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三亚红塘湾海域波浪特征
1
作者 陈宜展 曹永港 +2 位作者 刘长建 曾灿升 廖世智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目的】了解海南岛三亚市红塘湾海域波浪基本特征,揭示海南南部海域不同季节波浪变化规律。【方法】利用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的波浪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得到红塘湾海域季风影响和台风期间的波浪要素分布特征。【结果... 【目的】了解海南岛三亚市红塘湾海域波浪基本特征,揭示海南南部海域不同季节波浪变化规律。【方法】利用2021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的波浪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波谱分析,得到红塘湾海域季风影响和台风期间的波浪要素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该海域浪向主要受到风浪影响,各月份常浪向为SE或SSE,年最大波高427 cm,年平均有效波高65 cm,波周期主要集中在3.0~6.0 s区间,观测海区出现长周期波和较大波高的波浪;春季观测海域波浪易受偏南风影响,夏季观测海域受西南季风作用明显,易形成南向大浪,秋冬季波高逐渐变小;台风期间观测海域的波向为S―W,台风“雷伊”影响期间的波浪谱能量最大,达到19.7530 m^(2)/Hz。海南岛南部红塘湾海域夏季平均波高大于冬季,冬季波浪谱主要是多峰谱,夏季则主要是单峰谱。可见,海南岛南部红塘湾海波浪特征具有典型局地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 波高分布 波浪周期 波谱 海南岛 红塘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红塘湾潮汐不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童朝锋 曹益铭 +1 位作者 高祥宇 孟艳秋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基于海南红塘潮位测站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测潮位资料及8个临时站点8月9-20日大、中、小全潮实测完整潮位资料,应用偏度与复分析方法,研究了红塘湾潮汐特征及潮汐不对称现象,探讨了红塘湾毗邻海域潮汐不对称性分布特征及机理。研究认... 基于海南红塘潮位测站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实测潮位资料及8个临时站点8月9-20日大、中、小全潮实测完整潮位资料,应用偏度与复分析方法,研究了红塘湾潮汐特征及潮汐不对称现象,探讨了红塘湾毗邻海域潮汐不对称性分布特征及机理。研究认为,作为开敞式弧形海湾,红塘湾海域为天文潮主导的不正规全日潮,主要分潮K1,O1及M2等振幅自岸向海稍有减小,迟角自东向西逐渐增大;全年潮汐不对称性表现为落潮主导;潮汐不对称主要受K1-O1-M2分潮的相互作用控制,短时间尺度随其相互作用在大小潮期间波动,长时间尺度受K1与S2分潮相互作用呈半年周期性变化,空间上由岸向海、自西向东逐渐减弱,水深相近的湾内变化较小且与湾外有明显区别;以天文潮主导的开敞弧形海湾,潮汐不对称性时间上受各天文潮分潮相互作用影响,空间上受地形要素控制,距岸近、坡陡、水浅时潮汐不对称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塘湾 潮汐不对称 调和分析 开敞弧形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红塘湾海域海床表层沉积物及泥沙运动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左书华 谢华亮 +3 位作者 崔成 李怀远 吕彪 解鸣晓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8期18-23,共6页
根据红塘湾海域不同时期海床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研究该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与泥沙运动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近岸海床表层泥沙颗粒较粗,主要以中粗砂和粗中砂为主;5~10m等深线之间,底质以中砂和中细砂为主;10~12 m等深线附近以细砂为主,... 根据红塘湾海域不同时期海床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研究该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与泥沙运动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近岸海床表层泥沙颗粒较粗,主要以中粗砂和粗中砂为主;5~10m等深线之间,底质以中砂和中细砂为主;10~12 m等深线附近以细砂为主,12m等深线以外底质主要为粉砂和黏土类;底质泥沙颗粒从岸向海逐渐变细。在波流共同作用下,当地泥沙较易起动,波浪对泥沙运动起到关键性作用;该岸段沿岸输沙量级不大,而且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其输沙性质与弧形海岸的动力环境和地形特征相一致。目前各段海岸泥沙运动近似于动态平衡,没有大规模的冲刷和堆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红塘湾 表层沉积物 泥沙运动 运移趋势 沿岸输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元超 林国尧 +5 位作者 陈石泉 吴钟解 蔡泽富 沈捷 骆丽珍 庞巧珠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91,共9页
为了解和掌握三亚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017年3月采用断面监测法调查了三亚红塘湾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和补充量等指标,并采用健康指数(CI)对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红塘湾造礁石珊... 为了解和掌握三亚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017年3月采用断面监测法调查了三亚红塘湾海域珊瑚的物种多样性、覆盖率和补充量等指标,并采用健康指数(CI)对红塘湾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红塘湾造礁石珊瑚共鉴定11科25属55种,优势种是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风信子鹿角珊瑚(A.hyacinthus)、平展蔷薇珊瑚(Montipora solanderi)、叶状蔷薇珊瑚(M.foliosa);软珊瑚主要种有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sp.、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肉芝软珊瑚Sarcophyton sp.以及柳珊瑚目一种;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为14.58%,平均珊瑚补充量为0.15个·m^-2,软珊瑚平均覆盖率为0.17%,珊瑚主要分布在1~4 m水深,水深6 m以外有零星的造礁石珊瑚或柳珊瑚分布;目前该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平均处于很好级别,但与历史调查数据比较呈下降趋势,主要受水体环境中悬浮物及叶绿素a增加、围填海悬浮泥沙以及大型藻类增多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塘湾 珊瑚礁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岛对沙质海岸动力泥沙环境及岸滩冲淤演变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松喆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基于历史海图、历史时期卫星遥感影像、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和潮流、波浪数值模拟成果,研究该海域岸滩的发育演变背景、海床和岸线自然冲淤动态、动力泥沙环境及岸滩冲淤动力机制。采用LITLINE岸线演变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离岸距离... 基于历史海图、历史时期卫星遥感影像、2019年实测水下地形和潮流、波浪数值模拟成果,研究该海域岸滩的发育演变背景、海床和岸线自然冲淤动态、动力泥沙环境及岸滩冲淤动力机制。采用LITLINE岸线演变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离岸距离和不同平面形态人工岛布置型式对近岸岸线变形的影响,岸滩泥沙动力机制和岸滩演变趋势表明,人工岛实施后近岸最大潮流流速小于近岸泥沙起动流速,不具备起动近岸岸滩泥沙的基本条件;SSE向波浪作用时,人工岛西北侧波高明显减弱,波向西偏;S向波浪作用时,人工岛北侧波高明显减弱;SSW向波浪作用时,人工岛东北侧波高明显减弱,波浪传播方向东偏;波浪场改变后人工岛掩护区东西两侧岸滩附近泥沙分别具有向东和向西运移至人工岛掩护区的趋势,形成掩护区的淤积和东西两侧岸线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人工岛 沙质岸滩 岸滩演变 红塘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