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黑稻6号×糯稻89-1F_(2)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蒋菲 黄倩 +3 位作者 何珊 梁慧苑 宋子慧 赵正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8-55,共8页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 为揭示彩叶水稻与绿叶水稻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品质性状以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与相互关系,以彩叶水稻紫黑稻6号与绿叶水稻糯稻89-1杂交得到的F_(2)群体的160株单株为研究材料,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典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F_(2)群体的9个农艺性状与10个品质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F_(2)群体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8%~70.43%,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49%~75.22%,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组内各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向或负向相关关系,千粒重、株高和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每穗空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整精米率、糙米长、糙米宽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整精米率与糙米长极显著正相关。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组间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157,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2组变量间相关性强度不高。以上结果表明,增加水稻的产量需在适当提高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以及增加水稻穗长基础上,再适当降低着粒密度;品种选育过程中,每穗实粒数与外观品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性状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黑稻6号 89-1 遗传变异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