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奇霉素囊泡体外释放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萌 谭群友 +2 位作者 冯悦 廖红 张景勍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囊泡(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阿奇霉素囊泡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并对其释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不同释药曲线间的相似因子。结果 AM-NS在pH7.4的PBS溶液、pH6.8的PB...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囊泡(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规律。方法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阿奇霉素囊泡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并对其释放模型进行拟合,计算不同释药曲线间的相似因子。结果 AM-NS在pH7.4的PBS溶液、pH6.8的PBS溶液、0.1mol/L盐酸溶液(前2h)和pH 6.8的PBS溶液(2h后)中的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但在0.1mol/L盐酸溶液中释药符合Retrer-Peppas模型。AM-NS之间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都大于50,但是其与AM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曲线间的相似因子也均小于50。结论 AM-NS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相似,没有显著性差别。与AM相比,AM-NS在各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别,说明AM-NS改变了AM的释放行为,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囊泡 累积释放度 相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斌 丁玉峰 贺国芳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用筛选的最佳处方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测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栓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 目的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右旋布洛芬缓释栓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用筛选的最佳处方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栓,测定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以优选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栓剂,体外释药性能良好,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释药能持续>8h。结论该处方设计合理,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布洛芬 缓释栓 正交设计 制备工艺 累积释放度 质量标准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肝消水巴布剂的研制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萍 付强 +2 位作者 任永申 杜晓曦 肖小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研究软肝消水巴布剂的成型工艺,体外透皮行为及其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利用离体大鼠皮肤透过试验,优化软肝消水巴布剂的基质配方;采用Franz’s扩散池法,考察透皮促进剂氮酮、丙二醇对人参皂苷Rg1的促渗透能力;采用桨碟法,... 目的:研究软肝消水巴布剂的成型工艺,体外透皮行为及其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利用离体大鼠皮肤透过试验,优化软肝消水巴布剂的基质配方;采用Franz’s扩散池法,考察透皮促进剂氮酮、丙二醇对人参皂苷Rg1的促渗透能力;采用桨碟法,考察释药规律。结果:软肝消水巴布剂中人参皂苷Rg1的透皮速率为0.394μg/cm2/h(大鼠皮肤),12 h能累积释放90%以上,释放规律符合一级模型。结论:软肝消水巴布剂中人参皂苷Rg1的释放速度大于透过皮肤的速度,为皮肤控释型制剂,加入复合促渗透剂能提高药物的透皮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肝消水巴布剂 人参皂苷RG1 体外累积释放度 体外透皮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处方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雪怡 段颐珊 +1 位作者 王珂玉 林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6-989,共4页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处方。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以制剂辅料中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和碳酸氢钠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2,4,8 h的累积释放度和漂浮性能作为评价指标,... 目的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处方。方法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以制剂辅料中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微晶纤维素(MCC)、乳糖和碳酸氢钠的用量作为考察因素,以2,4,8 h的累积释放度和漂浮性能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剂处方;并对该胃漂浮缓释片的释药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最佳制剂处方为:HPMC 70 mg、MCC 25 mg、乳糖50 mg、碳酸氢钠45 mg;经优化制剂处方制得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起漂时间<1 min,续漂时间>8 h,8 h的累积释放度超过75%;经拟合,证明其体外释放为非Fick扩散,即前期以扩散为主,后期以骨架溶蚀为主的双重机制。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出最佳处方,按照制剂处方制备的盐酸丁螺环酮胃漂浮缓释片漂浮性能良好并持续缓慢释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螺环酮 盐酸 胃漂浮缓释片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累积释放度 优化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胶-丹皮酚骨架片处方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揭晶 聂淑芳 +2 位作者 杨波 赖晓晶 刘冬琳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优化魔芋胶-丹皮酚骨架片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考察魔芋胶(KGM)的黏度、KGM和乳糖的用量3个影响因素,筛选对KGM-丹皮酚骨架片的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KGM的黏度为20 000 m Pa·s,KGM 30%,乳... 目的优化魔芋胶-丹皮酚骨架片的处方。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放度为指标,考察魔芋胶(KGM)的黏度、KGM和乳糖的用量3个影响因素,筛选对KGM-丹皮酚骨架片的最佳处方。结果最佳处方为KGM的黏度为20 000 m Pa·s,KGM 30%,乳糖20%,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其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KGM-丹皮酚骨架片处方合理,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胶-丹皮酚 骨架片 处方优化 释放 累积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