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曝气生物滤池-微絮凝过滤处理污染水源水的中试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媛媛 黄瑞敏 +3 位作者 高武龙 王成军 郭锐 卿海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83,共3页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微絮凝过滤工艺对受污染的河道水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着重考察BAF和微絮凝过滤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COD、浊度和TP分别为15~25mg/L、30~40mg/L、7~15NTU和0.9~1.5mg/L时,工艺...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微絮凝过滤工艺对受污染的河道水进行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着重考察BAF和微絮凝过滤对污染物的综合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COD、浊度和TP分别为15~25mg/L、30~40mg/L、7~15NTU和0.9~1.5mg/L时,工艺对氨氮、COD、浊度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9.0%、62.2%、90.1%和64.8%,出水远优于直接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可用于印染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絮凝过滤 污染水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过滤工艺在建筑景观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许美玲 李星 +3 位作者 杨艳玲 韩星航 赵锂 陈永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86,共4页
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对比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l2(SO4)3)、聚合硫酸铁(PFS)和三氯化铁(Fe Cl3)4种常用混凝剂对景观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助凝剂PAM及滤速对除污染效果的影响。并对过滤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对比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l2(SO4)3)、聚合硫酸铁(PFS)和三氯化铁(Fe Cl3)4种常用混凝剂对景观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研究了助凝剂PAM及滤速对除污染效果的影响。并对过滤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PAC的综合除污染效果优于其他3种混凝剂,并在投药量为12 mg/L时除污染效果最佳;通过投加PAM可以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综合考虑PAM的最佳投药量为0.1 mg/L;滤速对除污染效果影响较小,但会影响过滤周期及过滤性能,滤速为2 m/h时过滤效能因子FN值最小,具有较好的整体过滤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景观水 絮凝过滤 除污染效果 过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过滤回收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盛英 岑超平 +1 位作者 王兆梅 罗树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57-161,共5页
采用絮凝与真空过滤相结合的技术,回收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了混凝剂量、絮凝剂量、废醪pH值3 个因素对相对过滤比阻、悬浮物去除率和滤饼湿基含水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优絮凝过滤回收菌... 采用絮凝与真空过滤相结合的技术,回收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分析了混凝剂量、絮凝剂量、废醪pH值3 个因素对相对过滤比阻、悬浮物去除率和滤饼湿基含水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优絮凝过滤回收菌渣蛋白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过滤 谷氨酸发酵废醪菌渣蛋白 工艺优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控制加药系统在微絮凝过滤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伟英 范瑾初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1-625,共5页
通过中试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 ,对用于微絮凝过滤中的流动电流检测仪 (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在通常情况下 (以某水库水作为源水 ,其浊度小于 2 0ntu) ,该水库水流动电流设定值 (Sp)应为 - 17.5 ... 通过中试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 ,对用于微絮凝过滤中的流动电流检测仪 (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在通常情况下 (以某水库水作为源水 ,其浊度小于 2 0ntu) ,该水库水流动电流设定值 (Sp)应为 - 17.5 ;加药管线流行时间为 5 0~ 6 0s ;取样系统流量 (q出)选用应恒定 .由此得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控制 流动电流 流动电流检测仪 取样系统 在线检测 絮凝过滤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过滤中SCD自动控制投药系统干扰调控能力研究
5
作者 李伟英 范瑾初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0-211,215,共3页
针对某水库源水 ,通过中试试验结合理论分析 ,对 SCD自动控制加药技术用于微絮凝过滤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SCD抗干扰调控能力强 。
关键词 混凝控制 流动电流检测仪 SCD 抗干扰 絮凝过滤 自动控制 水库 给水处理 干扰调控能力 投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深度处理A^2/O氧化沟+微絮凝过滤工程实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彪 余成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0,134,共3页
合肥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20×104m3/d,分两期各10×104m3/d建设。其中,一期仅采用A2/O氧化沟工艺,二期建设时增加微絮凝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并对一期氧化沟进行改造。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 合肥某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20×104m3/d,分两期各10×104m3/d建设。其中,一期仅采用A2/O氧化沟工艺,二期建设时增加微絮凝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并对一期氧化沟进行改造。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系统运行费用为0.320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A2 O氧化沟 絮凝过滤 深度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过滤在膜分离预处理工艺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慧敏 关卫平 杜津辉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8年第6期25-26,共2页
作者对微絮凝过滤用于NF、RO等膜前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做了一些研究,提出了有关絮凝剂投量及滤速对污染指数SDI降低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絮凝过滤 膜分离 絮凝 污染指数 SDI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TS微絮凝过滤控制三卤甲烷生成势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珊 刘金虎 +4 位作者 黄鑫 徐迎鑫 张克峰 石宝友 贾瑞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94-4002,共9页
黄河下游引黄水源水中有机物芳香化程度较高,常规净水工艺去除能力有限.本研究充分分析沉淀池出水有机物特性,考察三氯化铁(FC)、壳聚糖(CTS)及氯化铁-壳聚糖复配药剂(FC-CTS)微絮凝强化过滤效能.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以<1kDa和3~10... 黄河下游引黄水源水中有机物芳香化程度较高,常规净水工艺去除能力有限.本研究充分分析沉淀池出水有机物特性,考察三氯化铁(FC)、壳聚糖(CTS)及氯化铁-壳聚糖复配药剂(FC-CTS)微絮凝强化过滤效能.结果表明,原水中有机物以<1kDa和3~10kDa小、中分子量为主,且多为疏水酸性和亲水中性有机物,色氨酸类蛋白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响应值较高.低剂量下FC-CTS微絮凝强化砂滤性能优于单独FC、CTS.在FC-CTS复配比为7:2,FC投加量为0.7mg/L时,砂滤出水浊度降至0.124NTU,DOC去除率为31.37%,<3kDa和>10kDa分子量范围内疏水性和亲水中性有机物显著降低,三卤甲烷生成势浓度与限值比之和为0.744.弱碱性条件下,FC-CTS强化过滤主要通过铁水合离子的吸附电中和作用以及CTS的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增强胶体颗粒物和有机物向滤料表面的迁移和黏附.研究成果可为地表水厂控制消毒副产物生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强化过滤 氯化铁-壳聚糖复配药剂 有机物分级 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处理微污染矿井水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范荣桂 朱东南 邓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2期29-32,共4页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阜新矿区的微污染矿井水进行处理,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过滤特征。试验结果得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和絮凝时间分别为2~4 mg/L和3~4 min,最优滤速为10~14m/h,此时过滤周期可达到30~40 h,...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对阜新矿区的微污染矿井水进行处理,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过滤特征。试验结果得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最佳投药量和絮凝时间分别为2~4 mg/L和3~4 min,最优滤速为10~14m/h,此时过滤周期可达到30~40 h,出水浊度和悬浮物浓度可分别达到1 NTU和5 mg/L以下,符合回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过滤 浊度 水头损失 过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碱化度钛铁复合药剂微絮凝强化过滤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克峰 岳浩伟 +4 位作者 王珊 李佳岷 陈仪霖 刘金虎 马春晓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0-166,共7页
为探究新型钛铁复合药剂的微絮凝强化过滤性能,通过微絮凝滤柱模拟试验制备了聚合硫酸钛(PTS)、碱化度分别为0.5、0.75、1.0的钛铁复合药剂(PTFC),考察出水浊度、颗粒数、溶解性有机物、过滤周期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药剂的助滤效能;结... 为探究新型钛铁复合药剂的微絮凝强化过滤性能,通过微絮凝滤柱模拟试验制备了聚合硫酸钛(PTS)、碱化度分别为0.5、0.75、1.0的钛铁复合药剂(PTFC),考察出水浊度、颗粒数、溶解性有机物、过滤周期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药剂的助滤效能;结合有机物荧光特性、亲疏水性有机物去除情况,探究有机物去除机制。结果表明,紫外可见光谱及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发现PTFC中Fe和Ti产生了多种高聚态化合物,PTFCb0.75助滤剂对浊度、颗粒数、溶解性有机物等显示出高效的去除效果;通过LO-COD检测说明了PTFC能够很好地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吸附小分子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盐 钛铁复合 碱化度 絮凝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深度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士明 刘玲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79,共4页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站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探讨了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及其组合工艺对浊度、COD的去除效果,从跨膜压差的变化角度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膜污染的...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站的二级生化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探讨了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及其组合工艺对浊度、COD的去除效果,从跨膜压差的变化角度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絮凝直接过滤对浊度、COD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1%、47.9%,超滤具有很好的除浊功能,去除率在97%以上,但COD去除率仅为20%左右。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不仅能提高出水水质,使浊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到达99.2%和57.5%,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要求;而且与其它的预处理方式对比,微絮凝直接过滤能大大地减轻超滤膜的负荷,延缓膜的污染。该组合工艺构筑物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相对较低,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直接过滤:超滤 印染废水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接触过滤技术在油田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逢玉 姜安玺 +1 位作者 张雷 孙岩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8-60,65,共4页
为了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文中通过系统优化改造开发了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筛选确定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铁作为本工艺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 mg/L,经现场试验考察了本工艺对油田废水处理效果。... 为了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文中通过系统优化改造开发了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筛选确定无机高分子聚合氯化铁作为本工艺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 mg/L,经现场试验考察了本工艺对油田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接触过滤工艺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 mg/L和3 mg/L,去除率分别为92%和90%,远优于传统的直接过滤。说明油田废水经本工艺处理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无需经过二级过滤处理,因此节省了油田污水深度处理站基建和运行的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废水 絮凝 絮凝-接触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悬浮污泥过滤工艺在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冯进来 张雷 +1 位作者 戴春雷 王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为了改善回注地层的三次采油产生的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从5种药剂中筛选出FX微絮凝剂作为最佳药剂,用于微絮凝-悬浮污泥二级过滤处理工艺中。实验确定最佳投药质量浓度为4 mg/L,在此条件下,当来水中油、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为80、30 mg/L... 为了改善回注地层的三次采油产生的油田污水的处理效果,从5种药剂中筛选出FX微絮凝剂作为最佳药剂,用于微絮凝-悬浮污泥二级过滤处理工艺中。实验确定最佳投药质量浓度为4 mg/L,在此条件下,当来水中油、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别为80、30 mg/L时,出水油、悬浮物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90%,达到了三级过滤工艺的处理效果,满足了油田回注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絮凝-悬浮污泥过滤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纤维过滤法去除二级出水中磷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丽 王铁民 李亚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1,29,共3页
采用微絮凝纤维过滤法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对影响磷去除效率的几种因素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絮凝-纤维过滤可对磷进行有效去除,能够满城市污水再生高级回用对磷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污水回用 二级出水 除磷 絮凝-纤维过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段南水北调水微絮凝-直接过滤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灵峰 耿悦 +5 位作者 何怡雪 朱卫勇 谷一鸣 孙倩 陈洁 高如琴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84,共4页
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进行微絮凝-直接过滤的中试试验。运用浊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过滤前后水的浊度、UV_(254)、COD_(Mn)、NH_3-N和残余铝浓度进行检测,以确定PAC的最佳投加量,同时观察不同PAC投加量下... 以南水北调水为原水、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进行微絮凝-直接过滤的中试试验。运用浊度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过滤前后水的浊度、UV_(254)、COD_(Mn)、NH_3-N和残余铝浓度进行检测,以确定PAC的最佳投加量,同时观察不同PAC投加量下滤柱内水头上涨幅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南水北调水河南受水区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的PAC最佳投加量为24 mg/L,此时对浊度、COD_(Mn)、UV_(254)和NH_3-N的去除率分别为45.0%、59.3%、28.1%、80.0%,残余铝浓度未超标;该PAC投加量下,滤柱的反冲周期缩短为9 h,且滤柱内水头增长幅度与过滤时间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直接过滤 聚合氯化铝 投加量 南水北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直接过滤中应用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处理低浊水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永 孟了 金同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中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过滤综合效能 .结果表明 :使用阳离子型高分子比传统无机混凝剂投药量更低、除浊效果更好、过滤周期更长 .并且对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过滤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 .
关键词 絮凝-直接过滤 阳离子型 低浊水 无机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在微絮凝-过滤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瀚 吴昊 +1 位作者 王新 李强利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7-59,共3页
介绍了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在中水回用厂微絮凝-过滤工艺中的应用、聚合氯化铁(PFC)的使用情况、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的特点及使用的情况。在运行中发现,PFC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同时能够去除一定的PO43-;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加药量... 介绍了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在中水回用厂微絮凝-过滤工艺中的应用、聚合氯化铁(PFC)的使用情况、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的特点及使用的情况。在运行中发现,PFC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同时能够去除一定的PO43-;变频调速自动加药设备加药量控制精确、节能降耗、运行成本低、可靠,有效的保证了出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频调速 加药设备 絮凝-过滤 中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填充床-鼓气工艺漂染污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湘元 罗妙珠 刘思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9-371,374,共4页
以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填充成絮凝过滤床 ,并组合成连续 -鼓气式五级絮凝过滤床污水处理系统。在吸附、絮凝、沉降、过滤和降解等协同作用下 ,污水流量为 2 5 L/h、鼓气量为 5 0 L/( L· h)、级数为 5时 ,处理水的悬浮物、色度、COD... 以粉煤灰固定化絮凝剂填充成絮凝过滤床 ,并组合成连续 -鼓气式五级絮凝过滤床污水处理系统。在吸附、絮凝、沉降、过滤和降解等协同作用下 ,污水流量为 2 5 L/h、鼓气量为 5 0 L/( L· h)、级数为 5时 ,处理水的悬浮物、色度、COD、氨氮、硫化物和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 99.0 %、91.8%、96.9%、95 %、96.9%、90 .6% ,p H=6.2~ 6.9,基本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污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过滤 污水处理系统 絮凝 滤床 COD 去除率 氨氮 填充床 工艺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出水深度处理回用试验研究
19
作者 陈轶波 夏四清 +1 位作者 饶应福 余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悬浮填料床、流砂微絮凝过滤、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化学生物絮凝一级强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65.39mg/L、氨氮13.04mg/L、总磷(TP)0.89mg/L、浊度19.8NTU时,出水COD下降到31.51mg/L,氨氮为... 采用悬浮填料床、流砂微絮凝过滤、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工艺对化学生物絮凝一级强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平均COD为65.39mg/L、氨氮13.04mg/L、总磷(TP)0.89mg/L、浊度19.8NTU时,出水COD下降到31.51mg/L,氨氮为5.11mg/L,TP和浊度分别下降到0.33mg/L和1.7NTU,出水指标均优于回用水水质标准,经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出水总大肠菌群≤3L-1。出水可用于企业的办公和生活杂用、绿化、景观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絮凝 悬浮填料床 流砂微絮凝过滤 消毒 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滤池水力控制指标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胜利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93-394,共2页
通过分析微絮凝过滤与反应过程的类似之处 ,利用实验数据建立了微絮凝过滤的过滤截留系数的数学模型 。
关键词 控制指标 絮凝过滤 滤池 水力控制 数学模型 水处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