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近5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卢晓宁
邓伟
张树清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87,191,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江平原典型类型沼泽地界面水通量模拟研究"(40171017)
-
文摘
以干旱半干旱脆弱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为研究靶区,利用1954年和1964年地形图,1986,1996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作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引用空间测算模型和累计转换概率,分析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动态和转换变化,揭示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近5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规律。耕地和草地是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的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次之为盐碱地,湿地和林地比例较小,居民地和沙裸地最小。耕地和草地始终相反的幅度变化方向说明二者密切的相互转换关系;人居地和盐碱地始终一致的幅度变化方向则说明人类干扰活动是研究区盐碱地面积扩张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沙裸地最快的转移速度预示着研究区沙化状况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耕地最慢的转移速度体现出其作为研究区基质的功能;草地较高的转移速度使其丧失了研究区第二大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地位。霍林河流域下游沿岸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之间的转换变化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同一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在转出和转入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及其转换量上的表现不同,且随时间推移亦发生变化,转出的减少作用和转入的增加作用相叠加决定着研究区不同时段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
-
关键词
霍林河
土地利用/覆被
数量变化
空间测算模型
累积转换概率
GIS
-
Keywords
Huolin river
land use/cover
quantity variation
spatial analysis model
cumulative transition
-
分类号
P931.7
[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