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邓艳红 朱莹 +5 位作者 陈默 戴志新 王金江 包焱 李丹丹 刘昱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83-1698,共16页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以其卓越的节能降耗特性而备受关注,其可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再生与代谢过程,并在显示技术、照明系统、农业栽培及医疗领域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用于红光PeLEDs的材料本质特征,剖析当前面...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以其卓越的节能降耗特性而备受关注,其可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再生与代谢过程,并在显示技术、照明系统、农业栽培及医疗领域均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用于红光PeLEDs的材料本质特征,剖析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并探讨一系列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特别聚焦于采用共间隔阳离子调控策略、精细分子工程策略、高效钝化技术、原位无机配体引入策略、迁移活化能增强方法、亚稳相结晶优化途径,以及添加剂诱导的晶体重构策略等,以实现高效红光发射的PeLEDs。此外,本文深入阐述了发展低毒性、低环境负担的无铅PeLEDs的迫切需求及其面临的挑战,通过抑制Sn2+离子的氧化倾向、探索新型替代元素以取代铅元素,以及开发无铅双钙钛矿材料等途径,力图提升无铅红光PeLEDs的性能。文章还展示了红光PeLEDs在促进室内植物健康生长及推动柔性显示技术革新等具体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最后,展望了红光PeLEDs领域未来可能遭遇的挑战与潜在的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与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 高效策略 低毒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光层掺杂对红光OLED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安涛 夏艳峰 +1 位作者 南晶彪 高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8,共5页
制备高效率、高亮度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显示器实现全彩色的关键,对高性能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掺杂剂(DCJTB)浓度对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影响.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选取结构为ITO/... 制备高效率、高亮度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是显示器实现全彩色的关键,对高性能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掺杂剂(DCJTB)浓度对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影响.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选取结构为ITO/2-TNATA(20nm)/NPB(30nm)/AlQ(50nm):(X%)DCJTB/AlQ(30nm)/LiF(0.8nm)/Al(100nm)的红光器件,在高准确度膜厚控制仪的监控下,实现了有机薄膜功能材料的精确蒸镀.研究表明:红光掺杂剂掺杂浓度为(2.5~3.0)%时,在12V电压下,可以得到发光亮度最高达到8 900cd/m2,发光效率大于2.8cd/A,且发光光谱波长为610~618nm较为理想的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空穴注入层 2-TNATA 发光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区双效发光材料BODIPY的制备及其光谱性质
3
作者 粟鹏 袁晓慧 +3 位作者 晏佳莹 郑开波 王龙 张诺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2-1279,共8页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 通过吲哚衍生物与1,8-萘内酰亚胺缩合及氟硼化反应,得到meso位无取代和甲基取代的两种配体(Ⅰ、Ⅲ)及两种氟硼二吡咯(BODIPY)染料(Ⅱ、Ⅳ)。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经NMR、HRMS、单晶、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固体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so位引入甲基后配体Ⅲ较配体Ⅰ的固体荧光发射峰红移了34 nm。BODIPY染料具有较强的双效荧光(溶液和固体荧光),其中BODIPY染料Ⅳ的溶液和固体荧光量子产率分别高达65.8%和76.3%,其固体荧光量子产率较meso位无取代BODIPY染料Ⅱ(14.6%)提高了4.2倍。BODIPY染料Ⅳ较强的双效发光可归因于其固体堆积方式中无C—H…π作用以及层与层之间存在的“头-尾”π-π堆积。不同于其他提高固态荧光的策略,在母体meso位引入小位阻甲基的策略使BODIPY具有双效红光发射性能,也丰富了双效有机发光材料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发光 双效荧光 氟硼配合物 高效固态荧光 有机发光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光-近红外发光卤化物闪烁晶体研究现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洁男 闻学敏 +4 位作者 魏钦华 刘冬冬 成双良 吴云涛 秦来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1-1672,共12页
近年来,以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为代表的高探测效率、长波敏感的硅基光探测器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使得具有红光-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闪烁晶体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 近年来,以雪崩二极管和硅光电倍增管为代表的高探测效率、长波敏感的硅基光探测器件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使得具有红光-近红外发光特性的闪烁晶体材料逐渐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金属卤化物闪烁晶体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基于Eu^(2+)-Sm^(2+)能量传递的新型红光-近红外发光卤化物晶体的发光机理、闪烁性能和实现高效红光-近红外闪烁发光的材料选择原则,并从材料制备和探测器应用的角度分析了红光-近红外发光闪烁晶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近红外发光 闪烁晶体 光电转换器件 金属卤化物 核辐射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0.5Tb0.5(TTA)3Bipy/PMMA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洁 李迎春 +1 位作者 谢江波 许并社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4-686,689,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0.5Tb0.5(TTA)3Bipy,并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Eu0.5Tb0.5(TTA)3Bipy/PMMA稀土聚合物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IR)、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对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0.5Tb0.5(TTA)3Bipy,并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Eu0.5Tb0.5(TTA)3Bipy/PMMA稀土聚合物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IR)、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对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FS)等分别研究了该发光材料的微观形貌,探讨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Eu0.5Tb0.5(TTA)3Bipy/PMMA仍保持Eu0.5Tb0.5(TTA)3Bipy原有的发光特性;在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发光峰在612nm附近、谱线带宽为10.4nm的红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是性能优良的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聚合物 光致发光 原位聚合 红光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周期性微结构的InGaAlP量子阱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大军 章 蓓 +3 位作者 栾 峰 杨 涛 徐万劲 马骁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87-90,共4页
在分析和研究圆盘型光学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研制成功一种带有周期性环形沟槽结构的新型In-GaAlP量子阱发光二极管.这种LED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结果证实,与同样面积方形台面普通LED相比,这种LED的出光强... 在分析和研究圆盘型光学模式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研制成功一种带有周期性环形沟槽结构的新型In-GaAlP量子阱发光二极管.这种LED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结果证实,与同样面积方形台面普通LED相比,这种LED的出光强度和效率都得到明显的增强和提高,为改进发光二极管的性能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InGaAlP量子阱 红光发光二极管 出光效率 回音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添加剂在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鑫妍 孙冠伟 +2 位作者 刘喆 孟凡源 苏仕健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7,共9页
为了得到高色纯度、高发光效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的深红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LED),本文选用乙胺碘(Ethylammonium Iodide(EAI))作为有机添加剂,掺杂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CsPbBr0.5I2.5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采用旋涂的方法且在... 为了得到高色纯度、高发光效率且制备方法简单的深红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LED),本文选用乙胺碘(Ethylammonium Iodide(EAI))作为有机添加剂,掺杂在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CsPbBr0.5I2.5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采用旋涂的方法且在不使用反溶剂的情况下,得到不同EAI掺杂比例的钙钛矿薄膜。经研究发现,当掺杂摩尔比例为0.5∶1(EAI∶Pb2+)时,钙钛矿薄膜平整致密,经钝化后的钙钛矿晶粒最小,约为40 nm。以此钙钛矿薄膜为发光层,制备结构为ITO(90 nm)/PVK(30 nm)/perovskite(40 nm)/TPBi(55 nm)/CsF(1.2 nm)/Al(120 nm)的深红光钙钛矿发光器件,其启亮电压为2.7 V,最大亮度为32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EQE)为7%,发光峰为680 nm,色坐标为(0.71,0.28)。因此,有机添加剂EAI可以有效抑制钙钛矿大晶粒生长,同时降低缺陷态密度,利用简单的溶液加工技术和分子尺度自组装工艺得到了高质量薄膜,进而制备出性能优良的深红光钙钛矿L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溶液加工 红光发光 乙胺碘 电致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善红光顶发射OLED色纯度及角度依赖特性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闰达 王鹏 +3 位作者 陈宇 岳守振 赵毅 刘式墉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共6页
在Si/SiO2衬底上生长金属银作为阳极,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MoOx/m-MTDATA/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作为空穴注入及传输层,发光层采用4,4-N,N-dic... 在Si/SiO2衬底上生长金属银作为阳极,4,4,4-tris(3-methylphenylpheny-lamino)-triphenylamine(m-MTDATA):MoOx/m-MTDATA/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NPB)作为空穴注入及传输层,发光层采用4,4-N,N-dicarbazole-biphenyl(CBP)掺杂磷光染料(1-(phenyl)isoquinoline)iridium(III)acetylanetonate(Ir(piq)2(acac))的结构,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作为空穴阻挡层及电子传输层,阴极为LiF(1nm)/Al(2nm)/Ag(20nm)复合阴极结构.通过在光取出的复合阴极上方生长一层CBP光学覆盖层,有效地改善了复合阴极膜系的透射率,从而改善了顶发射结构的光学耦合输出特性,在提高器件的正向发光效率的同时还使色坐标往深红光区移动.并且生长光学覆盖层结构的器件角度依赖特性明显得到改善,这对于制作高显示质量的显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20nm的NPB掺杂磷光染料Ir(piq)2(acac)作发光层,从而得到双发光层结构为NPB:Ir(piq)2(acac)(1%,20nm)/CBP:Ir(piq)2(acac)(1%,20nm).由于NPB具有较高的空穴迁移率,避免了由于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引起器件工作电压的大幅升高,而双发光层的结构有利于增大激子复合区域,提高辐射复合几率,减少非辐射损耗,实现主客体之间高效的三线态能量传递,相对单发光层顶发射结构,双发光层结构不仅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而且改善了器件的色坐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BP覆盖层 发光 色纯度 角度依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罗丹明席夫碱(RHBS)制备及多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丽 光善仪 徐洪耀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13-4017,共5页
以罗丹明B酰肼、3-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活性氨基与醛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席夫碱化合物(RHBS)。该化合物作为配体与锌离子配位,可得到新的红光发光材料[RHBS-Zn(Ⅱ)];作为荧光探针,可实现锌离子高灵敏选择性。通过核磁共... 以罗丹明B酰肼、3-溴水杨醛为原料,通过活性氨基与醛基的缩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罗丹明B席夫碱化合物(RHBS)。该化合物作为配体与锌离子配位,可得到新的红光发光材料[RHBS-Zn(Ⅱ)];作为荧光探针,可实现锌离子高灵敏选择性。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席夫碱配体RHBS及配合物[RHBS-Zn(Ⅱ)]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锌离子以1∶1的方式与配体RHBS上亚氨基的N原子、羰基中的O原子及酚基中的O原子配位,形成锌离子配合物[RHBS-Zn(Ⅱ)]。在556 nm光的激发下,配合物在587 nm处有明显的特征红色荧光产生,且配合物的发光荧光量子产率达15.1%。同时,在587 nm处,不受其它离子干扰,对Zn(Ⅱ)具有高的荧光探针选择性,是Zn(Ⅱ)很好的荧光探针检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红光发光材料 Zn(Ⅱ) 荧光探针材料 量子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ra analysis and O_2 evolution for TiO_2 photocatalyst compounded with indirect transition semiconductors 被引量:2
10
作者 童海霞 柴立元 张馨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425-2433,共9页
The photo absorbing, photo transmitting and phot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s of WiO2 photocatalysts compounded with V2O5 or WO3 were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tting spectra, and PL spectra, respectively. Th... The photo absorbing, photo transmitting and photoluminescence performances of WiO2 photocatalysts compounded with V2O5 or WO3 were investigated by UV-Vis spectra, transmitting spectra, and PL spectra, respectively. The energy band structures of TiO2 photocatalysts were analyze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TiO2 photo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 by splitting of water for 02 evolu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and gaps of WO3 and V205 are about 2.8 and 2.14 eV, respectively, and the band gap of rutile TiO2 is about 3.08 eV. Speeds of water splitting for 2%WO3-TiO2 and 8%V2O5-TiO2 photocatalysts are 420 and 110 μmol/(L.h), respectively, under UV light irradiation. V2O5 and WO3 compounded with suitable concentration can improve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TiO2 with Fe3+ as electron accep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photocatalyst indirect transition semiconductor spectra analysis photo splitting water 02 ev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