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紧凑红皮小麦新品种农麦156的选育与应用
1
作者 贾瑞宇 施昙 +3 位作者 宋开业 黄兴亮 王先旭 肖群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320-1324,共5页
农麦15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春性中熟红皮小麦品种,该品种的研发主要为了解决传统红皮小麦品种株型散、叶片披、穗数不足、产量低等问题。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90004),2020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皖引麦202... 农麦156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春性中熟红皮小麦品种,该品种的研发主要为了解决传统红皮小麦品种株型散、叶片披、穗数不足、产量低等问题。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麦20190004),2020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皖引麦2020033),2022年通过浙江省引种备案(浙引种[2022]第001号)。集高产、稳产、紧凑型于一体,具有分蘖力较强、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抗倒性较好、抗病性较好、灌浆快、熟相好、商品性好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地区、湖北、浙江、上海、河南信阳地区种植。文章介绍了农麦156的特征特性,并对其选育过程、栽培要点及品种优势进行总结,以期为农麦156推广栽培提供参考,提升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小麦 农麦156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品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东台地区红皮小麦超高产种植要点
2
作者 仲玉江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19期82-83,共2页
该文总结了东台地区近几年种植红皮小麦获得超高产种植要点,包括选用良种、适期精播、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防灾减灾等措施,显著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
关键词 红皮小麦 超高产 种植要点 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红皮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邓垚 孔强 +8 位作者 郭瑞 王建华 刘家俊 姚维成 申雪懿 温明星 殷树华 陈琛 李东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3年第3期29-35,共7页
为了探究在减施增效的施肥目标下,不同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淮南麦区红皮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选用镇麦15为试验材料,将硫包膜掺混肥(SCU)和普通尿素进行配施,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CK)和6种施肥模式(U、SR1、M1、SR2、M2和SR3),研究小... 为了探究在减施增效的施肥目标下,不同硫包膜缓释肥施用模式对淮南麦区红皮小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选用镇麦15为试验材料,将硫包膜掺混肥(SCU)和普通尿素进行配施,设置1个不施肥对照(CK)和6种施肥模式(U、SR1、M1、SR2、M2和SR3),研究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经济系数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同施氮量下,采用2次施肥的M1和SR2的产量较常规施肥U模式增幅分别达到13.00%和12.00%,而减氮条件下M2、SR3模式的增幅达到15.56%和10.09%,这主要得益于缓释肥促进小麦穗粒数的增加;2)M1、SR2和M2模式都具有相对较高的茎质量、叶质量、穗质量,但只有M2的经济系数最高,其经济效益也最高,达968.62元/667 m^(2),比常规施肥模式提高28.14%。总体上,M2模式在总施氮量减少15%的基础上增产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小麦 硫包膜缓释肥 减施增效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化红皮小麦规范化生产技术探究
4
作者 钱正长 陈春生 +2 位作者 王春荣 钱有宏 王正波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9期41-42,共2页
近年来,兴化市结合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围绕兴化红皮小麦品牌建设,选择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扬麦23,通过改进和熟化机械化播种技术、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灌排技术、化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特殊天气条件下的抗逆栽培技术,集成优... 近年来,兴化市结合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围绕兴化红皮小麦品牌建设,选择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扬麦23,通过改进和熟化机械化播种技术、精确定量施肥技术、灌排技术、化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特殊天气条件下的抗逆栽培技术,集成优质红皮小麦规范化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皮小麦 生产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射阳地区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筛选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年龙 周娜娜 +3 位作者 徐梦彬 周星 王振 王升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在江苏射阳县新洋农场进行16个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早晚2个播期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早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21~225 d,晚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13~217 d,扬麦23全生育期均最短,... 在江苏射阳县新洋农场进行16个红皮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筛选试验,对参试品种早晚2个播期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及产量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早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21~225 d,晚播组全生育期变幅在213~217 d,扬麦23全生育期均最短,华麦6号全生育期最长。早播组产量变幅为591.67~739.67 kg/667 m_(2),华麦6号最高,扬麦15最低;晚播组产量变幅为637.00~707.67 kg/667 m_(2),扬麦23最高,扬麦27最低。未防治条件下,锈病早播组发病明显重于晚播组,早播情况下华麦7号、扬江麦580-1、宁麦13(CK)锈病发生极重,华麦6号锈病早、晚播发生均轻,锈病抗性突出。总之,早播组平均产量水平低于晚播组,产量变幅明显高于晚播组,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扬麦23、华麦1430表现最为突出,在早播组、晚播组产量均居于最前列,赤霉病、锈病均发生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射阳地区 红皮小麦 播期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皮小麦东昌708的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王安祥 黄建华 +3 位作者 沈家成 李延民 单秀林 罗干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8期42-43,46,共3页
本文介绍了红皮小麦东昌708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并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预防倒伏、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红皮小麦 东昌708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包衣缓释肥施用方式调控红皮强筋小麦产量、品质及氮效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顾颖慧 刘虹丹 +6 位作者 刘文成 朱敏 李天兵 李春燕 丁锦峰 郭文善 朱新开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82-2390,共9页
【目的】探明硫包衣型缓释肥施用方式对不同红皮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及氮效率的影响,为缓释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红皮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扬富麦101、苏麦11和农麦88)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氮(纯氮22... 【目的】探明硫包衣型缓释肥施用方式对不同红皮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品质及氮效率的影响,为缓释肥在小麦生产中的科学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红皮强筋小麦品种(镇麦12、扬富麦101、苏麦11和农麦88)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氮(纯氮225 kg/ha)条件下,设100%硫包衣缓释肥(Q)、60%硫包衣缓释肥与+40%尿素配施(H)2种肥料配比方式,3个基追比水平(10∶0、7∶3和5∶5),以常规尿素分施(基肥∶分蘖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处理为对照(CK),比较分析不同肥料配比、基追比处理间小麦产量、品质和氮效率的差异。【结果】相较于CK,硫包衣缓释肥单施对4种红皮强筋小麦增产效果较好,以Q3处理(肥料配比为Q,基追比为5∶5)增产效果较佳,平均达7.93%。对4个品种的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因子是千粒重,其次是每穗粒数(扬富麦101、农麦88)或穗数(镇麦12、苏麦11);Q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最高,H3处理(肥料配比为H,基追比为5∶5)的氮肥表观利用率相对较高。品种、肥料配比、基追比对小麦相关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其中小麦出粉率以CK和H1处理(肥料配比为H,基追比为10∶0)较高,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以CK和H3处理较高,面团稳定时间以CK和Q3处理较好,综合品质多以H3处理最佳。【结论】100%硫包衣缓释肥采用基肥∶返青肥为5∶5的施肥方式,小麦高产、省工;60%硫包衣缓释肥+40%尿素配施采用基肥∶返青肥为5∶5的施肥方式,小麦增产、提质,且可实现优质与氮高效的协同发展,这2种方式可作为稻茬小麦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硫包衣缓释肥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技术分析硬粒红皮冬小麦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毒
8
作者 黄可辉 《福建稻麦科技》 1995年第2期61-64,共4页
应用技术分析硬粒红皮冬小麦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引起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大平原硬粒红皮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主要病害,病毒组成的颗粒,长的为28... 应用技术分析硬粒红皮冬小麦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毒小麦土传花叶病毒(WSBMV)引起的小麦土传花叶病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以西大平原硬粒红皮冬小麦(TriticumaestivumL,)的主要病害,病毒组成的颗粒,长的为281×20um,短的颗粒为1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硬粒小麦 花叶病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硫包膜缓释掺混肥料不同施用模式对小麦产量、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周丽瑶 徐烨 +5 位作者 鲁超 强胜 张亮 陆鸣 蒋珑 倪萌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在中、弱筋红皮小麦上的养分释放特性、高效施肥模式及其增产增效机制,推动缓控释肥合理施用模式在小麦简化高效栽培中的应用,以中筋小麦(扬辐麦15)和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计了N∶P2O5∶K2O... 为研究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在中、弱筋红皮小麦上的养分释放特性、高效施肥模式及其增产增效机制,推动缓控释肥合理施用模式在小麦简化高效栽培中的应用,以中筋小麦(扬辐麦15)和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验材料,设计了N∶P2O5∶K2O为26∶12∶12的硫包膜缓释掺混肥(SCBF)、含氮46.3%的普通尿素(U)和含氮35%的硫包膜尿素(SCU)等5种施肥模式,分析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不同施用模式下对小麦群体产量结构、茎蘖动态、氮肥利用率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小麦在硫包膜缓释掺混肥基施+拔节期尿素追施(M2)的方式下产量、效益明显高于大面积生产常规施肥对照,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次之,产量略高于对照,其余处理(M3、M4和M5)产量均低于对照;茎蘖成穗率以处理M2和对照相对较高;穗下节间与株高比以处理M2和M3相对较高,经济效益以处理M2和M1较高。综上所述,硫包膜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M1)和60%硫包膜缓释掺混肥基施+40%尿素拔节期追施(M2)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增收、省工省时,为小麦简化高效施肥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包膜缓释掺混肥 硫包膜尿素 红皮小麦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肥对“扬麦1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0
作者 张学兵 杨俊开 《上海农业科技》 2002年第6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红皮小麦 扬麦11号品种 产量构成因素 密度试验 肥料试验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