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红缘拟层孔菌总三萜工艺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先晖 袁博 +1 位作者 鞠秀云 蒋继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6-10,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红缘拟层孔菌总三萜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对温度、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显著性和交互性的作用分析,得... 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红缘拟层孔菌总三萜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对温度、液料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之上,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显著性和交互性的作用分析,得到了超声提取红缘拟层孔菌总三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95%乙醇、提取温度70℃、液料比26:1(mL/g)、超声时间39min、超声功率450W,此时总三萜的实际提取率为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响应曲面 超声波提取 总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层孔菌多糖FP_2的结构与体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丽萍 苗春艳 张秉信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4-78,共5页
从红缘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葡聚糖,MW约为214Kd,红外光谱证明其含β型糖普键,比旋值[α]_D^(15)为+49°,η_(sp)为0.22,凯氏定氮及紫外光谱分析证明FP_2为蛋白多糖。FP_2与刚果红络合及... 从红缘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纯化-葡聚糖,MW约为214Kd,红外光谱证明其含β型糖普键,比旋值[α]_D^(15)为+49°,η_(sp)为0.22,凯氏定氮及紫外光谱分析证明FP_2为蛋白多糖。FP_2与刚果红络合及NaOH浓度对其粘性行为的影响均显示β(1→3)GLc为主链的分子特性。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证实FP_2确以β(1→3)GLc为主链,其6位上带有分支点,平均每3个糖残基带有1个支链。β-消除反应表明FP_2中的蛋白质是以Thr-0-糖苷键及Ser-0-糖苷键相联。FP_2于体外对S-180肿瘤细胞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层 多糖 糖链结构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弱极性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先晖 闫浩 +3 位作者 戈群妹 尹婷 周敏 蒋继宏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6-358,共3页
用石油醚淋洗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得到弱极性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用Alamar Blue法检测其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从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弱极性成分中... 用石油醚淋洗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得到弱极性组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用Alamar Blue法检测其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从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弱极性成分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麦角甾醇类、羊毛甾醇类和脂肪酸及酯类,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麦角甾-7,22-二烯-3-醇(12.47%)和麦角甾醇(11.548%)。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弱极性成分在100μg/mL时对NCI-H460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为95.93%,在20 mg/mL浓度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5.0%。结果表明红缘拟层孔菌醇提物弱极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弱极性成分 抗肿瘤细胞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勇 蒋继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0,共3页
为了解药用真菌红缘拟层孔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葡萄糖、蛋白胨、黄豆粉煮汁、pH值为因素,以菌丝干质量和发酵液抗肿瘤活性为标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从中选出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红缘拟层孔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为了解药用真菌红缘拟层孔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葡萄糖、蛋白胨、黄豆粉煮汁、pH值为因素,以菌丝干质量和发酵液抗肿瘤活性为标准,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从中选出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红缘拟层孔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中性偏酸性环境,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以菌丝干质量为标准,最优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 g/L,蛋白胨10 g/L,黄豆粉煮汁3 g/L,pH值为6;以发酵液抗肿瘤活性为标准,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8 g/L,黄豆粉煮汁4 g/L,pH值为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丝干质量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发酵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圣志存 郝利民 +4 位作者 陶如玉 余坚勇 刘晋 鲁吉珂 贾士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29-133,共5页
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损伤酵母保护能力实验,对红缘拟层孔菌发酵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发酵浓缩物和醇沉物具有显著清除自由基和保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二者抗氧化活性与天然抗氧化... 分别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化损伤酵母保护能力实验,对红缘拟层孔菌发酵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缘拟层孔菌发酵浓缩物和醇沉物具有显著清除自由基和保护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二者抗氧化活性与天然抗氧化剂BHT相近,并呈线性剂量依赖性。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浓缩物和醇沉物对DPPH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7.69和7.72mg/mL,羟基EC50值分别为4.42和4.44mg/mL,紫外氧化损伤酵母细胞EC50值分别为30.40和34.87mg/mL,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EC50值分别为27.12和30.61mg/mL,说明红缘拟层孔菌发酵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浓缩物 醇沉物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6
作者 聂琳然 郝利民 +7 位作者 王滔滔 刘阳 张黎明 鲁吉珂 康彩彩 崔燕 韩培培 贾士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0-68,共9页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氰化钾还原... 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3种不同产地(吉林、黑龙江、云南)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Fomitopsis pinicola fruiting body,分别记为JFPF、HFPF、YFPF)、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体(Fomitopsis pinicola mycelium,FPM)及其发酵液(Fomitopsis pinicola fermentation broth,FPFB)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紫外线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模型,评价上述5种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均能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其中,YFPF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在5种粗多糖中较强;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8.78%、99.24%、64.38%,还原能力为0.84。FPM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最强,可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当其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紫外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5.48%、48.38%。因此,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这为红缘拟层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粗多糖 氧化损伤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缘拟层孔菌胞外多糖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3
7
作者 圣志存 郝利民 +3 位作者 贾士儒 陶如玉 张虹 鲁吉珂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4-198,203,共6页
为提高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胞外多糖(EPS)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以蔗糖、酵母粉、MgSO4·7H2O浓度为实验因素,以多糖产量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5水平响应... 为提高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胞外多糖(EPS)产量,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原理,以蔗糖、酵母粉、MgSO4·7H2O浓度为实验因素,以多糖产量为响应值,采用3因素5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结果显示,红缘拟层孔菌产EPS的最佳培养基为:蔗糖186g/L、酵母粉7g/L,MgSO4·7H2O 27g/L,KH2PO42g/L。在此条件下,EPS产量预测值为4.02g/L,验证值为(3.92±0.18)g/L。采用响应面法对红缘拟层孔菌EPS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缘拟层胞外多糖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鹏程 张黎明 +8 位作者 崔燕 宋景新 聂琳然 郑志强 鲁吉珂 康彩彩 韩培培 贾士儒 郝利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59-165,共7页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吉林1号、黑龙江1号和云南1号)及其发酵菌丝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及发酵菌丝体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吉林1号、黑龙江1号和云南1号)及其发酵菌丝体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及发酵菌丝体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并且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均高于菌丝体,而菌丝体样品中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相较子实体高。所有样品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Zn、Fe、Mn、Cu);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发酵菌丝体>黑龙江1号>云南1号>吉林1号;不饱和脂肪酸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1号>发酵菌丝体>吉林1号>云南1号;微量元素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龙江1号>吉林1号>发酵菌丝体>云南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子实体 发酵丝体 营养成分 含量测定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贝俄氏孔菌精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岑婉莹 余晓娜 +2 位作者 黄文杰 朱峰 楚春芳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9-2133,共5页
【目的】分析红贝俄氏孔菌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红贝俄氏孔菌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乙醚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红贝俄氏孔菌子实体中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峰面... 【目的】分析红贝俄氏孔菌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为红贝俄氏孔菌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联合运用乙醚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红贝俄氏孔菌子实体中提取精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通过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用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从红贝俄氏孔菌精油中鉴定出35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88.33%,包括脂肪烃7种、芳香烃4种、醇2种、醛3种、酮3种、羧酸及其衍生物10种、含硫化合物2种和萜类化合物4种。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有(R)-(-)-3-甲基-2-丁醇(49.70%)、4-甲基-4-羟基-2-戊酮(10.57%)、甘菊蓝(8.01%)、甲苯(4.36%)、棕榈酸(4.01%)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4.01%)。红贝俄氏孔菌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随精油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半数清除浓度(EC_(50))为2.73 mg/mL。【结论】红贝俄氏孔菌精油化学成分丰富,以羧酸及其衍生物和脂肪烃为主,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俄氏 精油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卫红 朱峰 +1 位作者 吴善莹 洪茵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76-1682,共7页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对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为红贝俄氏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GYP)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CPDA)对红贝俄氏孔菌进行人工培养,采用乙酸... 【目的】考察不同培养基对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为红贝俄氏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葡萄糖酵母膏蛋白胨培养基(GYP)和综合马铃薯培养基(CPDA)对红贝俄氏孔菌进行人工培养,采用乙酸乙酯提取菌丝体和发酵液化学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比分析野生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通过微量稀释培养法评价野生菌和人工培养红贝俄氏孔菌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GC-MS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菌和培养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和油酸等,其中,从野生菌检测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甲酯(18.522%)、棕榈酸甲酯(15.976%)和棕榈酸(11.164%);从GYP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3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28.677%)、油酸(15.108%)和棕榈酸甲酯(8.983%);从CPDA培养菌丝体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甲酯(22.575%)、棕榈酸(17.643%)和硬脂酸甲酯(4.787%);有7种相同成分共同存在于3种提取物中,有3种成分仅在野生菌中检测到,有7种成分仅在培养菌丝体中发现。从GYP培养液中共检出9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十八甲基环壬硅氧烷(4.663%)、1-十九碳烯(2.423%)和(E)-3-十八碳烯(1.785%);从CPDA培养液中共检出14种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棕榈酸(12.913%)、(Z,E)-2,13-十八碳二烯-1-醇(5.985%)和棕榈酸甲酯(5.591%)。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YP培养液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80 mg/m L,其余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均为1.60 mg/m L。【结论】可采用GYP和CPDA作为培养基对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进行规模培养,以解决野生红贝俄氏孔菌资源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俄氏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龙月 马水丽 +4 位作者 何小芳 苏琮葆 叶丽云 汤坤鹏 吴小平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3期30-34,共5页
以取自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的红缘拟层孔菌为试材,对其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其菌丝生长速度,并以菌丝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出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条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利... 以取自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的红缘拟层孔菌为试材,对其菌丝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考察其菌丝生长速度,并以菌丝生长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筛选出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体的最适生长条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十字划线法来研究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在培养皿培养条件下对红缘拟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红缘拟层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以麦芽糖为碳源,酵母粉为氮源,培养基pH为4,培养温度为30℃。在最适的培养条件下,红缘拟层孔菌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为13.10 mm·d^(-1)。试验结果为红缘拟层孔菌的人工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生物学特性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多糖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玉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目的】优化红缘拟层孔菌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缘拟层孔菌为材料,考察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液(mL)料(g)比和提取时间对红缘拟层孔菌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 【目的】优化红缘拟层孔菌多糖的超声提取工艺,为其工业化生产和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缘拟层孔菌为材料,考察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液(mL)料(g)比和提取时间对红缘拟层孔菌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4因素3水平试验,建立多糖提取回归方程,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液(mL)料(g)比和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红缘拟层孔菌多糖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液料比,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优化基础上,确定红缘拟层孔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60W,提取温度63℃,液料比21∶1,提取时间32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12.87%,纯度为69.42%。【结论】得到了红缘拟层孔菌多糖超声提取的优化工艺,该工艺方便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多糖 超声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缘拟层孔菌多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慧群 徐小刚 +2 位作者 陈昭月 王力 戴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药用蘑菇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食品新资源。从红缘拟层孔菌中提取出水提多糖(FPS)和碱提多糖(FPJ),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对FPS进行分离纯化,首次得到4个多糖级分FPS1-1、FPS1-2、FPS2-1、FPS2-2... 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药用蘑菇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食品新资源。从红缘拟层孔菌中提取出水提多糖(FPS)和碱提多糖(FPJ),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对FPS进行分离纯化,首次得到4个多糖级分FPS1-1、FPS1-2、FPS2-1、FPS2-2。MTT实验表明,4个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其中FPS1-2和FPS2-1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FPS2-1的免疫活性高于其他3个级分。HPSEC法测得FPS1-2、FPS2-1两种级分均呈单一峰,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10×10~3和3.02×10~5。经单糖组成、红外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FPS1-2为含有α-(1→6)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FPS2-1为含有α-(1→4)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多糖 分离纯化 免疫活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在红缘拟层孔菌杀伤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14
作者 成晓霞 王子见 +1 位作者 何凤琴 成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6,共9页
红缘拟层孔菌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弱极性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作用机制尚缺乏实验证据。采用MTT法评价红缘拟层孔菌不同极性组分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氯仿组分(FPKc)可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进而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 红缘拟层孔菌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弱极性化合物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作用机制尚缺乏实验证据。采用MTT法评价红缘拟层孔菌不同极性组分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氯仿组分(FPKc)可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进而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PKc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机制,发现其能够显著提升胞内活性氧含量,同时伴随细胞质膜电位下降、胞内钙离子浓度上升、线粒体膜电位崩解、细胞凋亡率增加,而活性氧抑制剂则能明显缓解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细胞存活率。因此,FPKc可能调控活性氧的过量生成促进U937细胞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拟层 人急性单核白血病U937细胞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红缘拟层孔菌的林下仿生栽培
15
作者 秦立武 于文杰 +1 位作者 陈庆红 吴秀玲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8期99-100,共2页
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林木病原菌,但同时也是珍贵的药用真菌,因人类的采摘和利用其野生资源日渐稀少,本文介绍了红缘拟层孔菌的生态习性和林下仿生栽培技术,为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缘拟层 林下经济 仿生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段木栽培食药用菌的三种竞争性杂菌 被引量:4
16
作者 贺新生 王茂 张媛媛 《食用菌》 2010年第6期55-56,64,共3页
报道了段木栽培食药用菌生产中的3种常见竞争性杂菌,包括:Annulohypoxylon stygium(Lév.)Y.M.Ju,J.D.Rogers&H.M.Hsieh,暗色环纹炭团菌,银耳瓦灰霉病害;Chondrostereum purpureum(Pers.)Pouzar,eská Mykol.13(1):17(1959)... 报道了段木栽培食药用菌生产中的3种常见竞争性杂菌,包括:Annulohypoxylon stygium(Lév.)Y.M.Ju,J.D.Rogers&H.M.Hsieh,暗色环纹炭团菌,银耳瓦灰霉病害;Chondrostereum purpureum(Pers.)Pouzar,eská Mykol.13(1):17(1959),紫色软韧革菌,韧革菌、紫色革菌病害;Pycnoporus sanguineus(L.)Murrill,Bull.Torrey bot.Club31(8):421(1904),红密孔菌,红栓菌病害对3种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危害情况进行了描述,提供子实体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环纹炭团 银耳瓦灰霉病害 紫色软韧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木耳常见的杂菌剖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淑荣 《林业勘查设计》 2002年第1期49-49,共1页
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杂菌对黑木耳的危害
关键词 黑木耳 危害 牛皮箍 金边蛾 红孔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