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地分布及不同泥炭累积过程对比分析
1
作者 武政 张彦 +5 位作者 杨平 徐福军 布勒马斯·三台 叶勒波拉提·托流汉 钱磊 马学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5-2233,共9页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介绍了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地分布、类型及泥炭性状特征,对比山区内不同泥炭地的泥炭累积过程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泥炭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500 m的山间洼地,以草本和草本-泥炭藓沼... 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分析,介绍了新疆阿尔泰山区泥炭地分布、类型及泥炭性状特征,对比山区内不同泥炭地的泥炭累积过程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新疆阿尔泰山泥炭地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2500 m的山间洼地,以草本和草本-泥炭藓沼泽为主。受地形和局地气候影响,泥炭地呈现出西北多且泥炭层厚、东南少而泥炭层浅的分布特征,东南部泥炭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远低于西北部。山区泥炭主要形成于早全新世时期,不同泥炭地的形成时间、泥炭累积速率和碳、氮含量变化存在差异。季节性冻土区铁力沙汗泥炭发育于约10000 cal a B.P.,而多年冻土区哈拉萨孜泥炭形成的起始时间约为14000 cal a B.P.。铁力沙汗泥炭累积速率表现为在泥炭起始发育时期较高,中全新世时期降低,晚全新世时期又上升的变化趋势,而哈拉萨孜呈现整体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铁力沙汗泥炭在中全新世时期的碳、氮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而哈拉萨孜泥炭碳、氮含量变化趋势整体较为平缓,仅在晚全新世时期变化显著。研究发现,除区域气候变化外,地质构造、水文条件以及植被变化过程等局地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山区泥炭累积和发育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选用泥炭样本重建区域古气候时,要加强局地环境变化对区域气候重建过程的影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阿尔泰山 泥炭地分布 泥炭性状 泥炭累积过程 全新世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中心形成的动态累积过程:历史与预期因素的影响
2
作者 蒋满元 史峰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3,共5页
实践中当相关初始资源的配置不存在"交叠"区域时,那么,在产业集聚中心的动态累积过程中,历史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起主导作用;此种情况下,由于初始资源无形中被强化地配置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因而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沿着这种历史... 实践中当相关初始资源的配置不存在"交叠"区域时,那么,在产业集聚中心的动态累积过程中,历史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起主导作用;此种情况下,由于初始资源无形中被强化地配置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区域,因而产业的发展也将会沿着这种历史的惯性而形成集聚。而当实践中存在着所谓的"交叠"区域时,如果像劳动这样的初始资源配置落在了"交叠"区域之外,那么对于集聚中心的形成,历史便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反之,若诸如劳动这样的初始资源的配置落在了"交叠"区域之内,那么,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预期就将会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动态累积过程 历史因素 预期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克塞尔“累积过程”模型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3
作者 杨英杰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本文通过对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模型化的分析 ,进一步确证了威克塞尔“累积过程”的稳定性。对威克塞尔从“二分法”和萨伊定律的古典假定出发 ,如何得出了迥异于古典分析的结论这一过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澄清了关于威克塞尔理论的... 本文通过对威克塞尔的“累积过程”模型化的分析 ,进一步确证了威克塞尔“累积过程”的稳定性。对威克塞尔从“二分法”和萨伊定律的古典假定出发 ,如何得出了迥异于古典分析的结论这一过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澄清了关于威克塞尔理论的一些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克塞尔 模型 动态稳定性研究 自然利率 货币利率 累积过程 瑞典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尼特·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与中国的价格波动
4
作者 孔凡保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2-46,共5页
累积过程理论以货币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偏离解释了利率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的数理经济学表述不但能够厘清经济学界关于魏克赛尔累积过程理论的分歧,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利率与价格... 累积过程理论以货币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偏离解释了利率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的数理经济学表述不但能够厘清经济学界关于魏克赛尔累积过程理论的分歧,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利率与价格波动,以及其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过程 价格波动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颗粒物污染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5
作者 刘墨涵 张伟 +2 位作者 孙慧超 王胤 乔晓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1433,共12页
地表颗粒物是城市雨水径流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多种径流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对其污染特征及规律的掌握是有效控制径流污染的关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2017—2023年国内外城市地表颗粒物研究报道,从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 地表颗粒物是城市雨水径流的主要污染源,也是多种径流污染物的主要载体,对其污染特征及规律的掌握是有效控制径流污染的关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2017—2023年国内外城市地表颗粒物研究报道,从物理化学特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污染源解析、累积过程与影响因素4个方面归纳总结城市地表颗粒物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17—2023年在城市地表颗粒物领域的发文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英文文献研究热点集中在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源解析、风险评价等方面;粒径是影响地表颗粒物携带污染物种类和含量的重要物理特性,地表颗粒物中新污染物如多环芳烃衍生物、微塑料等化学指标逐渐受到关注;城市商业区、交通区和工业区地表颗粒物中重金属、PAHs、微塑料等污染水平较高,而公园绿地中氮和磷含量较高;地表颗粒物污染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与污染来源和气候因素有关;城市地表颗粒物中重金属来源于自然或人为活动,PAHs主要源于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氮和磷来源解析尚无定论;幂函数、指数函数、饱和函数等函数形式可较好地描述城市地表颗粒物累积过程。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污染物赋存形态及其迁移转化机制,深入探讨不同类型下垫面颗粒物时空演替规律及相应机制,精确解析不同类型污染物来源,并探索地表颗粒物累积过程普适性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颗粒物 污染特性 时空分布 源解析 累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冰川退缩区铅的来源、累积及历史沉降——以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霈嘉 王训 王定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704-3713,共10页
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陆地生态系统中铅的来源、累积分配过程及百年来大气铅的沉降状况,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为对象,利用冰川退缩区样地年龄可确定的优势,对160年来完整的植被演替序列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陆地生态系统中铅的来源、累积分配过程及百年来大气铅的沉降状况,以贡嘎山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为对象,利用冰川退缩区样地年龄可确定的优势,对160年来完整的植被演替序列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了土壤和植物样品中的铅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含量,明确了铅在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含量和储量变化格局,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解析了土壤铅的潜在来源,评估了历史沉降铅的累积速率.结果表明,森林有机土壤是大气铅的重要汇集区域.大气沉降的铅主要累积于O层中,而C层土壤铅含量相对较低;植物地上部以树枝和树皮铅含量最高,树干铅含量最低.植被序列中不同树种的铅储量变化趋势和植被演替趋势成正相关.在植被生长期,铅储量因生物量增加而不断升高,而随着演替过程中植被的死亡而降低.整个演替系统铅的储量随冰川退缩时间显著增加,至1936年样地的云冷杉顶极群落达到最大值.PCA源解析表明有机土壤中57%左右的铅来自于人为来源铅的大气沉降过程,即外源污染的大气沉降是贡嘎山中铅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西南地区和南亚地区(印度、孟加拉国等)是主要的污染潜在源区.在百年尺度上,大气来源沉降铅在冰川退缩区的平均累积速率为(8.87±3.55)mg/(m^(2)·a).此研究为探究铅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来源、分配及累积,理解未来全球变化对铅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影响提供了经典范例与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区 铅来源 累积过程 历史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称四阶互累积量的盲信号分离算法
7
作者 梅铁民 殷福亮 《信号处理》 CSCD 2003年第z1期66-69,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非平稳随机过程的基于对称四阶互累积量及其时间特性的盲信号分离理论,并给出基于块的迭代学习算法和在线自适应学习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这些算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分离性能.
关键词 盲信号分离 非平稳随机过程 对称四阶互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和2008年夏季北京奥运馆大气PM_(10)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雪 刘子锐 +2 位作者 任希岩 李昕 王跃思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为了监测北京奥运主场馆附近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以及评估奥运污染源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TEOM于2007年和2008年夏季,在奥运主场馆附近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办公楼楼顶对大气颗粒... 为了监测北京奥运主场馆附近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以及评估奥运污染源减排措施对北京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器TEOM于2007年和2008年夏季,在奥运主场馆附近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办公楼楼顶对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进行了连续同步观测。结果表明,2007年夏季监测点附近大气PM10与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53.9和71.2μg.m-3,而2008年夏季PM10与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5.2和52.8μg.m-3。与奥运前一年同时段相比,奥运时段大气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分别下降44.5%和25.1%。对比分析奥运前后的2次典型污染过程发现,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和偏南气流输送的共同影响易造成大气颗粒物的累积增长,而降雨的湿清除作用和偏北气流则会使大气颗粒物浓度迅速降低。在相近的气象条件下,奥运前后的污染过程中,大气细粒子的日均增长速率分别为25.1和13.9μg.m-3.d-1,而大气粗粒子的日均增长速率分别为20.8和2.2μg.m-3.d-1,奥运时段污染累积过程中大气粗、细粒子的增长速率分别显著低于和略低于奥运前同时段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增长速率。污染源减排措施的实施是奥运期间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从控制效果来看,奥运期间实施的污染源减排措施对大气粗粒子的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大气细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10 PM2.5 污染累积过程 污染源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新区产业发展路径分析——与浦东新区的对比 被引量:4
9
作者 安虎森 周亚雄 刘军辉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2年第3期131-136,共6页
产业发展是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相对浦东新区而言,滨海新区对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而第三产业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人才吸引力弱等现实问题,并成为滨海新区落后于浦东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路径选择上... 产业发展是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相对浦东新区而言,滨海新区对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吸引力,而第三产业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人才吸引力弱等现实问题,并成为滨海新区落后于浦东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路径选择上,滨海新区应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强化第二产业的优势地位,同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走一条工业主导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相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从而提高滨海新区产业的总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新区 浦东新区 产业发展路径 循环累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概率神经网络的飞机结冰情况识别
10
作者 丁娣 钱炜祺 汪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针对飞机飞行过程结冰情况识别和预警需求,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开展直接基于飞行状态的飞机结冰情况识别研究。首先利用双水獭结冰研究飞机的结冰数据,建立结冰飞行动力学模型,生成飞机在干净外形、中度和重度机翼结冰以及中度和重度尾翼... 针对飞机飞行过程结冰情况识别和预警需求,利用概率神经网络开展直接基于飞行状态的飞机结冰情况识别研究。首先利用双水獭结冰研究飞机的结冰数据,建立结冰飞行动力学模型,生成飞机在干净外形、中度和重度机翼结冰以及中度和重度尾翼结冰五种情况下的大量飞行仿真数据,作为分类神经网络训练和性能评估的基础;再基于大量飞行仿真数据分析各飞行状态变量受结冰影响的显著程度,选择受结冰影响较大的6个状态变量作为识别网络的输入;提出了一种传播参数优化策略对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结冰分类精度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上对6个状态输入的结冰分类结果展开对比分析,发现基于这6个受结冰影响较大的状态变量构建的优化概率神经网络,对于训练和评估数据均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对于训练数据分类精度均可达到100%,对于评估数据,分类精度最高的网络正确率可达99.1%,效果最差的网络分类精度也超过85%;快变量对于评估数据分类精度较高,但对泛化性评估数据的分类精度偏低,慢变量则正好相反;基于快变量攻角α和慢变量位移xe的神经网络分类效果相对较好,若不考虑风场扰动的变化,基于攻角α的分类网络的最大误报概率不超过1.4%,若综合考虑风场扰动变化的情况,则采用基于xe的分类网络效果更好,对于五种结冰情况最大误报概率整体不超过10%。最后利用两种支持向量机方法与优化概率神经网络的分类精度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冰情况分类 概率神经网络 传播参数优化 飞行状态测量 结冰累积过程 风场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