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近红外显微成像的豆粕和抗生素菌渣鉴别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增玲 林玉飞 +3 位作者 梁浩 李守学 肖志明 樊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3-369,共7页
以豆粕和3种抗生素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显微成像系统采集样品近红外显微图像;对采集到的近红外显微图像进行光谱重构,并对所有样品光谱进行预处理,利用Duplex算法分别从不同的样品预处理光谱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光谱建... 以豆粕和3种抗生素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显微成像系统采集样品近红外显微图像;对采集到的近红外显微图像进行光谱重构,并对所有样品光谱进行预处理,利用Duplex算法分别从不同的样品预处理光谱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光谱建立豆粕和抗生素菌渣的特征光谱库。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与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SVM-DA)结合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构建豆粕与不同种类抗生素菌渣的近红外显微成像定性判别模型。结果表明:构建的2种模型均能有效对试验中所用豆粕和抗生素菌渣样品进行鉴别分析,正确率均在99.4%以上。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一阶导数+SNV的预处理方式优于无预处理、一阶导数、二阶导数;SVM-DA的模型效果优于PLS-DA,SVM-DA中特征提取方法 PLS优于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粕 抗生素菌渣 鉴别分析 红外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基半导体芯片激光红外显微成像系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贺锋涛 王晓琳 +2 位作者 张凯 米波 张冠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74,共4页
为了解决可见光显微成像技术无法实现硅基芯片内部结构观测的问题,根据1 064nm的红外激光对硅材料具有一定穿透深度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硅基半导体芯片激光红外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值孔径为0.42的长工作距显微物镜,通过音圈电机振... 为了解决可见光显微成像技术无法实现硅基芯片内部结构观测的问题,根据1 064nm的红外激光对硅材料具有一定穿透深度的特性,设计了一种硅基半导体芯片激光红外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值孔径为0.42的长工作距显微物镜,通过音圈电机振动多模石英光纤消除散斑噪音,由系统观察CD-RW盘片道间距,表明系统分辨率可达到1.6μm,接近理论值,实现了对芯片厚度为70μm的静态随机存储器内部结构显微成像的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芯片 激光红外显微成像 多模石英光纤 音圈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腐蚀特性的红外显微成像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美超 易景苗 +2 位作者 卢金金 李静 赵卫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7,共6页
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的腐蚀特性进行了研究。镁合金在7.3 Wt%Na2SO4溶液中浸泡后,表面氧化层中的部分MgO逐渐转化为Mg(OH)2,进而发生溶解和脱落,使得镁合金失去保护作用。当浸泡时间达到2h时,显微红外成像结果... 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对镁合金阳极氧化膜表面的腐蚀特性进行了研究。镁合金在7.3 Wt%Na2SO4溶液中浸泡后,表面氧化层中的部分MgO逐渐转化为Mg(OH)2,进而发生溶解和脱落,使得镁合金失去保护作用。当浸泡时间达到2h时,显微红外成像结果表明阳极氧化膜中Mg(OH)2的红外吸收信号最强,Mg(OH)2的含量最多。而4h后Mg(OH)2的红外吸收信号开始减弱,Mg(OH)2开始减少,镁合金不断被腐蚀。氧化膜中另一成分Al2O3随浸泡时间的显微红外成像信息与Mg(OH)2的变化规律相同。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阳极氧化膜的阻抗进行测试,其阻抗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基本符合氧化膜腐蚀规律。本研究对于镁合金阳极氧化膜的表征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镁合金 氢氧化镁 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反射显微红外成像中电场驻波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文 田宇 +1 位作者 杨和丽 张普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85-86,共2页
透反射红外显微成像中由于电场驻波(EFSW)现象的存在,使光谱发生畸变,对定性及定量分析造成影响。本文对不同厚度的牛血清蛋白(BSA)和聚乳酸(PLA)在透反射模式下进行红外显微分析,发现其并不符合Beer-Lambert(B-L)定律。进一步对BSA和PL... 透反射红外显微成像中由于电场驻波(EFSW)现象的存在,使光谱发生畸变,对定性及定量分析造成影响。本文对不同厚度的牛血清蛋白(BSA)和聚乳酸(PLA)在透反射模式下进行红外显微分析,发现其并不符合Beer-Lambert(B-L)定律。进一步对BSA和PLA进行透反射红外成像分析,可以明显看到EFSW使红外图像发生了周期性的变化,从而证实了EFSW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显微成像 透反射 电场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相似塑料材料的显微近、中红外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冬 马智宏 +3 位作者 赵柳 潘立刚 李晓婷 王纪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77-2382,共6页
显微近、中红外成像不仅可以获得样品的光谱信息,而且可以获得样品的空间分布信息,这是传统的近、中红外光谱分析所无法比拟的。该文以外观非常相似的聚乙烯膜(材料Ⅰ)和封口膜(材料Ⅱ)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样品的显微近、中红外图像... 显微近、中红外成像不仅可以获得样品的光谱信息,而且可以获得样品的空间分布信息,这是传统的近、中红外光谱分析所无法比拟的。该文以外观非常相似的聚乙烯膜(材料Ⅰ)和封口膜(材料Ⅱ)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了样品的显微近、中红外图像。针对两种材料进行化学成像和相关光谱成像,比较并讨论了每种材料的两种成像方法。结果表明,材料Ⅱ的显微近、中红外化学成像中,两种材料化学成像值相差分别为0.004 8和0.254 8;材料Ⅰ的显微近、中红外化学成像中,两种材料化学成像值相差分别为0.002 6和0.326 5;近、中红外谱区的显微成像皆可得到两种材料清晰的成像,从而可区分两种材料。对两种材料相关光谱成像的研究表明,分别以两种材料的近、中红外光谱作为参比光谱的相关光谱成像可以明显地区分两种材料,成像结果较清晰;显微中红外相关光谱成像中,两种材料的光谱和参比光谱的相关系数差异大于0.12,成像结果更清晰;而显微近红外相关光谱成像图可利用图像中两种材料光谱和参比光谱相关系数的细微差异区分两种材料。该研究为农产品包装材料安全性的快速判别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显微近、中红外成像分辨不同材料提供一定的成像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像 红外成像 红外成像 塑料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料补充料中肉骨粉的显微近红外成像识别 被引量:5
6
作者 姜训鹏 杨增玲 +1 位作者 韩鲁佳 刘贤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5-159,共5页
探讨了利用显微近红外成像技术识别精料补充料中肉骨粉的可行性。分别采集奶牛精料补充料和肉骨粉样品,制备沉淀颗粒,规则排列于聚四氟乙烯(PTFE)背景底板上,进行显微近红外图像采集。设置像素点大小为50μm×50μm,采集面积为5 000... 探讨了利用显微近红外成像技术识别精料补充料中肉骨粉的可行性。分别采集奶牛精料补充料和肉骨粉样品,制备沉淀颗粒,规则排列于聚四氟乙烯(PTFE)背景底板上,进行显微近红外图像采集。设置像素点大小为50μm×50μm,采集面积为5 000μm×5 000μm,100×100个像素(共计10 000条光谱)。光谱范围为7 800~4 000 cm-1,光谱分辨率为8 cm-1。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聚类分析,对显微近红外图像数据集进行信息提取与处理。结果显示,肉骨粉与精料补充料可依据在图像上不同的主成分得分进行区分;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可以进一步细化样本类别。研究表明,显微近红外成像方法可应用于肉骨粉快速检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料补充料 肉骨粉 红外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BTF炸药老化中的组分迁移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秀兰 睢贺良 郝晓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5-56,共2页
在贮存老化过程中炸药的组分迁移是常见现象,易迁移组分的迁移、重聚、再结晶等过程对装药的安全性有显著影响,严重的会使得装药发生失效。装药的组分迁移过程的精细化表征是一个难点。本文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针对BTF炸药组分的分布... 在贮存老化过程中炸药的组分迁移是常见现象,易迁移组分的迁移、重聚、再结晶等过程对装药的安全性有显著影响,严重的会使得装药发生失效。装药的组分迁移过程的精细化表征是一个难点。本文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针对BTF炸药组分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精细表征,进一步研究了BTF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老化过程中BTF的组分分布情况,从中探索了BTF的组分迁移规律及其表征方法。实验获得了BTF的组分分布情况,发现BTF具有较强的耐迁移能力,在经历100,110,130℃进行20,24和17h的老化过程中BTF发生了轻微的迁移现象。该研究表明显微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BTF组分迁移规律的表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成像 BTF炸药 组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岳静静 吴之茂 +3 位作者 木二珍 罗宏 姜杰 胡志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基于红外热成像、红外图像处理和光学显微技术,能够分析微小物体或局部细节的温度变化,具有无损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对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概括,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总结了红外显微热成... 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基于红外热成像、红外图像处理和光学显微技术,能够分析微小物体或局部细节的温度变化,具有无损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对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概括,介绍了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总结了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微电子器件检测、医学诊断、科学实验研究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展望了红外显微热成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红外探测器 红外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岩心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乔松 于肇贤 +1 位作者 李静 陈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1-454,共4页
虽然用红外光谱显微探针方法研究岩心中碳质物已有很多工作,但是通常对诸如岩心等样品物性的光谱学微探针实验研究多是局限于对经过复杂处理分离出的微小样品或样品中个别位点所得的结果,缺乏对复杂样品各组分(或基团)的空间分布及其相... 虽然用红外光谱显微探针方法研究岩心中碳质物已有很多工作,但是通常对诸如岩心等样品物性的光谱学微探针实验研究多是局限于对经过复杂处理分离出的微小样品或样品中个别位点所得的结果,缺乏对复杂样品各组分(或基团)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光谱成像分析系统将光谱技术与成像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可在光谱和空间两个方面对目标样品进行分析和识别并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用红外显微成像光谱研究岩心的工作则少有报道。文章报道了应用透射和衰减全反射(ATR)两种方式对含油岩心进行了显微红外光谱成像(Mapping)的研究。从灵敏度、信噪比、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对两种方式所得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心 红外光谱成像 透射 衰减全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粕中三聚氰胺显微近红外成像检测的扫描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静 韩鲁佳 杨增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44-254,共11页
为了确定豆粕中三聚氰胺显微近红外成像检测的最佳扫描条件,该文研究了扫描条件对显微近红外光谱图像质量、采集效率和豆粕中三聚氰胺检测效果的影响。针对不同光谱分辨率和扫描次数对光谱图像均方根噪声(RMS)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 为了确定豆粕中三聚氰胺显微近红外成像检测的最佳扫描条件,该文研究了扫描条件对显微近红外光谱图像质量、采集效率和豆粕中三聚氰胺检测效果的影响。针对不同光谱分辨率和扫描次数对光谱图像均方根噪声(RMS)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试验,对干涉仪动镜移动速度(1、2.2cm/s)、空间分辨率(25、50μm)、光谱分辨率(8、16、32cm-1)和扫描次数(4、8、16次)进行了多因素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得出光谱分辨率对RMS有显著性影响,而且采用不同扫描条件时显微近红外图像采集时间相差很大。根据图像质量、采集效率和豆粕中三聚氰胺检测效果分别得出优选扫描条件,综合考虑上述3个方面,最终推荐采用的扫描条件为空间分辨率为25μm,干涉仪动镜移动速度为1cm/s,光谱分辨率为32cm-1,扫描次数为4次。该研究同时表明显微近红外成像技术可应用于豆粕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 优化 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 三聚氰胺 豆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小梁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的同步辐射红外显微光谱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明霞 田甜 +4 位作者 刘立媛 步绍翀 东莉洁 张欣欣 张洪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346-3351,共6页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由小梁网途径的房水外流排出系统发生病变、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所致。研究表明,房水中存在的转化生长因子-β能够使小梁细胞纤维化...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性眼部疾病。眼压升高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和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由小梁网途径的房水外流排出系统发生病变、房水流出阻力增加所致。研究表明,房水中存在的转化生长因子-β能够使小梁细胞纤维化,诱导小梁细胞过度增殖,从而阻碍房水外流,导致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隐蔽,病程进展缓慢,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才会被发现,因此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结合高亮度、高分辨率的同步辐射源,同时配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与红外显微镜,可以实现细胞的检测。这对从分子层面获取细胞的变化信息,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有很多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报道,但是应用红外光谱显微成像技术研究细胞等生物医学体系仍然是亟待发展的领域,并且目前未找到关于红外光谱用于小梁网细胞的检测报道。在体外用转化生长因子-β对老鼠小梁网细胞进行诱导,使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模拟小梁细胞纤维化过程。对小梁网细胞以及经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形成的肌成纤维细胞进行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及光谱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同步辐射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肌成纤维细胞内的弹性蛋白明显高于小梁网细胞,而弹性蛋白中95%为非极性氨基酸,即氨基酸的侧链基团R基只有C和H两种元素。对比两种细胞的红外谱图,发现在2 934,2 900和2 845cm^-1,肌成纤维细胞的CH3,CH2和CH的伸缩振动明显强于小梁网细胞,推测可能是由于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后细胞内弹性蛋白增加所致。在细胞层面检测了小梁网细胞的过度增殖,为将来可以直接获取细胞的红外光谱从而检测小梁网细胞的增殖程度,进而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等疾病奠定了基础。得出同步辐射红外谱学与显微成像有望成为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新手段的结论,也为将来便携式红外显微光谱仪临床实时检测青光眼等疾病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小梁网细胞 肌成纤维细胞 弹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红外显微化学成像检测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2
作者 Mitsuhiko Morimoto Osamu Nagafuchi 张桢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7-938,共2页
本文利用珀金埃尔默Frontier^(TM)红外光谱仪与Spotlight^(TM) 400红外显微化学成像系统联用,对空气中颗粒污染物中(P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该方法不仅可以对颗粒物总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还可以对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污染物的成分... 本文利用珀金埃尔默Frontier^(TM)红外光谱仪与Spotlight^(TM) 400红外显微化学成像系统联用,对空气中颗粒污染物中(PM)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该方法不仅可以对颗粒物总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还可以对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污染物的成分分布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化学成像 大气污染 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相关神经肽Substance P改变肿瘤细胞组分的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13
作者 杨超 朱朕 +7 位作者 李静 孙运恒 欧阳雪岩 王佳唯 黄骞 丁罡 王耀晟 姜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79-3584,共6页
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以来,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对于疼痛症状的控制仍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疼痛促进肿瘤的作用机制也尚未得到全面的解析。Substance P(SP)作为介导疼痛的神经肽在癌痛患者血清中高表达。通过同步辐射... 疼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长期以来,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对于疼痛症状的控制仍然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疼痛促进肿瘤的作用机制也尚未得到全面的解析。Substance P(SP)作为介导疼痛的神经肽在癌痛患者血清中高表达。通过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成像对SP刺激后的肿瘤细胞进行红外光谱采集分析,以期揭示疼痛促进肿瘤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 MCF-7及肺癌细胞系A549, SPCA-1中,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酰胺Ⅰ在1 655 cm^-1附近的吸收峰发生蓝移,说明SP刺激肿瘤细胞可能引起肿瘤细胞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在MDA-MB-231和A549细胞系中,光谱1 500~1 600 cm^-1波段和1 600~1 700 cm^-1中酰胺Ⅰ吸收峰和酰胺Ⅱ吸收峰也显著下降,说明在这两种细胞系中,肿瘤细胞的蛋白质表达也出现明显降低。A549细胞系中,光谱1 070~1 090cm^-1区段和1 230~1 250cm^-1中磷酸二酯基团的正反伸缩振动峰位蓝移,表明疼痛介质SP刺激A549细胞系还影响了该细胞系核酸的结构,提示SP可能引起肿瘤细胞抑癌基因的损伤及癌基因的激活。同步辐射显微红外光谱通过对单一肿瘤细胞的光谱成像分析,揭示了持续性疼痛症状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可能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内蛋白质及核酸的结构实现的。光谱学结果显示,疼痛等不良症状的存在,疼痛相关物质的释放可能影响肿瘤细胞内蛋白质结构和表达及肿瘤细胞核酸变化,对肿瘤的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提示在临床肿瘤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更需重视对周边症状的对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红外光谱成像 P物质 乳腺癌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骨粉显微近红外标准光谱库的快速构建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姜训鹏 杨增玲 +1 位作者 刘贤 韩鲁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144,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近红外成像系统,获取了3种不同种属肉骨粉骨颗粒样本的可见光图像和显微近红外图像。采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基于Matlab软件和友好用户界面GUI设计实现图像颗粒的自动化提取与标记,以自动化批处理方式提高了光谱的提取效... 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近红外成像系统,获取了3种不同种属肉骨粉骨颗粒样本的可见光图像和显微近红外图像。采用标记分水岭算法,基于Matlab软件和友好用户界面GUI设计实现图像颗粒的自动化提取与标记,以自动化批处理方式提高了光谱的提取效率,识别率为96.4%。基于颗粒标记,从三维显微成像数据阵中获取单条骨颗粒光谱,以全局马氏距离和邻近马氏距离为指标,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光谱即可构建肉骨粉显微近红外标准光谱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骨粉 快速检测 红外成像 标准光谱库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测温中功率器件的边缘效应及其修正
15
作者 邹学锋 丁立强 +3 位作者 翟玉卫 刘岩 梁法国 李灏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3-988,共6页
针对显微红外热成像中对功率器件进行测温时边缘效应引起的测温误差,提出了采用精密位置调节装置进行修正的方法。分析了显微红外测温中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认为热膨胀等因素造成了被测功率器件表面两种不同发射率的材料与显微红外热像... 针对显微红外热成像中对功率器件进行测温时边缘效应引起的测温误差,提出了采用精密位置调节装置进行修正的方法。分析了显微红外测温中边缘效应产生的原因,认为热膨胀等因素造成了被测功率器件表面两种不同发射率的材料与显微红外热像仪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并在两种材料的边缘区域导致明显的测温误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判断被测件与显微红外热像仪相对位置改变方向的方法,并用显微红外热像仪进行了实验验证。根据被测件表面不同材料的发射率以及测温误差的正负可以判断被测件位置改变的方向,采用精密位移装置补偿这一位置改变即可有效消除边缘效应引起的测温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边缘效应 发射率 位移 测温误差 功率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团聚体中矿物-有机复合体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褚冰杰 余光辉 +2 位作者 刘飞飞 沈其荣 冉炜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1-1458,共8页
以国家肥力网湖南祁阳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的长期施有机肥和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土壤微团聚体。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研究土壤微团聚体中黏土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原位分布图谱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黏... 以国家肥力网湖南祁阳红壤长期定位试验站的长期施有机肥和长期施化肥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获得土壤微团聚体。利用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法研究土壤微团聚体中黏土矿物和有机官能团的原位分布图谱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中黏土矿物(3 620 cm-1)和大分子有机物(脂肪,2 920 cm-1;蛋白质,1 650 cm-1;多糖,1 080 cm-1)呈高度异质性的分布规律。其中,黏土矿物和多糖有较为相似的分布模式;而黏土矿物和脂肪、蛋白类物质则呈现差异较大的分布模式。与长期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微团聚体相比,长期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微团聚体中黏土矿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呈现更高的分散性。此外,施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土壤微团聚体样品中黏土矿物与有机官能团的决定系数(R2)均为:黏土矿物-脂肪>黏土矿物-多糖>黏土矿物-蛋白质,表明土壤微团聚体中黏土矿物和大分子有机物的亲和性有差异,且该差异不受长期施肥处理的影响。同步辐射微区域红外谱进一步表明,从土壤微团聚体外部到内部,黏土矿物的特征峰和大分子有机物的特征峰强度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 黏土矿物 有机物 矿物-有机复合体 同步辐射红外显微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ZnTe晶体中微米级富Te相与PL谱的对应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亚东 介万奇 +3 位作者 王涛 俞鹏飞 杜园园 何亦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9-363,共5页
采用红外透过显微镜(IRTM)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生长的CdZnTe晶体中微米级富Te颗粒.结合实际生长条件分析了不同富Te颗粒的产生以及形态演化.通过低温光致发光(PL)谱研究了CdZnTe晶体中杂质、缺陷的状态,以及晶体的结晶质量,并测试了相应晶... 采用红外透过显微镜(IRTM)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生长的CdZnTe晶体中微米级富Te颗粒.结合实际生长条件分析了不同富Te颗粒的产生以及形态演化.通过低温光致发光(PL)谱研究了CdZnTe晶体中杂质、缺陷的状态,以及晶体的结晶质量,并测试了相应晶体的电阻率.归纳出不同富Te颗粒的产生与对应晶体10 K温度下PL谱中特征发光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富Te条件下生长的晶体存在圆形、六边形以及三角形富Te颗粒,PL谱中(D0,X)峰强度占主导;按化学计量比生长的晶体存在十字交叉的富Te颗粒,PL谱中DAP峰强度占主导;Cd过量生长的晶体存在星形富Te颗粒,PL谱中(D0,X)半峰宽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ZNTE晶体 红外透过成像 富Te颗粒 PL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苯胺和环氧丙烷的共聚机理及共聚物的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美超 胡佳琦 +1 位作者 刘艳娜 马淳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44-1548,共5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苯胺和环氧丙烷的电化学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丙烷能在苯胺及其低聚物阳离子自由基的催化作用下发生α位开环,与苯胺发生电化学共聚,生成了含有芳香-脂肪醚结构的共聚物.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研...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对苯胺和环氧丙烷的电化学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氧丙烷能在苯胺及其低聚物阳离子自由基的催化作用下发生α位开环,与苯胺发生电化学共聚,生成了含有芳香-脂肪醚结构的共聚物.采用显微红外成像技术研究苯胺和环氧丙烷共聚物在电极表面的生长特点发现,该共聚物能在电极表面从中间向两侧有规律地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环氧丙烷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红外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红外吸收特性及其在皮棉杂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9
作者 郏东耀 丁天怀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皮棉异性纤维杂质检测技术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难点。为有效检测皮棉中与棉纤维外观极其相似的异性纤维杂质,提出了一种显微近红外成像方法用于检测皮棉中异性纤维。该方法将棉纤维与异性纤维在特定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差别,转化为近... 皮棉异性纤维杂质检测技术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难点。为有效检测皮棉中与棉纤维外观极其相似的异性纤维杂质,提出了一种显微近红外成像方法用于检测皮棉中异性纤维。该方法将棉纤维与异性纤维在特定红外波段的吸收特性差别,转化为近红外光谱成像系统中两者的灰度、形态图像特征差别,通过显微光路对图像特征差别放大,利用图像分割技术将异性纤维目标分割出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显微近红外成像方法捕获的图像中,异性纤维灰度、形态特征明显,其检测结果与实际相符,此方法可有效识别皮棉中异性纤维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性纤维 红外吸收特性 红外成像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有微弧氧化涂层的AZ91D镁合金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行为(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林荣 曹发和 +4 位作者 蔡景顺 刘文娟 郑俊军 张鉴清 曹楚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由于结构和成分的影响,覆有微弧氧化涂层的AZ91D镁合金的极化曲线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事实上,覆有微弧氧化涂层的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行为不仅与涂层的主要组成和微观结构有关,也与极化曲线测试条件,如氯离子浓度、溶... 由于结构和成分的影响,覆有微弧氧化涂层的AZ91D镁合金的极化曲线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事实上,覆有微弧氧化涂层的AZ91D镁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行为不仅与涂层的主要组成和微观结构有关,也与极化曲线测试条件,如氯离子浓度、溶液pH值、阴极极化程度和样品的暴露面积有关.由于微弧氧化涂层的不稳定性,这些因素通过改变氧化涂层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继而影响极化曲线的形状.本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成像和对应的光学照片研究了氧化涂层的成分和结构的变化.结合物理表征,我们提出一个模型,用以阐明微弧氧化涂层组成和结构在NaCl溶液中的变化.对于浸泡在NaCl溶液中的AZ91D微弧氧化涂层,阳极溶解和阴极还原反应的速控步骤分别是传质过程和电荷转移过程.所以从极化曲线上拟合出来的腐蚀电流密度不能准确反映腐蚀速率,而且误差也难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91D 弧氧化膜 极化曲线 傅里叶变换红外成像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