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然阔叶混交林⁃人工红松幼龄林交错区地表甲虫多样性 |
王佳生
赵红蕊
孟庆繁
刘生冬
李燕
李明锐
佟佳琦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Ⅱ)──天然次生白桦林的动态模拟 |
李传荣
葛剑平
张军
王曌
陆久宏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
3
|
辽东林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群落结构与动态变化 |
牟长城
孙利平
屈红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
4
|
东北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下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 |
郎漫
吴昌福
苏孝纯
李平
|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
5
|
红松阔叶人工天然混交林主要树种胸径与冠幅的相关分析 |
邓宝忠
王素玲
李庆君
|
《防护林科技》
|
2003 |
21
|
|
|
6
|
红松阔叶人工天然混交林主要树种胸径与冠幅的相关分析 |
李桂君
吴燕
左焕发
|
《林业勘查设计》
|
2005 |
10
|
|
|
7
|
辽东山区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效果的研究 |
胡万良
姚国清
王树利
|
《辽宁林业科技》
|
1995 |
6
|
|
|
8
|
天然次生林皆伐改造迹地人工诱导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的研究 |
毕景慧
李永金
|
《辽宁林业科技》
|
1991 |
4
|
|
|
9
|
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分析 |
张燕夫
|
《辽宁林业科技》
|
2018 |
0 |
|
|
10
|
红松中幼混交林的动态预测(Ⅰ)──裸地栽植红松的动态模拟 |
李传荣
国庆喜
刘丽娟
王凤友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9
|
|
|
11
|
红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 |
丁壮
崔若光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
12
|
阔叶红松人工林群落的生物生产力 |
刘强
王金波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
13
|
红松人工林凋落物碳密度的研究 |
丁壮
崔若光
邹雨格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
14
|
红松人工用材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的研究 |
王树力
葛剑平
刘吉春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7
|
|
|
15
|
阔叶树种混交对红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的影响 |
王龙凤
赵丽宏
肖伟伟
王树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
16
|
人工红松幼龄林的叶面积指数与生长动态 |
刁兴东
李传荣
关成平
|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
2000 |
1
|
|
|
17
|
人工混交林生长与经济效益优势一例 |
孙丽玮
陈震
藏敬艳
高频
曹士晗
|
《林业勘查设计》
|
1996 |
0 |
|
|
18
|
“栽针保阔”与红松人工更新 |
李进祥
姜冠一
付鹏
|
《林业勘查设计》
|
1996 |
2
|
|
|
19
|
辽东地区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 |
王希大
|
《现代农业科技》
|
2019 |
0 |
|
|
20
|
退化次生林诱导恢复红松阔叶混交林技术探究 |
侯海燕
|
《林业勘查设计》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