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面向膏体充填尾砂浓密的絮团结构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2
- 1
-
-
作者
李翠平
陈格仲
侯贺子
颜丙恒
-
机构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
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3,共10页
-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编号:2018YFC0603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774039)。
-
文摘
膏体充填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如何在尾砂浓密环节制备出浓度稳定、适宜的底流,从而满足后续工艺环节的需要,以期为矿山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但实际工程中尾砂浓密的底流浓度常常不稳定,基于国内外尾砂浓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发现,底流浓度除了受浓密工艺的宏观因素影响外,根本原因取决于浓密脱水过程中的絮团微细观结构。为此通过综述国内外浓密中尾砂絮凝、尾砂絮团结构改变、絮团水含量变化、床层孔隙通道发展演化以及压密区脱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分析了浓密中外界条件对絮团结构变化的作用机理,絮团结构形态影响絮团水含量变化的致因,压密区絮团水与床层孔隙通道对底流浓度的影响,得出絮凝条件决定絮团结构的初始形态,沉降区流体剪切力、压密区尾砂床层压力以及耙架剪切作用改变絮团结构状态,絮团水含量伴随絮团结构状态改变而变化、并经床层孔隙通道排出,提高了浓密机底流浓度。进而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絮团结构改变对尾砂浓密脱水的微细观作用,提出了尾砂浓密脱水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
关键词
膏体充填
尾砂浓密
絮团结构
絮团水
排水通道
-
Keywords
paste backfill
thickening of tailings
floc structure
floc water
drainage channel
-
分类号
TD853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
-
题名微粒矿物疏水絮团的粒度分布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 2
-
-
作者
宋少先
卢寿慈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
北京科技大学
-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4-27,43,共5页
-
文摘
微粒矿物悬浮体加入捕收剂或非极性油乳状液能强化诱导疏水絮凝作用,从而使之形成絮团。本文研究了该絮团的粒度和结构,结果表明,疏水絮团的粒度全部处在常规选矿的最佳选别粒度范围之内,它的可浮性也与正常粒度的同种矿物完全一致,疏水絮团的结构致密,而且可通过增大非极性油用量变得更加紧密、形状转为球形。
-
关键词
疏水絮凝
絮团粒度
絮团结构
-
Keywords
Hydrophobic flocculation, Floe size, Floe structure
-
分类号
TD923.3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高浓度黏性泥沙絮团微观结构及其对沉降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陈永平
罗雯
许春阳
郁李丽
-
机构
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华东电力设计院
-
出处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4,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4054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9B048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1709084)。
-
文摘
为探究絮团微观结构特征与高浓度黏性泥沙沉降特性间的关系,以高岭土沉降实验为基础,采用电镜扫描技术分析絮团结构,从絮团微观结构角度解释黏性泥沙沉降过程中浓度分布、胶凝点浓度等特性,结合实验数据讨论常见的孔隙形态参数。结果表明:絮团的微观结构与黏性泥沙的沉降特性密切相关,沉降过程中垂向浓度分布、胶凝点浓度等特性均可通过对絮团内部结构的分析得到合理解释;孔隙分形维数、孔隙圆度可作为量化评估孔隙结构的有效参数;由于孔隙的形态、数目、大小的差异,孔隙率的大小与孔隙分形维数、孔隙圆度的关联度不大。
-
关键词
黏性泥沙
泥沙沉降
絮凝
絮团微观结构
孔隙结构参数
-
Keywords
cohesive sediment
sediment settling
flocculation
floc microstructure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
-
分类号
TV142.1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基于CT扫描的矿山充填材料深度脱水细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张力友
张伊辉
焦华喆
王金星
杨涵
-
机构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2期22-31,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3741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23YFC2907203)。
-
文摘
针对全尾砂浓密脱水困难、底流质量浓度低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压缩床层不同高度处料浆絮团细观结构深度浓密脱水研究。通过对全尾砂进行动态浓密实验获取压缩床层料浆样品,借助SEM及高精度CT扫描设备,对获取的絮团结构进行扫描及三维重构处理分析沿压缩床层方向孔隙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着床层向下,五组料浆内部孔隙平均半径分别为9.58μm、9.23μm、8.76μm、8.63μm及8.31μm。床层顶部料浆质量浓度为59.4%,絮团呈现松散无规则状,底部料浆质量浓度为62.1%,絮团呈现致密规则状。对比顶部和底部料浆,孔隙率下降3.7个百分点,连通孔隙比下降了35.53%,孔隙平均配位数减小了22.73%,孔隙连通性大大降低。本文从细观角度定量表征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为矿山充填材料进一步脱水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全尾砂
压缩床层
絮团结构
CT扫描
孔隙率
-
Keywords
unclassified tailings
compressed bed
floc structure
CT scanning
porosity
-
分类号
TD853.34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
-
题名化学助滤剂对微细粒煤泥的助滤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 5
-
-
作者
李志红
杜兵
田毓仁
樊民强
-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出处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2,共4页
-
文摘
以选煤厂<0.25mm微细粒煤泥为研究对象,考查了不同类型化学助滤剂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凝聚)剂型助滤剂的作用以提高过滤速度为主,表面活性剂类助滤剂则以降低滤饼水分为主;不同药剂联合使用可使煤泥过滤效果得到显著改善,几种药剂组合均可使煤泥的过滤速度提高3~4倍,且滤饼水分低于空白值;絮团结构表征结果说明,絮团的分形维数越大,其结构越规则,煤泥的过滤速度越快。
-
关键词
微细煤泥
助滤剂
助滤作用
过滤速度
滤饼水分
絮团结构
分形维数
-
Keywords
ultra-fine coal
filtration aid
fractal dimension
filtration aid effect
filtration speed
cake moisture
-
分类号
TD946.22
[矿业工程—选矿]
-
-
题名γ-Fe_(2)O_(3)悬浮液分散度的流变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马季铭
徐勇
-
机构
北京大学化学系
-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11期1039-1044,共6页
-
文摘
本工作研究了y-Fe_(2)O_(3)在高分子溶液中的悬浮液的流变性质,根据Mooney公式,自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得出了悬浮液的特性粘数,并据此估算了悬浮液中的絮团大小与组成,测定了不同高分子粘合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分散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絮团结构模型以解释实验结果。
-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絮团结构
高分子溶液
特性粘数
分散度
流变性质
悬浮液
高分子粘合剂
-
分类号
TQ4
[化学工程]
-
-
题名油墨颜料的分散性及润湿性
被引量:2
- 7
-
-
作者
覃有学
-
机构
中益油墨涂料有限公司化学检测中心
-
出处
《丝网印刷》
2012年第10期36-40,共5页
-
文摘
大多数颜料都是粉末固体,由于表面能和毛细黏着的作用,颜料粒子易发生团聚,呈絮团结构,因此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重新分散。颜料的分散是油墨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需要通过湿润颜料粒子来排除粒子间的空气,通过调节粒子的表面电荷,破坏粒子间的絮团结构。该过程涉及颜料表面能、墨料在颜料表面的润湿性,
-
关键词
颜料粒子
分散性
润湿性
油墨
物理化学过程
絮团结构
表面能
配制过程
-
分类号
TS802.3
[轻工技术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