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元跃 吴文林 《生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34-136,143,共4页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7024/07//~117030/00// ,北纬23053/45//~23056/00//的云霄县内,总面积2 360 hm2;是福建省唯一的一个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本文介绍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区内现有生物物种688种,其...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7024/07//~117030/00// ,北纬23053/45//~23056/00//的云霄县内,总面积2 360 hm2;是福建省唯一的一个红树林国家级保护区。本文介绍了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保护区内现有生物物种68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三有”动物162种,中日协定保护候鸟77种,中澳协定保护候鸟41种,有全国最大面积的白骨壤林。并提出了符合保护区管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实施政策、尽快在保护区建立生态旅游区、加强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和扩大国内外联系,搞好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漳江口 红树林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陈铁晗 《福建林业科技》 2001年第4期25-26,45,共3页
在论述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现状的基础上 ,对本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进行评价 ,加深人们对保护区的认识 。
关键词 自然生态系统 野生动物 野生植物 福建漳江口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 现状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港深圳湾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经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卫华 刘红 《园林》 2019年第11期7-12,共6页
当前,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已在我国建立。实践证明,湿地生态保护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成立湿地保护区。深圳福田红树林和香港米埔红树林同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两个保护区在湿地管理... 当前,以湿地保护区为主体,以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等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已在我国建立。实践证明,湿地生态保护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成立湿地保护区。深圳福田红树林和香港米埔红树林同处深圳湾红树林湿地,两个保护区在湿地管理方面有成熟的经验,如场地设计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科学且严格的容量管控措施、至简但有效的基础设施、NGO组织共同参与管理和丰富而生动的教育体验课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田红树林 米埔湿地 保护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尔辉 罗战 +5 位作者 朱萧文 施雪岩 梁笑 杨卓 吴庭天 王力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0-587,共8页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潮沟海陆蛙(Fejervarya cancrivora)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2020—2022年,在保护区不同片区潮沟内共设置34条样线,对海陆蛙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和监测,分析保护区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并提出保护和管理建议。调查表明:海陆蛙主要分布在管理局、道学和三江片区,而塔市和博度片区海陆蛙分布基本处于空白状态;3个年度海陆蛙种群密度基本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江、道学和管理局;2020年度三江种群密度为221.6只/hm^(2)、道学164.7只/hm^(2)和管理局137.4只/hm^(2),明显高于2022年度(三江151.2只/hm^(2)、道学144.8只/hm^(2)和管理局116.3只/hm^(2))和2021年度(三江113.2只/hm^(2)、道学99.6只/hm^(2)和管理局51.9只/hm^(2));2020—2022年三江、道学和管理局片区总的海陆蛙种群数量分别为6498、3357、4847只。盐度高、水体污染、牡蛎附生和潮汐裸滩面积少等是导致海陆蛙在塔市和博度分布缺失的主要因素。非法捕捉、周边养殖塘包围及其导致的繁殖生境减少和污染是影响海陆蛙种群的致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蛙 红树林 潮沟 种群数量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沉积物和水质监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慨 卢瑜 +1 位作者 洪文君 何书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25-127,131,共4页
以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自然分布点和生态修复造林地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3年,比较其沉积物和海水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原生地和造林地沉积物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着年份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原生地溶解氧(DO)和... 以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自然分布点和生态修复造林地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3年,比较其沉积物和海水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原生地和造林地沉积物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着年份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原生地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均随着的年份增加呈下降趋势,DO值在5.90~9.56 mg/L,COD在6.05~10.61 mg/L;2个样地的悬浮物含量在35.2~47.2 mg/L;无机磷含量在0.003~0.044 mg/L,均以NH_(4)^(+)-N为总氮的主要赋存形式,NO_(3)^(-)-N含量次之,NO_(2)^(-)-N含量最低。综合比较,2021—2023年原生地沉积物综合污染FF指数为0.67~1.12,级别为清洁~轻度污染,水质有机污染指数为2.11~2.60,水质为轻度污染;而造林地沉积物综合污染FF指数均小于1.00,级别为清洁;水质有机污染指数为0.57~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沉积物 水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徙季节水鸟对滨海不同类型湿地的利用——以广西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余辰星 杨岗 +2 位作者 陆舟 李东 周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83,513,共9页
为了解迁徙季节水鸟在不同滨海湿地中的结构组成和行为特征,于2010年3月、4月、9月、11月和2011年3月,在山口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对不同滨海湿地类型的水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迁徙季节天然湿地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39种,人工湿地有6目... 为了解迁徙季节水鸟在不同滨海湿地中的结构组成和行为特征,于2010年3月、4月、9月、11月和2011年3月,在山口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对不同滨海湿地类型的水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迁徙季节天然湿地共记录到水鸟6目8科39种,人工湿地有6目9科50种。天然湿地比人工湿地的物种数少,整体数量上,春季人工湿地大于天然湿地,秋季则为天然湿地水鸟数量更多。鹬鸻类在不同滨海湿地类型中觅食行为比例差异显著,在天然湿地中觅食比例达到76.67%,而在人工湿地中则以休息和睡眠等非觅食行为为主。天然湿地是鹬鸻类的重要觅食地,而人工湿地则是鹭类和鹬鸻类的主要休息地。鹭类在两种滨海湿地类型中觅食个体的数量不随潮汐的涨落而相应增减。鹬鸻类随潮汐高度上升,在两种滨海湿地类型中觅食的个体数量减少。山口地区的滨海人工湿地是水鸟在高潮期间天然湿地良好的替代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湿地类型 觅食行为 湿地水鸟 红树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不同类型 迁徙 滨海湿地 天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陶全霞 周帆琦 +4 位作者 沙茜 李金成 肖繁荣 赵冬冬 朱文宇 《湖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紧邻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候鸟重要的越冬地和栖息地之一。2021年5月—2022年5月利用样线法、样点法及红外相机法对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统计出鸟类17目46科172种。其中,雀形目的种数最多,占鸟类种数的43.02%;居留型方面,以迁徙鸟类为主,占比69.77%,留鸟仅占比30.23%;区系类型方面,古北种85种,占比49.42%,东洋种57种,占比33.14%,广布种30种,占比17.44%;生态类型方面,鸣禽的种类最多,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结果显示,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类型丰富、种类多样、季节差异显著,且涨渡湖水上森林是鹭鸟活动和栖息的集中分布区,建议将该区域划为重点保护与监测区,开展长期动态监测,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渡湖湿地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季节动态 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28
8
作者 丁冬静 廖宝文 +3 位作者 管伟 熊燕梅 李玫 陈玉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6期182-190,共9页
以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一些实地调查数据,把东寨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红树林沼泽、滩涂、养殖塘和河口水域4个类型,面积分别为1 623.5... 以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2010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结合一些实地调查数据,把东寨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划分为红树林沼泽、滩涂、养殖塘和河口水域4个类型,面积分别为1 623.59 hm^2、651.12 hm^2、191.04 hm^2、673.70 hm^2。确定树木年材积生长量价值、养殖捕捞价值、防风消浪蓄水调洪价值、固碳价值、水质净化价值、大气调节价值、有害生物控制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促淤造陆价值、休闲游憩价值和科研教育价值为主导服务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法、生产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意愿支付法和碳价格交易法评价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滨海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70 793.5万元,其中固碳价值、防风消浪蓄水调洪价值和促淤造陆价值是主要的服务功能价值,其价值量占服务价值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2.58%、22.25%、15.28%。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能力以及公众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的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寨港 红树林湿地 服务价值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冯雪萍 刘金福 +5 位作者 郑世群 赖日文 何中声 周姗姗 余希 张惠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47,共6页
以规划调整前后的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及实地考察,构建覆盖率、生态效率评估、管理效率评估和详细监测程度等4个不同且互补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后保护效果。... 以规划调整前后的环三都澳湿地水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据现场监测数据及实地考察,构建覆盖率、生态效率评估、管理效率评估和详细监测程度等4个不同且互补的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后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保护区规划调整前存在监测系统较为落后、管理不善与红树林湿地被破坏等问题较严重;规划调整后详细监测程度、管理行为、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人为干扰等指标分值提升较明显。综合评价保护区规划调整前的保护效果为"中",调整后为"良",表明调整规划较为合理,改善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成效评估 模糊综合评价 水禽 湿地 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养退种还湿对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和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
10
作者 陈玲 高志平 +3 位作者 胡维军 郭远翔 董新宇 陈辰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47-153,共7页
为了解退养退种还湿对湖北省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地利用及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采用2017—2023年夏季遥感影像,结合现场调查,利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分析;在保护区的主要水域设立固定观测点,2018—2023年每年1... 为了解退养退种还湿对湖北省武汉市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土地利用及越冬水鸟种群的影响,采用2017—2023年夏季遥感影像,结合现场调查,利用ENVI软件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分析;在保护区的主要水域设立固定观测点,2018—2023年每年1月中旬定点同步调查越冬水鸟情况,比较退养退种还湿前后越冬水鸟群落组成、结构和数量变化,并分析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退养退种后,湖泊水面面积大幅增长,种植水面面积大幅下降,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不大;越冬水鸟数量前2年增长12.82%,第3年大幅增长,由13556只增加到22280只,后保持稳定;越冬水鸟种数基本保持稳定,种群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赤膀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鸬鹚、反嘴鹬、黑水鸡、白骨顶锐增,红嘴鸥、灰雁、赤麻鸭锐减,优势物种由红嘴鸥转换为罗纹鸭、赤膀鸭,优势科由鸥科变为鸭科,优势目由鸻形目变为雁形目;退养退种后中、大型涉禽(鹭类)和中型游禽(鸭类)种类数量剧增,小型游禽数量骤减。越冬水鸟的总个体数、雁形目个体数、鸭科个体数与湖泊水面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鸻形目个体数、鸥科个体数和红嘴鸥个体数与湖泊水面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养退种还湿 越冬水鸟 种群变化 土地利用类型 相关分析 涨渡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
11
作者 张辛阳 谢曦临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83,共10页
运用线路法和生态学典型样方法,对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梁子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利用、合理开发及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95种,隶属于86科291属... 运用线路法和生态学典型样方法,对梁子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梁子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利用、合理开发及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495种,隶属于86科291属.含20种以上的大科和较大科为该区种子植物的优势科,含4种以下寡种属和单种属是组成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主要部分.86个科可划分为7个分布区类型和4个变型,291个属可划分为14个分布区类型和9个变型,且保护区内含中国特有属2属2种,体现出一定的古老孑遗性.保护区内共有96种植物群落类型,Patrick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3~21之间,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0.355 7~2.836 2之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在0.502 5~0.926 7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在0.351 8~0.957 4之间.可见,保护区中植物多样性丰富,植物区系符合保护区所处的北亚热带中纬度地域特点,交汇过渡性明显,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为保护区内的珍稀保护动物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本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植物多样性 梁子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修复的法治路径研究——以广东省红树林保护经验为例
12
作者 董云帆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2期33-37,186,共6页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征,在护堤固滩、保护农田、促淤造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国内红树林湿地面临着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受破坏等生态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红树林湿地保护立法供给不足、管理机...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和海洋生态特征,在护堤固滩、保护农田、促淤造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目前国内红树林湿地面临着斑块破碎化程度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受破坏等生态问题,同时还存在着红树林湿地保护立法供给不足、管理机制失灵等法制建设困境,亟待采用法治手段加以解决。以广东省湛江、深圳、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实践经验为蓝本,提出以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为核心,构建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的法治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保护修复 法制建设 法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成效分析
13
作者 邹展鹏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42-47,60,共7页
以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以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发展历程为脉络,从衔接国家湿地保护政策、湿地恢复工作成效、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湿地合理利用新模式等角度分析镇海湾湿地公园在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取得的成... 以广东台山镇海湾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以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发展历程为脉络,从衔接国家湿地保护政策、湿地恢复工作成效、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湿地合理利用新模式等角度分析镇海湾湿地公园在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及取得的成效。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湿地保护面积的扩大、红树林湿地面积的增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增强、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湿地保护修复模式的形成,湿地合理利用新模式的探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海湾国家湿地公园 红树林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组成与种群特征
14
作者 王建英 张洋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7-74,共8页
为系统掌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种类与组成特征,于2017—2023年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1)鸟类种类有18目37科63属90种,其中国家和甘肃省重点保护种类有8目10科16属20种;鸟... 为系统掌握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种类与组成特征,于2017—2023年采用样带法对保护区(临泽段)湿地鸟类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1)鸟类种类有18目37科63属90种,其中国家和甘肃省重点保护种类有8目10科16属20种;鸟类优势种群有鸭科、鹬科、鸥科、鸻科、鹰科、鹭科等。2)鸟类居留型中,夏候鸟(S)种类>留鸟(R)>旅鸟(P)>冬候鸟(W)等其他类型。3)鸟类生态型中,古北型(U)数量>不易归类型(O)>全北型(C)>东洋型(W)>东北型(M)。4)鸟类区系类型中,古北界+东洋界型种类>古北界型种类。5)鸟类数量级中,罕见种>稀有种>常见种>优势种;6)在观察期内,湿地鸟类数量呈直线型上升趋势,黑鹳和大天鹅数量呈波浪型分布,同时黑鹳比大天鹅对人类活动的干扰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鸟类 优势种 种群特征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退化型湿地生态修复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5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27-30,共4页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湿地保护与修复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聚焦于排水退化湿地生态修复这一重要主题,对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排水退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制定了多目标修复方案,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设计研究——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6
作者 高雪霏 《吉林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32-36,共5页
本文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设计方法与策略。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鸟类多样性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设计建议,包括功能分区、水体设计、生境岛... 本文以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建鸟类栖息地的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设计方法与策略。通过对该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特征、鸟类多样性以及面临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设计建议,包括功能分区、水体设计、生境岛设计、植被恢复设计、食源区设置等,旨在为类似湿地类型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哈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栖息地 湿地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日报》聚焦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保护久久为功终有功
17
作者 罗秋梅 《广西林业》 2024年第4期49-49,共1页
202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重点报道《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住红树海岸保护碧海银滩》,介绍了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开展修复的多种... 2024年3月19日,《人民日报》重点报道《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住红树海岸保护碧海银滩》,介绍了红树林在护岸减灾、维护近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对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开展修复的多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口红树林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岸保护 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保护 《人民日报》 多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8
作者 熊晴帆 游奕来 +2 位作者 甘加俊 孙争争 刘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141-149,共9页
本文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应用SWO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保护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大陆的重要节点,森林生态旅游... 本文以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系统地介绍了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应用SWOT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保护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连接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大陆的重要节点,森林生态旅游区位优势明显,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自然教育、休闲健身、娱乐康养等科普旅游潜力较大;②保护区的科普旅游设备设施较为简陋,解说系统缺乏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等,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科学打造锤炼科普旅游宣教推介网络平台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迫在眉睫;③开展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是当前政策的重要导向,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必然需求,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通道;④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需求与供应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科普旅游品牌打造与吸引力竞争的挑战比较突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猕猴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资源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19
作者 李华亮 张熙斌 +6 位作者 李诗川 谭荣 林雪云 冯尔辉 张明军 陈珉 曾治高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6-375,共10页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 为了解红树林湿地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所受环境水盐度的影响,2022年7—11月,对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的两栖类开展2轮夜间样线调查研究。在东寨港的北区近岸、北区近海、南区近岸和南区近海4类红树林湿地共布设49条长200 m的固定调查样线,各样线间距大于500 m。每轮每条样线采取每日19:00—24:00调查1次、重复3天次的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物种多样性低,仅分布有海陆蛙(Fejervarya moodiei)、泽陆蛙(F.multistriata)、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和花狭口蛙(Kaloula pulchra)5种;海陆蛙是该湿地两栖类的优势物种(占95.23%),也是近海红树林湿地中唯一能见到的两栖动物,而在近岸红树林湿地中还能见到其余4种;环境水盐度降低了海岸潮间带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与两栖类多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在两栖动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上,扩散活动促使红树林湿地的近岸生境有比近海生境明显更高的物种丰富度,而水盐度则使两栖类多度在北区近海生境中显著最低。研究结果丰富了对海南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增补了红树林湿地两栖类的生态资料,将有助于未来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海陆蛙 水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7
20
作者 易小青 高常军 +3 位作者 魏龙 蔡坚 吴琰 肖石红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2期61-67,共7页
为科学评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和营仔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3类10项最终生态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湛江红... 为科学评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和营仔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3类10项最终生态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91.95×10~6元。其中,海产品供给、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大核心服务功能,三者占服务总价值的73.17%。调节服务是其主要的服务类型,占总服务价值的55.99%。其中,固碳、大气组分调节和消浪护岸等调节服务功能较弱,仅占总服务价值的7.37%。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服务价值为4.26元·m^(-2)·a^(-1),低于同纬度带内的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与野外长期定位监测,并结合新的评估方法与研究手段,或可提高湛江红树林湿地服务功能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最终服务 湛江红树林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