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树林放线菌抗沃柑病原真菌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菲 杨玲 +4 位作者 王巧贞 许秀松 黄庶识 杨慧欢 覃仙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8-646,共9页
目的分离鉴定沃柑叶斑病害中的病原真菌,并从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中筛选高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开展沃柑真菌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ITS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相... 目的分离鉴定沃柑叶斑病害中的病原真菌,并从广西红树林来源放线菌中筛选高效抑制病原真菌的菌株,为开展沃柑真菌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ITS基因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树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健康沃柑叶片进行回接验证。采用平板对峙法对24株红树林放线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并检测活性菌株发酵产物的抗菌活性及防病害效果。通过antiSMASH对目标菌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结果从沃柑叶斑病害中分离出4种植物病原真菌,其中大豆茎点霉(Boeremia exigua)和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可导致沃柑叶片出现叶斑病症;从24株放线菌中筛选到1株链霉菌M2020,其对4种病原真菌C1~C4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且其发酵产物在沃柑真菌病害(真菌C4侵染)防治试验中效果显著;菌株M2020基因组中含有38个负责聚酮类、非核糖体多肽类和萜烯类等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因簇。结论致使沃柑出现叶斑病症的病原真菌至少有大豆茎点霉和腐皮镰刀菌,链霉菌M2020具有防治沃柑叶斑病害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病原真菌 红树林放线菌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放线菌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静 邹仁健 +1 位作者 陈红军 温珍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3-152,共10页
【目的】综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的抗菌活性产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为红树林放线菌资源以及抗生素类先导物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阐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基础上,综述... 【目的】综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代谢的抗菌活性产物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为红树林放线菌资源以及抗生素类先导物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阐述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抗菌活性代谢产物的基础上,综述红树林放线菌的来源、鉴定方法、分布科属、优势菌属,并概括了红树林放线菌来源抗菌活性成分的结构类型、抗菌活性谱、最小抑菌浓度和产业应用前景。【结果】红树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区,微生物资源极其丰富,2014年以来分离出上千株放线菌绝大多数来自于土壤,分布于35科96属,其中链霉菌和小单孢菌属为优势菌属,描述化合物73个,结构类型涉及生物碱、大环内脂类、萜类、酚类、黄酮类、肽类,其中34个是自2014年以来发现的并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策略提出了建议。【结论】红树林放线菌在医药、农业及食品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获得新型抗生素类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生物多样性 抗菌活性 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抗菌活性红树林放线菌G15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詹萍 李福连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77-80,共4页
G15是分离自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了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其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酵母粉15g,NaCl30g,蒸馏水1000mL... G15是分离自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了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其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酵母粉15g,NaCl30g,蒸馏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5%、装液量为30%、培养时间为168h,初始pH值为7.5。优化后G15发酵液的活性提高了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抗菌活性物质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放线菌Stremptme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抗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宋现芹 蒋鑫 +4 位作者 孙建彬 张春燕 张云 卢来春 鞠建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0-414,共5页
从红沙公园的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生产较强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放线菌Strepomy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追踪,并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 从红沙公园的红树林泥土中分离得到一株生产较强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放线菌Strepomyces costaricanus SCSIO ZS0073,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追踪,并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分析并参阅文献将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放线菌素D、放线菌素X_(Oβ)和制霉色基素(fungichromin)。其中放线菌素D在发酵条件未优化的情况下产量就达到300 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抗菌活性 次级代谢产物 放线菌 制霉色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放线菌及其天然产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为国 《花卉》 2019年第8期187-188,共2页
热带亚热带潮间带有大量木本植物的群落,红树林是其中之一的植物群落,过渡于陆地和海洋的一种承接,具有很多极其特殊的生物多样性,是筛选和发现放线菌新物种的以及药物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宝贵资源。其特点主要是盐分和水分含量高,... 热带亚热带潮间带有大量木本植物的群落,红树林是其中之一的植物群落,过渡于陆地和海洋的一种承接,具有很多极其特殊的生物多样性,是筛选和发现放线菌新物种的以及药物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宝贵资源。其特点主要是盐分和水分含量高,耐缺氧特征也十分明显。本文从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全面踏查的基础上,旨在认真收集放线菌资源中找出新的天然产物类群,分离鉴定天然物合成机制。已进入临床研究的由巴哈马红树林分离出的盐孢菌红树林分离出来的放线菌类群已经达到8个亚目11科24属,并发现新属三个,新种31个。分离出的新天然产物包括生物碱等芳香类、阿扎霉素等大环类脂及吲哚衍生物等,大多数是来源于红树林链霉菌天然产物。大部分相关产物的合成途径已经被揭示,其中备受关注的有新型吲哚咔唑、吲哚倍半萜及厦霉素等十分新颖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资源研究 土壤优势菌群 新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红树林来源放线菌的抗菌活性物质
6
作者 张骏梁 史蔷 +2 位作者 吴昊 张萌 徐颖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6,共9页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是新型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以活性为导向对红树林来源菌株进行筛选,对表现出抗细菌、生物膜和真菌活性的GP3T5(Streptomyces sp.)菌株的次... 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资源丰富,是新型天然产物以及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以活性为导向对红树林来源菌株进行筛选,对表现出抗细菌、生物膜和真菌活性的GP3T5(Streptomyces sp.)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通过萃取、C18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从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出3种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1、2和3.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紫外光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1、2和3依次为pyrisulfoxin A、collismycin A和echinomycin A.对化合物1、2和3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3种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和抗生物膜活性.其中,化合物3的抗菌活性最好,对食源性病原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单增李斯特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06μg/mL.化合物1、2和3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最小生物膜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32、16和1μg/mL.化合物2和3具有良好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化合物2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10μg/mL,化合物3的IC50≤1μg/mL.以上红树林来源菌株GP3T5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挖掘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红树林放线菌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 抗生物膜 抗食源性细菌 抗植物致病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来源链霉菌中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及其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
7
作者 刘思妮 白猛 +5 位作者 朱义广 罗小卫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蒋晓东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2,共9页
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海南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GXIMD 035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相应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比对16S rDNA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波谱数据分析... 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海南红树林沉积物来源链霉菌Streptomyces ardesiacus GXIMD 035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相应生物合成基因簇。通过比对16S rDNA序列信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分离其次级代谢产物,结合波谱数据分析与文献数据比对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该链霉菌中获得5个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经鉴定分别为(+)-(S)-pulicatin G (1)、pulicatin A (2)、aerugine (3)、pulicatin F (4)和(+)-(S)-dihydraeruginoic acid (5)。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定位及注释负责合成相应化合物的基因簇,并推导其生物合成途径。该菌株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其包含31个次级代谢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基因簇11可能参与2-羟基苯基噻唑啉衍生物的生物合成,并推导了该衍生物的合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链霉菌 2-羟基苯基噻唑啉 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