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复振幅设计10.6μm偏振分光膜
1
作者
尹少辉
田志刚
+4 位作者
高劲松
孙世鹏
王笑夷
陈红
王彤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为了得到10.6μm处偏振分光膜,采用薄膜光学的复振幅理论,利用受抑全内反射原理对传统的偏振分光膜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抑制复振幅反射率为0,得到各膜层厚度。以10.6μm光波入射,仿真了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膜层厚度关系曲线,通...
为了得到10.6μm处偏振分光膜,采用薄膜光学的复振幅理论,利用受抑全内反射原理对传统的偏振分光膜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抑制复振幅反射率为0,得到各膜层厚度。以10.6μm光波入射,仿真了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膜层厚度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簇交叉点的取值,构建了偏振分光膜系的初始结构,通过Macleod优化设计了10.6μm红外偏振分光膜,所设计的偏振分光膜在10.6μm处,p偏振光透射率达到了92%,s偏振光反射率达到了93%,入射角范围是65~75°(玻璃中),反射偏振光消光比102~103。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偏振分光膜设计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抑全内反射
复
振
幅
红外偏振分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复振幅设计10.6μm偏振分光膜
1
作者
尹少辉
田志刚
高劲松
孙世鹏
王笑夷
陈红
王彤彤
机构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装甲兵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79-1082,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07003)
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12Z110)
文摘
为了得到10.6μm处偏振分光膜,采用薄膜光学的复振幅理论,利用受抑全内反射原理对传统的偏振分光膜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抑制复振幅反射率为0,得到各膜层厚度。以10.6μm光波入射,仿真了不同入射角条件下的膜层厚度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簇交叉点的取值,构建了偏振分光膜系的初始结构,通过Macleod优化设计了10.6μm红外偏振分光膜,所设计的偏振分光膜在10.6μm处,p偏振光透射率达到了92%,s偏振光反射率达到了93%,入射角范围是65~75°(玻璃中),反射偏振光消光比102~103。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偏振分光膜设计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受抑全内反射
复
振
幅
红外偏振分束器
Keywords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Complex-amplitude
Infrare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分类号
O484 [理学—固体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复振幅设计10.6μm偏振分光膜
尹少辉
田志刚
高劲松
孙世鹏
王笑夷
陈红
王彤彤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