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金电极表面上CO_2的还原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晨 金葆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1-545,共5页
以碳酸丙烯酯(PrC)为溶剂,高氯酸四丁基胺(TBAP)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及红外光谱电化学开展了金电极上二氧化碳的还原研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跟踪电化学还原过程反应物及产物的生成和消失。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表明,在消耗CO2的同时... 以碳酸丙烯酯(PrC)为溶剂,高氯酸四丁基胺(TBAP)为电解质,利用电化学及红外光谱电化学开展了金电极上二氧化碳的还原研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跟踪电化学还原过程反应物及产物的生成和消失。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表明,在消耗CO2的同时,金电极上有CO的产生,且伴随有碳酸根的形成。结合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结果,提出了一种电还原机理:在非水介质中,CO2电还原过程中生成了中间体CO2.-,随后CO2.-分别以两个途径进行还原,其一是直接被还原成CO,其二是与CO2结合生成C2O4.-而后歧化成CO以及CO32-。两个反应同时进行,且第一个反应是可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电化学还原 红外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醌类衍生物捕获CO2的红外光谱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慧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47-1856,共10页
采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6-二氯苯醌(DCBQ)和2,6-二甲氧基苯醌(DMOBQ)在乙腈溶液中对CO2的电化学捕获过程.结果表明, 2种醌类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遵循连续两步单电子过程.加入CO2... 采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6-二氯苯醌(DCBQ)和2,6-二甲氧基苯醌(DMOBQ)在乙腈溶液中对CO2的电化学捕获过程.结果表明, 2种醌类衍生物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循环伏安(CV)曲线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遵循连续两步单电子过程.加入CO2后,由于取代基亲电性的不同, 2种衍生物发生了不同的变化:DCBQ仍然呈现2对氧化还原峰,但是第二对还原峰发生了正移动;而DMOBQ的2对氧化还原峰变成1对峰.根据现场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分别得到了DCBQ和DMOBQ电化学捕获CO2过程的不同机理. DCBQ是二价阴离子发生化学变化的电化学-电化学-化学(EEC)机理,而DMOBQ则是还原产物一价阴离子自由基参与化学变化的电化学-化学-电化学(ECE)机理.进一步对CO2捕获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2种反应的化学计量比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2 6-二氯苯醌 2 6-二甲氧基苯醌 二氧化碳电化学捕获 氧化还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池的制作和表征
3
作者 龚岳 范慧 +2 位作者 张海峰 章学华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79,共6页
介绍一种自主设计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池,可用于常温下(水)体系以及低温下非水(乙腈)体系的光谱电化学实验.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对该低温电化学池进行相关表征.对苯醌的低温现场红... 介绍一种自主设计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池,可用于常温下(水)体系以及低温下非水(乙腈)体系的光谱电化学实验.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法、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对该低温电化学池进行相关表征.对苯醌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电化学池性能良好,可以用于低温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循环伏安法 循环伏吸法 对苯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红外光谱电化学薄层池的制作与表征
4
作者 朱云 洪亮 金葆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拓宽光谱电化学研究范围,开展高温下电化学反应过程,本文研制了一种高温红外光谱电化学薄层池(HTC)。研制的HTC清洗方便,操作简单,适用于水体系和有机体系。该HTC可在室温至373 K(根据溶剂沸点,控温精度为±0. 5 K)温度范围内使... 为了拓宽光谱电化学研究范围,开展高温下电化学反应过程,本文研制了一种高温红外光谱电化学薄层池(HTC)。研制的HTC清洗方便,操作简单,适用于水体系和有机体系。该HTC可在室温至373 K(根据溶剂沸点,控温精度为±0. 5 K)温度范围内使用,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红外光谱采集谱图清晰信噪比好。利用铁氰化钾水溶液和对苯醌离子液体溶液的红外光谱电化学行为对HTC进行了表征,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红外电化学 离子液体 对苯醌 铁氰化钾 红外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t纳米空心球甲醇电催化氧化和原位电化学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新文 甘亚利 孙世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71-2076,共6页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纳米空心球,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H2SO4+0.1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CoPt纳米空心... 采用化学还原和电位置换法制备了CoPt纳米空心球,该催化剂对甲醇氧化表现出较好的电催化活性.透射电镜(TEM)、能量散射光谱(EDS)和电化学循环伏安实验结果表明,在0.1mol·L-1H2SO4+0.1mol·L-1CH3OH中进行测试时,CoPt纳米空心球发生了去合金化过程,催化剂表面Co元素溶解,形成了富Pt表面,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同时表现出较好的结构稳定性.采用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在分子水平研究了CoPt纳米空心球上甲醇氧化过程,发现甲醇在CoPt纳米空心球氧化中间产物主要为CO,且CO表现出异常红外效应,与CO为探针分子在CoPt纳米空心球上得到的红外光谱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去合金化方法是一种有效调节催化剂表面组成和性能的手段,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是潜在的原位研究有机小分子氧化机理的方法,在燃料电池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t纳米空心球 去合金化 甲醇氧化 原位电化学红外光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上的电化学还原和原位红外光谱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声培 楼乔奇 +1 位作者 陈燕鑫 孙世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29,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测... 采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 FTIRS),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离子液体[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过程,测得扩散系数为1.0×10^(-7)cm^2·s^(-1);in situ FTIRS研究发现, [BMIM]BF_4中马来酸在Pt电极上的还原发生在其中的一个羧基位上,即马来酸首先获得一个电子生成阴离子自由基,随后再获得一个电子生成二价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马来酸 电化学还原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方法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姜艳霞 李广 +3 位作者 叶进裕 李君涛 周志有 孙世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1-207,共17页
研究电化学体系多相界面的精细结构和电化学过程对于发展电化学基础理论、认识电催化反应机理和界面过程,以及指导高效电催化剂的可控构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化学方法不具备分子识别能力,局限于对复杂电化学体系的宏观和唯像研究.电化... 研究电化学体系多相界面的精细结构和电化学过程对于发展电化学基础理论、认识电催化反应机理和界面过程,以及指导高效电催化剂的可控构筑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电化学方法不具备分子识别能力,局限于对复杂电化学体系的宏观和唯像研究.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将电化学调制和红外光谱方法相结合,利用红外光谱的指纹特征和表面选律实现对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种的成键方式和浓度变化的特异性识别,获取电极表界面的物理结构和化学变化特征,以及对参与电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实时、定性和定量检测,为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机理,建立电极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本文以本课题组的工作为主,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综述外反射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基础与研究进展.首先介绍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的原理、方法及其新技术,重点综述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量转化与储存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 方法 应用 表界面过程 电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在离子液体[BMIM]BF_4中的电化学还原和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声培 楼乔奇 +1 位作者 陈燕鑫 孙世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10-1113,共4页
作者自行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BF4,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从分子水平考察了离子液体中马来酸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4中马来酸在GC电极上的还原为不可... 作者自行合成了离子液体[BMIM]BF4,用循环伏安法(CV)、计时电量法(CA)和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in situFTIR),从分子水平考察了离子液体中马来酸在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结果表明,[BMIM]BF4中马来酸在GC电极上的还原为不可逆过程,测得扩散系数D=9.62×10-8cm2/s;in situFTIRS研究发现,马来酸在离子液体[BMIM]BF4和水溶液中的电还原生成丁二酸的机理不同。在[BMIM]BF4中马来酸还原发生在其中的一个羧基上,即马来酸首先获得一个电子生成阴离子自由基,随后可能获得一个电子生成二价阴离子,或者获得一个电子并在2个H+的作用下生成醛类物质和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马来酸 电化学还原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Mo_2C/GC催化甲醇氧化的现场电化学-红外光谱研究
9
作者 黄海萍 姚希宇 沈培康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40%Pt在Mo2C/GC上的电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显示,Pt在Mo2C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度,平均粒径为3 nm.循环伏安、计时电位测试表明,酸性溶液中,Pt-Mo2C/GC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性能.其催化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比Pt/C的负移... 应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40%Pt在Mo2C/GC上的电催化剂.X射线衍射(XRD)显示,Pt在Mo2C载体上有较好的分散度,平均粒径为3 nm.循环伏安、计时电位测试表明,酸性溶液中,Pt-Mo2C/GC具有良好的甲醇氧化性能.其催化甲醇氧化的起始电位比Pt/C的负移了90 mV.这一优异性能与Pt和载体Mo2C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测量显示,甲醇在Pt/C电极氧化的中间产物是桥式吸附COB和线性吸附COL,而在Pt-Mo2C/GC电极则未检测到有害中间产物CO,其氧化终产物均为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 Pt-Mo2C GC PT C 甲醇 现场电化学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表面敏感的原位免标记光谱电化学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武烈 孙建龙 姜秀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222,共21页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尤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超灵敏的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亚单层膜水平的表面选择性探测.由于增强基底可同时作为工作电极实现电化学调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表面敏感的原位... 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尤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超灵敏的红外光谱技术,能够实现亚单层膜水平的表面选择性探测.由于增强基底可同时作为工作电极实现电化学调制,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表面敏感的原位免标记光谱电化学技术.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之后通过代表性研究工作着重介绍近年衰减全反射表面增强红外吸收光谱电化学的应用和发展,最后展望了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所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表面增强红外光 红外光谱电化学 生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原位红外光谱方法研究PtAu甲醇电催化氧化机理
11
作者 李广 姜艳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87-88,共2页
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的中间物种和反应机理对于构建催化剂表界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由于隐失波的红外吸收特性,对于表面吸附态物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广泛应用于表界面反应机理研究。基于这... 研究电化学反应过程的中间物种和反应机理对于构建催化剂表界面组成,结构和性能的构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方法由于隐失波的红外吸收特性,对于表面吸附态物种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广泛应用于表界面反应机理研究。基于这一方法,本工作对PtAu的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反应中主要中间物种(HCOOad和COad)的浓度变化,我们发现甲醇氧化的主要途径是非CO途径;通过分峰拟合的方法对反应中CO的种类和浓度进行分峰和统计,发现反应中存在多种吸附态CO,且随着反应的进行存在CO迁移现象。利用CO作为探针分子进行毒化实验,证明反应过程中OH主要的吸附位点是Pt。结合分峰拟合方法对反应过程中多种水进行结构区分和浓度分析,确认弱氢键水参与甲醇电催化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原位红外光 衰减全反射 甲醇电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窗夹套式红外反射薄层电化学池的制作与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运梅 金葆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66-1170,共5页
设计制作了一种适合水体系和非水体系的双光窗夹套式红外反射薄层电化学池。以亚铁氰化钾水溶液和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乙腈溶液对此电化学池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 ,该电化学池的阻抗效应和边缘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以亚铁氰化... 设计制作了一种适合水体系和非水体系的双光窗夹套式红外反射薄层电化学池。以亚铁氰化钾水溶液和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的乙腈溶液对此电化学池进行电化学表征。结果表明 ,该电化学池的阻抗效应和边缘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抑制。以亚铁氰化钾水溶液进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表征 ,氧化过程的谱图中能清楚地观察到 ,Fe(CN) 4 -6中 CN 的正向吸收峰与Fe(CN) 3 -6中 CN 的负向吸收峰 ,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以液氮冷却的N2 气为致冷剂做对苯二酚的低温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实验 ,也获得了信噪比较好 ,谱峰清晰的氧化还原谱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电化学 双光窗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亚铁氰化钾 对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1,4-萘醌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丹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59-1964,共6页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在扫描范围为1.0~-2.0 V... 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方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CVA)和导数循环伏吸法(DCVA)研究了2-羟基-1,4-萘醌(2-H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在扫描范围为0.2~-1.8 V时,2-HNQ的循环伏安(CV)图中有2对氧化还原峰.在扫描范围为1.0~-2.0 V时,CV图在更正的电位下会出现1个氧化峰.通过分析循环伏安扫描过程中1656,1495,1549和1325 cm-1等峰的变化,观察到整个电化学过程中存在2种中间状态,去质子化醌(Q-O-)还原生成的自由基二价阴离子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即Q-O-的还原遵循电化学-电化学反应机理(EE机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2-HNQ的电化学过程中存在较强的氢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循环伏吸法 导数循环伏吸法 2-羟基-1 4-萘醌 中间体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2)-萘醌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晔 阚家义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0,共4页
研究邻萘醌类母核化合物β-(1,2)-萘醌在乙腈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β-(1,2)-萘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并非如1,4-对苯醌乙腈体系的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过程,推测可能存在后行化学反应.同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观察到其氧化还原过... 研究邻萘醌类母核化合物β-(1,2)-萘醌在乙腈体系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β-(1,2)-萘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并非如1,4-对苯醌乙腈体系的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过程,推测可能存在后行化学反应.同时运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观察到其氧化还原过程均存在半醌自由基中间体在一定电位下的生成、继而消去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萘醌 后行化学反应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15
作者 李丹 金葆康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7-355,共9页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和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大黄素(Emodi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大黄素的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自由基Q^(·-)会结合中性分子Q生成二聚物Q_2^(·-),Q_2^(·-)在更负的电位下进一步还... 本文利用循环伏安法、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法和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大黄素(Emodin,Q)在乙腈溶剂中的电子转移机理.大黄素的还原过程中阴离子自由基Q^(·-)会结合中性分子Q生成二聚物Q_2^(·-),Q_2^(·-)在更负的电位下进一步还原为Q_2^(2-).当扫描范围为-0.2^-2.0 V时,经过一个循环伏安过程,在扫描结束物质并没有回到反应物大黄素,而是Q_2^(2-).Q_2^(2-)会继续发生电化学反应,经历两步一电子过程,分别生成Q_2^(3-)和Q_2^(4-),对应CV图中峰C_3和C_4.当扫描范围扩大至1.0^-2.0 V时,在更正的电位下,观察到两个新的氧化峰A_1和A_2,该范围内的3周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结束物质重新氧化回到Q;当扫描范围缩小至0.3^-1.4 V,A_2峰随着扫描周数的增加而增大,与A_2峰对应的氧化产物Q_2^(·-)在溶液中不断积累;A_1峰对应于Q_2^(·-)氧化回到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二聚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循环伏吸法 导数循环伏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对苯醌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彤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47-852,共6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 CV)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对苯醌( BQ)在4种离子液体中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基于在298.15-343.15 K温度范围内对苯醌的伏安曲线,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对苯醌的扩散系数(D),进而求得其扩... 采用循环伏安法( CV)和现场光谱电化学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对苯醌( BQ)在4种离子液体中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基于在298.15-343.15 K温度范围内对苯醌的伏安曲线,获得了不同温度下对苯醌的扩散系数(D),进而求得其扩散活化能(Ea).利用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及导数循环伏吸法同时跟踪电化学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及产物随时间(电位)的变化.光谱电化学结果表明,苯醌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BMIMBF4)和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BMIMPF6)中与在乙腈中类似,先生成苯醌阴离子自由基,随后进一步还原为二价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对苯醌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萘醌在二甲基亚砜和乙腈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云 李丹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25-2030,共6页
采用电化学技术和现场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2-甲基萘醌(MQ)在二甲亚砜(DMSO)和乙腈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当在0^-1.8 V电势范围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MQ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行为.结合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收图(CVA)、导数循环伏吸图(DC... 采用电化学技术和现场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2-甲基萘醌(MQ)在二甲亚砜(DMSO)和乙腈溶剂中的电化学性质.当在0^-1.8 V电势范围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时,MQ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不同的电化学行为.结合红外光谱循环伏吸收图(CVA)、导数循环伏吸图(DCVA)及变温电化学实验,推断MQ在DMSO中第一步被还原为阴离子自由基MQ^(·-),第二步被还原为二价阴离子MQ^(2-),该过程为连续的两步单电子转移过程;在乙腈溶剂中,MQ在发生电化学反应的同时发生二聚:第一步还原产物阴离子自由基与二价阴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且二聚体在后继的电化学过程中被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萘醌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循环伏吸法 导数循环伏吸法 变温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_(25)/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上CO_2的电化学还原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幸楠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8,共8页
采用自组装方式制备GNPs/L-Cys/Au和Au_(25)/L-Cys/Au修饰电极,构造不同的CO_2电化学还原界面.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修饰电极上CO_2电化学行为.电化学结果表明:与Au电极相比,在GNPs/L-Cys/Au电极上,CO_2还原过电... 采用自组装方式制备GNPs/L-Cys/Au和Au_(25)/L-Cys/Au修饰电极,构造不同的CO_2电化学还原界面.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修饰电极上CO_2电化学行为.电化学结果表明:与Au电极相比,在GNPs/L-Cys/Au电极上,CO_2还原过电位降低了将近190 mV;而在Au_(25)/L-Cys/Au电极上,过电位降低了将近280mV,Au_(25)/L-Cys/Au电极表现出更好的CO_2电化学催化效果.结合红外光谱电化学结果提出了CO_2在Au_(25)/L-Cys/Au电极上可能的还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线性扫描伏安法 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 修饰电极 纳米金溶胶 Au25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BF4中2-氨基-3-氯-1,4-萘醌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
19
作者 乔雪娇 李丹 +1 位作者 程龙玖 金葆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06-1613,共8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氨基-3-氯-1,4-萘醌(ACNQ)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中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不存在CO2时,ACNQ在BMIMBF 4中经历可逆的两步一电子过程;当体系... 利用循环伏安法(CV)和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技术研究了2-氨基-3-氯-1,4-萘醌(ACNQ)在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 4)中电化学捕获CO2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体系中不存在CO2时,ACNQ在BMIMBF 4中经历可逆的两步一电子过程;当体系中引入CO2时,电化学还原过程中形成的二价阴离子(ACNQ^2-)作为亲核试剂,可攻击CO2的亲电子碳中心,形成稳定的CO2加合物.对电化学捕获CO2的化学计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摩尔的ACNQ^2-可捕获1摩尔的CO2.结合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上计算分析了反应中CO2加合物可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2-氨基-3-氯-1 4-萘醌 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二氧化碳 亲核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甲基对苯醌电化学还原研究
20
作者 任园园 金葆康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7-92,共6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四甲基对苯醌(TMBQ)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TMBQ的电化学还原并不是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研究发现,还原过程同时伴随后行化学反应.TMBQ... 利用循环伏安法、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及导数循环伏吸法研究四甲基对苯醌(TMBQ)在乙腈溶液中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TMBQ的电化学还原并不是简单的两步单电子还原过程.研究发现,还原过程同时伴随后行化学反应.TMBQ的还原产物在-0.32 V处产生不可逆氧化峰,表明在四甲基对苯醌的电化学还原过程中发生了二聚反应.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进一步证实了二聚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循环伏吸法 导数循环伏吸法 四甲基对苯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