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相负荷不平衡时计量接线错误追补电量计算
1
作者 金鑫 祁博彦 +1 位作者 张晓晨 侯斌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8期82-85,74,共5页
计费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时,准确计算错误接线时的退补电量,是维护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利益的基础,由于大部分用户三相不平衡,传统的更正系数方法存在不准确、不适用的问题,同时关键因素功率因数φ的确定没有准确依据。针对三相不平衡... 计费电能计量装置接线错误时,准确计算错误接线时的退补电量,是维护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利益的基础,由于大部分用户三相不平衡,传统的更正系数方法存在不准确、不适用的问题,同时关键因素功率因数φ的确定没有准确依据。针对三相不平衡错误接线,根据计量错误接线形式,判断错误接线时表计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角,与正确接线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角对应关系,利用高频采集大数据,得到正确接线时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因数角96点数据曲线,通过电量累加拟合方法准确追补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接线 三相不平衡 追补电量 累加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重累加函数的典型爆轰驱动模型不确定度分析方法
2
作者 沈飞 王辉 张皋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41-1046,共6页
为了建立适用于含多重累加函数的爆轰驱动模型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选择了较为典型的圆筒试验模型进行了分析。针对原始数据获取、位移曲线拟合、膨胀速度及比动能计算等过程,讨论了影响各物理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多重累加函数... 为了建立适用于含多重累加函数的爆轰驱动模型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选择了较为典型的圆筒试验模型进行了分析。针对原始数据获取、位移曲线拟合、膨胀速度及比动能计算等过程,讨论了影响各物理量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并对多重累加函数拟合参数的不确定度评定模型进行了修正。同时,基于TNT和JO-159两种典型炸药的φ25 mm圆筒试验结果,获得了比动能测量不确定度的变化规律,并详细分析了几类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圆筒比动能测量不确定度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图像放大比的相对不确定度;随着圆筒比动能的增大,其标准不确定度近似呈线性增长,而相对不确定度在膨胀中后期则逐渐减小;对于大多数高能炸药的φ25 mm圆筒试验,其圆筒比动能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k=2)不超过2%,且随着炸药作功能力的增强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爆轰驱动模型 多重累加函数 圆筒试验 比动能 不确定度 图像边界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地区5~9月温度和降水变化规律的研究
3
作者 周立宏 夏传栋 刘新安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1-173,共3页
对沈阳地区近50年来的温度资料和90年来的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 ,将每年5~9月的距平累加 ,再用周期函数对累加序列进行拟合 ,分析出温度和降水变化的规律 :1947~1995年温度变化总的趋势是下降的 ,总下降幅度为0.2℃ ,其间存在周期约20... 对沈阳地区近50年来的温度资料和90年来的降水量数据进行分析 ,将每年5~9月的距平累加 ,再用周期函数对累加序列进行拟合 ,分析出温度和降水变化的规律 :1947~1995年温度变化总的趋势是下降的 ,总下降幅度为0.2℃ ,其间存在周期约20年的波动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70年代初为两个波谷 ,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为波峰 ;1905~1995年降水量总的趋势基本不变 ,但年际差异较大 ,20世纪30~60年代属降水偏多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地区 温度 降水 变化规律 累加拟合 农业气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质评价和预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虎 蔡燕 +1 位作者 姚海强 杨春德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52,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过去10年的水质变化情况,以此来预测未来10年长江的水质情况,并对长江的治理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在第一问中,我们从模糊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综合污染指数的概念,并运用该指数分析各地区的水质污染情况,得... 本文旨在研究长江过去10年的水质变化情况,以此来预测未来10年长江的水质情况,并对长江的治理提供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在第一问中,我们从模糊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综合污染指数的概念,并运用该指数分析各地区的水质污染情况,得出结论:04年较03年恶化,05年有所好转;在第二问中,我们将7个长江干流观测点的水质报告表和基本数据表相结合,用每秒流过观测点的水中所含污染物的量减去上一个观测点的水中所含污染物经过自净后残余的量,即为两个观测点之间污染物增加的量,得出:高锰酸盐和氨氮的最主要污染源在湖南岳阳城及其上游地区;在第三问中,我们建立了针对各类水所占评价河长百分比的一次累加拟合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得出结论:10年之后,Ⅰ、Ⅱ类水都已不存在,Ⅲ类水仅存0.62%;在第四问中,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得出长江流量,废水排放总量,Ⅳ类,Ⅴ类,Ⅵ类水占水文年全流域长度半分比之间的线性关系,以第三问中预测数据为基础,以未来10年总共要处理的污水为目标,建立线性规划并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法 自净系数 一次累加拟合模型 时间序列法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