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红学史观方法论及甲戌本凡例楔子评点——脂评甲戌本评点系列1 |
木斋
|
《云梦学刊》
|
2018 |
2
|
|
2
|
论红学史研究的“四维三层”模式及意义 |
马经义
|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3
|
勇于开拓草创红学史,坚持不懈探索方法论——论郭豫适先生的红学研究 |
高玉海
|
《曹雪芹研究》
|
2021 |
0 |
|
4
|
香港红学史研究述评 |
张桂琼
|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5
|
论“新红学”的历史地位 |
严云绶
|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6
|
赵建忠著《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出版 |
|
《曹雪芹研究》
|
2021 |
0 |
|
7
|
“红学”别一境界的开拓——论刘再复“第二人生”的《红楼梦》研究 |
古大勇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3
|
|
8
|
错位的批评——1954年“红学运动”的学术价值反思 |
刘玄
段江丽
|
《曹雪芹研究》
|
2014 |
1
|
|
9
|
红学新论争漫评 |
孔繁
刘洪雷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0 |
|
10
|
那堪风雨助凄凉——纪念王佩璋先生逝世50周年 |
张庆善
|
《曹雪芹研究》
|
2016 |
4
|
|
11
|
最是平生会心事——蔡元培和他的《石头记索隐》 |
苗怀明
|
《曹雪芹研究》
|
2017 |
1
|
|
12
|
论《红楼梦》研究的自然范畴及意义 |
马经义
|
《曹雪芹研究》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3
|
(美)浦安迪:《〈红楼梦〉的原型与寓意》 |
吴可
|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
2019 |
0 |
|
14
|
《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画册、《“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红楼梦〉文化十人谈》出版 |
编辑部
|
《曹雪芹研究》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