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静 倪志耀 +4 位作者 翟明国 杨列坤 卢俊生 孔旭 周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0-295,共6页
探讨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是否经历了印支期的构造热事件。通过对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测定,获得其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8.63±1.44)Ma和(238.77±1.71)Ma,两者基本一致。此... 探讨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是否经历了印支期的构造热事件。通过对冀北赤城红旗营子群黑云斜长片麻岩样品进行的黑云母40 Ar/39 Ar年龄测定,获得其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38.63±1.44)Ma和(238.77±1.71)Ma,两者基本一致。此年龄数据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在晚古生代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之后所经历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记录。综合分析冀北岩浆作用及其地质年代学特征,认为它可能与区域上同时期的酸性岩浆活动有关,是后者为此次构造热事件提供了必要的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40Ar/39Ar年龄 印支期 构造热事件 黑云斜长片麻岩 红旗营子群 冀北 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红旗营子群的时代问题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启超 张少卿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5年第2期173-180,共8页
红旗营子群相当于单塔子群(广义)上部,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火山沉积岩。该群上部刘营组的斜长变粒岩,测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23±23Ma;侵入该群的花岗岩锗石U-pb年龄与以上数值相近(或稍大)。凤凰咀组上部... 红旗营子群相当于单塔子群(广义)上部,为一套低角闪岩相火山沉积岩。该群上部刘营组的斜长变粒岩,测得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423±23Ma;侵入该群的花岗岩锗石U-pb年龄与以上数值相近(或稍大)。凤凰咀组上部的斜长角闪岩测得Sm-Nd全岩等时线年龄2587±178Ma、2639±174Ma(相对应的TDM为2788Ma、2714Ma)。根据测定样品产于不同层位或岩石之中,经受后期变质与变形作用的改造亦有差异,对测定的年龄值所反映的地质意义(即代表生成或者变质年龄)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作者认为上述碎屑锆石U-pb年龄值,是红旗营子群的变质年龄,该群形成时限为2650-2450Ma区间,其时代应归属于新太古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红旗营子群 时代 太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红旗营子群同位素年龄及其时代归属 被引量:25
3
作者 胡学文 张江满 权桓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6年第2期186-192,共7页
冀北红旗营子群不整合于太古界褶皱变质基底岩系之上,对其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使用不同方法和测定对象所获得的30余件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单颗粒碎屑锆石U-Pb法2450(2... 冀北红旗营子群不整合于太古界褶皱变质基底岩系之上,对其时代归属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使用不同方法和测定对象所获得的30余件同位素年龄数据,结合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单颗粒碎屑锆石U-Pb法2450(2434±23)Ma,代表红旗营子群生成的最大下限年龄;而变质锆石及花岗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均在2000(1978—2026)Ma,是该群的上限年龄。根据以上结论,冀北红旗营子群形成的时限为2450—2000Ma,因此将其归属于早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营子群 同位素年龄 时代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营子群的时代归属及所经历的地质热事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启超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A12期17-24,共8页
在内蒙地宙东段广泛分布的红旗营子群是一套低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由于地层富含水,在地质热事件中容易造成子体同位素的活化转移,往往出现地质年龄的年轻化,但仍保留有下伏各群均见及的2450Ma 的晚太古宙主幕变质年龄,而其中部相对... 在内蒙地宙东段广泛分布的红旗营子群是一套低角闪岩相的火山沉积岩。由于地层富含水,在地质热事件中容易造成子体同位素的活化转移,往往出现地质年龄的年轻化,但仍保留有下伏各群均见及的2450Ma 的晚太古宙主幕变质年龄,而其中部相对含水少的变基性熔岩的 Sm-Nd 模式年龄则为2600±100Ma,故红旗营子群应归属晚太古宙晚期,经历过2350Ma,2200Ma,2050Ma,1850Ma,1700Ma 的早元古市热事件,并结合上覆地层有长城系,因此,不应归属早古生代。故内蒙地轴仍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营子群 年龄 地质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一套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惠初 初航 +3 位作者 相振群 陆松年 赵凤清 任云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13,共14页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由变质表壳岩、晚古生代的闪长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变质岩残片或残块组成。利用SHRIMP和LA-ICPMS法对红旗营子(岩)群变质表壳岩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 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崇礼—赤城地区的红旗营子(岩)群主要由变质表壳岩、晚古生代的闪长质—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变质岩残片或残块组成。利用SHRIMP和LA-ICPMS法对红旗营子(岩)群变质表壳岩的锆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变质表壳岩样品中除大量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锆石年龄信息外,还有许多中元古代—晚古生代的锆石,且均有晚古生代甚至早中生代的多阶段变质作用的记录。这些证据表明红旗营子(岩)群并非早前寒武纪岩石建造,而是一套晚古生代的变质杂岩。红旗营子(岩)群周围侵入体的锆石U-Pb测年表明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与中亚造山带多阶段的俯冲、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事件相关。由于红旗营子杂岩中含有晚古生代退变榴辉岩和变质方辉橄榄岩,这可能意味着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在晚古生代早期曾经从华北克拉通上裂开,在中亚造山带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下又重新拼合,红旗营子杂岩代表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冀北地块与华北克拉通在晚古生代重新拼合的俯冲碰撞拼贴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礼—赤城地区 红旗营子(岩) 锆石U-PB测年 晚古生代 变质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赤城地区古生代变质作用年代学研究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初航 王惠初 +3 位作者 魏春景 陆松年 任云伟 张晋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3-1246,共14页
赤城地区退变榴辉岩的围岩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其原岩是元古代红旗营子群和古生代的表壳岩;退变榴辉岩原岩则为其中的基性侵入体。本文通过赤城地区退变质榴辉岩及围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华北北缘古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提出了新... 赤城地区退变榴辉岩的围岩以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其原岩是元古代红旗营子群和古生代的表壳岩;退变榴辉岩原岩则为其中的基性侵入体。本文通过赤城地区退变质榴辉岩及围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对华北北缘古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提出了新的认识。峰期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发生于355Ma,代表俯冲作用发生的年龄,在320~300Ma的抬升过程中发生角闪岩相退变质,随后在280~290Ma期间存在一期大规模强烈的热事件,影响范围大,流体丰富,锆石发生了强烈的重结晶,因此使得之前记录的年代学信息难以保存。西四道沟的变质闪长岩记录了240Ma左右的一次变质事件。由此反映了赤城地区在古亚洲洋闭合的过程中陆壳发生俯冲,并遭受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之后整个华北北缘处于伸展环境,并遭受大规模热事件影响,一直到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转为挤压环境,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最终完成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营子群 退变质榴辉岩 古生代 赤城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晚太古代岩石单元的地质关系:对早期陆壳形成的指示 被引量:8
7
作者 彭澎 李云 +1 位作者 刘富 王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531-3544,共14页
冀西北地区出露晚太古代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构成的灰色片麻岩(TTG片麻岩)-麻粒岩地体和红旗营子群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对尚义地区红旗营子群中变质火山岩中的变玄武安山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定年,获得207... 冀西北地区出露晚太古代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构成的灰色片麻岩(TTG片麻岩)-麻粒岩地体和红旗营子群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本文对尚义地区红旗营子群中变质火山岩中的变玄武安山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28±12Ma(2σ,MSWD=0.1,n=34),这一年龄代表了该岩石的形成时代。虽然这一年龄非常接近灰色片麻岩的形成时代,野外地质关系指示红旗营子群的形成早于灰色片麻岩及其中的闪长质侵入体。在灰色片麻岩分布区,红旗营子群和一些变质辉长质岩石呈岩片、透镜体或者"岩墙"状分布。变质辉长质透镜体或者"岩墙"状岩片以周边发育串珠状小透镜体,以及不见细粒边部和岩墙"手指"可以与该区分布的早元古代变质基性岩墙相区别。这些变辉长质岩石可能是红旗营子群火山岩系根部或者岩浆房的残留体,也可能部分是更早期地壳的残片。红旗营子群火山岩系的岩石化学特征可以和灰色片麻岩及闪长质片麻岩岩体分别进行对比。地质关系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这些岩石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因。根据冀西北地区相关岩石单元的地质关系,火山沉积岩系(红旗营子群)和灰色片麻岩-麻粒岩地体(桑干杂岩和崇礼杂岩)组成了该地区晚太古代大陆二维地壳结构。认识这种地壳结构在空间上的延续性,并识别相关地质单元在时代和物质上的演化关系,可以揭示华北克拉通晚太古代大陆地壳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晚太古代 地壳结构 变质火山沉积岩系 灰色片麻岩(TTG片麻岩) 红旗营子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辽地区太古宇与下元古界间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胡学文 张江满 权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45-250,共6页
我们经过对冀北东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地层、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龄以及中间界面的研究,表明上、下部岩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的存在,对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确定地质时代、研究地壳演化史、开展地质调查及找矿都有一定... 我们经过对冀北东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岩石、地层、变形变质和同位素年龄以及中间界面的研究,表明上、下部岩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的存在,对早前寒武纪地层划分、确定地质时代、研究地壳演化史、开展地质调查及找矿都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营子群 不整合面 地层 太古宇 下元古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赤城蛇纹石化橄榄岩是否为太古宙蛇绿岩残片?
9
作者 刘卉 张宏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60-3770,共11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是一条形成于古元古代之前的构造碰撞拼合带。在中部带的北段赤城地区,出露一套特殊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退变榴辉岩以及蛇纹石化橄榄岩组合,其成因众说纷纭。这套岩石组合归属于红旗营子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其中蛇纹... 华北克拉通中部带是一条形成于古元古代之前的构造碰撞拼合带。在中部带的北段赤城地区,出露一套特殊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退变榴辉岩以及蛇纹石化橄榄岩组合,其成因众说纷纭。这套岩石组合归属于红旗营子群,是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其中蛇纹石化橄榄岩和退变榴辉岩以构造团块的形式包裹在片麻岩之中。赤城蛇纹石化橄榄岩由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和超镁铁质堆晶岩组成。其中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的全岩主量元素都具有高Mg低Si的特征,大部分方辉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具有很高的Fo值(91.0~92.2),尖晶石具有高的Cr#值(53.9~85.9)。这些特征表明方辉橄榄岩和纯橄岩都经历了高程度部分熔融,它们很可能代表残余的大洋岩石圈地幔,并且可与典型的蛇绿岩套橄榄岩剖面相对比。超镁铁质堆晶岩表现出饱满的岩石特征,代表残余地幔之上的岩浆早期堆晶。橄榄岩Re亏损模式年龄表示,赤城橄榄岩的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在~2.5Ga之前。赤城红旗营子群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退变榴辉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揭示其原岩形成于~2.5Ga,经历了~1.85Ga的峰期变质作用和300Ma的退变质作用叠加。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退变榴辉岩的原岩分别为大陆火山岩和大洋拉斑质岩石。因此,红旗营子群的橄榄岩、退变榴辉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这一套岩石组合属于典型的蛇绿岩剖面,它很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和西部陆块之间曾经存在的大洋岩石圈。赤城蛇纹石化橄榄岩属于新太古-古元古代蛇绿岩残片,它可能记录了古大洋的消亡和中部造山带的形成,指示早期板块构造在新太古代已经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橄榄岩 红旗营子群 中部造山带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蔡家营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简介及找矿体会 被引量:1
10
《中国地质》 CAS 1988年第4期31-33,共3页
蔡家营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河北省张北县。该矿床的发现说明,在华北地台北缘实现铅锌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是有前提条件的。 一、矿区位于康保—赤峰、张家口—北票两条纬向深大断裂之间的内蒙台背斜中部、沽源台凹的蔡家营隆起部位。 矿... 蔡家营铅锌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河北省张北县。该矿床的发现说明,在华北地台北缘实现铅锌矿找矿的重大突破,是有前提条件的。 一、矿区位于康保—赤峰、张家口—北票两条纬向深大断裂之间的内蒙台背斜中部、沽源台凹的蔡家营隆起部位。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太古界红旗营子群,主要岩性为:矽线斜长变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家营 铅锌矿 矿脉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矿带 银多金属矿 变粒岩 区域变质岩 找矿 张家口组 红旗营子群 蚀变岩 变质岩 铁闪锌矿 华北地台北缘 石英斑岩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发现孔达岩
11
作者 任耀武 曹倩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93-94,共2页
孔达岩(Khondalite,亦有人译为孔兹岩)最早由T·L·Walker(1902)提出,用来描述印度Kalahandi东南部一种含石榴石、矽线石的石英片岩。美国地质学会1972年出版的《地质辞典》将其定义为:“一套变质的铝质沉积岩组合,由石榴石、... 孔达岩(Khondalite,亦有人译为孔兹岩)最早由T·L·Walker(1902)提出,用来描述印度Kalahandi东南部一种含石榴石、矽线石的石英片岩。美国地质学会1972年出版的《地质辞典》将其定义为:“一套变质的铝质沉积岩组合,由石榴石、石英、矽线石岩以及含石榴石的石英岩、石墨片岩和大理岩组成”。大多数地质学家主张把一套富石墨高铝片岩、片麻岩,同时夹大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达岩 红旗营子群 含榴黑云镁橄斜长变粒岩系 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营房铅锌银矿床中一种类玻质超糜棱岩的发现
12
作者 任耀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河北丰宁营房糜棱岩型铅锌银矿床产于北北东向上黄旗—营房韧性剪切带中,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为该矿床的初始矿源层。其岩性为含榴黑云镁橄斜长变粒岩系,其中夹有一种具特征黑色滑面构造、外观亦呈黑色且具强烈片理化的岩石(因其产出不连... 河北丰宁营房糜棱岩型铅锌银矿床产于北北东向上黄旗—营房韧性剪切带中,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为该矿床的初始矿源层。其岩性为含榴黑云镁橄斜长变粒岩系,其中夹有一种具特征黑色滑面构造、外观亦呈黑色且具强烈片理化的岩石(因其产出不连续,故多做为夹层处理),经研究为类玻质超糜棱岩,以往均将其定名为“(含)石墨片岩”或“(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等。镜下鉴定,这种黑色强片理化的岩石不含或偶见石墨,化学分析结果碳含量亦不高,与该岩系中灰绿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玻质超糜棱岩 韧性剪切 营房铅锌银矿 红旗营子群变质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