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材料红外反射光谱的下塌现象──红外吸波材料机理探讨之二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光寅 戴松涛 +1 位作者 张万林.俞平 黄熙怀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根据有效介质理论,研究了材料的孔隙度对其反射光谱的影响,发现随着孔隙度增加,多孔材料的红外反射光谱呈现下塌趋势,通过比较SiO2玻璃与多孔SiO2玻璃的红外反射光谱检验了这一规律.
关键词 多孔材料 反射光谱 红外吸波 红外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铝多孔膜红外吸波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巩运兰 王为 +2 位作者 高俊丽 程杰 郭鹤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32-33,36,共3页
在铬酸中采用直流恒压铝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铝多孔膜, 经测试这种多孔膜具有红外吸波性能。同时随氧化铝多孔膜孔隙度的增加, 在1250~417cm - 1 波段的红外反射光谱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铝阳极氧化 氧化铝 多孔膜 红外吸波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纳米红外吸波材料的制备及消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吴慧 马拥军 +1 位作者 朱东升 裴重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42-246,共5页
作为单原子厚度的碳材料,石墨烯因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电子迁移率的特性,易于满足吸波材料所需的要求。目前,单一的吸波材料难以达到多波段、宽频带的吸收效果,为了拓宽其红外吸收频带,通过将氧化石墨烯与纳米γ-Al2O3复合,并采用... 作为单原子厚度的碳材料,石墨烯因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电子迁移率的特性,易于满足吸波材料所需的要求。目前,单一的吸波材料难以达到多波段、宽频带的吸收效果,为了拓宽其红外吸收频带,通过将氧化石墨烯与纳米γ-Al2O3复合,并采用水合肼原位还原制备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利用Raman、XRD、FT-IR、EDX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烟幕对1.06 m激光和8~12 m波段的红外消光特性,结果表明,石墨烯基吸波材料对红外激光系统以及红外热像仪均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基 Y-A1203 红外消光 红外吸波材料 水合肼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介电常数对晶体反射光谱的影响——红外吸波材料机理探讨之一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光寅 戴松涛 张存洲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运用经典振子理论,借助振子n-k蛋圆曲线及反射率半圆图,分析了高频介电常数对晶体反射光谱的影响,指出当振子强度和阻尼常数一定时,高频介电常数低的材料有利于在反射光谱中形成宽带低反射率区,可用于红外吸波。
关键词 红外吸波 高频 反射光谱 电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反射光谱的挖孔机制——红外吸波材料机理探讨之三 被引量:2
5
作者 戴松涛 张光寅 张存洲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6-130,共5页
深入研究了固体反射光谱红外活性模剩余反射带短波边对介电常数变化的敏感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强弱振子介电耦合对反射光谱的影响。
关键词 挖孔 反射光谱 剩余反射带 红外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钴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及其红外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美琪 陈学青 +2 位作者 王志彦 李洪娟 曹吉林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85-2789,共5页
以氢氧化钠、氯化锌、氯化铁及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Co掺杂的片状氧化锌材料,并采用XRD、SEM、EDS、FT-IR等手段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氧化锌片具有纳米级的空间尺度(其厚度约为10~20 nm)。掺杂铁... 以氢氧化钠、氯化锌、氯化铁及氯化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Fe、Co掺杂的片状氧化锌材料,并采用XRD、SEM、EDS、FT-IR等手段对它们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氧化锌片具有纳米级的空间尺度(其厚度约为10~20 nm)。掺杂铁和钴的纳米氧化锌的红外光谱在3500 cm^(-1)和1600 cm^(-1)处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在430 cm^(-1)与500 cm^(-1)处的峰形和位置出现了明显的宽化现象,同时掺杂钴的材料在670 cm^(-1)和1040 cm^(-1)左右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表现出良好的红外吸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水热法 红外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hancement of mid-wavelength infrared absorbance by alkane-grafted Ti3C2Tx MXene thin-films
7
作者 ZHAO Zhen-Yu KITAHARA Hideaki +1 位作者 ZHANG Chen-Hao TANI Masahiko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37,共5页
An enhancement of mid-wavelength infrared absorbance is achieved via a cost-effectively chemical method to bend the flakes by grafting two types of alkane octane(C_(8)H_(18))and dodecane(C_(12)H_(26))onto the surface ... An enhancement of mid-wavelength infrared absorbance is achieved via a cost-effectively chemical method to bend the flakes by grafting two types of alkane octane(C_(8)H_(18))and dodecane(C_(12)H_(26))onto the surface terminals respectively.The chain-length of alkane exceeds the bond-length of surface functionalities T(x=O,-OH,-F)so as to introduce intra-flake and inter-flake strains into Ti_(3)C_(2)T_(x)MXene.The electronic microscopy(TEM/AFM)shows obvious edge-fold and tensile/compressive deformation of flake.The alkane termination increases the intrinsic absorbance of Ti_(3)C_(2)T_(x)MXene from no more than 50%up to more than 99%in the mid-wavelength in⁃frared region from 2.5μm to 4.5μm.Such an absorption enhancement attributes to the reduce of infrared reflec⁃tance of Ti_(3)C_(2)T_(x)MXene.The C-H bond skeleton vibration covers the aforementioned region and partially reduces the surface reflectance.Meanwhile,the flake deformation owing to edge-fold and tensile/compression increase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so as to increase the absorption as well.These results have applicable value in the area of mid-infrared camoufl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d-wavelength infrared MXene infrared absorpti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in-fi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