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梦培 杜红岩 +4 位作者 傅建敏 朱高浦 赵罕 刘慧敏 乌云塔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43-1151,共9页
对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的12个种源同一树龄的102株进行雌蕊败育率、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研究,以明确西伯利亚杏主产地资源的花期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为杏杂交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对内蒙古居群抗寒西伯利亚杏的12个种源同一树龄的102株进行雌蕊败育率、花粉量、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自交不亲和性进行研究,以明确西伯利亚杏主产地资源的花期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特性,为杏杂交育种和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有86.27%的西伯利亚杏雌蕊败育率低于90%;73.53%的西伯利亚杏单朵花花粉量在1×104~5×104之间;86.27%的西伯利亚杏花粉活力低于50%,且寿命较短。(2)花苞在将开未开时,柱头已经具备一定的可授性,开花后1~4d内柱头可授性保持较高水平,第5天开始有下降趋势。(3)荧光显微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16h时,96.08%的杏花花粉管在花柱上部;授粉后24h时,74.51%的杏花花粉管仍在花柱上部;授粉后48h时,35.29%的杏花花粉管到达花柱中部;授粉后80h时,花粉管到达花柱下部的杏花约50%,但受精胚珠数为0。研究认为,西伯利亚杏基本为自交不亲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杏 抗寒 自交不亲和性 荧光显微观察 繁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鳝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尹绍武 周工健 刘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5-439,i003,共6页
以洞庭湖稻区黄鳝为调查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黄鳝的繁殖生态。对黄鳝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繁殖行为、自然产卵过程、产卵条件及繁殖洞穴的构造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产卵室是黄鳝繁殖洞穴特有的构造 ,繁殖洞穴泥土... 以洞庭湖稻区黄鳝为调查研究对象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系统研究了黄鳝的繁殖生态。对黄鳝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繁殖行为、自然产卵过程、产卵条件及繁殖洞穴的构造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产卵室是黄鳝繁殖洞穴特有的构造 ,繁殖洞穴泥土p H平均值为 6 .73± 1.0 12。亲鳝有护卵习性 ,通过对 30尾守洞亲鳝的性腺观察和切片验证 ,守洞鳝多为雄鳝 (占 6 1.3% ) ,少数为兼性偏雄性 (占 38.7% ) ,守洞鳝 1:0 0~ 2 :0 0全在外面活动 ,守洞鳝体长 L (cm)与体重 W (g)回归方程为 :W=1.2 5×10 - 2 L1 .4 2 (r=0 .76 )。人工模拟条件下 ,泡沫组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 (85 .2 % )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 (2 5 .4 % ) (t=8.18,t0 .0 5=2 .4 5 ) ,仔鱼平均成活率 (6 4 .0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0 % ) (t=3.73) ,同时对繁殖季节黄鳝为孵卵而所吐的泡沫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另外 ,证实了黄鳝产卵的最适放养密度为 2~ 3尾 /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繁殖生态学 性腺发育 繁殖行为 自然产卵过程 繁殖洞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树种花榈木种子繁殖生态学特性与濒危的关系 被引量:26
3
作者 韦小丽 孟宪帅 邓兆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对贵州分布的珍稀濒危树种花榈木结实特性、种子物理特性、传播特性、土壤种子库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从种子繁殖生态学角度探讨其濒危的原因.结果表明:花榈木荚果出种率低,空室率达51.3%,在种室中正常发育的种子,受虫害率达到4... 对贵州分布的珍稀濒危树种花榈木结实特性、种子物理特性、传播特性、土壤种子库及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从种子繁殖生态学角度探讨其濒危的原因.结果表明:花榈木荚果出种率低,空室率达51.3%,在种室中正常发育的种子,受虫害率达到45.3%;花榈木种子千粒重范围为372.3~455.4 9,因种粒大而鲜艳,种子主要散布在母树3~7m范围内;花榈木种子的输出主要受动物取食,没有腐烂粒,土壤种子库中能够保存完好的为26.7%.由于受种皮机械障碍和种皮抑制物质的制约,种子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仅为16%.花榈木繁殖力低(1.6),仅为理想繁殖力的1.8%.研究认为多因素导致的繁殖力低是花榈木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榈木 种子 繁殖生态学 繁殖 濒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植物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力平 王林林 +2 位作者 和兆荣 杨永平 段元文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9-284,共6页
3D打印(3D printing)是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一项技术。由于3D打印具有灵活和精密的特点,这一技术已经在军工、航天等制造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3D打印的独特优势,... 3D打印(3D printing)是以数字化模型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构造物体的一项技术。由于3D打印具有灵活和精密的特点,这一技术已经在军工、航天等制造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3D打印的独特优势,该技术也可以在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中发挥作用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文概述了3D打印技术以及植物繁殖生态学的花特征进化研究,同时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植物繁殖生态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植物繁殖生态学 花特征进化 视觉信号 嗅觉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雍学葵 张利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4期94-99,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 本文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场部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生态学,其中包括在三个地带中种群的无性繁殖(无性系生长)与无性系结构,种群的有性繁殖,种子产量与重量,植株在生长季节中的干物质分配动态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繁殖过程与生活史各阶段之间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和搞清其种群的数量动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三棱Biao草 繁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获得骨顶鸡的繁殖生态学资料
6
作者 俞燕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65-65,共1页
江西农业大学张薇薇等在2008年和2009年4~9月,对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以及龙凤湿地骨顶鸡繁殖种群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骨顶鸡繁殖季节会建造3种巢结构:炫耀台、产卵巢和育雏巢,雌雄共同参与筑巢及领域防卫活动;巢高和巢深随窝... 江西农业大学张薇薇等在2008年和2009年4~9月,对黑龙江省安邦河自然保护区以及龙凤湿地骨顶鸡繁殖种群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骨顶鸡繁殖季节会建造3种巢结构:炫耀台、产卵巢和育雏巢,雌雄共同参与筑巢及领域防卫活动;巢高和巢深随窝卵数增多而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顶鸡 繁殖生态学 科学家 江西农业大学 自然保护区 繁殖种群 龙凤湿地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漫江中华秋沙鸭繁殖期种群数量动态、行为及繁殖成效研究
7
作者 易国栋 赵永斌 +2 位作者 郝亚南 李华 郝锡联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2,共8页
为了分析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种群繁殖期数量动态变化规律、行为对策、繁殖习性及种群繁殖力,为其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流域对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采用观察法进行实地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 为了分析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种群繁殖期数量动态变化规律、行为对策、繁殖习性及种群繁殖力,为其种群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在吉林省抚松县漫江流域对中华秋沙鸭繁殖种群采用观察法进行实地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在繁殖期变动明显,雄鸭数量呈现较规律的正态曲线变化,雌鸭数量波动明显,种群数量动态能够充分反映繁殖活动的进程。通过繁殖期种群数量空间分布分析,确定长松电站旧址和野鸭湖为主要繁殖区。繁殖期以游动、取食、静息和睡眠为主要行为模式,占比86%,其中游动和取食是最主要的行为模式,占比58%,行为时间分配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响应明显。与越冬期行为比较发现,繁殖期行为模式倾向于简化以减少能量消耗。繁殖期有配偶看护行为,以保证雌鸭和巢址安全,并防止其他雄鸭与配偶交配,通过驱赶、伴飞和守候予以实现;潜水时间两性之间在年内无显著差异(P>0.05),仅雄性在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窝卵数(9.26±2.10)枚(n=19),繁殖成功率8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秋沙鸭 繁殖 种群数量动态 繁殖生态学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过度采集对淡紫金莲花野生资源影响及其繁殖特性初步研究
8
作者 阿力同其米克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第8期10-13,共4页
淡紫金莲花(Trollius lilacinus Bunge)是我国新疆天山山脉海拔2600~3500 m区间重要的早春(4~5月)开花植物。因其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近年来在某些区域面临着被过度采集的境况。为了调查人为破坏对淡紫金莲花野生资源的危害程度,本文在... 淡紫金莲花(Trollius lilacinus Bunge)是我国新疆天山山脉海拔2600~3500 m区间重要的早春(4~5月)开花植物。因其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近年来在某些区域面临着被过度采集的境况。为了调查人为破坏对淡紫金莲花野生资源的危害程度,本文在新疆天山南麓中段对比调查了2个人为破坏程度不同区域的淡紫金莲花野生资源情况,并且对其繁殖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为过度采集对淡紫金莲花野生资源造成严重影响,数量呈减少趋势;另外,结果显示骆驼沟大阪淡紫金莲花传粉环境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金莲花 过度采集 繁殖生态学 野生资源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古特雪莲花部特征及生殖分配的海拔差异 被引量:9
9
作者 杨亚军 王一峰 +1 位作者 祁如林 杨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为探究高山植物生殖分配策略以及分析唐古特雪莲花部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该研究利用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14个居群的唐古特雪莲花部特征和生殖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繁殖分配随个体大小(... 为探究高山植物生殖分配策略以及分析唐古特雪莲花部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机制,该研究利用采样调查法和烘干称重法,对分布在青藏高原东缘不同海拔14个居群的唐古特雪莲花部特征和生殖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繁殖分配随个体大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的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2)花期植株地上生物量、株高、管状小花数目、繁殖器官及营养器官生物量均随海拔升高呈线性递减趋势,管状小花生物量随海拔升高呈线性递增趋势。(3)花期管状小花数量及大小、繁殖器官生物量与营养器官生物量、雄蕊重量和雌蕊重量以及花粉数目与花丝长度之间均存在权衡现象。由此推论:(1)海拔作为外界因子对唐古特雪莲花部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个体大小对其繁殖分配也存在潜在调控作用。(2)在不同海拔梯度上,唐古特雪莲有效地整合了有限的资源,其适应性特征之一就是通过减小个体大小来削弱营养生长以达到促进生殖生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态学 唐古特雪莲 花部特征 海拔 权衡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块茎堇菜鳞茎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楠 苏雪 +3 位作者 吴琼 常立博 张世虎 孙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4-678,共5页
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为青藏高原特有两型闭锁花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具独特的混和交配系统,既可通过早春开放花异花受精和夏季地上地下闭锁花自花受精有性繁殖,还可通过秋季新鳞茎无性繁殖产生后代。高山环境下,异花受精常因花粉... 块茎堇菜(Viola tuberifera)为青藏高原特有两型闭锁花植物,属多年生草本,具独特的混和交配系统,既可通过早春开放花异花受精和夏季地上地下闭锁花自花受精有性繁殖,还可通过秋季新鳞茎无性繁殖产生后代。高山环境下,异花受精常因花粉限制而无法正常进行,自花受精和克隆繁殖成为保障植物种群正常繁衍的不二之选,而克隆繁殖更能在植株资源消耗最小的情况下保障子代的存活。该文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的混合繁育植物块茎堇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生长期内鳞茎分配的个体大小依赖性,以及植株如何权衡鳞茎的资源分配以适应个体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块茎堇菜生活史阶段的鳞茎分配具有个体大小依赖性,鳞茎分配与个体大小呈极显著负幂指数相关关系(P<0.01),个体越大,鳞茎分配越小;反之,个体越小,鳞茎分配越高。即块茎堇菜对鳞茎的资源投入受个体大小的制约,通过鳞茎分配比例的高低响应植株自身资源状况的变化,保障在高寒环境下植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该研究结果为高山植物克隆繁殖的生活史进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生态学 生长期 混合交配 无性繁殖 总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蛛网萼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文俊秀 胡青荻 +5 位作者 马晓华 叶友菊 陈义增 陈秋夏 郑坚 钱仁卷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1762-1767,共6页
蛛网萼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稀濒危物种,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科研、保护、回归等工作开展,我国蛛网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在蛛网萼繁殖生态学、濒危机制、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范围和... 蛛网萼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稀濒危物种,国内相关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科研、保护、回归等工作开展,我国蛛网萼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在蛛网萼繁殖生态学、濒危机制、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范围和深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继续推进蛛网萼保育工作,本文从分子遗传学、繁殖生态学、濒危机制、保护建议等方面分析蛛网萼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通过运用分子序列对比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蛛网萼是属于绣球花科蛛网萼属的单种属植物,种下存在两个变种;花粉的部分败育、种子萌发困难、幼苗脆弱不易生长、生境破坏、生境片段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等是蛛网萼致濒的重要因素;蛛网萼兼具观赏价值、经济价值和理论研究价值,需进行更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对蛛网萼的保护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萼 分子遗传学 繁殖生态学 濒危机制 保护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沼公鱼移植试验在山东省获得成功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家骅 《水利渔业》 1987年第3期20-21,共2页
池沼公鱼是公鱼属(Hypomesus)鲑形目胡瓜鱼科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公鱼个体虽小.但质嫩而特具黄瓜清香味.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经济价值较高,生态习性为亚冷水性中上层鱼类。公鱼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鸭绿江等水系。1986年4月我们... 池沼公鱼是公鱼属(Hypomesus)鲑形目胡瓜鱼科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公鱼个体虽小.但质嫩而特具黄瓜清香味.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经济价值较高,生态习性为亚冷水性中上层鱼类。公鱼在我国仅分布于黑龙江、鸭绿江等水系。1986年4月我们从辽宁淡水所试验点土门子水库移植受精卵200万粒.放入新泰县金斗水库,于当年12B初捕获成鱼.生长良好.现将移植试验工作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沼公鱼 移植放流 山东 生态环境 产卵场 繁殖群体生态学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海区采苗获得成功
13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96-396,共1页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水产科学研究院 采苗 海区 苗种繁育 国外引种 产业化发展 繁殖生物学 繁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在斑尾榛鸡产卵孵卵节律研究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悦华 方昀 +2 位作者 Siegfried Klaus 贾陈喜 郑光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0-265,共6页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 (Bonasa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 ,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 .研究表明 ,斑尾榛鸡雌鸟每隔 2d产 1枚卵 ,通过分析 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 ,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 (5 .5 5... 以莲花山斑尾榛鸡 (Bonasasewerzowi)的研究结果为例 ,介绍了利用自动温度记录器技术研究鸟类产卵孵卵节律的方法 .研究表明 ,斑尾榛鸡雌鸟每隔 2d产 1枚卵 ,通过分析 1只斑尾榛鸡雌鸟整个孵卵期的孵卵节律 ,发现它平均每天出巢 (5 .5 5± 0 .80 )次 (4~ 7次 ,n =2 2 ) ,平均每次出巢时间为 (17.6± 6 .77)min .雌鸟早晨出巢的时刻平均为 6 :0 7± 2 3min ,傍晚出巢的回巢时刻平均为 19:4 0± 2 2min ,日活动期平均为 (812 .5± 35 .1)min .雌鸟出巢的时间长度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 (Spearman相关检验 ,r =0 .2 6 4 ,p =0 .0 0 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温度记录技术 孵卵节律 繁殖生态学 斑尾榛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