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沙制备胶结充填材料性能可行性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树帅 杨仁树 +1 位作者 李永亮 徐斌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4-335,共12页
针对矸石原料不足的问题,以矿区周边赋存的大量天然红沙替代矸石制备胶结充填体,对不同红沙替代率(红沙替代矸石质量比)的矸石-红沙胶结材料、不同浓度的矸石基与红沙基胶结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红沙替代矸石制备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的可... 针对矸石原料不足的问题,以矿区周边赋存的大量天然红沙替代矸石制备胶结充填体,对不同红沙替代率(红沙替代矸石质量比)的矸石-红沙胶结材料、不同浓度的矸石基与红沙基胶结材料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红沙替代矸石制备胶结充填材料性能的可行性。随着红沙替代率增加,料浆扩展度与泌水率增加,流变参数(屈服应力、黏度系数)与充填体密度减小,强度与超声波波速先增加后减小。红沙含有的粘土性矿物比矸石少,颗粒细小且粒径级配良好,使得料浆流动性增加,流变剪切应力曲线波动范围减小。剪切应力曲线符合宾汉姆本构模型。细颗粒的红沙可较好的填充充填体孔隙,水化产物可较好的包裹红沙颗粒,因此强度增加;红沙颗粒内部结构不如矸石致密,继续加入红沙,充填体强度略降低。充填体强度与超声波波速呈正相关,微观结构与充填体密度显示,充填体强度不仅与密度有关,还与充填体内部颗粒结构有关。加入红沙后,充填体峰值应变无明显变化,最终应变有所减小,红沙主要影响充填体峰后变形阶段,该影响随养护龄期的增长而减弱。任一浓度下,红沙基料浆扩展度与泌水率大于矸石基料浆,剪切应力曲线光滑,流变参数小于矸石基料浆;随着浓度增加,2种料浆泌水率差值逐渐减小,流变参数差值逐渐增大。红沙基充填体早期强度大,后期强度略小于矸石基充填体。输送性能与力学特性表明红沙可较好的取代矸石制备胶结充填材料,为煤矿提供了一种可选的胶结充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 红沙 胶结充填材料 流动性 流变性 充填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发现红沙蚺兼记繁殖数量新纪录
2
作者 夏可心 史楠楠 +1 位作者 王智超 程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225,共4页
2017年5月—2021年10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项目调研过程中,多次发现并采集到一种中小型蛇类。依据2017、2018年采集固定的2号标本及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鉴定为红沙蚺(Eryx miliaris)。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产子16... 2017年5月—2021年10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进行动物学野外实习和项目调研过程中,多次发现并采集到一种中小型蛇类。依据2017、2018年采集固定的2号标本及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鉴定为红沙蚺(Eryx miliaris)。2020年采集到的母蛇产子16条。本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发现红沙蚺及其繁殖数量为其分布和繁殖数量新纪录。标本保存于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动物学标本室(R-2017-1,R-20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 繁殖数量 新疆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金、铜矿床红沙的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宋慈安 雷良奇 +2 位作者 杨启军 王德润 杨云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49,共5页
北山地区植被属戈壁荒漠植被类型 ,主要植物群落为红沙。红沙中多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系数矿区大于背景区 ;元素含量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 ,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多峰分布。红沙中的元素组合分类背景区为Au ,Cu ... 北山地区植被属戈壁荒漠植被类型 ,主要植物群落为红沙。红沙中多数元素特别是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含量和变化系数矿区大于背景区 ;元素含量背景区呈对数正态分布 ,矿区呈偏对数正态或多峰分布。红沙中的元素组合分类背景区为Au ,Cu ,Pb ,Zn ,As,Sb ,Mo ,V ,Mn和Ag,Sn ,Sr,Ba及Ti,Cr ,Co ,Ni;金矿区为Au ,Ag,As,Sb ,Mo ,Mn ,Sr和Cu ,Pb ,Zn ,Sn ,Ba及Co ,Ni,Ti,V ,Cr;铜矿区为Cu ,Pb ,Zn ,Mo ,Au ,Ag,Ba和As ,Sb ,Sn ,Mn及Ti,V ,Cr,Co ,Ni,Sr。矿区红沙中浓集系数较大的元素多数在矿区岩石中的浓集系数亦较大 ,金、铜矿床红沙和岩石中的特征元素分别都有Au ,Ag ,As,Sb ,Mo,(Mn)和Cu ,Pb ,Zn ,(Ba,Ti,V ,Cr)。在金、铜矿床 (体 )上方分别发育有良好的Au和Cu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和元素组合及分带。根据红沙的地球化学特征能判断金或铜矿种类型 ,并能对掩埋、隐伏金、铜矿床 (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球化学 红沙 金矿床 铜矿床 找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城港市红沙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蒙珍金 覃盈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05-3108,3139,共5页
根据2007年6~9月和2008年6~10月6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分析了红沙养殖区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并对PO4-P、SiO3-Si、DIN、pH值、盐度、DO、COD和叶绿素a等进行了分析,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月... 根据2007年6~9月和2008年6~10月6个航次的监测资料,分析了红沙养殖区海域水质变化特征,并对PO4-P、SiO3-Si、DIN、pH值、盐度、DO、COD和叶绿素a等进行了分析,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及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营养盐随月份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从营养结构看,与Redfield值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根据富营养化评价,红沙养殖区海域营养指数秋季较低,而夏季较高,属富营养化状态;有机污染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沙养殖区海域属于水质开始受污染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养殖区 营养盐 营养状态 有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工业基地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探索——以防城港市红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智波 吴访 沈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4,共4页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城市非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要的生态服务来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防城港市红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大力发展沿海工业的背景下,以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为重... 在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城市非建设用地作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主要的生态服务来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防城港市红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大力发展沿海工业的背景下,以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为重点,以生态保护、风貌保持和功能拓展为指导,通过统筹红沙片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探索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模式,逐步落实片区发展内容,从而促进片区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建设用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 防城港市 红沙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对红沙苗期生长的影响
6
作者 汪应香 马文斌 《青海农林科技》 2008年第3期13-15,53,共4页
试验采用七种基质对野生红沙进行育苗试验。研究不同基质对根长及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与珍珠岩4∶1的基质最有利于红沙苗株高和生物产量的增长。泥炭与原土2∶3的基质对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均为最差。
关键词 红沙 基质 育苗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沙泥土上葡萄缺镁原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黄翠菊 王海波 +1 位作者 王正福 李家有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207-208,226,共3页
针对红沙泥土上种植的葡萄普遍出现缺镁症,造成葡萄果实较小、产量不高等问题,开展采集植株叶片及相应根际土壤样品进行相关营养元素检测和施肥情况调查,综合检测结果和施肥情况分析,探讨葡萄缺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缺镁症葡萄根际土... 针对红沙泥土上种植的葡萄普遍出现缺镁症,造成葡萄果实较小、产量不高等问题,开展采集植株叶片及相应根际土壤样品进行相关营养元素检测和施肥情况调查,综合检测结果和施肥情况分析,探讨葡萄缺镁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缺镁症葡萄根际土壤强酸性、交换性镁含量较低,而有效态K和NH_4^+含量及K/Mg比值缺镁株显著高于正常株;缺镁葡萄植株叶片镁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而K及K/Mg比值显著高于正常株;在施用镁肥的情况下仍然出现缺镁症状。因此,在酸性土壤上种植葡萄,一定要注意补充镁肥,合理协调施用钾镁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泥土 葡萄 缺镁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乳山市红沙蚕养殖效益显著
8
作者 孟伟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7,共1页
随着世界游钓业的兴盛和海洋药物的开发,红沙蚕作为钓饵和海洋药物,国际市场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红沙蚕的开发利用引起科研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山东省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的“红沙蚕繁育及养殖技术开发项目”于2004年年... 随着世界游钓业的兴盛和海洋药物的开发,红沙蚕作为钓饵和海洋药物,国际市场对其需求量不断增加。红沙蚕的开发利用引起科研部门和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山东省乳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的“红沙蚕繁育及养殖技术开发项目”于2004年年底通过阶段性验收,推广红沙蚕养殖面积11000平方米,平均每平方米产量3.23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市 效益显著 蚕养殖 红沙 技术开发项目 水产技术推广 海洋药物 2004年 国际市场 生产企业 科研部门 开发利用 养殖面积 平方米 需求量 阶段性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红尾沙蜥代谢昼夜节律的影响
9
作者 白玉成 鲁松松 +4 位作者 唐晓龙 梁士伟 李东芹 王燕 陈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爬行动物很多生理、生化和行为指标都表现出昼夜节律。代谢昼夜节律不仅涉及内在因子的固有控制,而且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究温度对代谢昼夜节律的影响,在恒定的温度下(18℃和28℃)测定了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 爬行动物很多生理、生化和行为指标都表现出昼夜节律。代谢昼夜节律不仅涉及内在因子的固有控制,而且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探究温度对代谢昼夜节律的影响,在恒定的温度下(18℃和28℃)测定了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体温、心率、标准代谢率(SMR)和血糖浓度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1)在2个温度下红尾沙蜥体温没有明显的昼夜变化;(2)昼间SMR明显高于夜间,18℃下SMR水平以及SMR昼夜变化的范围都低于28℃下的结果;(3)心率的变化也与代谢率的变化一致,但最低点提前了2 h;(4)28℃下的血糖浓度整体水平显著高于18℃下的,而波动规律却不同:28℃条件下白天平均值高于晚上,血糖浓度在16∶00显著高于20∶00、00∶00和12∶00;18℃条件下,血糖浓度在20∶00和08∶00明显低于00∶00和12∶00(P<0.05),而在04∶00和16∶00处于中间水平。该研究证实了红尾沙蜥SMR、心率和血糖浓度等生理生化指标也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虽然这种现象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内在因子决定,这可能与某些激素的分泌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代谢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尾沙蜥鸟氨酸脱羧酶1高原适应的分子机理
10
作者 齐建伟 赵飞 +2 位作者 黄宇哲 黄海霞 鲁松松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1-688,共8页
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分子进化和计算生物学等分析方法对红尾沙蜥鸟氨酸脱羧酶1(ODC1)基因结构、表达量、正选择位点以及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展开研究,旨在阐明ODC1基因在沙蜥属不同海拔物种中的表达模式和在高海拔红尾沙蜥中低氧... 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分子进化和计算生物学等分析方法对红尾沙蜥鸟氨酸脱羧酶1(ODC1)基因结构、表达量、正选择位点以及蛋白质理化性质和结构展开研究,旨在阐明ODC1基因在沙蜥属不同海拔物种中的表达模式和在高海拔红尾沙蜥中低氧适应的分子机理.结果显示,ODC1基因在红尾沙蜥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约为荒漠沙蜥的2.25、1.14、2.51和4.82倍,其中在肝脏、脑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荒漠沙蜥.红尾沙蜥ODC1蛋白质的总平均亲水性系数和不稳定性系数分别为-0.122和46.51,较荒漠沙蜥亲水性更高、结构更稳定.红尾沙蜥ODC1蛋白质位于β/α桶状结构域的222Gly→Ala(潜在的正选择位点)和228Ser→Asn两个突变使得该区域结构更紧凑,并使得蛋白质活性中心体积由荒漠沙蜥的0.7343 nm^(3)增大到红尾沙蜥的0.7448 nm^(3),且活性中心亲水性增大.位于β层片结构域的446Ile→Met氨基酸突变使得该区域的无规则卷曲被α螺旋取代,蛋白质稳定性增强.红尾沙蜥ODC1基因表达量的显著上调和氨基酸突变导致的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增强均有利于蛋白质在溶液中积累到较高的浓度.氨基酸突变导致的红尾沙蜥ODC1蛋白质活性中心体积增大和亲水性升高对提高该酶的催化效率有一定作用.红尾沙蜥ODC1基因的高表达和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可能通过提高多胺物质的生物合成,对低氧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和肺动脉高压的缓解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氨酸脱羧酶 高原低氧适应 分子进化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尾沙蜥超氧化物歧化酶适应高原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松松 黄宇哲 张梦洋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8,88,共11页
结合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和蛋白质结构等分析探讨红尾沙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有鳞类基因组中包含SOD1、SOD2和SOD33类基因,其中SOD1基因具有较高的进化速率,且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占优势,是行使清... 结合基因组、转录物组、分子进化和蛋白质结构等分析探讨红尾沙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有鳞类基因组中包含SOD1、SOD2和SOD33类基因,其中SOD1基因具有较高的进化速率,且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占优势,是行使清除自由基功能的主导者.与低海拔荒漠沙蜥相比,红尾沙蜥肝脏组织中SOD1基因及脑和心脏组织中SOD3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说明不同组织对氧化应激的适应策略不同.分子进化和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红尾沙蜥SOD1基因受到强烈的正选择,其中43A-Q突变增强了蛋白质的亲水性,有利于蛋白质在细胞中积累到较高的浓度,31S-N和106Q-R联合突变通过局部构象改变引起活性中心部位体积的增加,可能通过增加活性中心与底物接触的几率而提高催化效率.红尾沙蜥SOD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SOD1和SOD3的表达上调及SOD1催化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表达水平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两种沙蜥低温耐受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相涛 王燕 +4 位作者 李梅 门胜康 蒲鹏 唐晓龙 陈强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环境条件会对动物的生理和遗传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蜥蜴低温耐受的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海拔沙蜥的低温耐受性,选取了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的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和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沙蜥P.przewalskii作为... 环境条件会对动物的生理和遗传特征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蜥蜴低温耐受的研究较少。为探究不同海拔沙蜥的低温耐受性,选取了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的红尾沙蜥Phrynocephalus erythrurus和甘肃省民勤县的荒漠沙蜥P.przewalskii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2种沙蜥的过冷能力、对于接种结冰的抵抗能力、急性低温(4℃)条件下的心率和呼吸频率,以及体内一些可能作为抗冻物质存在的小分子渗透物质(如葡萄糖,尿素等)。结果表明:不同海拔2种沙蜥的过冷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红尾沙蜥抵抗接种结冰能力明显优于荒漠沙蜥;在4℃条件下,红尾沙蜥的适应能力比荒漠沙蜥更强,其有更高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然而在4种可能作为抗冻保护剂存在的小分子渗透物质方面,2个物种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有规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过冷能力 接种结冰 心率 呼吸频率 渗透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登地区马铃薯脱毒苗快繁基质和繁育密度筛选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燕 许译心 +2 位作者 张元宝 孙天渊 张琰 《种子科技》 2024年第3期1-3,7,共4页
为了探讨永登地区马铃薯脱毒苗适宜快繁基质和繁育密度,通过试验分析不同基质条件及不同种植密度模式下的马铃薯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纯沙+营养土(比例3:1)基质条件下,马铃薯脱毒苗表现出最佳生长状态,成活率高达95%。此外,种植密... 为了探讨永登地区马铃薯脱毒苗适宜快繁基质和繁育密度,通过试验分析不同基质条件及不同种植密度模式下的马铃薯生长情况。试验结果显示,在纯沙+营养土(比例3:1)基质条件下,马铃薯脱毒苗表现出最佳生长状态,成活率高达95%。此外,种植密度为250株/m^(2)时,产量和成活率表现最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纯沙+营养土(比例3:1)基质相较传统基质具有明显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试验结果为永登地区马铃薯种植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农业生产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脱毒苗 基质选择 种植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戈壁荒漠地区1∶5万植物地球化学测量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岑况 叶荣 +1 位作者 沈镛立 吴悦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89,共4页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区土壤垂直剖面不存在通常的A、B、C分层结构,且掺杂有大量风成沙。在公婆泉地区开展1∶5万常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的同时,进行了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主要指示元素异常有很好对应性,红沙... 北山戈壁荒漠景观区土壤垂直剖面不存在通常的A、B、C分层结构,且掺杂有大量风成沙。在公婆泉地区开展1∶5万常规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研究的同时,进行了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的主要指示元素异常有很好对应性,红沙是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广大地区开展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的一种良好采样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球化学测量 戈壁荒漠 红沙 北山 土壤垂直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460金矿床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地学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慈安 宋玮 +1 位作者 丁汝福 雷良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66-777,共12页
为探讨旱区荒漠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地学机制,选择甘肃北山地区460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从基岩(矿)→覆盖层→植物的系统采样和多项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区荒漠覆盖条件下,金矿床地下水和土壤水携带的各种可溶性成分和成矿-... 为探讨旱区荒漠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地学机制,选择甘肃北山地区460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从基岩(矿)→覆盖层→植物的系统采样和多项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区荒漠覆盖条件下,金矿床地下水和土壤水携带的各种可溶性成分和成矿-伴生元素在外界潜在蒸发力、含水量及其变化梯度和植物吸收蒸腾等驱动力的作用下垂直向上运移;在垂向上,K、Na、Cl、Ca等元素淀积在上部,Au、Ag、Cu、Pb、Zn、As、Sb、Mo等成矿-伴生元素淀积在下部;在横向上,矿体及其上部覆盖层形成的相对氧化酸性环境形成了Au、Ag、Cu、Zn、As、Sb、Mo等元素相对高含量区,两侧基岩及其上部覆盖层形成的相对还原碱性环境形成了K、Na、Cl、Ca、Mg、Mn等元素相对高含量区;生长在矿体上部的植物吸收了较多的Au、Ag、Cu、As、Mo等元素,形成了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由于不同根深的植物吸取水分及元素的深度和基质类型不同,所以它们吸收的元素组合及含量也不相同;旱区荒漠覆盖条件下,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与地下水和土壤水将下部成矿-伴生元素搬运到上部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部位有关;不同根深的植物产生的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强度等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地球化学异常 金矿床 红沙 梭梭 地学机制 水盐运移 荒漠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