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战争条件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中立困境--以在阿富汗的行动(19892014)为例
1
作者
潘妮妮
李俊莲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3,80,共8页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作为《日内瓦公约》的起草者,在武装冲突地区的人道援助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实践人道援助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但这一原则在历史上就备受国家利益挑战,而在当前国家行为体...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作为《日内瓦公约》的起草者,在武装冲突地区的人道援助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实践人道援助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但这一原则在历史上就备受国家利益挑战,而在当前国家行为体与极端组织展开"新战争"的情况下,它的中立困境表现出新的内容。作为一个长期动荡的重要地缘地带,阿富汗局势在"9·11"事件前后发生重大转变,呈现出显著的"新战争"特征。在这种新形势下,ICRC的中立困境不只是因为大国政治力量的压制,更是来自于它自身的社会身份导致的自主选择。这些因素则包括它对西方社会的资金依附、自身的瑞士属性和西方中心的身份认同等。分析这些因素对ICRC中立困境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全球人道援助机制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新战争
中立
阿富汗
人道援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政治视角下国际人道法在冷战后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洪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46-51,共6页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信息化更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信息化更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国际人道法构成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也为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促进国际人道法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力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新的挑战。国际人道法必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人道法
国际
政治
冷战
恐怖袭击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意外的收获——与王绣瑛先生的书信来往
3
作者
方路
《编辑之友》
1985年第4期97-97,共1页
1983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29届弗劳伦斯·南丁格尔奖获奖人名单,我国护理事业的老前辈王琇瑛先生名列其中.消息传来,令人心潮起伏,往事如烟,一齐涌上脑海. 1979年底,我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写了一本题为《家庭病...
1983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29届弗劳伦斯·南丁格尔奖获奖人名单,我国护理事业的老前辈王琇瑛先生名列其中.消息传来,令人心潮起伏,往事如烟,一齐涌上脑海. 1979年底,我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写了一本题为《家庭病床》的书稿.脱稿以后,我担心人微言轻,迟迟不敢投寄出版社。事隔一年多,我在《健康报》上读到王琇瑛先生重视护理科普工作的动人事迹,因而萌发了向她老人家写信求教的意念. 可是,当我刚要动笔时,我的爱人却在旁边规劝我:王琇瑛先生是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护理学会的副理事长,哪来这么多的时间看你的文稿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病床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临床经验
科普工作
护理事业
南丁格尔
劳伦斯
护理学会
全国妇联
出版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声的辩论--首都博物馆“战火中的人道”策展团队访谈录
4
作者
樵馨蕊
《中国博物馆》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2016年10月,"战火中的人道——《日内瓦公约》精神与150年的人道行动"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通过与展览外方策展人、引进人和中方策展人进行对话,探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进行人道援助中那些难以言说的历史,以及博物馆如何客观...
2016年10月,"战火中的人道——《日内瓦公约》精神与150年的人道行动"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通过与展览外方策展人、引进人和中方策展人进行对话,探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进行人道援助中那些难以言说的历史,以及博物馆如何客观地展示这些争议问题,以此呼应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进而对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人道援助
历史反思
争议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战争条件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中立困境--以在阿富汗的行动(19892014)为例
1
作者
潘妮妮
李俊莲
机构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政治
出处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33,80,共8页
文摘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作为《日内瓦公约》的起草者,在武装冲突地区的人道援助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实践人道援助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但这一原则在历史上就备受国家利益挑战,而在当前国家行为体与极端组织展开"新战争"的情况下,它的中立困境表现出新的内容。作为一个长期动荡的重要地缘地带,阿富汗局势在"9·11"事件前后发生重大转变,呈现出显著的"新战争"特征。在这种新形势下,ICRC的中立困境不只是因为大国政治力量的压制,更是来自于它自身的社会身份导致的自主选择。这些因素则包括它对西方社会的资金依附、自身的瑞士属性和西方中心的身份认同等。分析这些因素对ICRC中立困境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全球人道援助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新战争
中立
阿富汗
人道援助
分类号
D81 [政治法律—国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政治视角下国际人道法在冷战后的发展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洪涛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
出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6期46-51,共6页
文摘
冷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信息化更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国际人道法构成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也为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促进国际人道法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力量,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新的挑战。国际人道法必将更加成熟和完善,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关键词
国际
人道法
国际
政治
冷战
恐怖袭击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分类号
D998.2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意外的收获——与王绣瑛先生的书信来往
3
作者
方路
机构
浙江建德县科技报社
出处
《编辑之友》
1985年第4期97-97,共1页
文摘
1983年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29届弗劳伦斯·南丁格尔奖获奖人名单,我国护理事业的老前辈王琇瑛先生名列其中.消息传来,令人心潮起伏,往事如烟,一齐涌上脑海. 1979年底,我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写了一本题为《家庭病床》的书稿.脱稿以后,我担心人微言轻,迟迟不敢投寄出版社。事隔一年多,我在《健康报》上读到王琇瑛先生重视护理科普工作的动人事迹,因而萌发了向她老人家写信求教的意念. 可是,当我刚要动笔时,我的爱人却在旁边规劝我:王琇瑛先生是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华护理学会的副理事长,哪来这么多的时间看你的文稿呢?
关键词
家庭病床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临床经验
科普工作
护理事业
南丁格尔
劳伦斯
护理学会
全国妇联
出版社
分类号
G23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声的辩论--首都博物馆“战火中的人道”策展团队访谈录
4
作者
樵馨蕊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中国博物馆》
2017年第3期19-23,共5页
文摘
2016年10月,"战火中的人道——《日内瓦公约》精神与150年的人道行动"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通过与展览外方策展人、引进人和中方策展人进行对话,探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进行人道援助中那些难以言说的历史,以及博物馆如何客观地展示这些争议问题,以此呼应2017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讲述难以言说的历史",进而对博物馆的社会责任进行反思。
关键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人道援助
历史反思
争议解释
分类号
G26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战争条件下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中立困境--以在阿富汗的行动(19892014)为例
潘妮妮
李俊莲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国际政治视角下国际人道法在冷战后的发展
王洪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CSSCI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意外的收获——与王绣瑛先生的书信来往
方路
《编辑之友》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无声的辩论--首都博物馆“战火中的人道”策展团队访谈录
樵馨蕊
《中国博物馆》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