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与死亡红树林沉积物特征对比分析
1
作者 黄小影 韦海航 +5 位作者 覃杰 田红灯 杨景竣 李进华 覃振凯 刘秀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为探究红树林死亡后短期内的沉积物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以北海市白龙港健康和死亡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健康与死亡红树林生态系统沉积物的pH、总有机碳、水溶性盐、总硫化物、机械组成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为探究红树林死亡后短期内的沉积物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变化,以北海市白龙港健康和死亡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健康与死亡红树林生态系统沉积物的pH、总有机碳、水溶性盐、总硫化物、机械组成以及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沉积物的pH、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盐含量在健康与死亡红树林间差异不显著,但健康红树林的总硫化物含量显著大于死亡红树林(P<0.05);(2)0~20 cm的沉积物机械组成在健康与死亡红树林中较为相似,但健康红树林20~40 cm的沉积物主要由粗砂粒组成,而死亡红树林中主要由细砂粒组成;(3)健康红树林沉积物α多样性显著大于死亡红树林(P<0.05),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健康与死亡红树林中微生物类群组成大体相似,少数微生物群落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迟杆菌门(Latescibacter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等相对丰度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4)健康红树林沉积物中pH、总有机碳和水溶性盐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在死亡红树林中只有总有机碳与微生物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红树林死亡后短期内变化较大的是沉积物的总硫化物含量、微生物的α多样性、以及理化因子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红树林退化死亡的长期生态效应,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退化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聚乙烯降解菌的筛选和降解特性
2
作者 卫婉 聂芳红 +8 位作者 张敏 林红英 魏云丽 吕广洲 照那木拉 康丹菊 HAY Anthony GOONERATNE Ravi 陈进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究湛江市麻章区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对聚乙烯(PE)塑料的降解特性,丰富红树林塑料降解菌种类。【方法】在湛江市麻章区红树林的高、中、低潮带随机选取9个样点,并采用五点采样法从红树林表层2~5 cm的沉积物中取样。将采集到... 【目的】探究湛江市麻章区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对聚乙烯(PE)塑料的降解特性,丰富红树林塑料降解菌种类。【方法】在湛江市麻章区红树林的高、中、低潮带随机选取9个样点,并采用五点采样法从红树林表层2~5 cm的沉积物中取样。将采集到的沉积物样本在以聚乙烯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分离、纯化,以筛选出能够降解PE的菌株,并通过显微形态分析、分子鉴定等方法确定其种属;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失重率、以及分析官能团变化来验证菌株对PE塑料的降解性能。【结果与结论】从沉积物中共筛选出K1-1、K1-2和K1-3三株PE降解能力较强的菌,分别为威尼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Pseudomonas juntendi和维德曼芽孢杆菌(Bacillus wiedmannii)。在120 d的培养周期中,这些菌株的生长曲线均呈抛物线形态。经三株菌作用后,PE表面生成羟基,并形成氨基和羟基化合物,羟基取代羰基,导致PE表观和内部结构明显改变。经120 d处理后,PE膜的失重率分别为6.42%、5.38%和5.73%,其中K1-1菌株处理后PE塑料的失重率相较于目前报道的红树林沉积物中最高降解效率菌株Bacillus gottheilii处理后塑料的失重率提升3.55%。威尼斯不动杆菌(A.venetianus)在PE塑料降解上具有一定潜力,这丰富了湛江红树林沉积物中PE降解菌的种类,为PE塑料的生物降解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聚乙烯塑料 降解菌 降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营养因子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文雅 王冼民 刘琦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7,共8页
【目的】研究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构特征,及其与环境营养因子的相关性,为了解该研究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组成... 【目的】研究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构特征,及其与环境营养因子的相关性,为了解该研究区域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红树林湿地保护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红树林生态系统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其对环境营养因子的响应。【结果】研究区域沉积物中微生物优势细菌类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其中变形菌门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类群,占比46.6%~68.9%。微生物α多样性中Shannon指数变化范围为9.95~10.34,Chao1指数变化范围为1 990~2 527,这两个指数在中高潮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沉积物中总磷、有效磷、总氮和氨氮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83.575~760.283、41.772~97.076、820.201~1 452.442、1.511~9.048 mg·kg^(-1),且总磷在中高潮带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沉积物中营养因子对门水平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解释量为46%,其中总有机碳(TOC)和总氮是对群落结构影响较大的营养因子。【结论】廉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中潮带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高潮带,且中潮带采样点的样本与高潮带的分离程度较好;不同分类的微生物对环境中营养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TOC是影响中潮带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关键因子,而氮磷是控制高潮带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营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16S rDNA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对苯并[a]芘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骆苑蓉 胡忠 +1 位作者 郑天凌 黄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75-79,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紫外检测研究了一组筛选自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混合菌,该混合菌能以苯并[a]芘(Ba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结果表明,当BaP浓度为20mg·L-1时,培养63d后有32.85%的BaP被降解.经分离,此混合菌中包含5种菌...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紫外检测研究了一组筛选自红树林沉积物中的混合菌,该混合菌能以苯并[a]芘(BaP)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结果表明,当BaP浓度为20mg·L-1时,培养63d后有32.85%的BaP被降解.经分离,此混合菌中包含5种菌,16SrDNA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显示M151可能为一新种,其余4株菌分别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sp.),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绘制了系统发育树,并对其系统发育进行分析.同时还强调了红树林微生物在BaP污染环境生物修复中作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红树林沉积物 微生物 高效液相色谱(HPLC) 降解 GENBANK数据库 16SRDNA序列 同源性比较 芽孢杆菌属 系统发育树 sp. 混合菌 紫外检测 红球菌属 测定结果 节杆菌属 生物修复 污染环境 BaP P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中痕量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耿 伍卡兰 +2 位作者 黄雄飞 李旭林 陈桂珠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对红树林沉积物中PCBs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报道了一种适用于红树林沉积物样品痕量PCBs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超声萃取(USE)和... 多氯联苯(PCBs)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存在着一定的生态风险,对红树林沉积物中PCBs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报道了一种适用于红树林沉积物样品痕量PCBs的分析方法,并对其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超声萃取(USE)和微波辅助萃取(MAE)对沉积物样品进行提取,针对样品的特点,联合运用铜片超声、酸洗和中性氧化铝一改性硅胶复合层析柱对PCBs纯化分离,以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和外标法进行定量。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萃取方法与GC/MS联用均有较高的回收率,超声萃取的回收率为47.45%~100.76%,微波辅助萃取的回收率为77.04%~98.00%,但微波辅助萃取的精确度更高;方法检测限前者为0.30~1.74ng/g,后者为0.30~0.47ng/g。故选用微波辅助萃取-GC/Ms联用的分析方法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氯联苯 红树林沉积物 超声萃取 微波辅助萃取 GC/MS 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八门湾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有效态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伏箫诺 赵志忠 +1 位作者 吴丹 王鸿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1-245,共5页
对海南省文昌市文昌河八门湾地区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在水平分布上差异较大,总体表现由高到低为林内>林缘>光滩,且重金属Zn、Cd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分别在林... 对海南省文昌市文昌河八门湾地区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不同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在水平分布上差异较大,总体表现由高到低为林内>林缘>光滩,且重金属Zn、Cd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分别在林内和光滩超过了50%,显示了明显富集。从垂直分布来看,各种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并未富集在表层沉积物,最大值出现在10~20 cm处的沉积物并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Cu、Zn、Cd元素有效态含量的排列顺序总体表现由高到低为光滩>林缘>林内,Cr、Pb元素有效态含量排列表现为林内>光滩>林缘。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与有效态含量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这说明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在聚集过程中以共生聚集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重金属 有效态 生物有效性 空间分布 共生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红树林沉积物中蒲公英萜醇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道来 王许玲 +4 位作者 姜学钧 贺行良 孟宪伟 王小如 林学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8-663,共6页
建立了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红树林沉积物中蒲公英萜醇的方法,对仪器测试、提取、皂化、衍生化、数据处理等多个参数进行了优化,保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选用HP-5MS毛细色谱柱快速分离测定红树林沉积物中的... 建立了超声提取/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检测红树林沉积物中蒲公英萜醇的方法,对仪器测试、提取、皂化、衍生化、数据处理等多个参数进行了优化,保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选用HP-5MS毛细色谱柱快速分离测定红树林沉积物中的蒲公英萜醇,根据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主要特征离子及其相对丰度和平均质谱图定性;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根据蒲公英萜醇和内标衍生物定量离子的峰面积比值,以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在5~100μg/L范围内,衍生物定量离子峰面积比值与蒲公英萜醇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方法的定量下限为0.5μg/kg。当加标水平为5~80μg/L时,回收率为81.2%~10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4.2%。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灵敏度,适用于红树林沉积物中蒲公英萜醇的测定,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可为红树林海岸带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超声提取 红树林沉积物 蒲公英萜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Bt菌株的分离与cry基因型的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林毅 方光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89-893,共5页
从收集自泉州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400个沉积物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利用PCR-RFLP体系对Bt菌株杀虫晶体蛋白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发现15株Bt含有cry1基因,4株含有cry2基因,有3株分别含有cry7、... 从收集自泉州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400个沉积物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利用PCR-RFLP体系对Bt菌株杀虫晶体蛋白的基因型进行了鉴定,发现15株Bt含有cry1基因,4株含有cry2基因,有3株分别含有cry7、cry8、cry9基因.克隆了一个新型的cry2Ab基因,其编码蛋白与现有Cry2Ab型杀虫晶体蛋白的最高同源性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红树林沉积物 cry基因鉴定 CRY2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树林沉积物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群组成及降解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龚莹 王海花 +2 位作者 马思远 林雨彬 刁晓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5-1013,共9页
已有研究证明能从有PAHs污染的区域筛选相应的降解菌,海南红树林存在PAHs污染,但少有研究从海南红树林沉积物中筛选PAHs降解菌。文章的研究目的是从海南不同红树林分布区的沉积物中筛选PAHs的降解菌群比较PAHs的降解菌群降解特征,并阐... 已有研究证明能从有PAHs污染的区域筛选相应的降解菌,海南红树林存在PAHs污染,但少有研究从海南红树林沉积物中筛选PAHs降解菌。文章的研究目的是从海南不同红树林分布区的沉积物中筛选PAHs的降解菌群比较PAHs的降解菌群降解特征,并阐明菌群降解率和菌群结构之间的关系,为环境中PAHs污染区域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海南不同红树林中24个样点的沉积物,以菲、芘、苯并(a)芘3种PAHs为混合碳源,富集培养降解菌群,用HPLC测定菌群降解率,以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比较菌群组成差异。所有样点筛得的群对3种底物的平均降解效率为菲(3-环)>芘(4-环)>苯并(a)芘(5-环)。由贪噬菌属和剑菌属组成的菌群Q15,对菲的降解率达到95.3%,由伯克氏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组成的菌群Q12对芘降解率为94%,仅有申氏菌属的菌群Q9,对苯并(a)芘降解率为49.7%。所有样点共筛得23个属60个种的降解菌,除两株为厚壁菌门外,其他均为变形菌门。其中变形菌门中菌DAC9的16S rRNA序列与最相近的菌株序列一致性为97%,可能是潜在新菌。结果表明,红树林沉积物中富集培养的PAHs降解菌群对3种底物的降解效率存在差异,其中中低环PAHs更易被降解。不同的菌属组合对PAHs的降解能力不同。并从沉积物中筛选出了一株潜在新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PAHS 降解菌 降解率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筛选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梦 樊慧敏 +4 位作者 夏洪丽 汪志文 喻大鹏 夏立群 鲁义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96,共9页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筛选潜在生物活性菌株及水产病原菌拮抗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深圳红树林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细菌物种多样性,通过PCR扩增聚酮合酶基因、非核糖体... 【目的】研究广东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筛选潜在生物活性菌株及水产病原菌拮抗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深圳红树林沉积物中可培养细菌,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细菌物种多样性,通过PCR扩增聚酮合酶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基因检测菌株产次级代谢产物潜力,并采用点种法筛选水产病原菌拮抗菌。【结果】获得177株细菌,隶属于4门20属27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是优势菌属,6株细菌为潜在新物种,55株细菌的基因组DNA扩增出至少1种生物合成基因,其中有7株细菌对水产病原菌有拮抗活性。【结论】深圳红树林沉积物可培养细菌资源丰富,有应用于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发掘和水产病害绿色防控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细菌多样性 拮抗活性 水产病原菌 生物合成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芘在不同粒径红树林沉积物团聚体上的吸附/解吸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锐龙 刘贝贝 +1 位作者 朱亚先 张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31,共9页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覆的方法,研究了芘在九龙江河口红树林区不同粒径沉积物团聚体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凝胶包覆可有效减少沉积物团聚体粒径的改变,其等温吸附、吸附/解吸速率情况与未包覆沉积物团聚体存在明显差异.包... 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覆的方法,研究了芘在九龙江河口红树林区不同粒径沉积物团聚体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海藻酸钙凝胶包覆可有效减少沉积物团聚体粒径的改变,其等温吸附、吸附/解吸速率情况与未包覆沉积物团聚体存在明显差异.包覆后等温吸附曲线中吸附容量Kf值取决于总有机碳(TOC)的含量,非线性吸附常数n不仅与其硬碳和软碳的比值有关,还与团聚体复杂的孔隙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包覆后沉积物团聚体的快吸附速率常数值与沉积物团聚体的比表面积值正相关(krap=0.041S-0.0146,R2=0.9923).小粒径沉积物团聚体的"老化"现象较大粒径更为显著,使得其解吸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团聚体粒径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鸿平 季一诺 +1 位作者 伏箫诺 赵志忠 《热带地理》 2017年第1期82-90,共9页
红树林湿地是海陆交汇带内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多种因素制约。对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65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REE)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范围为... 红树林湿地是海陆交汇带内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受多种因素制约。对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65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REE)分析,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变化范围为141.28~269.20 mg/kg,平均值为221.88 mg/kg,明显高于中国土壤(163.86mg/kg)和中国浅海沉积物(159.53 mg/kg)中稀土元素的总量,与海南砂页岩母质(216.88 mg/kg)稀土元素总量接近。沉积物REE质量分数显示出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REE/∑HREE为12.87,铕(Eu)呈明显负异常(0.58)以及铈(Ce)呈中等程度正异常(1.98)等陆源沉积物特征。不同类型湿地的∑REE表现为:林内>林缘>光滩,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稀土元素质量分数逐渐降低;∑REE与粒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稀土元素的分布主要受化学风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稀土元素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空间分布特征及碳汇能力评估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慧荣 方畅 +1 位作者 高均超 焦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6,共9页
红树林区沉积物中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生长环境的特异性选择压力下,演化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性和碳汇能力。以位于汕头市的粤东典型红树林区为研究区域,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并... 红树林区沉积物中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生长环境的特异性选择压力下,演化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性和碳汇能力。以位于汕头市的粤东典型红树林区为研究区域,运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对其潜在碳汇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红树林区沉积物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Desulfobacterota,优势菌属来源于unclassified_Gammaproteobacteria、Anaero‐linea和Woeseia;污染程度较低、林分未成熟地区的沉积物物种丰富度较高,但物种均匀度较低,而污染程度中等、林分发育成熟地区的沉积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随着深度的增加,沉积物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等微生物α多样性指标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多样性指数下降最为显著(P<0.05);污染程度低、林分尚未成熟的红树林区具有最强的微生物碳汇能力;微生物碳汇能力与采样深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为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 空间分布 碳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沉积物中铜、锌、镉、铅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一诺 赵志忠 +1 位作者 吴丹 王姝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62-465,共4页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不同剖面中铜(Cu)、铅(Pb)、锌(Zn)、镉(Cd)重金属元素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总量平均值依次为13.50、54.80、1.32、16...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不同剖面中铜(Cu)、铅(Pb)、锌(Zn)、镉(Cd)重金属元素总量及有效态含量。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总量平均值依次为13.50、54.80、1.32、16.20 mg/kg;表层(0-5 cm)沉积物中重金属总含量大小为:菠萝岛〉保护站〉铺前村,其中菠萝岛受到海水养殖、船舶运输活动的双重影响,沉积物表层重金属含量最高。不同深度上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系数的分布表明,与保护站、菠萝岛采样区对比,铺前村有效态含量偏低,各剖面Cd生物有效性系数大于另外2个区,这说明在沉积环境发生改变时,铺前村秋茄林可能面临一定的Cd污染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有效态 红树林沉积物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尾海红树林沉积物碳埋藏与铁硫相互作用研究
15
作者 范惠琳 张芬芬 +2 位作者 张帮剑 廖日权 杜金洲 《海洋学报》 2025年第8期55-68,共14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埋藏效率,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河流输入与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其碳的保存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钦江入海口茅尾海红树林和光滩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原位在线获取了孔隙水中Fe(Ⅱ)... 红树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碳埋藏效率,在河口地区由于受到河流输入与潮汐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其碳的保存过程更为复杂。本文以钦江入海口茅尾海红树林和光滩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原位在线获取了孔隙水中Fe(Ⅱ)和S(−Ⅱ)浓度分布,并结合有机碳参数(DOC、TOC和δ^(13)C),探讨沉积物中碳埋藏与铁和硫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高潮滩到中潮滩,沉积物碳储量增加了63.1%;红树林沉积物中存在明显的氧化还原分层现象,氧化区与还原区的过渡带在约5 cm的深度。TOC与Fe(Ⅱ)和S(−Ⅱ)呈现显著正相关,反映更高的TOC埋藏含量促进了铁异化还原(MIR)和硫酸盐还原(MSR),同时生成的S(−Ⅱ)通过化学还原释放Fe(Ⅱ)。但在高TOC高Fe(Ⅱ)和S(−Ⅱ)浓度的中潮滩,MIR与MSR局部竞争尤为强烈,因此中潮滩是研究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埋藏的关键区域,潮汐驱动的氧化还原变化对碳铁硫耦合产生了关键调控作用。本研究揭示的红树林沉积物中碳埋藏及其与铁、硫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深入理解红树林湿地的碳汇功能及生源要素循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碳埋藏 铁−硫 茅尾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北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及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6
作者 鲁双凤 王鹏 +3 位作者 王军广 赵志忠 王瑞强 袁建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以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质量较好,Cu、Cr... 以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利用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质量较好,Cu、Cr、As在个别站位处于偏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性轻微;清澜港湿地普遍出现Cu、As的轻度至中度污染,风险性程度明显高于东寨港,潜在生态风险性处于轻水平;新盈港红树林湿地主要污染元素为Cr和As,为轻度至中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性轻微;HW-01点出现Cr与As的偏中度和偏重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沉积物 重金属 环境质量 琼北 地质累积指数法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广孺 王军广 +1 位作者 赵志忠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097-16099,16138,共4页
以自然条件复杂的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垂直变化特征,探讨了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Zn>Cr>N i>Cu>Pb>Co&g... 以自然条件复杂的海南岛北部红树林区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分析红树林区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垂直变化特征,探讨了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排序为:Zn>Cr>N i>Cu>Pb>Co>As>Mo>Hg,微量元素在不同的区域含量不同,东寨港红树林区和清澜港红树林区中表层沉积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新盈港红树林区的相对较低。新盈港红树林区除了As元素外,几乎所有的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都高于下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这说明微量元素在新盈港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富集;东寨港红树林区,下层沉积物中6种微量元素高于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说明表层沉积物受淋溶作用影响大,微量元素在其下层富集;清澜港红树林区,Cd、Cr、Zn在沉积物下层富集,As、Co、Cu、Hg、Ni、Pb等元素在沉积物表层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红树林沉积物 垂直分布特征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3 位作者 伏箫诺 赵志忠 邱彭华 吴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25-2431,共7页
【目的】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和沉积物部分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沉积物中形态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 【目的】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和沉积物部分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沉积物中形态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并测定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和含量。【结果】各重金属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Cd和Pb之间呈显著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伴生关系,具有同源污染物质的可能;沉积物重金属各形态中Cu和Cd形态中含量最高的是弱酸提取态,Pb在可还原态中含量较高,Zn的残渣态含量较高,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u、Cd、Zn的潜在危害大;沉积物重金属Cd、Cu、Zn、Pb的各形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沉积物pH值与Cd弱酸提取态、Cd可还原态、Cu弱酸提取态、Cu可还原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沉积物中这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于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同时也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d、Cu、Zn、Pb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效性 重金属 红树林沉积物 形态分析 清澜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3 位作者 赵志忠 季一诺 吴丹 邱彭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通过对海南北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样品进行采集和室内测试分析,得到研究区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效态Zn、As、Cd、Pb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8、1.63、0.19、2.48mg/kg,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达1... 通过对海南北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样品进行采集和室内测试分析,得到研究区沉积物有效态Zn、As、Cd、Pb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效态Zn、As、Cd、Pb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9.18、1.63、0.19、2.48mg/kg,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达19.49%、18.65%、21.11%、17.29%,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Zn、As、Cd、Pb的生物有效性均较强,易于被红树植物吸收,同时也反映出研究区沉积物受Zn、As、Cd、Pb的污染风险较大;有效态As、Cd、Pb含量随沉积物剖面深度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不同沉积物剖面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系数变化存有差异;沉积物理化性质对有效态As、Cd、Z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有效态Pb无明显影响;有效态Cd、Pb含量与Cd、Pb总量显著相关,说明Cd、Pb的有效态含量与总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Cd、Pb总量是有效态Cd、Pb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 有效态 生物有效性 相关性分析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倩如 杨雪倩 +2 位作者 张攀 赵毅夫 谢先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1-231,共11页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潮间带的一类常绿灌木及小乔木群落,其生境极易受污染影响,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储存库。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演丰西河为研究区,通过采集研究区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 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潮间带的一类常绿灌木及小乔木群落,其生境极易受污染影响,是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储存库。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演丰西河为研究区,通过采集研究区沉积物样品,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ARGs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沉积物中ARGs与环境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共检测出212种ARGs亚型,所属12种抗生素抗性类型以利福霉素、氨基糖苷、大环内酯、肽类和磺胺类为主,主要的抗性机制为抗生素靶点改变与靶点置换;研究区不同区域沉积物中优势ARGs基本一致,但不同深度沉积物中的优势ARGs略有差别;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沉积物中有25种ARGs与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且相对丰度前20名的ARGs除Paer_CpxR(多药耐药抗性基因)外,均与一个或多个细菌属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通过全面评估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ARGs污染,可为红树林湿地环境中ARGs传播的生态风险分析与ARGs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红树林湿地沉积物 微生物群落结构 宏基因组测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