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硅/二维层状材料异质结的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贺亦菲 杨德仁 皮孝东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红外光是一种频率介于微波和可见光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在光通信、人工智能、医用治疗、军事探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硅的带隙为1.12 eV,导致硅基光电探测器的截止波长短(约1.1 mm)。近年来,研究发现了新型二维层状材料,它... 红外光是一种频率介于微波和可见光范围之间的电磁波,在光通信、人工智能、医用治疗、军事探测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硅的带隙为1.12 eV,导致硅基光电探测器的截止波长短(约1.1 mm)。近年来,研究发现了新型二维层状材料,它们具有带隙可调、载流子迁移率高、光谱响应宽、暗电流低、稳定性高以及制备工艺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兼容等诸多优点,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将硅与二维层状材料结合,能够有效地将硅基光电探测器的探测波段向波长超过1.1 mm的红外光波段拓展。本文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可探测波长超过传统硅光电探测器的基于硅/二维层状材料异质结的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和中红外光波段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层状材料 异质结 红外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前沿热点与变革趋势 被引量:30
2
作者 叶振华 李辉豪 +17 位作者 王进东 陈星 孙常鸿 廖清君 黄爱波 李辉 周松敏 林加木 潘建珍 王晨飞 陈洪雷 陈路 魏彦锋 林春 胡晓宁 丁瑞军 陈建新 何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9,共25页
红外光电探测技术通常工作在无源被动的传感模式,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航天遥感、军事装备、天文探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至今,二代、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已大规模进入装备,高端三代也... 红外光电探测技术通常工作在无源被动的传感模式,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航天遥感、军事装备、天文探测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至今,二代、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已大规模进入装备,高端三代也在逐步推进实用化,并出现了前沿前瞻性的新概念、新技术、新器件。本文聚焦国内外的红外技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红外光电探测器当前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介绍针对战术泛在化、战略高性能的SWaP^(3)概念。其次,综述以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高能量分辨率、超高时间分辨率、超高光谱分辨率为特征的高端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分析挑战光强探测能力极限的红外探测器的技术特征与实现方法。然后,论述基于人工微结构的四代红外光电探测器,重点介绍偏振、光谱、相位等多维信息融合的实现途径与技术挑战。最后,从片上数字化升级为片上智能化的角度,探讨未来极具变革性趋势的红外探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探测器 SWaP^(3) 多维信息融合 片上智能化 曲面/柔性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音识别和红外光电传感器的自循迹智能小车设计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新科 高潮 +1 位作者 郭永彩 何卫华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基于光电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技术完成了一种自循迹智能小车的设计。该小车采用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系统控制处理器,以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获取路径信息。根据路径信息中黑线的位置来调整小车的运动方向与速度,从而实现自循迹功能... 基于光电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技术完成了一种自循迹智能小车的设计。该小车采用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作为系统控制处理器,以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获取路径信息。根据路径信息中黑线的位置来调整小车的运动方向与速度,从而实现自循迹功能。结合SPCE061A片内资源,编写了语音处理API函数,实现语音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导航控制。实验表明:智能小车功能达到要求,运行可靠稳定。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残障人智能轮椅、服务机器人、智能玩具、无人驾驶机动车、仓库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传感器 自循迹 语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InGaAs/InP红外光电阴极时间响应特性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巧霞 徐向晏 +6 位作者 安迎波 曹希斌 刘虎林 田进寿 董改云 郭晖 李燕红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63-3167,共5页
文中理论研究了InP/In0.53Ga0.47As/InP异质结透射式红外光电阴极的时间响应特性,光谱响应范围1.0~1.7μm。在场助偏压的作用下,模拟计算了光激发的电子在阴极内部的传输特性。模拟计算表明,光电阴极的响应速度随场助偏压的增大而... 文中理论研究了InP/In0.53Ga0.47As/InP异质结透射式红外光电阴极的时间响应特性,光谱响应范围1.0~1.7μm。在场助偏压的作用下,模拟计算了光激发的电子在阴极内部的传输特性。模拟计算表明,光电阴极的响应速度随场助偏压的增大而加快;随光吸收层厚度的增大而减慢;随光吸收层掺杂浓度的增大,光电阴极的响应速度变慢。发射层厚度及掺杂浓度的增大都会使得阴极的响应时间加长。经过对阴极结构参数和掺杂浓度的优化,得到在吸收层和发射层厚度分别为2μm、0.5μm,掺杂浓度分别为1.5×1015 cm-3、1.0×1016 cm-3时,在适当场助偏压下光电阴极的响应时间可优于100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阴极 INP IN0 53GA0 47As INP 时间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滴红外光电自动检测计数器的研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剑峰 王丽 +5 位作者 马絮飞 吴燕 白志学 刘杰 杨贵忠 高建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6期64-66,共3页
将红外光电液滴传感技术和药理学与生理学实验技术相结合,研制了"液滴红外光电自动检测计数器",该装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准确、灵敏地检测到液滴通过而导致的信号瞬间变化,可更直观、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各种理化、药物及... 将红外光电液滴传感技术和药理学与生理学实验技术相结合,研制了"液滴红外光电自动检测计数器",该装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能准确、灵敏地检测到液滴通过而导致的信号瞬间变化,可更直观、更准确、更客观地反映各种理化、药物及病理因素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与传统的实验装置相比,减少了实验过程中肉眼计数的繁琐劳动和受滴棒计数的不准确性,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分析,增加了实验的精确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滴 红外光电传感器 光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液滴红外光电自动计数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剑峰 王丽 +5 位作者 马絮飞 吴燕 安杰 孙霞 王立祥 徐红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6年第5期53-55,共3页
利用计算机技术、新型红外光电液滴传感技术和药理学与生理学实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泌尿系统实验的关键实验设备“医学生理液滴红外光电自动计数检测装置”。该装置与传统的实验装置相比,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使用简便... 利用计算机技术、新型红外光电液滴传感技术和药理学与生理学实验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泌尿系统实验的关键实验设备“医学生理液滴红外光电自动计数检测装置”。该装置与传统的实验装置相比,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操作使用简便,能准确、灵敏地检测到尿滴通过而导致的信号瞬间变化,实验结果可更客观、更准确地反映各种理化及药物因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计滴器 光耦 实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准确度、高可靠的红外光电时刻测量系统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稳稳 欧阳娴 +1 位作者 白永林 刘百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2,共4页
针对靶场试验对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及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开发了一种基于嵌入式PC/104模块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红外光电时刻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测量原理及其实现途径.靶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环境适应能力强... 针对靶场试验对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及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开发了一种基于嵌入式PC/104模块和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的红外光电时刻测量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测量原理及其实现途径.靶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可靠地工作在-35-45℃的环境下;测量准确度高,测时误差小于3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时刻测量 计时 爆炸时刻 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循迹小车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兢 王猛 +2 位作者 李成勇 李雪梅 徐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7期38-41,共4页
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循迹小车。该小车采用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获取路径信息,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处理器,根据路径信息中黑线的位置调整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自循迹功能。同时结合SPCE061... 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和语音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循迹小车。该小车采用红外反射式光电传感器获取路径信息,以凌阳SPCE061A单片机为控制处理器,根据路径信息中黑线的位置调整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实现自循迹功能。同时结合SPCE061A所具有的语音处理功能,采用语音识别技术实现对小车的控制。该设计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可应用于智能轮椅、智能玩具、无人驾驶机动车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CE061A 红外光电传感器 语音识别技术 智能循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型红外光电成像系统主要参数的实验室测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冬梅 胡明鹏 孙军月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3-487,共5页
综合阐述了凝视型红外光电成像系统实验室主要参数测评,并对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系统调制传递函数MTF和噪声等效温差NETD等参数的测试方法进行了陈述,给出了具体测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凝视型红外光电成像系统 性能参数测试 MRTD MTF NET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开关在杨树对靶喷雾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焦俊生 储金宇 马国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农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问题,对作物的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截止目前,我国已有常用农药品种180种以上,但有关植保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药本身,对施药机械的研究开发进行得很少,这是我国农药...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农业发展优先考虑的问题,对作物的病虫害进行化学防治是植物保护的主要手段。截止目前,我国已有常用农药品种180种以上,但有关植保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药本身,对施药机械的研究开发进行得很少,这是我国农药应用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对农作物对靶喷药是植保机械的重要研究方向。为此,设计了远距离红外光电开关应用于杨树对靶喷雾中,实验结果达到了设计要求,减少了施药成本,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开关 杨树对靶喷雾机 高压静 路调试 病虫害防治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大口径红外光电系统的联合辐射定标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俊池 李洪文 +3 位作者 王建立 殷丽梅 李宏壮 赵金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41-2550,共10页
考虑标准红外星定标方法无法测定地基大口径红外光电系统像元级的辐射响应度,进而导致对系统存在的非均匀性现象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标准红外星与小口径黑体的联合辐射定标方法。该方法以标准红外星为外定标参考源,测定全光路... 考虑标准红外星定标方法无法测定地基大口径红外光电系统像元级的辐射响应度,进而导致对系统存在的非均匀性现象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标准红外星与小口径黑体的联合辐射定标方法。该方法以标准红外星为外定标参考源,测定全光路系统的辐射响应度;以小口径黑体为内定标参考源,测定半光路系统像元级的辐射响应度;最后,结合内、外定标结果推算前端光学系统透过率,进而实现系统的全光路像元级辐射响应度定标。开展了自然星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实验,并与标准红外星定标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提出方法获得的目标最大反演误差为15.89%,而标准红外星定标方法在最理想情况下获得的最大反演误差为15.92%,表明提出方法的定标精度高于标准红外星定标方法。另外,提出方法能够测定全光路系统像元级的辐射响应度,克服了系统响应非均匀性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红外探测器的焦平面利用率,弥补了标准红外星定标方法的应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系统 联合辐射定标 标准红外 小口径黑体 红外辐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散射式感烟探测器的研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钰 葛龙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17-120,共4页
根据瑞利 (RayLeigh)散射原理 ,利用波长λ =0 .2 5 ~ 0 .95 μm的红外光线照射在一定粒度的烟幕上时产生的汤姆森 (Thomson)散射效应 ,研制了由分立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室内烟雾信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在 2 4h内温度飘移在 ± 2 0mV以... 根据瑞利 (RayLeigh)散射原理 ,利用波长λ =0 .2 5 ~ 0 .95 μm的红外光线照射在一定粒度的烟幕上时产生的汤姆森 (Thomson)散射效应 ,研制了由分立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室内烟雾信号探测器。该探测器在 2 4h内温度飘移在 ± 2 0mV以内 ,对每个回路容量为 1A的火灾自动报警器 ,驱动能量为 10 0 ~ 15 0个探测器。此仪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全面地提升了电路的性能 ,如频率响应 ,非线性失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散射式感烟探测器 研制 烟雾 散射 火灾自动报警器 火灾报警探测器 半导体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数字式油量表的设计开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姬亚鹏 吴明光 黄克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5-508,共4页
开发新型精确车用油量表解决了当前汽车油量表精度普遍较低的问题。在液位传感器中巧妙地应用了红外光电技术和编码理论 ,直接采集数字信号 ,改变了常规车用油量表采集模拟量的工作机理 ,提高了测量精度 ,降低了成本 ,增强了抗干扰性。... 开发新型精确车用油量表解决了当前汽车油量表精度普遍较低的问题。在液位传感器中巧妙地应用了红外光电技术和编码理论 ,直接采集数字信号 ,改变了常规车用油量表采集模拟量的工作机理 ,提高了测量精度 ,降低了成本 ,增强了抗干扰性。软件的编写采用了概率滤波等特殊的处理手段 ,使采样值更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量表 汽车 抗干扰性 数字信号 液位传感器 红外光电技术 接收管 概率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基多层Ge量子点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建元 陈松岩 李成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0-664,共5页
采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UHV/CVD)技术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了PIN结构多层Ge量子点探测器材料。PIN探测器结构由N型Si衬底,多层Ge量子点吸收区,和原位掺杂P型Si盖层构成,电极分别制作于N-Si和P-Si上,以获得好的欧姆接触。制备的Si基Ge... 采用超高真空化学气相沉积(UHV/CVD)技术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了PIN结构多层Ge量子点探测器材料。PIN探测器结构由N型Si衬底,多层Ge量子点吸收区,和原位掺杂P型Si盖层构成,电极分别制作于N-Si和P-Si上,以获得好的欧姆接触。制备的Si基Ge量子点光电探测器具有较低的暗电流密度(-1 V偏压下为7.35×10-6A/cm2),与Si相比,探测波长延伸到1.31μm波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Ge量子点 红外光电探测器 UHV/CVD系统 自组织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传感器在喂丝精炼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庆华 陈晓雷 李学桥 《传感器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7-59,共3页
红外光电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耐高温、抗电磁场干扰能力强、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等优点,适合在特殊环境中应用,简要介绍了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在喂丝精炼工艺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 红外光电传感器 工作原理 测量准确度 钢包喂丝精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范德瓦尔斯材料的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昊 黎德龙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8-60,共13页
近年来,基于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的本征吸收、能带调制、结构设计以及新原理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范德瓦尔斯材料在红外光探测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基于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的本征吸收、能带调制、结构设计以及新原理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并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范德瓦尔斯材料在红外光探测领域的应用。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红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和分类。进而,重点总结并分析了范德瓦尔斯材料在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光响应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范德瓦尔斯材料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性能优化方法、机制和进展。最后,对二维范德瓦尔斯材料在红外光探测器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作了系统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德瓦尔斯材料 红外光电探测器 能带工程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层间激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服装疵点检测系统设计
17
作者 王燕 曹建建 魏程程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3,共5页
为了提高服装疵点检测能力,结合红外光电传感定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服装疵点检测系统设计。采用空间分布式阵列信号处理模型进行红外光电传感定位算法设计,设计红外光电传感阵列分布结构模型,采用均匀分布阵列建立红外... 为了提高服装疵点检测能力,结合红外光电传感定位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电传感器的服装疵点检测系统设计。采用空间分布式阵列信号处理模型进行红外光电传感定位算法设计,设计红外光电传感阵列分布结构模型,采用均匀分布阵列建立红外光电传感器服装疵点检测模型,根据波束形成图实现对服装瑕疵点的准确定位检测。基于DSP集成信息处理核心器进行服装疵点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硬件模块由红外光电传感器信息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检测输出模块等组成,结合下位机信息采集和上位机通信的联合控制技术,实现系统集成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红外光电传感器服装疵点检测系统能准确检测服装的瑕疵点,系统可靠性较高,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 传感器 服装 检测系统 瑕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度红外光电探测器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家祥 谢润章 +9 位作者 王鹏 张涛 张坤 王海露 贺婷 李庆 王芳 陈效双 陆卫 胡伟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60,共21页
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获取目标反射和自发的红外辐射,具有抗干扰性强、全天候观测、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国防、通信、遥感、航天等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低像素探测器的应用到90年代末第三代SWaP^(3... 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获取目标反射和自发的红外辐射,具有抗干扰性强、全天候观测、探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优点,在国防、通信、遥感、航天等领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代低像素探测器的应用到90年代末第三代SWaP^(3)概念的提出,红外光电探测器正经历着变革性发展。专注于阵列规模、灵敏度、分辨率等性能指标提高的传统光电探测器利用光强度信息进行成像,无法满足未来目标多样化、环境复杂化、任务多元化等发展需求。多维度光信息的获取为提升红外探测器性能提供了新途径,除强度信息外,通过红外光电探测器可以获取光的波长、动量、偏振和相位等本征信息,也可利用光的传输时间获取光程信息。本文面向多维度红外探测发展需求,聚焦波长、偏振、光程和相位四个方面的特征,从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多维度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进而提出对多维度红外探测器发展方向的思考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电探测器 多维度光信息 波长 偏振 光程 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量子效率InP/In_(0.53)Ga_(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振辉 徐向晏 +8 位作者 刘虎林 李岩 卢裕 钱森 韦永林 何凯 赛小锋 田进寿 陈萍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7-253,共7页
将In_(0.53)Ga_(0.47)As吸收层设计为多个薄层,通过不同浓度掺杂实现吸收层杂质指数分布,建立了InP/In_(0.53)Ga_(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型,在皮秒级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模拟了吸收层厚度、掺杂浓度和阴极外置偏压对阴极内量子效率的影... 将In_(0.53)Ga_(0.47)As吸收层设计为多个薄层,通过不同浓度掺杂实现吸收层杂质指数分布,建立了InP/In_(0.53)Ga_(0.47)As/InP红外光电阴极模型,在皮秒级响应时间的前提下模拟了吸收层厚度、掺杂浓度和阴极外置偏压对阴极内量子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光电子在吸收层和发射层的一维连续性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了光电子克服激活层势垒发射到真空中的几率,进而获得阴极外量子效率随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吸收层掺杂浓度在10^(15)~10^(18)cm^(-3)范围内变化时,内量子效率变化很小;随着吸收层厚度在0.09~0.81μm内增大,内量子效率随之增大;随着外置偏压升高,内量子效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稳。文中给出一组既能获得高量子效率又能有快时间响应的阴极设计参数,理论上1.55μm入射光可以获得8.4%的外量子效率,此时响应时间为49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效率 响应时间 指数掺杂 红外光电阴极 InP/In0.53Ga0.47As/I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半导体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天 叶新辉 +9 位作者 夏辉 李菊柱 张帅君 姜新洋 邓伟杰 王文静 李玉莹 刘伟伟 李翔 李天信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3-594,共12页
室温工作将为光子型红外探测开辟更广泛的应用,系统整理和分析了从近红外到长波红外的III–V族及Ⅱ-Ⅵ族半导体探测器的室温性能,讨论不同材料体系和器件结构的室温暗电流机制。其中InAs/GaSb等二类超晶格的短周期带间级联结构以及HgCdT... 室温工作将为光子型红外探测开辟更广泛的应用,系统整理和分析了从近红外到长波红外的III–V族及Ⅱ-Ⅵ族半导体探测器的室温性能,讨论不同材料体系和器件结构的室温暗电流机制。其中InAs/GaSb等二类超晶格的短周期带间级联结构以及HgCdTe抑制俄歇过程的方案在提升中长波红外室温探测性能方面都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这些电子学结构的设计与近年来亚波长光子结构增强耦合、降低暗电流的新进展相结合,有望实现近室温工作的高灵敏红外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红外光电探测 流机制 带间级联 碲镉汞 亚波长光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