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的温室土壤盐分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晶 杜昌文 +2 位作者 周健民 王火焰 陈小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4-709,共6页
关键词 温室土壤 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主成分分析 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拉曼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测定溶液和土壤中的硝酸盐 被引量:4
2
作者 邵艳秋 杜昌文 +2 位作者 申亚珍 马菲 周健民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6-601,共6页
为比较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在溶液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定量分析的适用性,采用两种光谱对溶液和土壤中的NO3^--N含量(0~200mg/L)进行快速测定。结果表明,溶液中硝酸盐的拉曼特征峰在1047cm^-1处,该特征峰强度与NO3^--N浓度成正比,... 为比较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在溶液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定量分析的适用性,采用两种光谱对溶液和土壤中的NO3^--N含量(0~200mg/L)进行快速测定。结果表明,溶液中硝酸盐的拉曼特征峰在1047cm^-1处,该特征峰强度与NO3^--N浓度成正比,对1035~1060cm^-1波段拉曼光谱峰面积和NO3^--N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决定系数帮为0.9954;溶液中硝酸盐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特征吸收峰在1350cm^-1,吸收峰与NO3^--N含量成正比,特征吸收区1200~1500cm^-1峰面积与NO3^--N含量的决定系数R^2为0.9911,表明两种光谱都可用于溶液中硝酸盐的测定。对于土壤样品,红外光谱在1250~1500cm^-1处有硝酸盐吸收峰,且吸收峰与NO3^--N含量成正比,峰面积与NO3^--N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684;而对于拉曼光谱,硝酸盐的拉曼峰因受较强干扰导致吸收峰不明显,峰面积与NO3^--N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仅为0.0009,表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用于土壤中硝酸盐的测定,而拉曼光谱则很困难。因此,拉曼光谱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都可用于溶液中硝酸盐的测定,且前者灵敏度要高于后者;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用于土壤中硝酸盐的测定,而拉曼光谱难以用于土壤中硝酸盐定量分析,这为硝酸盐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硝酸盐 溶液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快速筛选可降解苯酚菌株(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霏 宋文军 +2 位作者 魏纪平 王素英 刘崇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2-1227,共6页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并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随着各国对苯酚生物毒性的认识,排放标准日益提高。生物法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不易二次污染的方法常用于含酚的废水处理。但是可降解苯酚的微生物筛选却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衰减...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并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随着各国对苯酚生物毒性的认识,排放标准日益提高。生物法作为一种高效、低成本、不易二次污染的方法常用于含酚的废水处理。但是可降解苯酚的微生物筛选却是一个复杂繁琐的过程。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技术是一种高效、快捷、高指纹特性的物理检测技术,主成分分析联用最小偏二乘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artial least squares,PCA-PLS)是一种有效提取特征指纹峰并建立模型的方法,该实验联合ATR-FTIR检测技术和PCA-PLS统计方法建立苯酚浓度与吸光度模型,可以快速检测固体培养基中底物浓度。实验建立模型判定系数可以达到99.5%,预测集的判定系数可以到达99.4%,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和推广性。通过模型可以预测出菌株降解后固体培养基底物浓度,筛选出可降解苯酚功能微生物,传统的液体培养并采用气相色谱检测残留苯酚浓度筛选出的结果与ATR-FTIR方法筛选出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得到相同的筛选结果。结果表明ATR-FTIR联合PCA-PLS建立高拟合度模型,可以快速检测固体培养基底物浓度,从而达到快速筛选可降解苯酚菌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应用到其他有特征指纹峰的底物中,ATR-FTIR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到功能微生物筛选的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 最小偏二乘(PLS)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红外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李文秀 徐可欣 +2 位作者 汪嚥 雷震霖 张振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202-1204,共3页
对常用高残留农药敌百虫和敌敌畏在蔬菜汁溶剂中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ATR)数据进行了研究。在中红外两种农药特征吸收区域 ,蔬菜中的各种色素对农药的特征吸收基本没有干扰 ;农药在蔬菜汁溶液中与在标准试剂溶液中反映出基本相同的... 对常用高残留农药敌百虫和敌敌畏在蔬菜汁溶剂中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ATR)数据进行了研究。在中红外两种农药特征吸收区域 ,蔬菜中的各种色素对农药的特征吸收基本没有干扰 ;农药在蔬菜汁溶液中与在标准试剂溶液中反映出基本相同的吸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应用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直接对蔬菜上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 ,通过农药在水中的吸收建立模型来模拟其在蔬菜体内的吸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农药残留 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直接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果胶酶精练棉针织物表面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靳贺玲 张玉萍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便于研究碱性果胶酶在棉织物精练中的效果,对傅里叶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FT-IR ATR)评价棉针织物精练效果的可行性做论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盐酸蒸汽处理后的棉针织物可以采用FT-IR ATR评价其精练效果。利用FT-IR ATR法对比分析了碱... 为便于研究碱性果胶酶在棉织物精练中的效果,对傅里叶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FT-IR ATR)评价棉针织物精练效果的可行性做论证。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盐酸蒸汽处理后的棉针织物可以采用FT-IR ATR评价其精练效果。利用FT-IR ATR法对比分析了碱精练和碱性果胶酶精练效果。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棉针织物采用碱性果胶酶精练取得良好的精练效果,与碱精练效果接近。FT-IR ATR法为棉针织物碱性果胶酶精练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针织物 碱性果胶酶精练 果胶 棉蜡 傅里叶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酸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勇 薛龙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采用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法(ATR-IR)用于山茶油中亚麻酸含量的快速分析,探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连续小波导数用于光谱的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随机森林和极限学习机4种校正方法用于分析模型的构建,采用蒙特卡洛无信息变... 采用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法(ATR-IR)用于山茶油中亚麻酸含量的快速分析,探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连续小波导数用于光谱的预处理,结合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随机森林和极限学习机4种校正方法用于分析模型的构建,采用蒙特卡洛无信息变量消除方法对最优模型的进一步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亚麻酸的SNV-CWD-PLS模型得到了最好的预测结果,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02和0.557;模型经MCUVE方法优选变量后,Rp和RMSEP得到改善,分别为0.929和0.492,建模变量由3321减小为110。SNV-CWD-MCUVE-PLS结合ATR光谱为亚麻酸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亚麻酸 偏最小二乘 支持向量回归 随机森林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的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总氮快速预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润 杨仁杰 +5 位作者 牟美睿 孙迪 王鹏 朱文碧 刘海学 张克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17-224,共8页
为建立适用于规模化奶牛场粪水中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方法,以天津市23家种养结合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治理全过程环节的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预测粪水总氮含量的可行性。以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同一奶... 为建立适用于规模化奶牛场粪水中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方法,以天津市23家种养结合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治理全过程环节的样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预测粪水总氮含量的可行性。以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了同一奶牛场粪水总氮含量的全程定标模型和不同奶牛场粪水总氮含量的全局定标模型,并采用独立的预测集验证了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全程模型总氮预测含量与实测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8,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30.18 mg/L,剩余预测偏差为4.97,可用于某一奶牛场粪水运移全过程环节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全局模型总氮预测含量与实测含量的线性拟合相关系数为0.9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91.66 mg/L,剩余预测偏差为3.83,可用于不同奶牛场多元因素条件下总氮含量的快速预测。研究表明,基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规模化奶牛场粪水治理全过程环节样品总氮含量的即时监测和跟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分析 粪水 规模化奶牛场 快速预测 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滤波器的动植物油光谱信号预处理方法比较及识别分类 被引量:1
8
作者 邱薇纶 丁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1-288,共8页
为实现对动植物油的快速无损检验,探究滤波器在提高光谱分析模型区分能力方面的可行性,该研究借助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采集了动物油(159份)和植物油(188份)共计347份样本的光谱信息数据,构建了Fisher判别分析、支持向... 为实现对动植物油的快速无损检验,探究滤波器在提高光谱分析模型区分能力方面的可行性,该研究借助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采集了动物油(159份)和植物油(188份)共计347份样本的光谱信息数据,构建了Fisher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3种分类模型。比较了希尔伯特变换、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无限长冲激响应滤波器、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变换5种滤波器对3种分类模型精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滤波器窗函数(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布莱克曼窗)、小波基函数(Morlet、Dgauss、Mexhat、Haar、Daubechies、Biorthogonal)、滤波方式(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在动植物油样本区分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发现,滤波器能显著提升光谱分析模型的准确性,低通和带阻滤波方式,矩形窗和布莱克曼窗函数能有效提升模型对样本的区分能力,相较于其他2种算法,支持向量机对各样本的识别区分能力最好。基于FIR低通/带阻滤波器处理后构建的SVM模型(RBF核函数)可作为动植物油样本识别的最佳模型,其对347份样本实现了100%的“类别-品牌”的两级准确区分。综上,滤波器可有效提升光谱分析模型的准确性,结合ATR-SEIRAS光谱信息数据,可准确区分不同的动植物油样本,这为包括动植物油在内的诸多样本的快速无损分析提供了一定参考,为滤波器在提升光谱分析模型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油 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 滤波器 FISHER判别分析 支持向量机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FTIR技术在小麦籽粒识别上的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曾玉婷 李博 +5 位作者 王容 王炳锐 赵林姝 张文英 刘录祥 徐延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2-1531,共10页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 为探索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在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和籽粒性状突变体鉴别上的应用,本研究采集了91个小麦品种(系)和576个小麦M5突变体及235个对照株系籽粒的ATR-FTIR光谱,其中71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建立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20个小麦品种(系)用于外部验证;对建模光谱数据进行7种预处理,在3 600~1 000 cm-1波段内建立小麦籽粒品种(系)识别模型,外部验证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并应用该模型从M5突变株系中鉴定籽粒性状突变体。结果表明,使用多元散射矫正+Norris平滑(MSC+ND)预处理方法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能完全鉴别71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且外部验证也证实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应用建立的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从突变株系中鉴定了4个籽粒性状潜在突变体,突变率为0.69%。本研究建立了小麦籽粒ATR-FTIR识别模型,实现了对不同小麦品种(系)籽粒的区分,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突变体鉴别,拓宽了ATR-FTIR光谱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领域,同时为筛选小麦籽粒性状突变体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突变体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快速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魏霞 陈功海 +3 位作者 龙周锴 范小峰 张文英 徐延浩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85-1193,共9页
为探索快速高效测定大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ATR-MIR)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光谱技术,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建立大麦... 为探索快速高效测定大麦籽粒中抗性淀粉含量的方法,利用衰减全反射中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mid-infrared spectroscopy,ATR-MIR)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光谱技术,分别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预处理,建立大麦样品的抗性淀粉含量快速测定红外模型,通过不同预处理预测模型的校正和内部交叉验证结果的比较,依据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筛选出基于ATR-MIR和NIR光谱的最佳预测模型,再对最佳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表明,经基线位移校正+范围归一化(BOC+RN)预处理后的PLS模型为最佳ATR-MIR预测模型;经标准正态变换+Savitzky-Golay法一阶求导(SNV+1thD)的预处理模型为最佳NIR预测模型。用验证集材料对BOC+RN和SNV+1thD最佳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外部验证,光谱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以用于大麦籽粒抗性淀粉含量测定;ATR-MIR光谱比NIR光谱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MIR) 红外光谱(NIR) 预测模型 大麦籽粒 抗性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