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外二阶导数谱图特征在中国古纸纤维无损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淑贤 张艳霞 王旭 《中国造纸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45,共12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古纸的无损纤维鉴别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65种已知纤维成分的标准纸张样品进行无...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研究与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古纸的无损纤维鉴别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65种已知纤维成分的标准纸张样品进行无损纤维成分鉴别,总结了各类标准纸张样品在1500~1200 cm^(-1)和1200~900 cm^(-1)2个波数范围的FT-IR二阶导数谱图特征,并根据FT-IR二阶导数谱图计算所得的结晶度,实现纸张种类的准确区分。137个古纸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通过FT-IR二阶导数谱图解析,可对古纸纤维成分进行有效的无损鉴别。对于单一纤维成分的原纸,FT-IR二阶导数谱图解析可达到与显微分析相当的水平;对于加工纸,FT-IR二阶导数谱图可有效去除填料等添加剂的谱峰干扰,实现纤维成分的准确鉴别;对于混料纸,可通过FT-IR二阶导数谱图判断混料组成成分的主要类别。因此,FT-IR二阶导数谱图分析技术在中国古纸纤维无损鉴别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二阶导数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中国古纸 纤维无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分析辽代丝绸的降解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华锋 龚德才 刘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应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定量计算法库县叶茂台出土的辽代丝绸和现代蚕丝蛋白分子构象的百分比,分析辽代蚕丝分子构象的变化原因,并结合X-射线衍射结果讨论了辽代丝绸的老化特征。分析结果说明,辽代蚕丝蛋白无规构象比β-折叠链降解速度快... 应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定量计算法库县叶茂台出土的辽代丝绸和现代蚕丝蛋白分子构象的百分比,分析辽代蚕丝分子构象的变化原因,并结合X-射线衍射结果讨论了辽代丝绸的老化特征。分析结果说明,辽代蚕丝蛋白无规构象比β-折叠链降解速度快,致使辽代蚕丝纤维结晶度高于现代蚕丝,由此解释了古代蚕丝结晶度比现代蚕丝还要高的原因,为古代丝绸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丝绸 二阶导数红外光 X-射线衍射 构象 降解 叶茂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藓煤热模拟系列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
3
作者 彭文世 陈德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0-83,共4页
泥炭藓煤热模拟系列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彭文世,陈德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泥炭藓煤,热模拟,二阶导数红外光谱许多科学家曾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过煤和干酪根的热演化问题:详细讨论了不同变质... 泥炭藓煤热模拟系列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彭文世,陈德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泥炭藓煤,热模拟,二阶导数红外光谱许多科学家曾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过煤和干酪根的热演化问题:详细讨论了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和沥青的红外光谱[1];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藓煤 热模拟 二阶导数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无损鉴别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淑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50-2458,共9页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 纤维种类鉴别是古代纸张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探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无损纤维鉴别的方法对中国古籍、档案及纸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对已知纤维成分的17类64种中国传统手工纸标准样品进行了无损分析,参考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红外峰位及部分纸样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确认纸样中的所有红外谱峰归属;并采用分波段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相似度极高的谱图进行比对分析,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4000~1800、1800~1500、1500~1200和1200~600cm^(-1)四个波段的谱图特征;同时对4cm^(-1)精度的谱图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分别总结各类纸张在1500~1200和1200~900cm^(-1)两个波段的二阶导数谱图特征;最后通过红外结晶指数及其他峰高和峰面积比值计算结果实现对纸类更细致的区分。应用上述方法对16个盲测样品进行了有效性测试,红外分析结果与显微纤维鉴别结果一致,初步证明了该方法在中国传统手工纸无损纤维鉴别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应用ATR-FTIR无损分析法可对麻、桑构皮、檀皮、瑞香皮和竹几大类原料的传统手工纸纤维类型作出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对于混料的宣纸也同样适用;但对于显微分析也难以鉴别的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原料如桑、构皮之间的精细鉴别仍有一定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中国传统手工纸 纤维鉴别 无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快速鉴别轮胎橡胶颗粒 被引量:17
5
作者 何欣龙 王继芬 +2 位作者 王飞 兰薪康 罗鑫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0-64,83,共6页
针对传统取样分析技术会破坏物证和综合考察样本作为混合物在多维度上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对轮胎橡胶颗粒快速准确鉴别的方法。采集并分析不同品牌共计96个轮胎橡胶颗粒的红外谱图及其二阶导数谱图,同时... 针对传统取样分析技术会破坏物证和综合考察样本作为混合物在多维度上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对轮胎橡胶颗粒快速准确鉴别的方法。采集并分析不同品牌共计96个轮胎橡胶颗粒的红外谱图及其二阶导数谱图,同时预处理采用自动基线校正、峰面积归一化和Savitzky-Golay平滑,建立判别分析模型,从而实现其品牌间的准确区分和认定。红外二阶导数谱图呈现出许多原始谱图中被掩盖谱峰的斜率变化特征,将样本谱图间的差异更为明显的表示了出来,结合原始谱图和其二阶导数谱图,得出实验样本主要由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异戊橡胶3种类型。原始谱图判别预测模型分类准确率为95.83%,二阶导数判别预测模型分类正确率为100%,其区分能力更强,二阶导数结合判别分析可有效开展对轮胎橡胶颗粒的区分鉴别,其构建的模型分类效果更好。以品牌为单位,进一步对丁苯橡胶等3种类型的样本展开模式识别工作,得出其判别预测模型均实现了样本品牌间100%的区分和归类,实验结果理想。利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可实现对轮胎橡胶样本的准确识别与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借鉴意义,可为其他物证的鉴别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橡胶颗粒 二阶导数红外光 判别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与小麦种子的红外光谱分析
6
作者 刘杰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4年第4期8-12,28,共6页
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大麦与小麦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对种子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大麦种子与小麦种子的原始光谱相似,无明显差异。在1800~800 cm^(-1)范围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吸收峰强度和形状显示出差... 利用红外光谱法研究大麦与小麦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对种子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大麦种子与小麦种子的原始光谱相似,无明显差异。在1800~800 cm^(-1)范围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吸收峰强度和形状显示出差异,表明大麦与小麦种子在脂质、蛋白质、糖类物质中存在差异。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显示,大麦种子与小麦种子在1160~800 cm-1及1600~1160 cm^(-1)范围内自动峰的位置和强度显示差异,进一步表明大麦与小麦种子的成分存在差异。因此,红外光谱可以有效对大麦种子与小麦种子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种子 小麦种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相关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不同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艳玲 夏远 +2 位作者 朝格图 周群 孙素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225-3228,共4页
利用红外光谱的宏观指纹特性,对野菊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整体分析。可知,野菊花石油醚提取物主含长链脂肪酸(酯)、不饱和酮以及小分子萜类等低极性化合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主含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无... 利用红外光谱的宏观指纹特性,对野菊花不同溶剂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进行了整体分析。可知,野菊花石油醚提取物主含长链脂肪酸(酯)、不饱和酮以及小分子萜类等低极性化合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主含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无水乙醇提取物主含黄酮及黄酮苷类化合物,95%乙醇提取物主含黄酮苷类化合物,去离子水提取物主含多糖及鞣质类等大极性成分。此外,与野菊花指标成分蒙花苷的红外光谱分析比较,可知野菊花无水乙醇提取物中所含有的黄酮量是最多的。因此,利用红外光谱法对中药提取物直接进行分析,可初步识别其主体成分,为下一步制定药效成分的提取方案和检测方法提供方向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提取物 二阶导数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硬脂酸结构及相变机理 被引量:25
8
作者 韩卫荣 刘树彬 +3 位作者 周中高 常永芳 胡瑞省 于宏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分子结构影响.通过变温红外技术在293~393K范围内,分别测定了硬脂酸羰基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硬脂酸主要存在反式二聚体1、顺式二聚体2、开环二聚体...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分子结构影响.通过变温红外技术在293~393K范围内,分别测定了硬脂酸羰基的傅里叶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硬脂酸主要存在反式二聚体1、顺式二聚体2、开环二聚体3及单体4等4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去卷积红外光 硬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和牵牛子红外光谱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娟 彭惜媛 +4 位作者 马芳 陈建波 周群 金哲雄 孙素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29-2433,共5页
种子类中药材黑豆和牵牛子都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蛋白质,因此两种药材的一维红外光谱极其相似,为了区别科属不同的两种药材,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对黑豆和牵牛子进行分析鉴定。经典红外光谱中,黑豆和牵牛子均有1 745cm-1表征油脂类的特... 种子类中药材黑豆和牵牛子都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蛋白质,因此两种药材的一维红外光谱极其相似,为了区别科属不同的两种药材,采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对黑豆和牵牛子进行分析鉴定。经典红外光谱中,黑豆和牵牛子均有1 745cm-1表征油脂类的特征吸收峰,以及1 656和1 547cm-1表征蛋白质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的特征吸收峰。其中油脂特征吸收峰与蛋白质特征吸收峰的相对高度不同,说明二者的相对含量不同。同时,一维红外光谱对两种中药材主体成分的分析结果,即含有大量的油脂和蛋白质,与文献所报道的一致。在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中,牵牛子中存在1 712cm-1属于有机酸类的特征吸收峰,然而黑豆中却没有此吸收峰的存在。此外导数光谱中两种药材峰形和峰强度的差别更为明显。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黑豆和牵牛子自动峰的峰位置和峰强度等均具有显著差异。在1 500~1 700cm-1波数范围内,黑豆有2个明显自动峰,牵牛子有3个明显的自动峰。在2 800~3 000cm-1波数范围内,黑豆和牵牛子均有2个强自动峰,但最强自动峰的位置不同。运用红外光谱三级鉴定法,可以更直接快速简便的分辨出主体成分相同的两种种子类中药材,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 牵牛子 经典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相关红外光 三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C—H弯曲振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韩卫荣 王欣 +3 位作者 王志刚 朱巍 周殿元 于宏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7-10,27,共5页
目的通过二维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温度对聚丙烯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在1500-1350 cm^-1的频率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丙烯C—H弯曲振动模式(δC-H)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丙烯分子结构,后采用二维红外光... 目的通过二维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温度对聚丙烯化学结构的影响。方法在1500-1350 cm^-1的频率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丙烯C—H弯曲振动模式(δC-H)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丙烯分子结构,后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温度对聚丙烯δC-H红外吸收强度的影响。结果聚丙烯δC-H主要包括甲基不对称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as CH3)、甲基对称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s CH3)和亚甲基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CH2),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丙烯分子中δC-H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δCH2-2(1464 cm^-1)〉δCH2-1(1475 cm^-1)〉δas CH3(1455 cm^-1)〉δs CH3(1375 cm^-1)。结论二维红外光谱在有机高分子包装材料热变性分析具有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四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亚甲基变角振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胡瑞省 刘会茹 +3 位作者 周冉 李丹 秦婷 于宏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57-761,共5页
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二维红外光谱测定硬脂酸亚甲基变角振动模式(δCH2)。实验发现:在1440-1480 cm-1范围内,硬脂酸δCH2存在“第一特征频率谱带”和未见文献报道的“第二特征频率谱带... 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二维红外光谱测定硬脂酸亚甲基变角振动模式(δCH2)。实验发现:在1440-1480 cm-1范围内,硬脂酸δCH2存在“第一特征频率谱带”和未见文献报道的“第二特征频率谱带”,并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δCH2红外吸收强度及变化顺序的影响。本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硬脂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闹羊花与野菊花红外光谱的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哲雄 王玥 +3 位作者 周群 陈建波 马芳 孙素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434-2438,共5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杜鹃花科植物闹羊花与菊科植物野菊花两种花类中药材的主成分进行表征,其中闹羊花出现在1 648和1 543cm-1出现明显的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吸收峰,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可能与其具有的免疫作用相关;野菊花出现在1 ...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杜鹃花科植物闹羊花与菊科植物野菊花两种花类中药材的主成分进行表征,其中闹羊花出现在1 648和1 543cm-1出现明显的酰胺Ⅰ带和酰胺Ⅱ带吸收峰,证明其中含有蛋白质,可能与其具有的免疫作用相关;野菊花出现在1 734和1 515cm-1等CO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其中含有挥发油等酯类成分。由于二者的红外光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难以区分,通过二级鉴别比较闹羊花与野菊花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可看出,在1 656和1 515cm-1附近的吸收峰,表明二者均含有黄酮类成分;野菊花的二阶导数谱图中出现在1 163,1 077,1 026,986和869cm-1的吸收峰与菊糖的特征吸收峰一致,因此可以看出野菊花中含有菊糖。选取不同波数范围的闹羊花与野菊花的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发现在1 700~1 400cm-1黄酮类成分区域闹羊花有3个明显的自动峰,野菊花有10个明显的自动峰;在1 250~900cm-1糖苷类成分区域闹羊花有10个明显的自动峰,野菊花有9个明显的自动峰。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为中药材的鉴别提供更快速、准确、方便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羊花 野菊花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相关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氧树脂Si-O键伸缩振动模式ATR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常明 武玉洁 +4 位作者 张海燕 程瑶 王佳阳 张宁 于宏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7-71,共5页
在303~393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分别测定硅氧树脂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在1800~600cm-1范围内,聚硅氧树脂主要存在着CH3伸缩振动模式(νCH3)、... 在303~393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分别测定硅氧树脂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四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发现,在1800~600cm-1范围内,聚硅氧树脂主要存在着CH3伸缩振动模式(νCH3)、CH3变形振动模式(δCH3)、CH3摇摆振动模式(ρCH3)、Si-O伸缩振动模式(νSi-O)和Si-C伸缩振动模式(νSi-C)。在1100~1000cm-1范围内,以νSi-O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对硅氧树脂分子结构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硅氧树脂νSi-O的主要红外吸收频率出现了明显的红移现象。进一步研究了硅氧树脂νSi-O的二维红外光谱,考查温度对于νSi-O红外吸收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硅氧树脂νSi-O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1024cm-1〉1096cm-1〉1010cm-1〉1076cm-1〉1083cm-1〉1064cm-1。本研究拓展了ATR-FTIR技术在硅氧树脂材料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四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硅氧树脂 热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亚甲基C—H伸缩振动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瑞省 刘会茹 +3 位作者 顾丹丹 刘亚明 王壮 于宏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75,共5页
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测定了硬脂酸亚甲基伸缩振动模式νCH2。研究发现:室温下,2914 cm -1和2848 cm -1附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归属于硬脂酸亚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H2和对称伸缩振... 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红外光谱测定了硬脂酸亚甲基伸缩振动模式νCH2。研究发现:室温下,2914 cm -1和2848 cm -1附近红外吸收谱带分别归属于硬脂酸亚甲基的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asCH2和对称伸缩振动模式νsCH2。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硬脂酸νasCH2和νsCH2的红外吸收频率向高频位置移动。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νC H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趋势的影响,此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生物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酸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分析酵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瑞省 张宝华 +3 位作者 周冉 孙耀冉 秦婷 于宏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0,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酵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酵母酰胺Ⅲ带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酵母中的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红外吸收强度降低;而β-转角结构、无规卷曲... 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了酵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酵母酰胺Ⅲ带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随着测量温度的升高,酵母中的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红外吸收强度降低;而β-转角结构、无规卷曲结构和β-折叠结构红外吸收强度均有所增加。还研究了酵母酰胺Ⅲ带的二维红外光谱,以确定酵母中蛋白质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次序,进一步证明了酵母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的热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去卷积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酵母 蛋白质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硅油C-Si伸缩振动模式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常明 郧海丽 +3 位作者 李中秋 周冉 张美娟 于宏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4,89,共5页
在303~393 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二甲基硅油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1800~600 cm^(-1)范围内,二甲基硅油主要存在CH_3伸缩... 在303~393 K温度范围内,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研究了二甲基硅油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实验发现,在1800~600 cm^(-1)范围内,二甲基硅油主要存在CH_3伸缩振动模式(νCH_3)、CH_3变形振动模式(δCH_3)、CH_3摇摆振动模式(ρCH_3)、Si-O伸缩振动模式(νSi-O)和Si-C伸缩振动式(νSi-C)等5种红外吸收模式,其中782 cm^(-1)和789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二甲基硅油νSi-C。以二甲基硅油νSi-C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开展相关二维红外光谱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二甲基硅油νSi-C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快慢顺序为:789 cm^(-1)>782 cm^(-1)。本项研究拓展了ATR-FTIR技术在二甲基硅油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四阶导数红外光 去卷积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二甲基硅油 热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甲基面内摇摆振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常明 武玉洁 +4 位作者 张海燕 程瑶 张凡 马胜杰 于宏伟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乙烯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CH2)。研究发现,聚乙烯分子中同时存在...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乙烯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面内摇摆振动模式(ρCH2)。研究发现,聚乙烯分子中同时存在晶区和非晶区。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乙烯分子中ρCH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720cm^-1(ρ2(CH2)crystalline)〉731cm^-1(ρ(CH2)crystalline)〉725 cm^-1(ρ(CH2)amorphous)。此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四阶导数红外光 去卷积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有效成分分析在锁阳多糖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樊海燕 刘江英 陈贵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75-76,共2页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提取分离过程中的锁阳多糖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分析含量变化的新方法。红外光谱图显示光谱变化主要在1 800~800cm^(-1),对此波段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确定用吸光度比A_(1 026)/A_(3... 利用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对提取分离过程中的锁阳多糖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分析含量变化的新方法。红外光谱图显示光谱变化主要在1 800~800cm^(-1),对此波段进行二阶导数处理,确定用吸光度比A_(1 026)/A_(3 404)考察多糖相对含量变化,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艺过程中多糖含量有明显变化,吸光度比法可快速判断多糖含量的变化情况,与苯酚-硫酸法测定的多糖含量结果一致,在优化工艺过程参数时提供方向性参考。红外光谱结合含量测定,可为下一步制定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案提供定性定量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锁阳多糖 二阶导数红外光 吸光度比 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甲基的变角振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于宏伟 韩卫荣 +2 位作者 周中高 顾丹丹 胡瑞省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25,129,共5页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乙烯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变角振动模式(δCH2)。研究发现,聚乙烯分子中存在晶区,非晶... 在293-393 K范围内,分别测定聚乙烯的一维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和去卷积红外光谱来确定聚乙烯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了聚乙烯亚甲基变角振动模式(δCH2)。研究发现,聚乙烯分子中存在晶区,非晶区,晶区/非晶区过渡区。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乙烯分子中δCH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1 457 cm^-1(δ(CH2)amorphous)〉1 468 cm^-1(δ(CH2)interfacial region)〉1 462 cm^-1(δ(CH2)crystalline)〉1 473 cm^-1(δ(CH2)crystalline)。此项研究显示出二维红外光谱在高分子材料热变性分析中的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四阶导数红外光 去卷积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F-C-F伸缩振动二维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宏伟 韩卫荣 +3 位作者 刘磊 顾丹丹 牟微 陈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95-98,共4页
在303~393 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聚四氟乙烯F-C-F伸缩振动模式(WCF2)的一维红外光谱.研究发现:1220 cm-1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asCF2),而1150 cm-1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对称伸缩振... 在303~393 K的温度范围内,测定聚四氟乙烯F-C-F伸缩振动模式(WCF2)的一维红外光谱.研究发现:1220 cm-1的红外吸收峰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不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asCF2),而1150 cm-1的红外吸收峰则归属于聚四氟乙烯F-C-F对称伸缩振动模式(VsCF2).进一步研究了聚四氟乙烯VCF2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发现聚四氟乙烯VasCF2在1210 cm-1和1260 cm-1处裂分为双峰;而聚四氟乙烯VsCF2则在1145 cm-1、1155cm-1和1175 cm-1裂分为3个吸收峰.最后研究了聚四氟乙烯二维红外光谱,考察了温度对于聚四氟乙烯VCF2吸收强度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聚四氟乙烯VCF2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的顺序为:1145 cm-1>1210 cm-1> 1155 cm-1> 1175 cm-1> 1260 cm-1.本项研究拓展了二维红外光谱在聚四氟乙烯热变性方面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红外光 二阶导数红外光 四阶导数红外光 二维红外光 聚四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