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9
1
作者 莫锦华 李佳 +2 位作者 刘芳 李晓光 李迪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3-210,共8页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果】红外相机调查累计工作量为14715相机工作日,共拍到5383张动物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隶属6目10科的15种野生兽类和8目17科的33种野生鸟类,以及2种家畜。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8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1、3、3和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动物依次为帚尾豪猪(拍摄率CR=7.23)、白腹巨鼠(CR=4.96)、鼬獾(CR=2.54)、白鹇(CR=2.60)、野猪(CR=1.17)。调查中记录到的霜背大鼯鼠、倭花鼠、白喉矶鸫等11个物种为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红外相机记录到大量人类活动的照片,表明该区域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结论】本次调查提供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初步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尖峰岭地区仍然分布有众多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人类活动给该区域野生动物带来影响。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名录 生物多样性编目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 野生动物监测 拍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调查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国飞 杨万吉 +6 位作者 王晓菊 莫家勇 熊欢欢 金胶胶 赵宠南 杨敬元 余辉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1-590,共10页
为了解神农架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2017年9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鸟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7目17科29种、鸟类8目18科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东北... 为了解神农架国家公园内野生动物资源现状,2017年9月—2019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鸟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7目17科29种、鸟类8目18科4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东北梅花鹿Cervus hortulorum、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包括黑熊Ursus thibetanus、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等,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列为EN、VU和NT的分别有3种、3种和4种。有效探测数多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2718次)、野猪Sus scrofa(2159次)、东北梅花鹿(1630次)和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1136次),共占兽类有效探测总数的71.34%,相对多度指数(RAI)分别是54.05、42.93、32.41和22.59。鸟类中有效探测数多的是红腹角雉(238次)和红腹锦鸡(229次),占鸟类有效探测总数的59.34%,RAI分别为4.73和4.55。另外,本次调查首次记录到白化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和白化小麂2种白化动物。通过建立覆盖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的系统性的红外相机监测体系开展常态化的野外监测,及时动态更新和丰富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对提高神农架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资源监测保护力度和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国家公园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情况浅析
3
作者 杨明伟 杨正华 +5 位作者 赵家苍 张永生 陈大祥 王维镇 岳麻买 段春成 《云南林业》 2019年第6期80-85,共6页
2017年4月-10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调查共选取了保护区内的17个点位,布设相机17台,共计3059个捕获日,共获得8030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5目40科仃属1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兽类依次是野猪(Sus scr... 2017年4月-10月,采用红外相机调查云南省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调查共选取了保护区内的17个点位,布设相机17台,共计3059个捕获日,共获得8030张有效独立照片,鉴定为5目40科仃属1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兽类依次是野猪(Sus scrofa)(3.37)、花面狸(Paguma larvata)(1.05)、赤鹿(Muntiacus muntjak)(0.98)、豪猪(Hystricidae)(0.59)、黑熊(0.52)。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3种,分别为云豹(Neofelis nebulosa)、菲氏叶猴(Trachypithecus phayrei)、熊猴(Macaca assamensis);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分别为大灵猫(Viverra zibetha)、亚洲黑熊(Ursus thibetanu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巨松鼠(Ratufa bicolor)、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猕猴(Macaca mulatta);监测到的18个物种均被纳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其评估状况分别为极危(CR) 2种、易危(VN) 7种、近危(TN) 4种低危(LC) 5种本次兽类资源初步调查中,红外相机还拍摄到了大量的人类活动及保护区内放养牲畜的行为,表明了保护区某些区域还是存在着人为活动情况。本次调查印证了保护区历史记录中的部分物种种类、生存和分布状态,提供了清晰有效的影像数据和完整的表单数据,为铜壁关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 兽类资源调查 物种名录 拍摄率 红外相机调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