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海南东寨港红树林退化原因初探
被引量:19
- 1
-
-
作者
徐蒂
廖宝文
朱宁华
管伟
李诗川
钟才荣
-
机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4-30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76084)
国家林业局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站项目
-
文摘
针对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片红树林严重退化现象,对退化红树林开展群落特征调查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以揭示其退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退化与林木高度和胸径无显著相关,但随退化程度加深,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和单位面积呼吸根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并达到极显著相关;(2)团水虱主要分布在离地面高度0—30 cm的树干根茎处,尤其在10—20 cm处分布最多,其密度达2.94个·cm-2,钻孔面积所占面积达23.93%,并且与每株红树退化程度达到极显著相关;(3)红树林群落微地形变化导致了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的变化,其中淹水深度变化与红树林退化无显著相关,但淹水时间变化(表现在形成积水)则与其退化呈显著正相关,较长的淹水(积水)时间加剧了红树林退化,退化特征值(%)与积水时间(min)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死亡率=0.4138x+42.66(R=0.817,p<0.01),Y退化率=0.5195x+13.943(R=0.639,p<0.05)。
-
关键词
红树林退化
团水虱
微地形变化
积水时间
-
Keywords
mangrove degradation
Sphaeroma
micro topography
ponding time
-
分类号
S72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Q14
[生物学—生态学]
-
-
题名红树林退化对微塑料表面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大圳
章宇晴
付茜茜
陈海鹰
邓惠
葛成军
-
机构
海南省农林环境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海口市环境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海南清石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
基金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22SHFZ025)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421RC484)
海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KYQD(ZR)-22079)。
-
文摘
为探讨红树林系统中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对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生物在红树林持续退化中发挥的作用,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正常和退化的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以红树林区普遍存在的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目标MPs,采用野外原位暴露试验,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短期和长期暴露后PE-MPs表面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暴露时间会显著影响红树林区PE-MPs表面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而红树林退化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定殖在PE-MPs表面的主要菌门,其相对丰度介于(0.87%±0.04%)~(91.98%±4.60%)之间。PE-MPs表面定殖的主要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功能与暴露时间和暴露位点紧密相关。短期暴露时,退化和正常红树林区PE-MPs表面的主要功能群为碳代谢相关功能群[相对丰度为(27.37%±1.37%)~(29.02%±1.45%)],而长期暴露后正常和退化红树林区PE-MPs表面的主要菌属及功能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长期暴露后正常红树林区PE-MPs表面拥有丰度更高的碳代谢相关功能群(47.24%±2.36%),其中化合物降解功能群(17.87%±0.89%)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与其表面高丰度的食烷菌属(14.76%±0.74%)等烃类降解菌有关。而退化红树林区PE-MPs表面与硫循环相关的功能群丰度(39.78%±1.99%)显著提高,可能与其表面更丰富的硫氧化菌和硫酸盐还原菌(32.80%±1.64%)有关。研究表明,时间效应下红树林退化影响着PE-MPs表面定殖的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而改变了其表面菌落对生态功能的响应特征。
-
关键词
微塑料
退化红树林
微生物群落
生态功能
-
Keywords
microplastic
degraded mangrove ecosystem
microbial community
ecological function
-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