护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红细胞形态 抗氧化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耐力训练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肖国强 黄佳 +2 位作者 邱卓君 苏世雄 谢婉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7名男子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3、15、30分钟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细胞集聚指数(RCA)、红细... 目的:观察吸氧对大强度运动后红细胞形态、血液流变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7名男子采用功率自行车进行递增负荷运动,并在安静时,运动后3、15、30分钟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细胞集聚指数(RCA)、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压积(Hct)及红细胞形态等指标。同时比较各指标在恢复期吸氧与吸空气条件下的变化。结果:(1)在安静时吸氧与吸空气条件下,血流变各指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运动后3、15、30分钟,吸空气条件下血流变指标PV、RCA、TK、Hct及第15分钟心率(HR)明显高于吸氧条件。(2)运动后3、15、30分钟,吸空气条件下红细胞形态与吸氧相比较明显不同;吸氧条件下第30分钟变形的红细胞已恢复到安静时形态。以上结果表明,运动后恢复期吸70%O2,能够加快血流变各指标、红细胞形态的恢复,可能是运动后疲劳消除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红细胞形态 血液液变性 血乳酸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建成 史振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 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最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 非糖尿病肾病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导致红细胞形态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9
作者 宋继志 洪大蓉 +5 位作者 万美玲 张浩 齐纶 林炳夫 许维刚 于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9-221,共3页
高原低氧对血液及各种脏器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多,但用扫描电镜(SEM)探讨其红细胞形态变化的计量分析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SEM对平原、高原正常人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病人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及各型红细胞的百分率及平均直... 高原低氧对血液及各种脏器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较多,但用扫描电镜(SEM)探讨其红细胞形态变化的计量分析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SEM对平原、高原正常人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病人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及各型红细胞的百分率及平均直径进行计量分析。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高原正常人及HAPC病人均为移居海拔2800~3720m10年以上,年龄55±6岁的男性居民。根据临床及血液学检查(RBC≥6.5×10<sup>12</sup>/L;Hb≥200g/L;HCt≥65%)诊断HAPC。平原正常人为常居海拔20m,年龄25—55岁的男性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形态 扫描电镜观察 高原低氧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计量分析 HAPC 正常人 平均直径 高原病 男性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高速投射物致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10
作者 吴国萍 王建民 +2 位作者 黄宏 陈菁 陈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939-940,共2页
目的:探讨高速投射物致伤犬双后肢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5.56 m m 弹丸致伤犬双后肢,伤后各时相点采血,Low -shear30血液流变仪测量全血粘度,并分离红细胞做扫描电镜观察。结... 目的:探讨高速投射物致伤犬双后肢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与红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5.56 m m 弹丸致伤犬双后肢,伤后各时相点采血,Low -shear30血液流变仪测量全血粘度,并分离红细胞做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高速投射物伤各组低切变率全血表观粘度伤后即刻开始增高,6~12 h 达峰值,高切粘度未见明显变化。变形红细胞的出现率不结扎组伤后显著增加,6 h 达高峰;结扎组伤后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高速投射物伤可致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变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可能是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投射物伤 血液流变学 红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11
作者 朱梅菊 屈菊兰 李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2,41,共3页
运用扫描电镜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运动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针刺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分别高于正常组和假针刺组 (... 运用扫描电镜和全自动血球分析仪研究针刺足三里穴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和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运动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高于正常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针刺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分别高于正常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正常组与假针刺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运动组小鼠HGB浓度显著低于正常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 (均P <0 0 1) ,针刺组、正常组和假针刺组小鼠红细胞HGB浓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表明针刺足三里穴能明显降低大强度训练小鼠红细胞畸形率 ,提高HGB浓度 ,为针刺足三里穴在体育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三里 红细胞形态 血红蛋白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红细胞形态的两种镜检法
12
作者 崔锦芳 粱润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9期822-822,共1页
尿红细胞形态的两种镜检法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崔锦芳,粱润欢血尿是一种常见的综合病症,发病率高,而且往往是一些危重病的重要线索。它的病因繁多,常要通过众多的检查方法才能作出最后的诊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是血尿定位诊断的最... 尿红细胞形态的两种镜检法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崔锦芳,粱润欢血尿是一种常见的综合病症,发病率高,而且往往是一些危重病的重要线索。它的病因繁多,常要通过众多的检查方法才能作出最后的诊断。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是血尿定位诊断的最好的筛选方法之一,可以避免一部分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红细胞形态 镜检法 危重病 位相显微镜 定位诊断 非肾小球疾病 尿畸形红细胞 光镜检查 新鲜尿液 中华内科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跑台连续疲劳运动后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筱春 文质君 +1 位作者 屈菊兰 熊静宇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为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分别对大鼠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的红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MCD、计算MCT,4周实验组(Ⅱ)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研... 研究目的:进一步探讨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理,为防治运动性贫血提供一定依据.研究方法:分别对大鼠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的红细胞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MCD、计算MCT,4周实验组(Ⅱ)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网织红细胞计数.研究结果和结论:大鼠连续4周、8周跑台疲劳运动后,红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实验组(Ⅱ、Ⅳ组)异常红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分别达42.4%和83.0%,与对照组(Ⅰ、Ⅲ组)的22.5%和23.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Ⅱ组MCT 2.13、Ⅳ组MCT 2.31,均较Ⅰ组1.93、Ⅲ组1.95显著增大(P<0.05).Ⅱ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加(P<0.01),网织红细胞数增多(P<0.05),显示了一种溶血征象,认为大鼠跑台连续疲劳运动能造成血管内溶血.建议:疲劳运动造成红细胞形态的异常和血管内溶血现象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医学 大鼠 疲劳运动 红细胞形态 血浆游离Hb 运动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膜-骨架力学特性对SDE形态转变及毛细血管表观黏度的影响
14
作者 文海舟 李学进 +2 位作者 陆钰 刘心悦 胡国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4-124,共1页
目的红细胞的口形-双凹-刺突(stomatocyte-discocyte-echinocyte,SDE)转变与红细胞力学性质改变和细胞微结构变化的密切联系。近年来的生物实验表明,SDE转变的现象与红细胞内部微观结构改变,如骨架收缩重组和两组分分离等现象高度关联,... 目的红细胞的口形-双凹-刺突(stomatocyte-discocyte-echinocyte,SDE)转变与红细胞力学性质改变和细胞微结构变化的密切联系。近年来的生物实验表明,SDE转变的现象与红细胞内部微观结构改变,如骨架收缩重组和两组分分离等现象高度关联,而当下主流的单层膜红细胞数值模型无法为这些微结构变化提供一个合理的描述。本研究旨在采用更符合生物事实的红细胞数值模型获得到完整的SDE转变序列,并进一步分析SDE形态对毛细血管的血液黏性影响。方法数值模拟是研究红细胞形态及其在血流中运动变形的有力工具。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改进了原有的双组分红细胞模型,分析导致SDE转变的主要力学因素和模拟不同SDE形态在毛细血管的稳态流动。结果完整的红细胞SDE形态序列可以通过调整无量纲弯曲刚度、两组分连接度量数以及细胞骨架目标收缩比3个主要的模型参数获得。红细胞在毛细血管稳定流动中其细胞膜与流体介质有着较强的交互作用,口形和刺突红细胞使得毛细管道表观黏性增加。结论红细胞SDE转变与力学参数和两组分微结构变化高度相关。双凹形红细胞在毛细血管道中的高度可变形性呈现出最低的黏性,口形和刺突红细胞使得毛细血管表观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生物实验 细胞骨架 刺突 耗散粒子动力学 红细胞形态 形态转变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结合铁染色和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雯雯 朱君 +2 位作者 常林 韩晶晶 陈红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检测,还对其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检查。选取388例IDA及255例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s anemia,ACD)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SF的检测,并与203例健康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8例IDA患儿异常形态红细胞占56.25%~92.34%,骨髓细胞铁染色随血清铁蛋白检测指标的增高而增高。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最高,达99.9%。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结论: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IDA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血清铁蛋白 骨髓铁染色 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红细胞平均容积和形态观察在单纯性血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凯声 沈汉超 江明瑾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检验方法。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结合显微镜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62.2±5.2fl,变形红细胞百分率46.7±... 目的:探讨鉴别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检验方法。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尿中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并结合显微镜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62.2±5.2fl,变形红细胞百分率46.7±12.0%;非肾小球性血尿:尿MCV为89.4±5.8fl,变形细胞百分率10.0±5.0%,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尿MCV结合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对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5%(38/40),非肾小球性血尿诊断符合率为98%(48/49)。结论: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尿MCV结合显微镜观察尿RBC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红细胞平均容积 单纯性血尿 鉴别诊断 肾小球性血尿 非肾小球性血尿 红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VO_2max强度有氧运动对红细胞微观形态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包大鹏 胡扬 +2 位作者 田野 雷雨晨 河春姬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88,共4页
目的:通过重复性实验观察75 %VO2 max强度有氧运动对人体红细胞形态、粘度、聚集性和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正式实验前1周测定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受试者间隔1周以75 %VO2 max强度完成1次蹬功率自行车运动1小时,每次运动前安静时和运... 目的:通过重复性实验观察75 %VO2 max强度有氧运动对人体红细胞形态、粘度、聚集性和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正式实验前1周测定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受试者间隔1周以75 %VO2 max强度完成1次蹬功率自行车运动1小时,每次运动前安静时和运动后即刻采静脉血测定全血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变形指数(TK)、聚集指数(RCA)和刚性指数(VR) ,扫描电镜(SEM)下观察红细胞微观形态变化。结果:3次实验均表明,75 %VO2 max强度运动可以使全血粘度各切变率、红细胞压积、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显著增高;红细胞形态由双凹圆盘状变为单侧凹陷边缘肿胀的Ⅰ型口形红细胞或凹陷加深另一侧隆起似礼帽状的Ⅱ型口形红细胞。结论:1小时75 %VO2 max强度有氧运动后红细胞粘度、聚集性增大,压积升高,红细胞失去正常形态,变形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其正常的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红细胞 微观形态 红细胞流变学 VO2max 红细胞形态 强度运动 流变学特性 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压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导致人红细胞溶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娟 李菁 曾成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06-808,共3页
本文用不同剂量的EGb761在37℃的环境下对健康人的红细胞(RBC)进行处理,发现EGb761对RBC有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导致溶血和诱导细胞形变,且其作用大小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这一实验结果对长期大剂量服用EGb761及其它银杏叶提取物的人... 本文用不同剂量的EGb761在37℃的环境下对健康人的红细胞(RBC)进行处理,发现EGb761对RBC有损伤作用,主要表现为导致溶血和诱导细胞形变,且其作用大小与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这一实验结果对长期大剂量服用EGb761及其它银杏叶提取物的人群具有警示意义。EGb761对RBC损伤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B761 红细胞 溶血 红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输注去白细胞全血过程中血红细胞及血钾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金莲 李亚琴 孙玉梅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观察加压输注全血过程中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钾浓度的变化。[方法]取人去白细胞全血,连接输血器及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18G、20G、22G、24G),对血袋施以不同的压力,观察未加压及施加100mmHg(1mmHg=0.133kPa)、200mmHg、300mmHg血... [目的]观察加压输注全血过程中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钾浓度的变化。[方法]取人去白细胞全血,连接输血器及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18G、20G、22G、24G),对血袋施以不同的压力,观察未加压及施加100mmHg(1mmHg=0.133kPa)、200mmHg、300mmHg血液流经针头末端后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及血钾浓度的变化,并对其中20G样本涂玻片,在油浸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不同压力下血液流经输血器及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后红细胞计数及血钾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光镜下显示,随着压力的增加,视野中的粗刺状、椭圆状、梭状细胞数逐渐增加,有些出现细胞碎片。[结论]在压力300 mmHg以内,采用18G、20G、22G、24G静脉留置针输血,短时间内血液中红细胞计数及血钾浓度无明显变化,但有红细胞形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压输血 血液 静脉留置针 压力 红细胞计数 血钾 红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铜对雏鸭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损害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恒敏 陈怀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2-95,共4页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3组,日粮铜含量(mg/kg)分别为12.16(对照组)、580(Ⅰ组)和1050(Ⅱ组)观察七周.实验观察铜含量对雏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两观察组雏鸭红细胞C2bRR花环率和ICR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受...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3组,日粮铜含量(mg/kg)分别为12.16(对照组)、580(Ⅰ组)和1050(Ⅱ组)观察七周.实验观察铜含量对雏鸭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两观察组雏鸭红细胞C2bRR花环率和ICR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1~7周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ICR花环率1~7周龄与对照组比较除2周龄外差异显红细胞变形、变性,大小不等.结果发现C3bRR花环率和ICR花环率的降低与过量铜中毒引起红细胞的病理损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中毒 红细胞免疫 红细胞形态 雏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