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通信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凯 张海涛 +4 位作者 巩马理 闫平 杨欣 姜丰 金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1-414,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调制方法———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 (DAPIM) .研究了采用该调制方法的红外通信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情况下的性能 ,对DAPIM的符号结构、带宽、功率谱和误码率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与开关键控(OOK)、脉冲位置调制 (PPM)... 提出一种新的调制方法———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 (DAPIM) .研究了采用该调制方法的红外通信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情况下的性能 ,对DAPIM的符号结构、带宽、功率谱和误码率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与开关键控(OOK)、脉冲位置调制 (PPM)和脉冲间隔调制 (PIM)等调制方式做了比较 .DAPIM具有较好的带宽和功率综合特性 .对于DAPIM ,符号位数M =5或 6是较好的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 无线红外通信 功率谱密度 高斯白噪声 脉冲位置调制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通信系统传感器稳定性控制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贺瑜飞 乔宝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51-956,共6页
传统脉冲系统传感器稳定性控制模型忽略了对脉冲控制器驱动全域总线的设计,导致无法实现脉冲信号的全域连通,因此传统控制方法存在较大偏差。为此,构建新的红外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通信系统有限时间传感器稳定性控制模型。采集脉冲同态数... 传统脉冲系统传感器稳定性控制模型忽略了对脉冲控制器驱动全域总线的设计,导致无法实现脉冲信号的全域连通,因此传统控制方法存在较大偏差。为此,构建新的红外双幅度脉冲间隔调制通信系统有限时间传感器稳定性控制模型。采集脉冲同态数据,完成脉冲资源文件信息的重新配置。设计脉冲控制器驱动全域总线,重组数据传输结构。应用脉冲内部领域微控制器,将脉冲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连通脉冲全域总线完成全区域脉冲连通。组合和划分区域内脉冲能量簇,依靠各层级的驱动节点实现逐级控制,实现整体性传感器稳定性控制。实验所得数据表明:所设计的传感器稳定性控制模型的脉冲发条高频和红外低频脉冲控制偏差较小,与传统模型相比具有明显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传感器 传感器稳定性控制 仿真实验 红外幅度脉冲 驱动全域总线 脉冲同态数据 脉冲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光通信双幅度脉冲位置调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铁英 王红星 +1 位作者 朱银兵 孙晓明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3,共3页
无线光通信脉冲位置调制(PPM)的功率利用率虽然很高,但带宽需求也非常高,在无线光通信系统中,应当充分考虑带宽需求和功率利用率的平衡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幅度脉冲位置调制(DAPPM)。在给出了其符号结构之后,分析了其带... 无线光通信脉冲位置调制(PPM)的功率利用率虽然很高,但带宽需求也非常高,在无线光通信系统中,应当充分考虑带宽需求和功率利用率的平衡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幅度脉冲位置调制(DAPPM)。在给出了其符号结构之后,分析了其带宽利用率。然后,推导了弱湍流信道模型下DAPPM的误时隙率和误包率,并与OOK、PPM、DPIM和DAPIM等调制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位分辨率条件下,DAPPM的误包率虽然高于PPM和DPIM,但明显优于OOK和DAPIM。同时,DAPPM去除了PPM中冗余的时隙,且平均长度比DPIM短,从而获得了比DPIM更高的带宽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光通信 幅度脉冲位置调制 湍流 误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幅度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的水下无线光通信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巍 华良洪 +2 位作者 张晓晖 饶炯辉 王文博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0-333,共4页
为了研究适用于水下无线光通信的调制方式,采用分析水下无线光通信的信道模型、并推导该信道中用多幅度数字脉冲间隔调制方式的误包率表达式、带宽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的方法,对不同调制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幅度数字脉... 为了研究适用于水下无线光通信的调制方式,采用分析水下无线光通信的信道模型、并推导该信道中用多幅度数字脉冲间隔调制方式的误包率表达式、带宽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的方法,对不同调制方式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多幅度数字脉冲间隔调制的带宽利用率和功率利用率最高。这一结果对选择适合用于水下无线光通信的调制方式是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差错性能 带宽利用率 功率利用率 幅度脉冲间隔调制 水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双极性脉冲间隔调制
5
作者 王栋 徐昌彪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92-3094,共3页
针对普通脉冲调制的不足,在已有的超宽带脉冲调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极性脉冲间隔调制的UWB跳时调制方案,详述了信号构建过程,并对它的带宽需求、误码率、最大可靠通信距离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和实验仿真数据表明... 针对普通脉冲调制的不足,在已有的超宽带脉冲调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极性脉冲间隔调制的UWB跳时调制方案,详述了信号构建过程,并对它的带宽需求、误码率、最大可靠通信距离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和实验仿真数据表明,与PPM、PIM、OOK相比,APIM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带宽利用率,是PPM的两倍以上;在误码率方面要优于OOK方式,并能在低误码率的情况下确保可靠通信距离。结论表明,APIM调制是UWB系统设计的良好候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 超宽带 极性脉冲间隔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双空间调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惠琴 杨顺信 +1 位作者 李亚婷 武鑫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5-572,共8页
相对于传统的光空间调制,光广义空间调制在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上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其误码性能不够理想。本文利用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幅度调制(PAM),通过每次同时激活两个激光器而提出了一种双空间调制(DSM)。采用联合界技术推... 相对于传统的光空间调制,光广义空间调制在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上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其误码性能不够理想。本文利用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幅度调制(PAM),通过每次同时激活两个激光器而提出了一种双空间调制(DSM)。采用联合界技术推导出了DSM的误码率理论上界,分析了其频谱效率、传输速率和复杂度的影响因素,并与已有光空间调制的性能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DSM不仅提升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和传输速率,而且有效地改善了系统的误码性能。在相同的传输速率下,当误码率为1×10-3时,相对于(4,4)-8PPM SPPM和(3,4)-4PPM GSPPM方案,(3,4)-8PPM-2PAM DSM的信噪比分别改善了约2.5 dB和6 dB,频谱效率分别提高了2.335 bits/(s·Hz)和0.375 bits/(s·Hz)。DSM方案为未来大气激光通信传输速率的提高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通信 空间调制 脉冲幅度调制 脉冲位置调制 传输速率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正交脉冲整形双相位共轭孪生波的非线性抑制方案 被引量:2
7
作者 缪涛 杜建新 王陈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抑制光传输系统的非线性效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阶调制格式与非线性分离技术相结合的32信道正交脉冲整形双相位共轭孪生波(QPS dual-PCTW)非线性抑制方案。利用Optisystem和Matlab联合仿真,分别搭建了16阶正交幅度调制(16QAM)和64QA... 为抑制光传输系统的非线性效应,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高阶调制格式与非线性分离技术相结合的32信道正交脉冲整形双相位共轭孪生波(QPS dual-PCTW)非线性抑制方案。利用Optisystem和Matlab联合仿真,分别搭建了16阶正交幅度调制(16QAM)和64QAM下有无QPS dual-PCTW方案的32信道非线性分离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系统误码率来研究该方案对非线性效应的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使用QPS dual-PCTW方案,四波混频(FWM)效应都对系统性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当使用QPS dual-PCTW方案时,影响系统性能的主导因素为码间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共轭孪生波 正交脉冲整形 非线性效应 四波混频噪声 正交幅度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频谱高效的可见光混合调制方案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嘉欣 王旭东 +1 位作者 吴楠 辛嘉珺 《光通信技术》 2023年第1期51-57,共7页
为提高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空间调制技术(GSM)的无载波幅度相位(CAP)-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混合方案。该方案基于空-时域联合思想,在信号域内将CAP信号加载到DPIM时隙脉冲上构建混合调制信号,在光空域内通过... 为提高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提出一种基于广义空间调制技术(GSM)的无载波幅度相位(CAP)-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混合方案。该方案基于空-时域联合思想,在信号域内将CAP信号加载到DPIM时隙脉冲上构建混合调制信号,在光空域内通过GSM技术同时激活多根天线进行信息传输。推导了可见光高斯信道下GSM-CAP-DPIM混合系统的误帧率理论表达式,仿真验证了解析式的准确性,探究了不同空时域参数选择对系统误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频谱效率相同时,GSM-CAP-DPIM混合系统的可靠性优于传统混合调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广义空间调制 数字脉冲间隔调制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 误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PWAM光纤传输技术的红外检测系统(英文)
9
作者 师哲 张建国 赵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592-596,共5页
分析使用了一种PWAM(二级脉冲幅度调制以及脉冲宽度调制)光纤传输技术作为红外探测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手段,用以取代传统的电缆传输方式。传输系统的主要指标设定在模拟信号的信噪比不小于50dB,数字信号的误码率不低于10-9。PWAM系统的接... 分析使用了一种PWAM(二级脉冲幅度调制以及脉冲宽度调制)光纤传输技术作为红外探测系统中的信号传输手段,用以取代传统的电缆传输方式。传输系统的主要指标设定在模拟信号的信噪比不小于50dB,数字信号的误码率不低于10-9。PWAM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作为主要的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机仿真表明了PWAM光纤传输技术在红外探测系统中应用的良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系统 光通信 脉冲宽度调制 脉冲幅度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DPIM可见光混合调制方案
10
作者 辛嘉珺 王旭东 吴楠 《光通信研究》 2021年第1期5-9,35,共6页
针对可见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无载波幅度相位(CAP)调制与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结合的混合调制方案。该方案分别利用两者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较高的特点,发送端在脉冲间隔调制的脉冲时隙加载直流偏置光CAP(DCO-CAP)信... 针对可见光通信系统传输性能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无载波幅度相位(CAP)调制与数字脉冲间隔调制(DPIM)结合的混合调制方案。该方案分别利用两者频谱效率和功率效率较高的特点,发送端在脉冲间隔调制的脉冲时隙加载直流偏置光CAP(DCO-CAP)信号,实现混合调制信号的并行生成,接收端通过门限检测和最大似然检测完成混合调制信号的串行解调。推导了室内可见光高斯信道下混合调制方案的误码率(BER)及误帧率(FER)解析表达式。此外,从频谱效率和FER两方面对比分析了该混合调制方案与传统DPIM及DCO-CAP方案的性能优劣。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频谱效率相同时,混合调制方案较单一调制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 脉冲间隔调制 误帧率 频谱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 Gbit/s无源光网络技术进展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丹 郭勇 +2 位作者 印永嘉 马壮 张伟良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业务的产生以及PON传输5G移动前传和回传信号的需求,要求PON能支持单波超过10 Gbit/s速率的传输。当线路速率超出10 Gbit/s时,色散和功率预算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25 Gbit/s PON系统的研究进展和... 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业务的产生以及PON传输5G移动前传和回传信号的需求,要求PON能支持单波超过10 Gbit/s速率的传输。当线路速率超出10 Gbit/s时,色散和功率预算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25 Gbit/s PON系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采用基于零色散附近的25 Gbit/s速率的EML、分别基于25 Gbit/s和10 Gbit/s速率的APD接收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5 Gbit/s速率的APD,EML的发射光功率设置为+5 d Bm,在没有光放大器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0 Gbit/s对称的吉比特无源光网络的32 d Bm的N2级别的光功率预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光网络 25 Gbit/s 二进制 脉冲幅度调制 二进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