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型孕妇抗血型免疫抗体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钱宝华 牛芳 +1 位作者 花美仙 郭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5-696,共2页
为探讨不同血型孕妇产生抗血型免疫抗体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 ,检定 4 5 4例孕妇血清中抗血型免疫抗体1∶ 6 4阳性率和红细胞 CR1天然免疫黏附率。结果显示 ,AB血型孕妇因与丈夫血型不符产生抗血型免疫抗体阳性者为 0 ,O型血孕妇... 为探讨不同血型孕妇产生抗血型免疫抗体与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的变化 ,检定 4 5 4例孕妇血清中抗血型免疫抗体1∶ 6 4阳性率和红细胞 CR1天然免疫黏附率。结果显示 ,AB血型孕妇因与丈夫血型不符产生抗血型免疫抗体阳性者为 0 ,O型血孕妇抗血型免疫抗体阳性率最高 (18.5 % ) ,与 A型血孕妇 (8.7% )和 B型血孕妇 (3.0 % )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0 .0 1) ;AB血型孕妇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率 [(14 .8± 8.8) % ]低于其他血型孕妇 ,其中与 B型孕妇 [(18.2± 8.7) % ]相比 ,差异显著 (P<0 .0 5 )。结果提示不同血型孕妇的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型 抗血型免疫抗体 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围术期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任波 任辉 +3 位作者 王洪波 赵新 李志伟 张培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 N IA 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 N IA 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方法测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结果:围手术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不同程度低于正常人群(P<0.05);随着肝硬化C hild A、C hild B、C hild C分级依次加重;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R N IA F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水平相关。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以作为判断肝病围手术期病情发展变化的指标,对判断手术后病情发展、肝功能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 麻醉 手术 细胞黏附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肝硬化患者 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 围术期 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白细胞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海滨 刘西秦 +8 位作者 郑晖 李进 李庆虹 姜平 赵敬昌 吕宏宇 杨艳 刘振红 鞠连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 :研究 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 ,了解 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 5组 ,分别为 SARS定点... 目的 :研究 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 ,了解 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 5组 ,分别为 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 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 EIIAF测定。SARS特异性 Ig G抗体的检测采用 EL ISA法。结果 :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 (P<0 .0 5 ,P<0 .0 1 ) ;SARS一线人员和门诊检验人员的 EIIAF显著低于非 SARS病区人员和机关人员(P<0 .0 1 ) ,其中有 37.5 %的 SARS一线人员的 EIIAF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6位参与重症 SARS抢救而无显性发病的医务人员 EIIAF全部处于高表达水平 (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比较 ,P<0 .0 5 )。结论 :SARS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与 SARS密切接触的一线人员机体存在免疫清除过程 ,亚健康状态可能是 SARS相关医务人员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定点医院 工作人员 细胞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
4
作者 何庭宇 卫敏 +6 位作者 杨山虹 李永利 马洪滨 鞠连才 刘佳 李波 王海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16-718,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 EIIAF快速检测方法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患者血浆和 1μl...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 EIIAF快速检测方法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患者血浆和 1μl离心沉淀红细胞 ,直接加到 15 0 μl定量包装的靶细胞管中 ,充分混匀 ,37℃水浴 30 min,结合 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 1个黏附单位 ,计算黏附率。同时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 1型受体 (com plem entreceptor type1,CR1)数量。结果 :临床诊断为 SARS的 4 7例患者 ,在急性期 EIIAF皆显著下降 (P<0 .0 1) ,部分患者降至正常人群水平的 5 0 %左右 ,因衰竭而死亡的 SARS患者死亡前 EIIAF接近消失 ;病情恢复并出院的 SARS患者 EIIAF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 (部分患者在恢复早期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SARS患者 EIIAF的下降与红细胞膜 CR1数量下降基本平行。结论 :对 SARS患者进行 EIIAF动态检测 ,可有效评估 SARS病情变化 ,同时有助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恢复期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锦 宁官保 +12 位作者 王颖 孙娜 李飞 张丹瑾 冯娇 吕天星 王会妙 王晓欢 程岩 张青 程景 王洋 田文霞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试验研究了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活性及其超微结构。选用40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C)和马立克强毒攻毒组(GD),在26、34、35、44日龄从每组中各取4羽鸡采血、取肝脏,分离肝组织细胞,通过红细胞免疫黏附... 试验研究了马立克氏病鸡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活性及其超微结构。选用40羽1日龄海兰褐公雏鸡,随机分为2组,健康对照组(C)和马立克强毒攻毒组(GD),在26、34、35、44日龄从每组中各取4羽鸡采血、取肝脏,分离肝组织细胞,通过红细胞免疫黏附肿瘤细胞试验及其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表明,红细胞免疫黏附活性因受机体调节存在动态变化,在攻毒后期,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和自身血浆混合后免疫黏附率接近对照组,红细胞与马立克氏病肿瘤细胞免疫黏附率在34、35 d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得出,在鸡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中,红细胞免疫黏附在机体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鸡红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肝肿瘤细胞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红细胞膜CR_1分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红细胞 肝病患者 CR1 临床意义 分子测定 分子数量表达 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肝炎患者 重型肝炎患者 血清胆碱酯酶 健康体检者 肝硬化患者 肝癌患者 治疗过程 急性肝炎 正常对照 疾病发生 参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除非典疑似病例有新法
7
作者 黄显斌 唐明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32-632,共1页
关键词 非典型肺炎 疑似病例 鉴别诊断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 淋巴细胞应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