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余树民 甘梦 +4 位作者 左之才 崔恒敏 彭西 王娅 邓俊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40,共7页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试验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按20,10和5g/kg剂量灌胃自拟中药复方,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试验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按20,10和5g/kg剂量灌胃自拟中药复方,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健康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和黄芪多糖对照组(灌胃剂量66mg/kg),连续7d,试验第0,3,7天采集血样,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小鼠血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2、IgG、IgM、IL-4和IFN-γ含量,并计算IL-4/IFN-γ,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 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分析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1次/d,连用3d)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所用中药复方和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WBC,其中以10和20g/kg剂量中药复方效果显著;10和20g/kg剂量中药复方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IgG和IgM含量,提高或恢复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并可促进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IL-4和IFN-γ含量、IL-4/IFN-γ、红细胞C3b RR率恢复至健康小鼠水平;所用中药复方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红细胞ICR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自拟中药复方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对环磷酰胺介导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其中以10g/kg剂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免疫抑制小鼠 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特性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庭宇 杜宜 +1 位作者 何洁冰 梁锦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0-402,共3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RCIA)和血液流变学特性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 8例脑血栓病、5 6例高血压脑病、40例脑出血急性期 (发病 1~ 3d)患者及 6 0例健康人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RCIA)和血液流变学特性在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 8例脑血栓病、5 6例高血压脑病、40例脑出血急性期 (发病 1~ 3d)患者及 6 0例健康人的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3组病人与对照组比较RBC C3bRR明显下降 ,RBC ICR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查呈高凝血症和 (或 )红细胞聚集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与RBC ICR相关分析呈正相关。结论 脑血管病急性期存在着RCIA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血液流变学 R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围术期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任波 任辉 +3 位作者 王洪波 赵新 李志伟 张培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 N IA 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 N IA 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方法测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结果:围手术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不同程度低于正常人群(P<0.05);随着肝硬化C hild A、C hild B、C hild C分级依次加重;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R N IA F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水平相关。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以作为判断肝病围手术期病情发展变化的指标,对判断手术后病情发展、肝功能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 麻醉 手术 细胞黏附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肝硬化患者 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 围术期 功能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白细胞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海滨 刘西秦 +8 位作者 郑晖 李进 李庆虹 姜平 赵敬昌 吕宏宇 杨艳 刘振红 鞠连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5-267,共3页
目的 :研究 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 ,了解 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 5组 ,分别为 SARS定点... 目的 :研究 SARS定点医院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白细胞分类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 ,了解 SARS定点医院医务人员生理机能的变化。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成 5组 ,分别为 SARS定点医院门诊检验人员组、SARS一线人员组、非 SARS病区人员组、医院机关人员组以及院外对照组。对以上各组人员分别进行白细胞分类及 EIIAF测定。SARS特异性 Ig G抗体的检测采用 EL ISA法。结果 :SARS定点医院各组人员的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院外对照组 (P<0 .0 5 ,P<0 .0 1 ) ;SARS一线人员和门诊检验人员的 EIIAF显著低于非 SARS病区人员和机关人员(P<0 .0 1 ) ,其中有 37.5 %的 SARS一线人员的 EIIAF低于正常人平均水平。 6位参与重症 SARS抢救而无显性发病的医务人员 EIIAF全部处于高表达水平 (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比较 ,P<0 .0 5 )。结论 :SARS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与 SARS密切接触的一线人员机体存在免疫清除过程 ,亚健康状态可能是 SARS相关医务人员易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定点医院 工作人员 细胞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尘暴应激对荷斯坦牛红、白细胞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敖日格乐 王纯洁 +1 位作者 奚晓琦 吴德胜 《中国奶牛》 2008年第7期34-36,共3页
在春夏之交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初步了解沙尘暴对奶牛的影响,在沙尘暴期间和前后随机抽取6头荷斯坦牛,用经典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检测方法,检测红、白细胞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尘暴... 在春夏之交沙尘暴多发季节,为初步了解沙尘暴对奶牛的影响,在沙尘暴期间和前后随机抽取6头荷斯坦牛,用经典红、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检测方法,检测红、白细胞数及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尘暴期间红、白细胞总数有所增高;中性粒细胞极显著增多;淋巴细胞却显著下降;C3bR和ICR的受体花环率略有减少。说明沙尘暴所导致的环境低氧使奶牛增加红细胞数以应付缺氧的环境;中性粒细胞为吞噬沙尘颗粒清除异物极显著提高,而具有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淋巴细胞却显著下降;同时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也有所下降。可见沙尘暴使炎症细胞聚集,特异性免疫细胞显著下降,很可能导致炎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红细胞 细胞 红细胞黏附免疫功能 荷斯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的变化
6
作者 何庭宇 卫敏 +6 位作者 杨山虹 李永利 马洪滨 鞠连才 刘佳 李波 王海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16-718,共3页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 EIIAF快速检测方法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患者血浆和 1μl...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 innate imm unea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 EIIAF快速检测方法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患者血浆和 1μl离心沉淀红细胞 ,直接加到 15 0 μl定量包装的靶细胞管中 ,充分混匀 ,37℃水浴 30 min,结合 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 1个黏附单位 ,计算黏附率。同时 ,采用细胞酶免疫分析法测定红细胞膜补体 1型受体 (com plem entreceptor type1,CR1)数量。结果 :临床诊断为 SARS的 4 7例患者 ,在急性期 EIIAF皆显著下降 (P<0 .0 1) ,部分患者降至正常人群水平的 5 0 %左右 ,因衰竭而死亡的 SARS患者死亡前 EIIAF接近消失 ;病情恢复并出院的 SARS患者 EIIAF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 (部分患者在恢复早期可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SARS患者 EIIAF的下降与红细胞膜 CR1数量下降基本平行。结论 :对 SARS患者进行 EIIAF动态检测 ,可有效评估 SARS病情变化 ,同时有助于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急性期 恢复期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6周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艳 黄元汛 +1 位作者 陈筱春 文质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56,8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根据体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耐力训练小鼠形态、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小鼠,根据体重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安静对照组;B组为耐力训练组;C组为耐力训练+白藜芦醇组。C组小鼠每日给予白藜芦醇10mg/kg灌胃,与B组共同进行6周递增负荷游泳训练,再进行力竭游泳实验。力竭游泳后24h处死小鼠取材,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测定红细胞参数,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全血GSH-Px活性,RBC-C_(3b)RR和RBC-ICR。结果发现,6周耐力训练后,白藜芦醇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Hb、RBC和Hct都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红细胞MDA含量显著低于耐力训练组(P<0.05),但红细胞SOD和全血GSH-Px活性与耐力训练组相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RBC-C_(3b)RR和RBC-ICR显著高于耐力训练组(P<0.05)。以上结果提示,白藜芦醇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具有保护耐力训练小鼠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红细胞形态 抗氧化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耐力训练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穗马先蒿对耐力运动小鼠红细胞参数、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文质君 陈筱春 +1 位作者 朱梅菊 赖小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研究密穗马先蒿对耐力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参数、红细胞抗氧化和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阳性对照组、密穗马先蒿组。运动组、阳性对照组和密穗马先蒿组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最后一次进行... 目的:研究密穗马先蒿对耐力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参数、红细胞抗氧化和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4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阳性对照组、密穗马先蒿组。运动组、阳性对照组和密穗马先蒿组进行6周的游泳训练,最后一次进行力竭游泳。力竭游泳后采用眼球取血,EDTA抗凝,测定红细胞参数、红细胞抗氧化功能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等指标。结果:实验6周后,密穗马先蒿组小鼠RBC、Hb、HCT、RBC-SOD活性和RBC-C3bR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而MCV、RDW、RBC-ICR和RBC-MDA含量低于运动组(P<0.05)。结论:密穗马先蒿具有改善耐力运动引起的小鼠红细胞的损伤,保护小鼠红细胞的完整性,提高耐力运动小鼠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穗马先蒿 红细胞参数 红细胞自由基代谢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红细胞膜CR_1分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红细胞 肝病患者 CR1 临床意义 分子测定 分子数量表达 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肝炎患者 重型肝炎患者 血清胆碱酯酶 健康体检者 肝硬化患者 肝癌患者 治疗过程 急性肝炎 正常对照 疾病发生 参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锌对雏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崔恒敏 赵翠燕 +2 位作者 黎得兵 彭西 邓俊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200只随机分为4组, Ⅰ组( 基础日粮,Zn 100 mg/kg)、Ⅱ组(基础日粮+Zn 1 400mg/kg)、Ⅲ组(基础日粮+Zn 1 900 mg/kg)和Ⅳ组(基础日粮+Zn 2 400 mg/kg),试验期 7 周。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减少,淋巴... 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200只随机分为4组, Ⅰ组( 基础日粮,Zn 100 mg/kg)、Ⅱ组(基础日粮+Zn 1 400mg/kg)、Ⅲ组(基础日粮+Zn 1 900 mg/kg)和Ⅳ组(基础日粮+Zn 2 400 mg/kg),试验期 7 周。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减少,淋巴滤泡形成较少,其皮质变薄、髓质增宽并可见髓质部淋巴细胞减少。淋巴器官发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受抑,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率显著降低并引起其亚群 CD4 、CD8 数量和组成的变化,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雏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下降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引起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致雏鸡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减少 病理组织学观察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淋巴滤泡 C3B受体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雏鸡 基础日粮 高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