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絮凝剂处理高浓度细粒煤泥水的优化条件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梁峙 韩宝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3-159,163,共8页
通过对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60r/min,温度30℃,稻壳浸出液90mL,葡萄糖质量浓度35g/L,pH值3.5;同时分析了煤水中煤泥颗粒组成,发现其粒度小于0.045mm的含量占55.93%,而大于0.25mm的含量仅占3.75%,说明... 通过对白腐真菌的生物学培养特性研究,获得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60r/min,温度30℃,稻壳浸出液90mL,葡萄糖质量浓度35g/L,pH值3.5;同时分析了煤水中煤泥颗粒组成,发现其粒度小于0.045mm的含量占55.93%,而大于0.25mm的含量仅占3.75%,说明煤泥水中细粒含量较多,靠自身重力难以沉降;探讨了pH值、生物絮凝剂用量、搅拌方式和金属离子等单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该菌所产絮凝剂对煤泥水絮凝效果的条件,结果表明:当煤泥水质量浓度27.42g/L、助凝剂(CaCl2)质量浓度5.0g/L、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搅拌速度60r/min,搅拌时间180s;第二段搅拌速度180r/min,搅拌时间60s)、pH值11和絮凝剂体积浓度15mL/L时,其絮凝活性最佳,可达98.71%;进一步实验表明,絮凝活性物质绝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是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细胞产生的胞外分泌物。该絮凝剂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多种阳离子对该絮凝剂都有助凝作用,并且二价阳离子Ca2+对白腐真菌产生的絮凝剂助凝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生物絮凝 絮凝条件优化 煤泥水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旭龙水电站混凝土骨料冲洗废水絮凝剂筛选及絮凝条件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方平 王海力 +4 位作者 王孟 翟红娟 彭才喜 杨雅楠 崔艳萍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1-250,共10页
建设中的旭龙水电站因其砂石加工系统毗邻Ⅱ类水质河道,生产废水无法直接排放,需要处理后进行回用,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要求。以旭龙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现场所使用的花岗岩、角闪岩作为絮凝研究对象,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与4种不同类... 建设中的旭龙水电站因其砂石加工系统毗邻Ⅱ类水质河道,生产废水无法直接排放,需要处理后进行回用,以实现废水“零排放”的要求。以旭龙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现场所使用的花岗岩、角闪岩作为絮凝研究对象,比较了聚合氯化铝(PAC)与4种不同类型的聚丙烯酰胺(PAM)絮凝剂对含固体悬浮物(SS)废水的絮凝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PAC和PAM投加量、快速搅拌时间、快速搅拌转速对悬浮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花岗岩、角闪岩模拟SS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结果表明:花岗岩、角闪岩模拟SS废水的Zeta电位均为负电荷,使用PAC与阳离子型PAM的组合对模拟SS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基于单因子条件参数的最优范围设计的响应面试验确定,角闪岩模拟SS废水在最佳絮凝条件为PAM投加量6.03 mg/L、PAC投加量27.15 mg/L、快速搅拌转速90 r/min、快速搅拌时间60 s时,处理后透光率可达到97.5%,花岗岩模拟SS废水在最佳絮凝条件为PAM投加量3.75 mg/L、PAC投加量154.33 mg/L、快速搅拌转速90 r/min、搅拌时间95 s时,处理后透光率达到9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骨料冲洗废水 絮凝沉降法 絮凝条件优化 响应曲面法 旭龙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