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棕杜鹃不同海拔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苏应雄 张雪 +3 位作者 王文礼 赵云勇 王跃华 申仕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6-362,共7页
为了揭示高山杜鹃群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5个海拔梯度红棕杜鹃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12个性状的测量,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红棕杜鹃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1)调查... 为了揭示高山杜鹃群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分布的5个海拔梯度红棕杜鹃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12个性状的测量,分析不同海拔梯度下红棕杜鹃种群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1)调查的12个性状中5个存在显著差异,占总表型性状的41.67%;各性状变异系数(CV)的大小分布在8.51%~34.32%之间;相对极差(R′)分布在38.04%~100%之间,低海拔种群(P1和P2)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极端变异高,而中、高海拔种群(P3、P4、P5)的表型性状变异和极端变异程度较低。(2)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轿子山红棕杜鹃不同海拔种群存在丰富的表型多样性,5个海拔种群的平均表型多样性指数为2.453 4,12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为4.076 3。(3)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宽和花柄长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其它性状与海拔相关性并不显著。(4)聚类分析表明,红棕杜鹃不同海拔种群可以聚为明显的2支。研究认为,轿子山自然保护区红棕杜鹃不同海拔种群的环境异质性是影响其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杜鹃 表型多样性 海拔 遗传变异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棕杜鹃(原变种)叶中一个新的杜鹃色烯杂萜及其抗凝血活性评价
2
作者 杨勇勋 颜瑜 黄海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07-611,共5页
采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从红棕杜鹃(原变种)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纯化得到一对双键位置异构的杜鹃色烯杂萜化合物:isoconfluentin(1)和(+)-confluentin(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采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ODS等柱色谱,结合半制备液相色谱,从红棕杜鹃(原变种)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纯化得到一对双键位置异构的杜鹃色烯杂萜化合物:isoconfluentin(1)和(+)-confluentin(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1D和2D NMR、UV、IR、MS等)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而且采用色烷/色烯螺旋规则(chromane/chromene helicity rule)鉴定它们的绝对构型均为2 S构型。测定化合物1和2的体外凝血酶原时间,发现它们均具有有效的抗凝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杜鹃(原变种) 杜鹃色烯杂萜 抗凝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棕杜鹃根系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彭黎明 蒋显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57-963,共7页
【目的】根系真菌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继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针对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和西藏高海拔地区的红棕杜鹃,本研究开展了大理马耳山红棕杜鹃群落的根系真菌多样性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 【目的】根系真菌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的养分利用效率,继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针对广泛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和西藏高海拔地区的红棕杜鹃,本研究开展了大理马耳山红棕杜鹃群落的根系真菌多样性研究,以期深入了解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红棕杜鹃在高海拔区域的生态优势。【方法】本研究采集了大理马耳山30 m×30 m样方内的10株红棕杜鹃成年植株的须根,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样本内的真菌多样性。并基于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实现真菌群落分类学注释,同时开展了根系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功能型与关联网络分析。【结果】试验共获得有效序列587644条,132个OTU,分属于3门11纲22目37科42属。主要隶属于子囊菌门(73.71%)、担子菌门(17.81%)和球囊菌门(0.119%);优势纲、目、科分别为锤舌菌纲(60.52%)、伞菌纲(17.77%)、座囊菌纲(5.87%)、柔膜菌目(58.02%)、伞菌目(13.94%)、煤炱目(5.79%)、水盘菌科(27.95%)、晶杯菌科(16.18%)、口蘑科(9.96%);在属的水平上,瓶头霉属(27.95%),小杯伞属(9.96%)和树粉孢属(6.56%)占比最高。通过FUNGuild软件解析出杜鹃根系真菌多种生态群,主要包括植物内生菌,排泄物腐生菌,木腐生菌,兰花根菌真菌等多种生态类型。总体而言,杜鹃花类菌根真菌(ERM)在红棕杜鹃根系真菌群落的组成中占比较少,多数为各种类型的腐生菌和其他多种营养型的真菌。【结论】与相同区域同海拔的其他杜鹃花属植物相比,大理马耳山红棕杜鹃根系的真菌群落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但相比起低海拔地区其他杜鹃群落的根系真菌群落而言,试验区域的根系真菌多样性明显较低,符合高海拔地区真菌多样性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杜鹃 根系共生菌 真菌多样性 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棕杜鹃(原变种)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莫全 杨勇勋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2期61-62,共2页
本试验以红棕杜鹃(原变种)叶为原料,用有机溶剂95%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初步提取红棕杜鹃(原变种)叶的活性成分,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粗提液中乙酸乙酯粗提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 本试验以红棕杜鹃(原变种)叶为原料,用有机溶剂95%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初步提取红棕杜鹃(原变种)叶的活性成分,测定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粗提液中乙酸乙酯粗提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95%乙醇粗提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次之,石油醚粗提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弱。三种萃取相中乙酸乙酯萃取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石油醚萃取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稍弱,正丁醇萃取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差。此试验说明红棕杜鹃(原变种)叶含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的成分,为植物源性抗菌药物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杜鹃 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