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对东莞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方明 刘婷 +5 位作者 李仁杰 沈德才 王杰 杨进良 胡国琪 佟富春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40-48,共9页
为掌握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4个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位点52个,利用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对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 为掌握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2023年4—11月,在广东省东莞市4个有代表性的森林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位点52个,利用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对东莞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1)布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独立有效照片616张,共拍摄到兽类3目5科5种,鸟类6目11科15种,爬行类1目1科2种。(2)就物种相对丰度指数(I_(RA))而言,兽类以野猪(I_(RA)=55.52)、豹猫(I_(RA)=9.74)居前2位;鸟类排名前2位的是紫啸鸫(I_(RA)=8.93)、黑领噪鹛(I_(RA)=3.90);爬行类相对丰度指数均为0.16。(3)从动物区系上看,鸟类和兽类都以东洋界为主,分别占物种总数的93.33%和60.00%。(4)活动节律分析结果显示,野猪、紫啸鸫和白鹇为昼行性动物,且在白天有多个日活动高峰,豹猫和鼬獾为夜行性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触发相机陷阱技术 野生脊椎动物 多样性 森林公园 东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中华穿山甲出入洞穴完整事件的影响因素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玉林 窦红亮 +3 位作者 孙松 杨锦圳 向左甫 华彦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被公认为是当前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与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出入洞穴事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行为生态,然而实践中却经常发生仅监拍到出洞或入洞的不完整事件。为探索...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被公认为是当前野生动物调查监测与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利用红外相机监测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出入洞穴事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行为生态,然而实践中却经常发生仅监拍到出洞或入洞的不完整事件。为探索穿山甲漏拍原因,提高拍摄成功率,2019年10月—2021年5月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林区与惠州市惠东县乌禽嶂林区,共布设172台红外相机对中华穿山甲活动洞穴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累计69台红外相机捕捉到866段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拍摄到进洞、出洞共计183次,其中完整记录到中华穿山甲进洞和出洞的事件118次,漏拍率为35.5%。采用广义相加混合模型(GAMM)对红外相机漏拍事件影响因子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漏拍的主要因素为相机与洞穴的水平距离。考虑到存在进洞和出洞事件均未获得的可能性,调查中的实际漏拍率可能更高。建议利用红外相机对中华穿山甲洞穴进行监测时,相机与洞口的距离150 c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穿山甲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 野外监测 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黎贡山北段西坡鸟兽多样性垂直分布特征
3
作者 王建华 吕亚东 +3 位作者 赵永飞 熊云 房以好 王荣兴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高黎贡山北段为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因其海拔高,地形复杂,监测队伍补给困难等因素,其野生动物监测非常薄弱,尤其是高海拔区域。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进行本底调查,掌握其资源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并据此调整其相应的调查监测与... 高黎贡山北段为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因其海拔高,地形复杂,监测队伍补给困难等因素,其野生动物监测非常薄弱,尤其是高海拔区域。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进行本底调查,掌握其资源状况及空间分布规律,并据此调整其相应的调查监测与保护管理措施。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高黎贡山北段西坡不同海拔段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鸟类和兽类多样性开展调查。结果共记录兽类6目13科22种,鸟类4目15科43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豺(Cuon alpinus)和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贡山麂(Muntiacus gongshanensi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等22种。相对多度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内常见兽类为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而地栖雉类则以血雉(Ithaginis cruentus)为主;低海拔区域春冬季物种数较多,而中高海拔区域夏季物种数达到峰值;Jaccard指数计算结果表明,高海拔区域(3500~4200 m)较中海拔(2700~3499 m)和低海拔(2000~2699 m)区域具有更为独特的物种组成。兽类多样性沿海拔呈现单峰分布,鸟类多样性在(2500~3000 m)和(4000~4200 m)各出现一个高峰。建议(1)在高海拔段建设监测步道,以便于日常巡护以及物种常规监测;(2)建立监测站以保障长期的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北段 鸟兽多样性 海拔分布 红外相机陷阱技术 物种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