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6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刘天阳 黄传兵 +4 位作者 谌曦 曹云祥 范海霞 陈瑞莲 刘思娣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0-1393,共4页
目的探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疗程8周。检测疾病活动指标(SLEDAI评分、ESR、hs... 目的探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联合常规治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黄健脾滋肾颗粒,疗程8周。检测疾病活动指标(SLEDAI评分、ESR、hs-CRP、IgG、C3、C4)、anti-dsDNA、抗C1q抗体、CD4^(+)、CD8^(+)、24 hPRO、TPCR、FSS评分、Lupus-QOL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ESR、hs-CRP、IgG、anti-dsDNA、抗C1q抗体、CD8^(+)、24 hPRO、TPCR、FSS评分降低(P<0.05),C3、C4、CD4^(+)、Lupus-QOL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TPCR除外)(P<0.05)。结论芪黄健脾滋肾颗粒可安全有效地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炎症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健脾滋肾颗粒 常规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激-易感模型的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张莉 莫霖 +2 位作者 刘洋 陶静 余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 目的:基于应激-易感模型,探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负性情绪、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杀意念量表、家庭功能评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对180例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22.22%。自杀意念与疾病活动度、负性情绪均呈正相关,与家庭功能呈负相关。负性情绪在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与自杀意念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比分别为44.45%、20.66%。社会支持在疾病活动度与负性情绪间起调节作用,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疾病活动度对负性情绪的正向预测作用就越弱。结论:青少年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疾病活动度、家庭功能可直接或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其自杀意念,并受社会支持的调节。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水平,控制疾病活动,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降低其自杀意念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青少年 自杀意念 应激-易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廖秋菊 杨晓艺 +1 位作者 赵义 苏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与结果通过电子病历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SLE并CVT组)及...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治疗与预后。方法与结果通过电子病历纳入2013年1月至202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与治疗的1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SLE并CVT组)及年龄和性别匹配的38例未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无CVT组)。与SLE无CVT组相比,SLE并CVT组D-二聚体(P=0.001)、狼疮抗凝物阳性比例(P=0.001)和入院时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2000(P=0.000)更高。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以头痛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18/19);14例脑脊液压力升高;血栓部位主要位于横窦(17/19)和乙状窦(17/19),17例累及≥2个静脉窦,12例同时出现其他部位静脉血栓;均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凝治疗,平均随访(77.14±33.46)个月,16例好转、1例并发感染死亡、2例失访。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头痛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主要累及横窦和乙状窦。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脑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应加强静脉窦机械取栓术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早期识别和积极治疗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静脉血栓形成 脑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AK、KIM-1及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疾病活动程度、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赵申 李俊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肾损伤因子1(KIM-1)及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P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疾病活动度、肾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42例初诊SLE患儿(SLE组),另收集同期40例健康体检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SLE患儿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分为(≤9分)24例和高疾病活动度组(>9分)18例,根据是否伴有肾脏损害分为LN组31例和非LN组11例。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计数(PLT),并计算RPR;ELISA法检测血清TWEAK、KIM-1水平。结果:SLE组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疾病活动度组SLE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P<0.05);LN组患儿血清TWEAK、KIM-1及RPR水平均显著高于非LN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PR与SLEDA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TWEAK、KIM-1与24 h尿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5)。RPR评估SLE高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744(95%CI 0.657~0.818),显著大于TWEAK、KIM-1评估的AUC分别为0.678(95%CI:0.588~0.760)和0.598(95%CI:0.505~0.686,P<0.05);TWEAK和KIM-1预测LN的AUC分别为0.847(95%CI:0.773~0.905)和0.773(95%CI:0.690~0.842),显著大于RPR预测的AUC为0.645(95%CI:0.555~0.727,P<0.05)。结论:SLE患儿存在TWEAK、KIM-1及RPR水平变化,其中RPR对SLE疾病活动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而TWEAK和KIM-1对LN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素样凋亡微弱诱导剂 肾损伤因子1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 疾病活动度 狼疮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库珠单抗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思考
5
作者 张宏文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发TMA的SLE往往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C5抑制剂依库株单抗是成人和儿童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的首选治疗药物。目前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儿童最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SLE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并发TMA的SLE往往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C5抑制剂依库株单抗是成人和儿童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的首选治疗药物。目前在临床儿童SLE治疗中,依库株单抗被用于SLE合并TMA的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本文对目前发表的关于应用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SLE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从儿科肾脏专科医师的角度,就依库株单抗治疗儿童SLE的适应证选择、治疗时机、疗程和不良反应等方面,阐述了个人的一些见解。依库珠单抗治疗儿童SLE中的一些问题,尚有待未来多中心、大样本、以及多层次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解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不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 依库珠单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的诊治与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倪佳佳 朱亚菊 +2 位作者 金晶 李皎宇 郭桂梅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患儿,女,12岁,因“双下肢浮肿伴咳嗽40余天,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1个月”就诊。患儿外院肾穿刺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型(Ⅳ型)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经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患儿仍存在重度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血小... 患儿,女,12岁,因“双下肢浮肿伴咳嗽40余天,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1个月”就诊。患儿外院肾穿刺结果提示狼疮性肾炎型(Ⅳ型)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经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贝利尤单抗治疗后,患儿仍存在重度高血压、肾功能损伤,血小板、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进行性下降,乳酸脱氢酶升高,外周血见破碎红细胞,入院后完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正常,抗磷脂抗体阴性,可溶性c5-9明显升高。给予依库珠单抗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血红蛋白、血小板逐步回升,肾功能好转,随访病情稳定。本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TMA治疗中,需尽早识别补体参与证据,及时启动依库珠单抗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非典型尿毒综合征 依库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抑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志芬 张蒙蒙 +3 位作者 翟文生 张文 刘卓雅 杨荆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5-1631,共7页
雷公藤多苷源自雷公藤根部提取物,其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临床证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效,主要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共同发挥抗SLE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SLE的机制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抗炎... 雷公藤多苷源自雷公藤根部提取物,其制剂雷公藤多苷片临床证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效,主要活性成分为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共同发挥抗SLE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多苷治疗SLE的机制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抗炎作用、改善微循环、调节激素水平以及抗纤维化等。而其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红素除了影响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下调B细胞活化因子(BAFF)及其受体的表达外,还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机体自噬过度、抑制多条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活化等多种途径发挥抑制SLE的作用。首先回顾SLE的发病机制,并重点对雷公藤多苷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抑制SLE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有关雷公藤多苷抗SLE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红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抗炎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组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令悦 苏励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强,若不及时诊治,将导致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西医基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为主要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表现复杂、异质性强,若不及时诊治,将导致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不可逆的损害,甚至死亡。西医基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治疗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个体差异,并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既往研究表明,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还有利于激素快速撤减,减少西药不良反应,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本文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病机以及中医辨证分型出发,回顾了近五年来中药组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未来从代谢水平、分子水平、肠道微生态等角度进一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组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热毒炽盛证 肾虚毒瘀证 气阴两虚证 肝肾阴虚证 脾肾两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在成人和儿童队列中诊断准确性研究的Meta分析
9
作者 鲁璇 沈田 +6 位作者 张育迪 李永珍 曹艳 帅兰军 李晓燕 王英 吴小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简称1997-ACR)、2012年SLE临床国际协作组(SLICC)标准(简称2012-SLICC)和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标准(简称2019-EULAR/ACR)被广泛用于成人和儿童SL...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简称1997-ACR)、2012年SLE临床国际协作组(SLICC)标准(简称2012-SLICC)和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标准(简称2019-EULAR/ACR)被广泛用于成人和儿童SLE诊断,但其最初的制定仅基于成人队列,在儿童SLE中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验证。目的评估3个标准在成人及儿童SLE中的诊断效能。设计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比3个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异质性来源,采用GRADE证据等级评价。主要结局指标3个标准诊断儿童SLE的诊断效能。结果本文纳入36项研究中,成人SLE 22项、儿童SLE 13项、成人和儿童SLE 1项。1997-ACR应用在成人SLE和儿童SLE分别为23项和13项,2012-SLICC应用在成人SLE和儿童SLE分别为22项和13项,2019-EULAR/ACR应用在成人SLE和儿童SLE分别为17项和10项。除2012-SLICC成人SLE和儿童SLE特异度和AUC,在3个标准诊断准确性和AUC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SLE:1997-ACR每10万人中,真阳SLE 5(4~5)人,假阳SLE 1(1~2)人;2012-SLICC及2019-EULAR/ACR每10万人中,真阳SLE 6(6~6)人,假阳SLE 0(0~0)人;成人SLE基于3个标准的Meta分析依据GRADE对证据体评价降2级,为低质量证据,儿童SLE基于3个标准的Meta分析依据GRADE对证据体评价局限性降1级,为中等质量证据。结论在儿童和成人SLE中,相较1997-ACR,2012-SLICC和2019-EULAR/ACR诊断效能更优且诊断效能相同;儿童人SLE中2012-SLICC和2019-EULAR/ACR误诊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类标准 儿童 诊断价值 敏感性 特异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早期安全性研究
10
作者 杨兴东 余沐洋 +4 位作者 徐溢明 朱威 胡明玮 翁习生 冯宾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30 d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24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THA的患者资料,以患者是否伴发SL...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30 d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24年4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THA的患者资料,以患者是否伴发SLE分为SLE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侧别以1∶1比例进行匹配,比较两组临床特征、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及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SLE组患者270例,术后30 d内发生并发症18例(6.67%),包括上呼吸道感染2例(0.74%)、肺部感染2例(0.74%)、泌尿系统感染3例(1.11%)、其他系统感染2例(0.74%)、切口愈合不良5例(1.85%)、切口感染1例(0.37%)、消化系统并发症1例(0.37%)、休克1例(0.37%)、SLE活动1例(0.37%),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为22.59%(61/270)。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SLE组和对照组各163例纳入分析:(1)内科合并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LE组在骨质疏松、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和继发或伴发其他风湿性疾病方面具有明显差异(P均<0.05)。(2)术前实验室检查方面,SLE组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血糖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对照组低,而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D-二聚体水平较高(P均<0.05)。(3)手术相关指标方面,SLE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2”患者比例更高(15.95%比3.07%,P<0.001),但术中出血量更少[324.7(200.0,500.0)mL比421.8(200.0,500.0)mL,P=0.005]。(4)并发症方面,SLE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59%比1.23%,P=0.005),相对危险度为1.081(95%CI:1.028~1.136),SLE组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5.77%比17.18%,P=0.059)。结论SLE患者接受THA术后30 d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LE患者,但同种异体红细胞输注率相当。为保证SLE患者THA手术安全性,应尽可能在术前将患者病情控制稳定,并实施严格的围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利尤单抗和阿尼鲁单抗及泰它西普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11
作者 李浩 李江涛 +1 位作者 刘丹 王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924-2933,共10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3种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SLE,分别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但目前尚缺乏直接比较3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探索贝利尤单抗、阿...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多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有3种生物制剂被批准用于治疗SLE,分别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但目前尚缺乏直接比较3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目的通过网状Meta分析探索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有关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治疗SLE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获取数据,采用RevMan 5.4.1软件、R语言4.3.1和ADDIS 1.16.8软件对数据进行直接或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后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789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721例,安慰剂组2068例。直接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SLE应答指数4(SRI4)缓解率均高于安慰剂组(OR=1.62,95%CI=1.40~1.88,P<0.001;OR=2.39,95%CI=1.70~3.37,P<0.001;OR=6.28,95%CI=3.20~12.33,P<0.001)。贝利尤单抗、阿尼鲁单抗口服皮质类固醇剂量减少所占比例高于安慰剂组(OR=1.48,95%CI=1.09~2.02,P<0.001;OR=2.45,95%CI=1.69~3.54,P<0.001),严重复发率(SF)低于安慰剂组(OR=0.59,95%CI=0.49~0.71,P<0.001;OR=0.52,95%CI=0.39~0.69,P<0.001)。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总不良事件(TAEs)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OR=1.80,95%CI=1.25~2.59,P=0.001;OR=2.13,95%CI=1.18~3.83,P=0.01);阿尼鲁单抗严重不良事件(SAEs)发生率低于安慰剂组(OR=0.67,95%CI=0.46~0.97,P=0.04)。与安慰剂组比较,贝利尤单抗和安慰剂组TAEs发生率(OR=0.89,95%CI=0.72~1.08,P=0.24)和SAEs发生率(OR=0.82,95%CI=0.59~1.12,P=0.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3种生物制剂治疗后的SRI4缓解率的概率排序为泰它西普>阿尼鲁单抗>贝利尤单抗(皮下注射)>贝利尤单抗(静脉注射);TAEs发生率的概率排序为泰它西普>阿尼鲁单抗>贝利尤单抗(静脉注射)>贝利尤单抗(皮下注射)。结论3种药物治疗SLE皆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泰它西普疗效更为显著,阿尼鲁单抗和泰它西普虽然增加了用药后的TAEs发生率,但降低了SAEs发生率,贝利尤单抗在安全性方面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贝利尤单抗 阿尼鲁单抗 泰它西普 疗效 不良事件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因素
12
作者 王文琼 侯玉珂 +1 位作者 李春 张学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SLE患者31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APOs...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不良妊娠结局(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POs)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9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SLE患者318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APOs分为APOs组85例和非APOs组233例,分析SLE患者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疾病活动度(systemat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2000,SLEDAI-2000)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1)SLE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4.65±5.26)岁。在318次妊娠中,娩出302个活产婴儿(302/318,94.97%),16例(16/318,5.03%)死胎,无新生儿死亡;活产婴儿中有足月儿206例(206/302,68.21%),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65例(65/302,21.52%),早产儿31例(31/302,10.26%)。(2)APOs组SLEDAI-2000评分显著高于非APOs组(5.82±4.97 vs.3.74±3.72,t=4.019,P=0.001)。(3)APOs组糖皮质激素用量高于非APOs组[12.50(7.50,50.00)mg vs.10.00(5.00,15.00)mg,P<0.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狼疮性肾炎(31.76%vs.21.03%,χ^(2)=3.946,P=0.047)、血小板减少(24.71%vs.9.01%,χ^(2)=13.380,P<0.001)、低补体血症(36.47%vs.26.03%,χ^(2)=4.847,P=0.028)、抗磷脂抗体阳性(20.00%vs.11.16%,χ^(2)=4.163,P=0.041)和妊娠期未接受治疗(21.18%vs.11.59%,χ^(2)=4.713,P=0.030)与SLE患者发生APOs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低补体血症(OR=1.935,95%CI:1.104~3.393,P=0.021)、血小板减少(OR=2.671,95%CI:1.309~5.449,P=0.007)及抗磷脂抗体阳性(OR=2.153,95%CI:1.054~4.399,P=0.035)是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减少、低补体血症及抗磷脂抗体阳性可以预测SLE患者APOs的发生,对指导SLE患者计划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不良妊娠结局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疲劳研究进展
13
作者 乔彩彩 李雨蔚 +2 位作者 王飒 宋炜婷 苗华丽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35-1739,共5页
综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疲劳的概念界定、危险因素、评估新工具及非药物干预新方法,以期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疲劳的症状管理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疲劳 症状管理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身共病关系的潜在类别分析
14
作者 刘晓潼 卢燕娥 +1 位作者 王晓 刘佳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以及疲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风湿科就诊的SLE患者147名。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通过...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以及疲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风湿科就诊的SLE患者147名。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探索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潜在类别与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疲劳的关联性。结果:将SLE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分为2个潜在类别,高心理健康问题组(n=60)和低心理健康问题组(n=87)。与低心理健康问题组相比,高心理健康问题组与患者自评疾病活动度(β=0.22)和疲劳(β=0.27)正关联。结论:SLE患者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同时发生,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应选择综合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理健康 疾病活动度 疲劳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林峰 张斌 +1 位作者 王宏智 杨明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1,共8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后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复杂,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近年来,关于SLE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具体如何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SLE尚未明确。研究发现,SLE患者的...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后攻击自身组织导致的慢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复杂,以血管炎为病理基础。近年来,关于SLE与肠道菌群关系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具体如何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SLE尚未明确。研究发现,SLE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验证。本文就SLE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SLE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16S DNA 宏基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天贞 唐红辉 +5 位作者 陈璇 郭雨晴 张利平 李柏青 席进 王元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9-654,共6页
自噬是一种基本的生物体代谢过程,对机体免疫防御、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发挥作用,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主要由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弥散性结缔组织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对机体本身物质的免疫识别紊乱而产生自身抗体... 自噬是一种基本的生物体代谢过程,对机体免疫防御、物质代谢和内环境稳态发挥作用,与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主要由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弥散性结缔组织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对机体本身物质的免疫识别紊乱而产生自身抗体,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不同部位呈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目前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受到广泛研究。在机体正常代谢中,自噬可参与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对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和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SLE患者表现为免疫功能紊乱,自噬水平失调。而通过干预自噬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SLE的症状。自噬在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清除代谢产物、调节免疫细胞的生存周期,并有研究发现调节自噬的药物可改善SLE的疾病进展。本文将对自噬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影响SLE发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自噬 Ⅰ型干扰素 中性粒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对比与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先家辉 邢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广泛累及包括肾脏、心血管、神经在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为其主要特征,但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自发性和人工诱导性SLE小鼠模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广泛累及包括肾脏、心血管、神经在内的多个系统和器官,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为其主要特征,但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自发性和人工诱导性SLE小鼠模型的造模机制及主要病理表现进行评述和比较,可为SLE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研究提供选择适当小鼠模型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小鼠模型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损伤的MRI研究
18
作者 安宁 马雪英 +2 位作者 马悦 倪沙 乔鹏飞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3-797,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炎症和损伤为特征。脑血管损伤是狼疮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血管炎、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多种形式,可能导致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癫痫等一系列神经精神性症状,严...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炎症和损伤为特征。脑血管损伤是狼疮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血管炎、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多种形式,可能导致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痴呆、癫痫等一系列神经精神性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磁共振成像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准确评估损伤的程度和范围以及检测脑组织微循环的变化,有助于了解脑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脑血管损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中医药调控研究进展
19
作者 赵志芬 张蒙蒙 +3 位作者 翟文生 张文 刘卓雅 杨荆雯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20-1225,1232,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基于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的、涉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药物,但因其无法规避的向心性肥胖、易感染等不良反应,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基于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的、涉及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依赖于传统药物,但因其无法规避的向心性肥胖、易感染等不良反应,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研究发现,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Wnt/β-联蛋白(Wnt/β-catenin)、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因子κB及Toll样受体(TLRs)等信号通路在SLE的发病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且中医药可通过调控上述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抑制机体自噬过度以及抗炎等,具有多靶点、多机制的作用特性,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SLE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阴阳毒 中医药 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 Wnt/β-联蛋白信号通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能理论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
20
作者 武伟 司霞 +3 位作者 石慧敏 张百灵 李娜 连芬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1-1107,共7页
目的:基于赋能理论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构建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00... 目的:基于赋能理论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构建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6.00%(24/25)和100.00%(24/2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3,0.54(P<0.05),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22、0.00~0.15。最终构建的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包含5个一级条目、41个二级条目。结论:基于赋能理论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正念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专科性和特异性,能够为护士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焦虑、抑郁病人实施正念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赋能理论 正念干预 焦虑 抑郁 方案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