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预后营养指数及癌胚抗原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玉婷 路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4-969,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预后营养指数(PNI)及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24例结直肠癌患者,设为结直肠癌组,该院... 目的探讨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预后营养指数(PNI)及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24例结直肠癌患者,设为结直肠癌组,该院同期收治的207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CEA水平,并计算HRR、PNI。分析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因素,对筛选出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将方差膨胀因子(VIF)<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将HRR、PNI及CEA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R、PNI、CEA单独及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采用Calibration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评价联合模型的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态(根据PNI值进行评估)与不同营养指标[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红细胞计数、HRR、PNI及ALB、Hb水平明显降低,RDW、CE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CEA、HRR及PNI为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RR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721),PNI的敏感度最高(64.2%);HRR、PNI与CEA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78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0%、84.1%,内部验证及Calibration校准曲线、DCA分析显示联合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及临床效能较好。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Hb、ALB水平及红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与PNI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且结直肠癌营养状态越差(PNI值越低),营养指标数值越低。结论HRR及PNI对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与CEA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效能,且PNI能够较好地评估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 预后营养指数 结直肠癌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对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雅芳 李娇 +2 位作者 李思 王美娟 魏丽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2,共6页
目的 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AR)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RAR和FAR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人民医... 目的 评估冠心病(CH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AR)和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与冠状动脉疾病(CAD)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RAR和FAR与CAD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CHD患者577例,其中CAD多支病变组412例,CAD单支病变组165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实验室相关检查并计算RAR和FAR;分别以RAR和FAR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RAR和FAR对CHD患者CAD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AR和FAR是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74,95%CI:1.348~2.593,P=0.000;OR=1.737,95%CI:1.486~2.377,P=0.000)。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RAR是糖尿病患者CAD严重程度的最高危险因素(OR=2.828,95%CI:1.157~7.145),而FAR在糖尿病患者CAD发生风险预测中处于相对较低影响(OR=2.217,95%CI:1.533~5.570)。ROC曲线分析显示,RAR(AUC=0.776,95%CI:0.731~0.821,P=0.000)和FAR(AUC=0.725,95%CI:0.676~0.774,P=0.000)对CHD患者CAD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价值。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RAR和FAR水平与MACE呈正相关(P<0.001)。结论 RAR和FAR是CHD患者CAD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RAR对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CAD严重程度更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 纤维蛋白/白蛋白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儿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3
作者 周晶晶 邵钧捷 +4 位作者 岳帅 闫浩杰 史树锦 洪小杨 张然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共8页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患儿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及其他6个ECMO中心因AFM接受VA-ECMO治疗的患儿125例。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RAR截断值,并分为RAR<0.38组和RAR≥0.38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RAR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研究期间36例(28.8%)患儿发生院内死亡。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RAR每增加1个标准差,院内死亡风险增加93%(OR=1.93,95%CI:1.1~3.39,P=0.022)。与RAR<0.38组相比,RAR≥0.38的院内风险增加6.5倍(OR=7.5,95%CI:1.85~30.32,P=0.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RAR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nonlinear=0.325)。亚组分析发现,性别与RAR在评估院内死亡发生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AR升高与AFM患儿VA-ECMO院内死亡高风险相关,提示RAR可能是临床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暴发性心肌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与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舒 陈影 +2 位作者 李佳俊 黄文祥 罗华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0期33-40,共8页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与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2020年重症监护室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 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albumin ratio,RAR)与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07年—2020年重症监护室医学信息(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数据库中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RAR三分位间距将其分成三组。比较分析三组一般资料,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不同RAR组患者28d病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RAR与病死率的校正风险比。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研究RAR作为连续变量对病死率的影响。亚组分析采用层次回归模型。结果 共12 29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RAR≤4.09组4 114例,4.09 5.31组4 086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RAR>5.31组28d病死率最高(34.0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RAR与28d病死率相关(HR=1.24,95%CI:1.22~1.26,P<0.001)。Cox回归模型发现,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高RAR仍然是28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5,95%CI:1.13~1.18,P<0.001)。亚组分析显示RAR对28d病死率的影响效应在年龄、血小板、性别等亚组高(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显示RAR与28d病死率基本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高RAR水平是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蛋白比值 老年危重症患者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董雪燕 唐国峰 +4 位作者 陈伟 曹江 程海 李振宇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5-770,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R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65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R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65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3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RR最佳截断值;应用卡方检验分析HRR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分组HRR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HRR最佳截断值为0.936,以此为界分为低HRR组(<0.936)和高HRR组(≥0.936)。低HRR组患者ECOG评分较高、Ann Arbor分期较晚、LDH水平高于正常值、NCCN-IPI评分较高。K-M生存分析显示,低HRR组的OS(P<0.001)和PFS(P<0.001)时间均较高HRR组显著缩短。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HRR是影响DLBCL患者OS(HR=0.377,95%CI:0.236-0.603,P<0.001)和PFS(HR=0.383,95%CI:0.240-0.612,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DLBCL患者低HRR(<0.936)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血红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金伶 龙兴江 +1 位作者 杨彤 黄献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判断心力衰竭发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按改良ROSS评分法分为轻、中、重组,按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组;比较各组间ALB、RDW等的差异,分析ALB...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联合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判断心力衰竭发展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4例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按改良ROSS评分法分为轻、中、重组,按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组;比较各组间ALB、RDW等的差异,分析ALB、RDW、改良ROSS评分与心力衰竭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144例患儿中男73例、女71例,轻、中、重度组分别为78、39、27例。RDW升高率为54.86%(79/144),血清ALB降低率33.33%(48/144)。所有心力衰竭患儿的ALB平均水平为(36.61±5.71)g/L,RDW为(15.76±2.00)g/L。轻、中、重度三组之间ALB和R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轻度与中度组之间R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组之间两两比较,ALB和RDW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心力衰竭程度与ALB分级之间呈负相关(r=-0.394,P<0.001),与RDW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222,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改良ROSS评分越高(OR=1.324,95%CI:1.069~1.639),ALB越低(OR=0.839,95%CI:0.753~0.935),心力衰竭患儿死亡风险越大。结论 ALB联合RDW、改良ROSS评分可评估心力衰竭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ALB联合改良ROSS评分对评估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清蛋白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判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鑫 吴重阳 +5 位作者 曾鹏云 李亮亮 马成成 香雪 李艳青 柴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DLBCL患者初诊时的RDW、Fib与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关系,根据RDW、Fib正...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DLBCL患者初诊时的RDW、Fib与临床特征及转归的关系,根据RDW、Fib正常值将患者分为低RDW组(≤15%)和高RDW组(>15%)、低Fib组(Fib≤4 g/L)和高Fib组(Fib>4 g/L),比较2组患者疗效、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各指标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RDW与低RDW组相比,高RDW组疗效(P<0.001)、OS(P=0.004)和PFS(P=0.007)均较差;高Fib组与低Fib组相比,高Fib组疗效(P=0.015)和PFS(P=0.04)较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高RDW是影响DLBCL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4,95%CI 1.093-10.539,P=0.035)。结论:高RDW、高Fib与DLBCL患者较差的疗效及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 纤维蛋白 疗效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早期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胡琼英 艾承锦 +3 位作者 张爽 张朝明 江泽友 熊大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803-3806,共4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联合诊断价值,为COPD的早期诊断发掘新的标志物和诊断模式。方法:采集COPD(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39例)的静脉血,检测CRP和RDW值,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联合诊断价值,为COPD的早期诊断发掘新的标志物和诊断模式。方法:采集COPD(139例)和健康体检者(139例)的静脉血,检测CRP和RDW值,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比较COPD和健康体检者两组间CRP和RDW值的变化;随后用SPSS 19.0软件绘制CRP和RDW分别诊断COP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计算诊断价值;然后用Logistics回归预测CRP和RDW诊断COPD的概率,最后绘制CRP和RDW联合诊断COPD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CRP单独诊断COPD的AUC为0.713,RDW单独诊断COPD的AUC为0.875,CRP和RDW联合诊断COPD的AUC为0.957,最大约登指数为0.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和93%。结论:CRP和RDW分别对COPD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可作为COPD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反应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间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艳玲 华琦 +1 位作者 汤青 高英旭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关系及MAU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按血压分级分为3组,高血压1级组14例,2级组42例,3级组55例。检测患者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关系及MAU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按血压分级分为3组,高血压1级组14例,2级组42例,3级组55例。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RDW、MAU、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询问高血压病程,调查有无吸烟、饮酒、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等危险因素。结果3组比较,年龄、TC、TG、LDL—C、HDL—C、高血压病程、Scr、BUN、HbA1c、WHR、BMI、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3组间MAU、hs—CRP、R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3级组较1级、2级组明屁升高[MAU:高血压1级组:(6.00±4.87)mg/24h,2级组:(7.37±5.86)mg/24h,3级组:(10.80±7.24)mg/24h;hs—CRP:高血压1级组:(1.11±0.48)mg/L,2级组:(0.90±0.35)mg/L,3级组:(1.49±0.79)mg/L;RDW:高血压1级组:(12.09±0.57)CV%,2级组:(12.20±0.69)CV%,3级组:(12.51±0.47)CV%,均为P〈0.05];hs-CRP与MAU、RDW均呈正相关(r=0.336,P=0.002;r=0.269,P=0.042),MAU与RDW亦呈正相关(r=0.278,P=0.04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r(OR=1.131,P=0.032)、hs—CRP(OR=4.752,P=0.048)、RDW(OR=9.888,P=0.028)、糖尿病(OR=29.398,P=0.009)进入回归方程,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hs—CRP、RDW互为相关,廊Scr、hs—CRP、RDW和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MAU的独立危险因素。MAU用于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肾脏并发症的危险程度及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蛋白尿 C反应蛋白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的相关性及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韦霞 贺佩祥 +6 位作者 刘丽君 钟雅琴 彭可 李菊香 徐雪辉 丁婷 陈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4480-4483,4488,共5页
目的分析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的相关性,并探讨HbA_(1c)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纳... 目的分析非酮症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的相关性,并探讨HbA_(1c)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益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非酮症糖尿病患者413例。依据患者HbA_(1c)进行分组:HbA_(1c)≤7.5%组(A组,n=128)、7.5%<HbA_(1c)<10.0%组(B组,n=190)、HbA_(1c)≥10.0%组(C组,n=95)。比较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RDW-CV、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24 h尿微量清蛋白(24 h UAE)、C反应蛋白(CRP)、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PCP)、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谷氨酸脱羟酶抗体(GADA)阳性率、TPOAb阳性率,分析HbA_(1c)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及影响患者HbA_(1c)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B组、C组患者病程长于A组,RDW-CV大于A组,TSH及TPOAb阳性率高于A组(P<0.05);C组患者病程长于B组,RDW-CV大于B组,TSH、TPOAb阳性率高于B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HbA_(1c)与病程、RDW-CV、TPOAb阳性率、TSH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81、0.630、0.432、0.438,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RDW-CV[OR=2.024,95%CI(1.237,4.103)]、TPOAb阳性率[OR=1.243,95%CI(1.134,1.548)]、TSH[OR=1.814,95%CI(1.567,3.234)]是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_(1c)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酮症糖尿病患者HbA_(1c)与RDW-CV、TPOAb阳性率呈正相关,且RDW-CV、TPOAb阳性率是患者HbA_(1c)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糖控制越差,红细胞形态改变越明显,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酮症性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甲状腺过氧化酶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占云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而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RDW与炎性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RDW增高的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首次住院的老年ACS患者1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冠状动脉病变进行改良Gensini积分,根据Gensini积分进一步分为轻度病变组(〈50分)48例、中度病变组(50~100分)69例、重度病变组(≥100分)61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8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入院后首次RDW、hs-CRP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检测。结果 1老年ACS患者的RDW、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312,P=0.008;F=5.249,P=0.026);2以改良Gensini积分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hs-CRP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OR=2.014,95%CI:1.736~3.794;OR=1.896,95%CI:1.492~3.989);3老年ACS患者RDW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 1老年ACS患者的RDW、hs-CRP升高,RDW与hs-CRP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2老年ACS患者RDW值的升高与炎性标志物(hs-CRP)呈正相关,表明RDW升高的机制可能与机体的慢性炎性反应有关。RDW、hs-CRP可作为临床上评价老年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早期危险分层的简单、廉价、实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 超敏C反应蛋白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白蛋白尿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裴小锐 刘志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62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1组(NYHAⅡ级)、2组(NYHAⅢ级)、3组(NYHAⅣ级)。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和住院的阵发性...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YHA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62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1组(NYHAⅡ级)、2组(NYHAⅢ级)、3组(NYHAⅣ级)。选择同期正常体检者和住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共8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4组UACR、RDW、肌酐、HSCRP、BNP、LVEF、LEVDD水平,分析UACR、RDW、BNP、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ACR、RDW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与BNP呈明显正相关,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两者之间呈正相关。结论:UACR、RDW水平与心功能分级有关,可以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微量蛋白尿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曼 梁浩 +5 位作者 张石盼 张雪茹 井朋 杨越 王春阳 吕佩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Ⅱ)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我院临床...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Ⅱ)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176例MDD患者和常规体检的209例非MDD对照者的临床资料。从血液分析结果中,得到RDW、SⅡ、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 to platelet ratio,RP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确定RDW区分患者与对照的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MDD组患者的RDW[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3.20(12.70,13.98)vs.12.80(12.40,13.35)]、SⅡ水平[中位数及四分位数:510.87(350.95,878.12)vs.405.33(313.74,539.92)]高于非MDD组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RDW与MDD呈正关联(OR=3.086,95%CI:1.926~4.944)。ROC曲线结果显示,RDW区分MDD与非MDD的最佳临界值为12.85,AUC为0.647(95%CI:0.592~0.702;P<0.001)。结论高RDW可能是MDD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对MDD诊断有价值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重性抑郁障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炎症反应 相关性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联合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检测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 被引量:32
14
作者 刘季晨 郭凯 +3 位作者 卢浩 李梦豪 赖文岩 郭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5-879,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分析其对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224例,其中non-C...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以及分析其对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共224例,其中non-CAD119例,CAD组105例,收集其年龄、性别、BMI等临床基本资料,抽取其静脉,检测其白细胞(WBC)、RDWCV、LP-PLA2等指标。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对CAD组患者计算Gensini积分,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CAD组的RDW-CV(P=0.009)和LP-PLA2(P=0.004)明显高于non-CAD组;高分组RDW-CV(P=0.001)和LP-PLA2(P〈0.001)明显高于低分组;RDW-CV、LP-PLA2与Gensini有明显相关性;AUG(RDW-CV+LP-PLA2)=0.931。结论联合RDW-CV与LP-PLA2可提高CA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蛋白相关磷脂酶A2 冠心病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杰 尹华 +1 位作者 王莉 徐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1-556,共6页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WM的患者资料。依...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在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macroglobulinemia,W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8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WM的患者资料。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RDW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最佳截断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索PFS和OS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初诊WM患者纳入本研究,ROC曲线确定RDW的最佳截断值为16.4%。中位随访39.5个月,初诊时高RDW水平WM患者具有更差的生存结局。多因素分析显示,高RDW水平是影响PFS和OS的独立不良因素。此外,RDW联合改良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能够改善WM的预后分层。结论:RDW为临床上简便可行的参数,可用来预测WM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出现对比剂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胜宝 季汉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现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03至2014—03因ACS入院、急诊行PCI的421例患者,根据血清...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出现对比剂相关性肾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03至2014—03因ACS入院、急诊行PCI的421例患者,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分为两组,对比剂肾病组(n=46)及非对比剂肾病组(n=375)。对比剂肾病定义为PCI后72h内血肌酐水平增幅≥0.5mg/ml或较入院基线水平升高25%以上。结果:本次研究中出现对比剂肾病患者为46例(10.9%)。对比剂肾病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肌酐水平、hs-CRP较非对比剂肾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比(OR):2.522,95%可信区间(CI):1.686~3.771,P〈0.001],hs-CRP水平(OR:1.304,95%CI:1.117~1.521,P〈0.001),年龄(P=0.002)和血肌酐水平(P〈0.001)是对比剂肾病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hs-CRP、年龄及基础肾功能对ACS患者行PCI后出现对比剂肾病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高敏C反应蛋白 对比剂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本院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多支病变患者RDW、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双支病变和单支病变患者(P<0.05);完全闭塞患者RDW、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轻、中、重度闭塞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血清RDW、HbA1c水平、糖尿病患病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14、0.15;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血清RDW、HbA1c水平、糖尿病患病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0.64、0.34;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血清RDW(P=0.01)、HbA1c水平(P=0.001)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与血清RDW、HbA1c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糖化血红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娜 何华 +3 位作者 赵天业 陶雪蓉 吴燕华 姜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9-1325,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在2019年9月—12月...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在2019年9月—12月、2020年9月—12月分别在丙型肝炎发病较为集中的扶余县2个乡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开展肝硬化和肝癌筛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其HCV RNA定量、肝功能和血常规,同时行肝瞬时弹性成像和腹部超声检查。计算RPR、PLR、NLR、FIB-4和APRI。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RPR、PLR的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趋势性检验分析不同纤维化分期的丙型肝炎患者之间RPR、PLR、FIB-4和APRI的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68例,其中确诊为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组)患者123例(12.7%)。与慢性丙型肝炎组相比,肝硬化组RPR升高,PL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40 g/L、RPR>0.081、PLR<91.11、FIB-4>3.25、APRI>2与丙型肝炎性肝硬化代偿期的发生有关(OR值分别为1.79、10.40、3.83、2.25、3.14、3.60,95%CI值分别为1.12~2.86、3.47~31.18、2.19~6.69、1.31~3.89、1.74~5.67、1.10~11.78,P值分别为0.015、<0.001、<0.001、0.004、<0.001、0.035)。随着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RPR、FIB-4、APRI呈逐渐升高趋势,PLR呈逐渐降低趋势(P值均<0.001)。结论RPR、PLR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发生、纤维化进展程度相关。对于慢性丙型肝炎老年患者(年龄>60岁),在监测白蛋白和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测RPR和PLR,以早期发现肝硬化,及时干预治疗,降低肝癌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肝硬化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亚群 丁存涛 +2 位作者 孙希鹏 李静 华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298,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受试...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入选111例未经治疗的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采用Endo-PAT2000无创内皮功能检测仪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eactive hyperemia index,RHI),并根据RHI的数值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RHI正常组(RHI>1.67)63例和RHI异常组(RHI≤1.67)48例。并检测外周血常规、血生化,测量收缩压及舒张压,计算NLR及脉压(pulse pressure,PP)。结果 RHI异常组收缩压、脉压、中性粒细胞计数、RDW及NLR值明显高于RHI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DW与收缩压(r=0.254,P=0.007)、脉压(r=0.366,P<0.01)呈正相关;NLR与收缩压(r=0.325,P<0.01)及脉压(r=0.235,P=0.013)呈正相关;RHI与收缩压(r=-0.300,P=0.001)及脉压(r=-0.311,P=0.001)呈负相关;NLR与RHI呈负相关(r=-0.35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与NLR及RDW呈正相关,收缩压越高,RDW及NLR越高,RDW、NLR可能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红细胞分布宽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反应性充血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柳 陈向金 +2 位作者 李变利 彭颖 徐丽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72-2775,共4页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 目的分析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病情恶化进展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3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PBC的80例患者的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测中的RDW、MPV、PDW指标,并计算NLR、LMR、PLR。根据诊断标准分为PBC肝硬化组(n=50)和PBC肝炎组(n=30)。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BC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不同指标对PBC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较PBC肝炎组,PBC肝硬化组的血清WBC水平明显降低(Z=-4.777,P<0.001),而血清ALT水平明显下降(Z=-2.152,P=0.031)。与PBC肝炎组相比,PBC肝硬化组的RDW、MPV及NLR升高(Z值分别为-3.180、-2.963、-3.59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MPV及NLR是PB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4.99(1.39~17.92)、13.01(2.96~57.07)、4.45(1.59~12.40)],三者诊断PBC肝硬化阶段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667及0.741,3项指标联合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1。结论RDW、MPV及NLR水平升高可能预示PBC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对PBC患者病情的恶性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硬化性 红细胞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