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与开发利用新进展
                    被引量:46
            
- 1
- 
                
            
- 
                
                            作者
                                王瑞江
                                聂凤军
                                严铁雄
                                江思宏
                                王海北
                                李岩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北京经纬资产评估中心
                    
                
-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4,共10页
            
- 
                    文摘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的镍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物型镍矿占全部储量的28%,红土型镍矿占72%。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因此,全球58%左右的镍产量来源于此类矿床。随着硫化物型镍矿床开采量的大量增加和储量快速减少以及后备开采基地的严重不足,因此,人们将开发的重点瞄准了红土型镍矿床。红土型镍矿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红土型镍的金属量为1.15亿吨,资源丰富;②无论是找矿勘查,还是矿体的采矿和选矿,其投入成本均很低;③火法冶炼工艺已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运用,湿法冶炼技术(高压酸浸和堆浸)也正日趋成熟;④红土型镍矿床大多数位于赤道附近,多数临海,便于外运。我国西南和海南岛地区超镁铁质火成岩及其相应的风化层分布广泛,个别岩体(或层)的顶部或旁侧产出有红土型镍矿床(点),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应对红土型镍矿床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给予高度重视。
                        
                    
            
- 
                    关键词
                    
                            红土型镍矿床
                            找矿勘查
                            开发利用
                            高压酸浸
                            冶炼技术
                            澳大利亚
                    
                
- 
                    Keywords
                    
                            laterite nickel deposits
                             mineral exploration
                             mineral utilization
                             high pressure acidleaching
                             metallurgical technique ~ Australia
                    
                
- 
                    分类号
                    
                            
                                
                                    P618.6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红土型镍矿床成因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尺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 2
- 
                
            
- 
                
                            作者
                                付伟
                                牛虎杰
                                黄小荣
                                杨梦力
                                陈远荣
                
            
-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隐伏金属矿产勘查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2-849,共1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4110205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2GXNSFAA053187)
                                +2 种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桂科青0991083)
                                    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编号11-031-20
                                12-071-20)资助的成果
                        
                    
- 
                    文摘
                        红土型镍矿床是全球镍矿成因体系中资源储量最大的一类。为探讨红土型镍矿床成因机制的多样性,基于全球广域尺度,选择以载镍矿物为分类视角,开展铁氧化物型、水镁硅酸盐型和粘土型等3类矿床的对比研究。铁氧化物型矿床在矿化剖面上以铁质红土层为优势岩(土)相层,以针铁矿为主要载镍矿物,矿石中镍品位偏低但伴生钴矿化。矿床的成矿条件依赖于热带气候环境、稳定大地构造背景、纯橄榄岩母岩和剪切构造带等多种因素的集成耦合。强氧化和水解作用是载镍铁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发育的主要机制,镍在红土化过程中主要以类质同象进入低结晶度针铁矿晶格或被吸附的方式富集成矿;水镁硅酸盐型矿床以风化壳中出现厚大腐岩层为标志,以镍蛇纹石、镍滑石等水镁硅酸盐矿物为主要载镍矿物相,矿石多为高品位硅镁镍矿。矿床的发育严格受控于热带雨林或热带草原气候环境,与活跃大地构造背景及富镁橄榄岩母岩条件密切相关,属强淋滤表生作用的产物。离子交换作用和次生沉淀作用共同构成了水镁硅酸盐矿床发育的成矿机制;粘土型矿床以红土剖面中出现稳定的粘土矿物层为标志,局限于偏干旱的热带气候背景,与低缓的地形地貌、排水受阻的水文环境及蛇纹岩母岩条件等具有专属性联系,属未遭受充分表生淋滤作用的产物。镍与次生蒙脱石类矿物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是粘土型矿床发育的主要机制。
                        
                    
            
- 
                    关键词
                    
                            红土型镍矿床
                            表生成矿作用
                            硅镁镍矿
                            矿床对比分析
                    
                
- 
                    Keywords
                    
                            laterite nickel deposit
                            supergene mineralization process
                            garnierite
                            comparative study of ore deposits
                    
                
- 
                    分类号
                    
                            
                                
                                    P618.6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红土型镍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崔银亮
                                杨学善
                                姜永果
                                陈艳霞
                
            
- 
                    机构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9-45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163001
                                    41102053
                                    41103024)
                        
                    
- 
                    文摘
                        红土型镍矿占世界上镍矿总储量的85%。近年来,红土型镍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较详细地总结了红土型镍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红土型镍矿床的矿化类型和成矿条件,并归纳出红土型镍矿床7个方面的关键找矿标志。红土型镍矿床按其成分和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褐铁矿带、粘土带、腐岩带及风化基岩带。根据不同带内镍矿化特征和载镍矿物特征,又可将红土型镍矿化分为硅酸盐型、粘土型和氧化物型3类。红土型镍矿床形成条件分析显示,富镍超基性岩是其形成的物质条件,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是其形成的风化营力条件,地形-地貌和构造组合为镍元素活化-淋滤-沉积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良好的物理化学条件提供了内在的成矿动力,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为其形成后的保存提供保障。红土型镍矿床的关键找矿标志主要有富镍超基性岩发育的构造位置、风化壳发育、岩性为超基性岩、有利的地形-地貌、遥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异常区。
                        
                    
            
- 
                    关键词
                    
                            形成条件
                            找矿标志
                            矿化类型
                            红土型镍矿床
                    
                
- 
                    Keywords
                    
                            metallogenic condition
                             prospecting indicator
                             mineralized type
                             lateritic
                             nickel deposit
                    
                
- 
                    分类号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湿型”红土镍矿床特征及开采特点
                    被引量:9
            
- 4
- 
                
            
- 
                
                            作者
                                高明权
                                赵少儒
                
            
- 
                    机构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
                    
                
-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4,共4页
            
- 
                    文摘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镍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趋势。鉴于硫化物型镍矿床以品位较高、杂质较少和选冶容易等特点,全球60%左右的镍产量来源于此类矿床。由于硫化物型镍矿床开采量的大量增加和储量快速减少以及后备开采基地的严重不足,人们将开发的重点瞄准了红土型镍矿床,但是针对红土型镍矿开采的突出问题重视不够。本文通过介绍"湿型"红土矿床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结合选矿、冶炼工艺对原矿的具体要求,提出采矿在选别开采、配矿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介绍采区防尘、采场防排水、采空区复垦等主要采矿工作。
                        
                    
            
- 
                    关键词
                    
                            “湿型”红土矿床
                            褐铁矿层
                            残积矿层
                            露天开采
                            复垦
                    
                
- 
                    Keywords
                    
                            humidification laterite Ni deposits
                             limonite
                             saprolite
                             open pit
                             rehabilitation
                    
                
- 
                    分类号
                    
                            
                                
                                    P618.63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全球红土型镍矿床的基本成矿规律
                    被引量:9
            
- 5
- 
                
            
- 
                
                            作者
                                陈百友
                                刘洪滔
                                杨平
                                孙媛
                
            
- 
                    机构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地质研究所
                    
                
- 
                出处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202-206,共5页
            
- 
                    文摘
                        全球红土型镍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红土型镍矿体则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规律。红土型镍矿化强度明显受成矿母岩成分(包括镍含量、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构造地质、成矿时间长短及风化壳成熟度的影响和控制。红土型镍矿的矿床类型主要受气候、大地构造背景、构造隆升状态控制,并受地形地貌、排水条件、成矿母岩岩性及其蛇纹石化程度影响。
                        
                    
            
- 
                    关键词
                    
                            红土型镍矿床
                            基本成矿规律
                            全球
                    
                
- 
                    Keywords
                    
                            lateritic nickel ore deposit
                            basic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global
                    
                
- 
                    分类号
                    
                            
                                
                                    P6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被引量:19
            
- 6
- 
                
            
- 
                
                            作者
                                李松生
                
            
- 
                    机构
                    
                            湖北省地勘局
                    
                
- 
                出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 
                    文摘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在中更新世热带雨林条件下,在岩石的红土化过程中,金从原岩中析出,与风化产生的铁质水溶液一起,沿着红土裂隙向下渗透,停积于地下潜水面,形成似层状矿体。
                        
                    
            
-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红土型矿床
                            蛇屋山
                    
                
- 
                    Keywords
                    
                            gold deposit,lateritic deposit,genesis,Shewushan
                    
                
- 
                    分类号
                    
                            
                                
                                    P618.51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