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C1和PRLR基因在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晓雨 贺小云 +8 位作者 刘秋月 王翔宇 郭晓飞 夏青 胡文萍 张效生 张金龙 储明星 狄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旨在进一步揭示TAC1和PRLR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繁殖时期转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AC1和PRLR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季节性发情品种)和处于不同繁殖时期的成年小尾寒羊母羊(常年发情品种... 旨在进一步揭示TAC1和PRLR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繁殖时期转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AC1和PRLR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季节性发情品种)和处于不同繁殖时期的成年小尾寒羊母羊(常年发情品种)10种组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体、输卵管、肾、肾上腺)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TAC1和PRLR基因在两品种绵羊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组织表达特征基本一致,TAC1基因主要表达于性腺轴组织,PRLR基因主要在垂体和肾上腺中表达。2)TAC1和PRLR基因在长光照(LP)条件下苏尼特羊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短光照(SP)下表达量,在小尾寒羊大多数组织中黄体期表达量高于卵泡期。3)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TAC1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的表达量缓慢增加,在长光照49天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和其它长光照时间点(P<0.01);PRLR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量从LP3D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LP21D时达到峰值,下丘脑中表达量从LP15D开始显著高于短光照(P<0.05),且有持续升高的趋势。以上结果暗示了TAC1和PRLR基因可能涉及绵羊季节性繁殖和繁殖时期转换的调控,明确了它们发挥作用的主要组织,同时揭示了这2个基因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的表达变化趋势,发现PRLR基因在垂体和下丘脑中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TAC1 PRLR 组织表达模式 季节性繁殖 繁殖时期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