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幼树模拟降雨实验的树冠动态截留模型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李想
王亚明
孟晨
李娇
牛健植
-
机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规划院
-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50,共8页
-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8B05)
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青年课题计划(JYQN2016-09)
-
文摘
【目的】为准确刻划林冠截留的动态过程,建立动态截留模型,充分阐释树冠特征和降雨特征对截留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北京山区常见4种树木(侧柏、油松、栓皮栎、元宝枫)的幼树,在5种模拟雨强(10、20、50、100、150mm/h)下,通过直接称质量法,测定了树冠动态截留量,剖析了降雨因素和树冠结构特征对截留过程的影响,选择相关参数建立了基于降雨过程的树冠动态截留模型。【结果】(1)树冠截留动态过程可分为快速增加、饱和稳定和滞后冠滴雨3个阶段,降雨结束后近40%的截留量会滴落至地表;(2)截留量是有限的,当场降雨累计降水量达12~13 mm时,累计截留量不再增加;(3)叶片特征(如叶面积、叶面积指数LAI、叶片生物量等)及枝干特征(如枝干面积、枝干生物量、枝干数、枝干长度等)均显著影响截留量,LAI作为易测结构参数与最大和最小截留量均呈幂函数关系;(4)基于累计降雨量(Pc)和LAI可构建动态截留模型验证情况良好,可准确刻画和预测降雨过程中的截留量变化。【结论】树冠截留是一个动态的三相过程,通过累计降雨量和叶面积指数可以实现对动态、截留过程模拟,对量化森林水文循环过程和动态水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截留过程
叶面积指数
累计降雨量
累计截留量
动态截留模型
-
Keywords
interception process
leaf area index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cumulative interception amount
dynamic interception model
-
分类号
S718.43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特征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常鸣
窦向阳
范宣梅
姚成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3-630,共8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项目"汶川震区暴雨泥石流雨型响应及临界降雨阈值研究"(ZHYJ17-YB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2312)
+1 种基金
四川省安全监管局安全生产科技项目(aj20180412134819)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强震区典型城镇泥石流定量风险评价研究"(17ZB0054)
-
文摘
汶川地震后暴雨诱发的泥石流不断增加,通过收集整理降雨资料,分析汶川震区不同地域泥石流暴发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变化过程,揭示震区暴雨泥石流的激发雨型特征,为暴雨泥石流的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汶川震区的暴雨泥石流激发雨型可分为短期突然降雨型、中期持续降雨型和长期间断降雨型3种类型,主要表现为引发泥石流的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的不同。暴雨泥石流的形成机制体现为降雨导致流域内松散土体渗透、饱和及侵蚀移动的过程。激发雨型与激发雨强及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存在相关关系,短期突然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大,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少;中期持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居中,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最多;长期间断降雨型的激发雨强最小,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居中。对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碎屑流进行验证,初步判定是由长期间断降雨型引发岩体抗剪强度降低而引起的。对不同激发雨型特征的研究能够为汶川震区泥石流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激发雨型
激发雨强
前期有效累计降雨量
-
Keywords
rainfallinduced debris flow
critical rainfall pattern
critical rainfall intensity
effective accumulative rainfall
-
分类号
P64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浑善达克沙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闫婷
黄海广
闫德仁
松晓
-
机构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内蒙古自治区沙地(沙漠)生态系统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呼和浩特市林业和草原保护中心
-
出处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20-23,共4页
-
基金
多伦生态站运行项目(2019132012)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C050080301)。
-
文摘
降雨和地下水位等动态变化对固沙植被生长及其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定位定时自动观测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多伦生态站风沙土地下水位变化及其对降雨特征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地地下水位埋深年平均在2.95~3.00 m,其变化幅度小于10 cm。在植物生长季地下水位处于最低期,其他时间基本属于地下水位回升恢复期。持续累计降雨大于40 mm时对地下水位变化有影响,当降雨量达56.64 mm时,地下水位埋深明显回升。年地下水位埋深呈现波浪式变化趋势,且降雨对沙地地下水位的补给具有滞后效应,并与持续累计降雨量大小有关。
-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地下水位
累计降雨量
-
Keywords
Hunshandake Sandy Land
groundwater level
accumulated rainfall
-
分类号
P64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