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6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立平《红楼梦》声乐套曲民族化探索研究
1
作者 陈宗花 《中国文艺评论》 2025年第1期67-76,I0002,共11页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声乐套曲创作开创性凸出,是20世纪中国音乐民族化探索的标杆。该作品的成功源于作曲家王立平对民族化新音乐创作的执着追求,他真切握住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在三方面的探索成效卓越:关注古...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声乐套曲创作开创性凸出,是20世纪中国音乐民族化探索的标杆。该作品的成功源于作曲家王立平对民族化新音乐创作的执着追求,他真切握住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精髓,在三方面的探索成效卓越:关注古典诗乐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地倡导并实践“十三不靠”的音乐民族化创作方法,并专门培养歌唱家开拓“一唱三叹”式的民族化唱法,在传统声乐美学的创新转化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立平 红楼梦》声乐套曲 音乐民族化 诗乐 十三不靠 一唱三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2
作者 郭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2期29-32,共4页
《红楼梦》是一部极具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艺术巨著,其塑造的艺术形象、富含的文化浓度以及意蕴层次在古代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红楼梦》的外译毋庸置疑为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基于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 《红楼梦》是一部极具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的艺术巨著,其塑造的艺术形象、富含的文化浓度以及意蕴层次在古代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红楼梦》的外译毋庸置疑为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基于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的合译本和霍克斯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中的适应性选择,探究译文的语言特征和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适应与选择 红楼梦》英译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第十六回秦钟之死及其遗言探究
3
作者 杨贝贝 《今古文创》 2025年第4期39-42,共4页
秦钟是《红楼梦》前十六回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死亡和耐人寻味的遗言曾引起学界的讨论和争议。《红楼梦》版本源流复杂,异文众多,甲戌本、梦稿本和甲辰本第十六回结尾对秦钟之死的描述各不相同,其中以甲戌本为代表的写法具有合理性,最切... 秦钟是《红楼梦》前十六回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死亡和耐人寻味的遗言曾引起学界的讨论和争议。《红楼梦》版本源流复杂,异文众多,甲戌本、梦稿本和甲辰本第十六回结尾对秦钟之死的描述各不相同,其中以甲戌本为代表的写法具有合理性,最切合作者原意。秦钟的遗言也别有深意:在人物塑造上,体现人性之复杂,使秦钟形象更为真实丰满;在叙事艺术上,与秦可卿托梦形成对称结构,构思精妙;在创作意图上,秦钟遗言亦可看作曹雪芹本人的心灵呼声,“心血淋漓,酿成此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钟 遗言 死亡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孝道思想的翻译——以《红楼梦》三个全译本为例
4
作者 刘月 《海外英语》 2025年第2期36-38,共3页
中国式孝道思想的传播符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基于《红楼梦》三个全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将《红楼梦》中的“孝”分为言语、动作、专名、丧葬四类。运用许渊冲的“三化论”对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霍译自由度最高,注重... 中国式孝道思想的传播符合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基于《红楼梦》三个全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可将《红楼梦》中的“孝”分为言语、动作、专名、丧葬四类。运用许渊冲的“三化论”对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霍译自由度最高,注重译文流畅性,词汇丰富,可读性较强;邦译有明显的字对字翻译特征,使用的词汇相对固定,文本流畅性弱;杨译既尽力保留译文中中国式孝思想内涵,又兼顾文章的流畅度与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霍克斯 邦索尔 杨宪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话题链的《红楼梦》译文对比分析
5
作者 关守贤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研究主要集中于词汇和语法特征,对于语篇特征的关注相对较少。话题链作为构建连贯语篇的基本功能单元,在实现语篇衔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以《红楼梦》部分篇章为例,对比分析其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 目前,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研究主要集中于词汇和语法特征,对于语篇特征的关注相对较少。话题链作为构建连贯语篇的基本功能单元,在实现语篇衔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以《红楼梦》部分篇章为例,对比分析其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版和霍克斯版)在篇章结构和话题链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两者在篇章结构上都符合目标语篇的特点,即句子较少,关联成分较多;但在话题链翻译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霍克斯译本整体上更能凸显英语语篇的特征,并实现意义通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链 红楼梦 翻译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舞剧《红楼梦》的美学分析
6
作者 王玲燕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29-30,共2页
民族舞剧《红楼梦》是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再现,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作为清代作家曹雪芹的杰作,该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生活与情感。《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民族舞剧《红楼梦》是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艺术再现,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作为清代作家曹雪芹的杰作,该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生活与情感。《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为舞剧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名著 红楼梦 艺术再现 薛宝钗 民族舞剧 美学分析 清代作家 贾宝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中称谓语特征及其翻译——以含“奶奶”的称谓语为例
7
作者 吴丹 《海外英语》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本研究以《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选取含“奶奶”的称谓语为例,探讨称谓语在汉英翻译中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奶奶”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可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亲疏关系。由于英语中的对应词grandmother含义... 本研究以《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为基础,选取含“奶奶”的称谓语为例,探讨称谓语在汉英翻译中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奶奶”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义内涵,可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和亲疏关系。由于英语中的对应词grandmother含义较为直白、简单,因此在翻译《红楼梦》时,“奶奶”一词多被视为社会称谓语进行处理。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语境因素,结合适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选择恰当的词汇,准确传达原文含义,达到传神、自然的翻译效果,提高称谓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汉英平行语料库 称谓语特征 翻译 奶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几重错位品析《红楼梦》
8
作者 徐林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5年第1期54-61,共8页
“错位”原指的是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具体到文学鉴赏中,“错位”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当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写作规律。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不可不读,也不可不学,不可不思。灵活使用... “错位”原指的是失去正常的或应有的状态,具体到文学鉴赏中,“错位”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当中普遍存在的艺术写作规律。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凝结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不可不读,也不可不学,不可不思。灵活使用通读、精读、跳读等方法选定经典文段,反复品析《红楼梦》,在文本的聚焦、重组中把握几重重要的错位关系,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建构起属于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进而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主旨,也能为《红楼梦》的解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错位 整本书阅读 鉴赏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角度下杨译与霍译版《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对比研究
9
作者 黄宇佳 《今古文创》 2025年第7期101-104,共4页
本文以目的论三大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何不同,探讨两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对于《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的翻译效果。通过对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 本文以目的论三大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何不同,探讨两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对于《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的翻译效果。通过对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文化内涵,深入探讨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意义。同时,这也为后续的《红楼梦》翻译和其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了参考,丰富了跨文化翻译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红楼梦 文化负载词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的服饰艺术与文学魅力
10
作者 江瑶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红楼梦》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书中描述的服饰种类繁多且精细,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而且突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细致入微,具有表达人物情感状态、传达审美意境的作用。... 《红楼梦》拥有极高的文学地位,书中描述的服饰种类繁多且精细,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而且突显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红楼梦》中对人物服饰色彩的描写细致入微,具有表达人物情感状态、传达审美意境的作用。《红楼梦》中的服饰艺术体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与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饰艺术 红楼梦 人物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药膳名称的翻译研究
11
作者 孟洁 《中国食品》 2025年第2期94-97,共4页
文学作品《红楼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及艺术价值,其中提到的药膳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药膳是指可以用作中药的食物或者配有中药的膳食,通常具有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等功效。本文将进一步对《红楼梦》中药... 文学作品《红楼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及艺术价值,其中提到的药膳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药膳是指可以用作中药的食物或者配有中药的膳食,通常具有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等功效。本文将进一步对《红楼梦》中药膳名称的翻译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保健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药膳 红楼梦 预防疾病 传播与发展 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服饰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12
作者 于政婷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5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本文以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为灵感,参考其世界观脉络进行“汉服创作”。将服装与文学及历史相结合,将人物形象抽象可视化,实现平面阅读的立体化,从而重新诠释当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本文采用角色分析法,融合文献研究,以此为灵... 本文以中国经典文学《红楼梦》为灵感,参考其世界观脉络进行“汉服创作”。将服装与文学及历史相结合,将人物形象抽象可视化,实现平面阅读的立体化,从而重新诠释当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本文采用角色分析法,融合文献研究,以此为灵感设计《林黛玉服饰创新设计》作品。探讨了文本脉络的“系统化”研究,将文学立体化,为从事文学作品服饰创作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林黛玉 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纸上园林建筑”体现的中式园林建筑美学
13
作者 安泽宇 楚文杰 谭巍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86-88,共3页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巨著,无论从文学、政治还是建筑、美学的角度看都堪称绝笔。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刻画与贯穿全书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封建制度下的兴衰。结合环境艺术设计...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巨著,无论从文学、政治还是建筑、美学的角度看都堪称绝笔。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刻画与贯穿全书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表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在封建制度下的兴衰。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向,从中国园林建筑文化这一独特的视角剖析《红楼梦》中的园林建筑,重新审视《红楼梦》中为故事情节发展提供场所的园林建筑之美,有利于体会曹雪芹卓越的艺术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园林建筑 中式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剧中的互文性与陌生化构建——以舞剧《红楼梦》为例
14
作者 徐子顺 《当代音乐》 2025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作为备受关注的创作题材,《红楼梦》多年来被社会各界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挖掘和重构。其中,舞剧作为解构《红楼梦》的一种创作形式,因其特殊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有超过十部以《红楼梦》为主题的作品。江苏大剧院的原创舞剧《红楼梦... 作为备受关注的创作题材,《红楼梦》多年来被社会各界从各种角度进行了挖掘和重构。其中,舞剧作为解构《红楼梦》的一种创作形式,因其特殊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已有超过十部以《红楼梦》为主题的作品。江苏大剧院的原创舞剧《红楼梦》通过舞台呈现出具有当代色彩的“红楼空间”。从互文性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是一个庞大的互文空间,其中每一个语义的表达都是与其他文本空间的对话。舞剧《红楼梦》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审美空间。舞剧中的符号和意象进行拼贴,创造出陌生化的效果。舞剧中的语言符号也进行了拼贴,将古典和现代两种风格进行了结合。延异的概念解释了舞剧中文本意义的差异问题,每个新的语境都是对《红楼梦》的陌生化解读。舞剧《红楼梦》通过互文性、拼贴和延异等手法,实现了对观众审美的陌生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互文空间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
15
作者 蔡艳开 马双 《中国食品》 2025年第2期70-72,共3页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情节结构,还包含丰富的饮食文化。将《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译成英语时,译者需精妙运用各类翻译技巧,以确保英语读者能够精确无误地领悟原作的精髓与文化底蕴...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情节结构,还包含丰富的饮食文化。将《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译成英语时,译者需精妙运用各类翻译技巧,以确保英语读者能够精确无误地领悟原作的精髓与文化底蕴。本文深入探究了《红楼梦》中饮食文化的英语翻译策略,并提出若干创新性的翻译方法,以期为后续的翻译研究与实务操作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策略 饮食文化 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情节结构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家具的时代特色及文化寓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一宁 戴向东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现了清朝中后期封建豪门的生活百态,曹雪芹对于贾府的家具装饰描写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不同清式家具类型应用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择其菁华为今所用。通过梳理《红楼梦》中典...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现了清朝中后期封建豪门的生活百态,曹雪芹对于贾府的家具装饰描写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不同清式家具类型应用的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择其菁华为今所用。通过梳理《红楼梦》中典型家具,分析了当时贵族阶层家庭的家具的用材选择、工艺造型、功能类型等特点,揭示了清式贵族家具装饰所折射出来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让清式贵族家具进入大众生活成为可能,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提出传承清式优秀的传统元素融入现代家居的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贵族家具 艺术价值 室内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服饰文化·色彩篇
17
作者 季学源 杨福明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对色彩文化的起源、发展、提升及古代学者对色彩学的研究作了概述,并结合《红楼梦》各阶层人物服饰及居室装饰的具体实例,着重分析了红色谱系中绛色、大红、银红、桃红、石榴红、猩红、海棠红、荔色、茜色等各种色彩,揭示其深广玄奥的... 对色彩文化的起源、发展、提升及古代学者对色彩学的研究作了概述,并结合《红楼梦》各阶层人物服饰及居室装饰的具体实例,着重分析了红色谱系中绛色、大红、银红、桃红、石榴红、猩红、海棠红、荔色、茜色等各种色彩,揭示其深广玄奥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服饰文化 色彩 红色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败家子”茶事比论——《歧路灯》《儒林外史》《红楼梦》例举
18
作者 闫茂华 《阴山学刊》 2024年第5期6-12,共7页
诞生于清中叶的三部小说《歧路灯》《儒林外史》《红楼梦》,其作者李绿园、吴敬梓、曹雪芹在相同的时段、不同的地域描写不同的人群,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康乾盛世下的社会腐败现象。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主人公谭绍闻、杜少卿、贾宝玉具有“... 诞生于清中叶的三部小说《歧路灯》《儒林外史》《红楼梦》,其作者李绿园、吴敬梓、曹雪芹在相同的时段、不同的地域描写不同的人群,从不同角度反映着康乾盛世下的社会腐败现象。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主人公谭绍闻、杜少卿、贾宝玉具有“败家子”的典型特征,考察主人公的茶事活动亦能体现不同的茶文化内涵。爬梳比较三位作者诗文集中的茶诗词,或多或少能暴露作者创作的斧痕,用茶文化观照三部小说的主人公,无疑为明清小说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路灯》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败家子 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韩国对《红楼梦》文化术语的翻译
19
作者 赵旻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3,共8页
19世纪韩国红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应是1884年左右朝鲜王室命令宫中译官等人员翻译整部《红楼梦》,即所谓“乐善斋本《红楼梦》”的完成。遗憾的是,此《红楼梦》除了译文与部分注解以外,没有任何序、跋、凡例等副文本,故目前对乐善斋本... 19世纪韩国红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应是1884年左右朝鲜王室命令宫中译官等人员翻译整部《红楼梦》,即所谓“乐善斋本《红楼梦》”的完成。遗憾的是,此《红楼梦》除了译文与部分注解以外,没有任何序、跋、凡例等副文本,故目前对乐善斋本《红楼梦》的研究较多集中在其翻译方式与翻译的正误得失等问题上,较难分析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等。本文将借助翻译学中文化学派的理论框架,引介其理论视角,分析乐善斋本《红楼梦》对清代文化术语的翻译事例,并在此基础上解读乐善斋本《红楼梦》的历史性,它反映了当时朝鲜北学的核心思想,为自国文学的发展详解中国文学,同时便于纯韩语读者阅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乐善斋本《红楼梦 文化术语 译官 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若干启示
20
作者 顾之川 《曹雪芹研究》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语文读写实践、林黛玉的诗歌教学、薛宝钗的戏曲文学赏析,以及“偷读”秘密、海棠诗社、试才题对额等描写,寄托着曹雪芹的教育理想和教学观念。本文试从语文教育的视角,梳理发生在大观园中的偷读乐事、读写结合... 《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语文读写实践、林黛玉的诗歌教学、薛宝钗的戏曲文学赏析,以及“偷读”秘密、海棠诗社、试才题对额等描写,寄托着曹雪芹的教育理想和教学观念。本文试从语文教育的视角,梳理发生在大观园中的偷读乐事、读写结合、自主学习等语文故事,据此分析对语文教育教学的若干启示,即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大胆表达、教师要“杂学旁搜”、优秀教师须有扎实学识等,并就《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语文教育 整本书阅读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