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续教育破除少数民族农民累积劣势的价值与行动逻辑
1
作者 何爱霞 郭存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117,共8页
随着继续教育价值的日益彰显与当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任务的开展,少数民族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学界的重要关注点。基于累积劣势理论,分析《石榴花开2》纪录片中20个与少数民族农民脱贫相关的人物及故事案例发现... 随着继续教育价值的日益彰显与当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任务的开展,少数民族农民这一特殊群体成为学界的重要关注点。基于累积劣势理论,分析《石榴花开2》纪录片中20个与少数民族农民脱贫相关的人物及故事案例发现,继续教育破除少数民族农民累积劣势的价值逻辑包括职业技能教育破除"经济发展"累积劣势、身心健康教育破除"健康保障"累积劣势、文化知识教育破除"观念更新"累积劣势、公民教育破除"社会融入"累积劣势。为推动少数民族农民从脱贫到多重累积劣势的持续破除,应革新教育理念,强调"四育"并行;凸显民族特色,精准匹配内容;融汇多元方式,建立学习共同体;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自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少数民族 农民 累积劣势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的异质性--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老年人分化 被引量:75
2
作者 胡薇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30,共19页
本文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老年人"主诉"的关于过去的生活资料,试图通过对个人能动性与生命历程时间性的强调,来分析个体生命历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嵌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不断分化的内部机制。研究... 本文以生命历程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老年人"主诉"的关于过去的生活资料,试图通过对个人能动性与生命历程时间性的强调,来分析个体生命历程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嵌入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不断分化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老化的过程是一个随时间推移不断累积与分化的过程,累积因素的先后顺序对个体之间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累积是生命历程资本遭遇生命历程风险的结果,是社会结构与个人能动性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其中社会政策的变迁对累积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历程 生活事件 累积优势/劣势 生命历程资本 生命历程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累积与子代住房资源获得的不平等 基于广州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谌鸿燕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9-142,共24页
本文通过"代际累积"概念探讨了父代住房支持的差异引发的子代住房不平等问题。参考以往通过"优势累积/劣势累积"两条因果路径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方法和最新文献对累积过程的关注,本研究将弥补以往累积与社会不平等研... 本文通过"代际累积"概念探讨了父代住房支持的差异引发的子代住房不平等问题。参考以往通过"优势累积/劣势累积"两条因果路径分析社会不平等的方法和最新文献对累积过程的关注,本研究将弥补以往累积与社会不平等研究忽视代际分析的不足,从因果机制和过程分析两方面推进代际累积对住房不平等的解释。对前者的研究发现,住房制度改革拓宽了个体住房资源获得的渠道,父代家庭对子代的住房支持从无到有、由小变大,其对住房不平等的影响也日渐凸显;对后者的研究表明,代际累积这一因果机制所解释的住房不平等并非稳定不变的,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既有累积趋势可能会发生异于原初累积方向的变动,甚至是累积断裂。这一发现弥补了代际优势/劣势累积这一因果机制未能澄清累积过程中波动存在的理论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优势累积 代际劣势累积 住房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分层与健康不平等的性别差异 基于生命历程的纵向分析 被引量:73
4
作者 郑莉 曾旭晖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9-237,共29页
本研究考察在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层的交互作用下,生命历程中的两个竞争性理论——"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和"年龄中和效应理论",哪一个更能解释中国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q... 本研究考察在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层的交互作用下,生命历程中的两个竞争性理论——"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和"年龄中和效应理论",哪一个更能解释中国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和成长曲线模型发现,性别对社会分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发展有独特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处于健康劣势,这一劣势是因为女性从教育和收入所获得的健康回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之间因为教育和收入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缩小,男性之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健康不平等的"累积优势/劣势假说",而是在女性群体中支持"年龄中和效应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分层 健康不平等 性别分层 生命历程 累积优势/劣势 年龄中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老年人口的主观预期寿命及其社会经济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记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6,共16页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考察了我国45—89岁人群其主观预期寿命的年龄、性别模式以及社会经济差异。结果发现:我国中老年人口的主观预期寿命随着现有年龄和目标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女性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预期寿命...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考察了我国45—89岁人群其主观预期寿命的年龄、性别模式以及社会经济差异。结果发现:我国中老年人口的主观预期寿命随着现有年龄和目标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女性更倾向于低估自己的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低、农村户籍的人群其主观预期寿命更低;受教育程度和城乡户籍造成的主观预期寿命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缩小,即越年轻的队列差异越大。基于以上发现,建议国家应在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积极促进社会经济处境不利人群的福祉,促使其自身境况和主观预期寿命的提高,从而逐渐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 累积劣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别视角下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困境——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建玲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0期54-57,共4页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进行的610份问卷调查,对当代我国农村老年女性在夫妻权力关系、代际关系、社会生活参与等领域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女性处于地域、年龄和性别三...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山东省17地市的农村进行的610份问卷调查,对当代我国农村老年女性在夫妻权力关系、代际关系、社会生活参与等领域存在的社会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进行了探究。结果发现,农村老年女性处于地域、年龄和性别三重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是女性生命历程劣势累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农村老年女性 农村养老 劣势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年成长环境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杰 郭超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8,共14页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劣势累积理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邻里、玩伴到校园这一逐渐向外辐射的个体成长圈层出发,分析发现个体早年成长环境中的8项不良经历可能会对其中老年时期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相互控制后结果表...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和劣势累积理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家庭、邻里、玩伴到校园这一逐渐向外辐射的个体成长圈层出发,分析发现个体早年成长环境中的8项不良经历可能会对其中老年时期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相互控制后结果表明:早年母亲教养方式严厉、邻里缺乏互助、无要好玩伴玩耍以及校园生活不愉快对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效力显著;早年成长环境中的不良经历数越多,中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越差;且不同类型不良经历对中年人和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一定作用差异。除直接影响外,早年成长环境中的不良经历也可能会通过提高中老年人的抑郁倾向、减少其互联网使用和社会交往的劣势累积机制,间接对其中老年时期的认知功能造成损害。研究结论为从生命早期环境预防个体认知功能的下降提供了一定参考,并提出在评估儿童保护与福利支持时应持多维视角,在关注其家庭因素的同时也应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在邻里、玩伴与校园等方面的不良经历。而延缓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则可以从提升其积极情绪以及增进其互利网使用和社会交往水平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年成长环境 中老年人 认知功能 生命历程理论 劣势累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代教育影响中老年父代心理健康的动态效应——基于追踪数据的增长曲线模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诗扬 张顺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我国子代教育水平对父代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但不明确这种作用的年龄变化趋势及队列差异。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6、2018三期追踪数据,在生命历程的动态视角下,利用增长曲线模型分析了1965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人的子代... 我国子代教育水平对父代心理健康有着积极作用,但不明确这种作用的年龄变化趋势及队列差异。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16、2018三期追踪数据,在生命历程的动态视角下,利用增长曲线模型分析了1965年以前出生的中老年人的子代教育水平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动态效应。研究发现,在每个出生队列内,子代教育对父代心理健康的影响随年龄呈现“优势/劣势累积效应”;在出生队列之间,子代教育对较年轻队列的中老年群体(1950年及以后)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强。同时,子代教育对父代心理健康的“优势/劣势累积”效应在非农户籍者中更明显。因此,要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同时为低教育者父母制定倾斜性的心理健康辅助政策,全面促进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代教育 父代心理健康 队列效应 优势/劣势累积 增长曲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