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的激光干扰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葛成良 范国滨 +4 位作者 梁正 叶一东 胡晓阳 关有光 郑为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的特点,利用激光的高亮度,对激光干扰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了激光的功率参数和脉冲频率参数对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具体的实验结果。并利用调制盘对激光脉冲的反... 针对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的特点,利用激光的高亮度,对激光干扰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了激光的功率参数和脉冲频率参数对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输出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具体的实验结果。并利用调制盘对激光脉冲的反射信号初步确定了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调制盘的旋转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单元红外成像探测器 干扰 脉冲频率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程红外成像探测器光电转换计算方法
2
作者 王炎 王晨 +1 位作者 郑链 王克勇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23,27,共4页
描述了近程红外成像探测器的图象生成机理 ,提出了红外成像探测器光电转换的计算方法 ,其中包括探测器对飞机蒙皮的角系数计算方法和如何去解决图像边缘弱化问题 ,从而可得到红外图像的灰度分布情况。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 ,得到了几个有... 描述了近程红外成像探测器的图象生成机理 ,提出了红外成像探测器光电转换的计算方法 ,其中包括探测器对飞机蒙皮的角系数计算方法和如何去解决图像边缘弱化问题 ,从而可得到红外图像的灰度分布情况。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 ,得到了几个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程红外成像探测器 计算方法 光电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谱激光辐照红外成像探测器干扰机理研究
3
作者 李楠 《激光杂志》 2025年第8期218-221,共4页
利用连续谱激光辐照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开展红外成像探测器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到探测器上能量密度增强,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干扰图像中逐渐出现饱和干扰亮斑、饱和串音扩散干扰、衍射环状条纹、激光致盲等典型激光干扰现象。像元... 利用连续谱激光辐照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开展红外成像探测器干扰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到探测器上能量密度增强,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干扰图像中逐渐出现饱和干扰亮斑、饱和串音扩散干扰、衍射环状条纹、激光致盲等典型激光干扰现象。像元上激光功率密度达到5μW/cm^(2)~45μW/cm^(2)时,干扰图像为饱和干扰亮斑;激光功率密度达到69.4μW/cm^(2)~2 175μW/cm2时,干扰图像为饱和串音扩散干扰和衍射环状条纹;激光功率密度达到0.17 W/cm^(2)~2.8 W/cm2时,干扰图像为激光致盲现象。通过分析红外成像探测器的结构及材料,发现饱和干扰亮斑是由光电效应引起,饱和串音扩散干扰及衍射环状条纹是由探测器的温度升高所致,激光致盲则是光电效应和探测器的热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丰富了连续谱激光对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干扰现象的认知,为连续谱激光干扰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谱激光 红外成像探测器 干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vitzky-Golay加权拟合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条带校正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一舟 许廷发 +2 位作者 刘子伟 申子宜 郭巳秋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51-59,共9页
针对红外成像探测器单元响应不一致等因素导致的图像非均匀性条带问题,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加权和SavitzkyGolay拟合的非均匀性条带校正方法。首先,计算每列的归一化直方图函数并将其作为权值对图像进行加权运算;然后,利用Savitzky-Golay... 针对红外成像探测器单元响应不一致等因素导致的图像非均匀性条带问题,提出了基于直方图加权和SavitzkyGolay拟合的非均匀性条带校正方法。首先,计算每列的归一化直方图函数并将其作为权值对图像进行加权运算;然后,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器对加权后的图像列均值和列方差进行拟合,并将结果带入校正公式,通过可调参数的迭代完成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去除非均匀性条带,保留图像的光谱辐射信息和纹理细节,各项评价指标均提高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性条带校正 红外成像探测器 直方图加权 Savitzky-Golay滤波器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ltrafast Self-powered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s and Imaging Array Based on Tin-lead Mixed Perovskites
5
作者 LIU Jingjing YANG Zhichun +7 位作者 BAO Haotian MENG Xinqin QI Minru YANG Changgang ZHANG Guofeng QIN Chengbing XIAO Liantuan JIA Suotang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47,共11页
Tin-lead(Sn-Pb)mixed perovskites a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near-infrared(NIR)photodetectors(PDs)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However,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Sn-Pb mixed PDs remains chall... Tin-lead(Sn-Pb)mixed perovskites a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in near-infrared(NIR)photodetectors(PDs)owing to their excellent photoelectric performance.However,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Sn-Pb mixed PDs remains challenging,primarily because of the rapid crystallization and the susceptibility of Sn^(2+) to oxidation.To ad⁃dress these issues,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multifunctional molecules 2,3-difluorobenzenamine(DBM)to modulat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Sn-Pb mixed perovskites and retard the oxidation of Sn^(2+),thereby significantly enhancing film quality.Compared with the pristine film,Sn-Pb mixed perovskite films modulated by DBM molecules exhibit a high⁃ly homogeneous morphology,reduced roughness and defect density.The self-powered NIR PDs fabricated with the improved films have a spectral response range from 300 nm to 1100 nm,a peak responsivity of 0.51 A·W^(-1),a spe⁃cific detectivity as high as 2.46×10^(11)Jones within the NIR region(780 nm to 1100 nm),a linear dynamic range ex⁃ceeding 152 dB,and ultrafast rise/fall time of 123/464 ns.Thanks to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PDs,the fabri⁃cated 5×5 PDs array demonstrates superior imaging ability in the NIR region up to 980 nm.This work 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of Sn-Pb mixed perovskites for NIR detection and paves the way for their commerci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lead mixed perovskites near-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maging array oxidation crystallization mod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